反转修真时代
其拳讲究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以三体式为核心,有“万法源于三体式”之称。
又以五行拳,作为应敌之法,结合了旧时代流行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思想,分别为劈拳为金,钻拳为水,崩拳为木,炮拳为火,和横拳为土。
此外又有十二形,是仿效十二种动物的,动作特征而创编的实战技法,分别为龙形,虎形,熊形,蛇形,骀形,猴形,马形,鸡形,燕形,鼍形,鹞形,鹰形。
其拳要领,一要塌腰,二要缩肩,三要扣胸,四要顶,五要提,六要横顺,七要钻落翻分明。
塌腰即尾阊上提,缩肩即两肩向回抽劲,扣胸即开胸顺气,顶即头顶、舌顶、手顶,提者即颈道内提,横即起也,顺即落,起即钻也,落者即翻。
这其中起亦为横,落亦为顺。
常乐此时,就是以形意拳,与这光头少女对战。
他并踵站立,两掌提按,两掌心翻转,气随掌落,两掌坐腕,目视前方。
紧接着,左脚又以脚跟为轴向右扣脚,脚尖停于正对前方,与右脚为一夹角,全身随左脚的移动,向右转成半侧面,身体中线与正前方为一夹角,朝向光头少女。
把拳式招法删繁就简,再结合人体医学理论,解说拳理和攻防技法,就是五行拳。
常乐先使出劈拳,五行拳中的劈拳属金,是强击性拳法,分为双劈拳和单手劈拳。
这劈拳并不仅仅,只有向下的劈劲,还有向前的刀割劲,和向后的抽拽劲,发力轨迹为从前额至胸腹,这样的劈拳浑厚有力。
以常乐筑基境的实力,打出来的劈拳劲,除了明暗化三劲以外,还打出来,捕拍撞按劈五种,不同变化的劲来。
正所谓“劈拳不用看,两脚一条线,前手出拳后手跟,掩肘摩肋打中心,前脚进步后脚蹬,起落钻翻才算成。”常乐一气呵成,立刻就止住了光头少女的攻势。
见到光头少女攻势放缓,常乐的拳势再一变,变成了崩拳。
崩拳属木,其动作形如利箭穿物,拳击有力,发力时威猛,如山崩地裂。
常乐半步崩拳,拗步崩拳,顺步崩拳,跨步崩拳,快步崩拳等,几种不同的崩拳,一气打出,光头少女便有些乱了。
得势不饶人,常乐又变钻拳,钻拳属水,其气势如将海上之物,抛向空中的钻天之势。
常乐前手不过前脚尖,形不破体,力不出尖,使得自身保持平衡,出拳灵巧,角度刁钻,光头少女竟然连连被击中。
“好好好,想不到你居然,还留着这么一手。”光少女冷笑着说道。
“不要那么多废话,就让我们好好的打一场,各凭本事,一决生死。”常乐依然保持着面色平静,但话语中的决死意味,却是谁都听得出来的。
本章完
第193章 变拳()
光头女子被常乐,这么一连串攻击下来,立刻有些招架不住的样子。
“好!想不到你也是个行家。”光头女子冷笑一声,拳势一变,立刻就变成了另一种路数。
常乐却认得这拳!
“当头炮”,“拗鸾肘”,“顺鸾肘”,“旗鼓势”,这是“八闪十二翻”,又名翻子拳。
这光头少女,先使的是鹰爪拳,会用翻子拳,也是意料中事。
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
上而翻下,下而翻上,首尾相顾,前后兼施”的翻转技法,和“前、后、左、右、上、下、中、双”的八种闪翻技法,是翻子拳称作“八闪翻”的原因,就是它有八个,“闪”“翻”的技法特点。
光头少女现在所使的,严格来讲,应该叫做鹰爪翻子拳。
这种拳术是八闪翻,繁衍出的,它以翻子拳的,八个闪翻技法为基础,吸收“岳氏散手”的擒拿技法,和鹰爪功法的,刁抓擒拿的手型、手法,融合发展成为一个,有“鹰爪”手型特点的翻子拳种。
翻子拳以直拳摆拳为主,并以腰力贯穿其身法,使两拳快似闪电,密如疾雨,使人防不胜防。
光头少女这一变拳,形势立时逆转,常乐被逼得连连后退。
站桩翻,萃八翻、轻手翻、掳手翻、健中翻,六手翻,燕青翻,鹰爪翻,光头少女将翻子拳的套路,逐一使出,短小精悍,发力迅猛,双拳密集如雨,架势俯伏闪动,动作一气呵成,发劲脆、快、硬、弹。
而且这光头少女,显然对于手搏之技,下的功夫不少,间以戳脚,劈挂相配为伍,也有吞吐发力,辘轳反扯,和搅靠劈重的劲道。
常乐知道,自旧时代中期起,有一名族拳术分门立户,立为四大名门,赤,伯,蠢,温,十大拳种,洪、留、枝、名、磨、弹、查、炮、花、龙。
翻子拳属温家流派,称枝子门,是十大拳种之一。
光头少女将这拳使来,手脚并重突出腿活,动作舒展,架势较大,攻防方法明显,硬攻直进,快速勇猛,放长击远,腿像胳膊一样灵活多变,运用自如。
常乐注意到,光头少女在与自己对战时,手领脚出,手到脚到,手防上脚踢下,手脚并重,上下配合,架势小而动作严谨,灵活多变,干净利落,先柔后刚,刚柔相济。
而且乍攻防方法含蓄,手法多变,虚中藏实,实中有虚,虚实莫测,力从内发,多发寸劲。
“出手似箭,回手似线”、“眼似流星手似箭,腰似蛇形脚似钻”,上身紧凑,下身灵活。
劲法绵、软、硬、脆、滑五劲齐全,要求蓄力如拉弓,发力如射箭、手、眼、身法、步、肩、肘、腕、胯、膝都配合协调一致。
其上肢以腰带肩,队肩带肘、以时带手下肢以腰带胯,以跨带膝,以股带脚,确实行家。
对于拳技,常乐也不是外行,实际上,手搏之术,与修真还真有些联系。
常乐能够看出来,光头少女这拳,注重腰腿的基本功法。
脚为身体之基,脚站稳则身稳,眼有监察之精,手有投转之能,脚有行程之力。
脚前进身随之,脚后退身亦随之,脚里进身斜之,脚外进身伏之,脚踢手颁,手为先锋,脚为主帅,拳打六路,脚踢八方,脚踢对方莫容清,全手领门户清,拳打三分不易,脚踢七分不难,脚之疾更比手之疾。
练好腰腿功夫,五行则顺,六合则对,腰腿功夫不扎实,则五行不顺,六台不对,出势不疾,进退不灵,运用筋骨不易。
外五行为五手五脚,五手即崩、拨、攒、贷、拿。
五脚即图、点、插、摆、踢。
手脚各有变化,运用奇妙。
内五行即心、肝、脾、肺、肾。
气力之所到而势则随之,架势之所到而气力则注之,教气力充则架势为有用,练架势而气力愈增。
看那光头少女运气,垂肩、项竖、齿扣、唇闭、内提,聚气于丹田,运气于四肢,为一气充气足。
光头少女背与肩合、肩与肘会、肘与手合,腰与膀合、胯与股合、膝与脚合,脑与心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筋合、筋与血合,内外相关协调一致。
它肘手一伸,背催肩,肩催肘,肘催手挑动,腰催跨,胯催膝,膝催脚,发力凶猛。
拳术中讲,三节九桃报节动,梢节发,三节齐动力增加。
九肢指胯、膝、足、背、肘、手、丹、心、喉,又讲,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
起、落、钻、翻、崩、挑、横、竖。
阴、阳、戳、竖、更、中、撮、坠。
阴手打鼻梁,阳手打胸膛,戳手千斤坠,坚手似柱梁,更手摘憎帽,中手滚肋膛,撮手能抬土,坠手能开花。
光头少女胳膊一出打八字,压、挂、挑、打、崩、抱、劈、砸。
压是削手疾进,控是护肋前攻,挑是粉桃撑撞,打是疾进硬冲,
崩是推崩转靠,抱是力大无穷,劈是迎面三掌,砸是泰山压顶。
其身法也讲八字,扑、仰、闪、靠、倒、卧、斜、绵。
扑身打、仰身抱、闪身躲、靠身肘。
倒身空、卧身脚、斜身走、绵身巧。
步法顺、正、疾、绕、提、跳、咬、齐。
顺步打、正步观、疾步进、绕步闪。
提步空、跳步躜、咬步扣、齐步转。
一时之间,常乐竟然只剩下招架之功,却无还手之力。
凡是手搏之术,都讲究气法,要求气沉丹田,呼吸自然,不能闭气。
有形者为四肢,无形者为气力,放气力是四肢之根本。
气法讲三心,三心是顶心、手心、脚心。
顶心要紧,手心要收,脚心要扣,三者要齐扣,使气会聚一处。
顶心不紧则张,气散意乱,气不能贯入丹田。脚心不扣则张下肢,欲用足根无力,步法则乱。
而三心齐扣,气可归于丹田。
丹田气足发于脾脏,发于四肢,而口要震、脑要明、服要毒、心要狠、气要均、力要巧、意要坚、势要快、手要妙、脚要清、身要活、进退要灵,为手搏之根本。
正所谓打人难,打重容易,打轻难,恰当难,要知来意更加难。
这光头少女每一击,却都恰在妙处。
本章完
第194章 形意拳法()
常乐一直,是以形意拳应敌,这形意拳,本来就是循天地之大端,与造化之原理,而创造出来的。
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
盖无意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下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平静,后天藏诸动也。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运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之一气生焉。
正所谓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修养正气,正是形意拳之原理,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
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
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
刚柔相济,才是乾坤之道。
在旧时代以前,传授手搏之术,多以心法口授,而少于书面记载,使得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
形意拳涵养正气为先,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总合五纲十二目,同一全体功用,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强身之捷径。
十二形实际上,暗藏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中,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使精神入体。
如果能够长期习练,则疾病能愈,弱者能强,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但是却很文雅。
其身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
形意拳要求,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若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
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如果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
不过此拳有三害,谨当切忌三害,三害不明,练之足以伤身,明者自能得道。
一拙力,二努气,三挺胸拔腹。
如练拙力,则四肢百骸血脉不能流通,筋络不能舒畅,全身发拘,手足亦不能活泼,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何处生病。
练努气时,太刚则易折,胸内气满,肺为气所排挤,易生满闷肺炸之诸疾。
挺胸拔腹,则气逆上行,终不能归于丹田,两足似萍草无根。
谨忌三害,用以力活气顺,虚心实腹,而道心生,练之设能如此,久而久之,自然能练至化境也。
天人以气为本,以心为根,以息为元,以肾为蒂。天地相距八万四千里,人之心肾相离八寸四分,一吸百脉皆开,一呼百脉皆闭。
天地化功流行,亦不出乎呼吸二字,且呼吸之法,分有三节道理。
初级道理乃是色身上事,即练拳术之准绳,呼吸任其自然,有形于外,谓之调息,亦谓练精化气之功夫。
二节道理谓之身法上事,呼吸有形于内,注意丹田,谓之息调,亦谓之练气化神之功夫。
三节道理,乃是心肾相交之内呼吸,无形无象,绵绵若存,似有非有,无声无息,谓之胎息,也就是化神还虚之功夫。
三步功夫为,呼吸有三节道理,拳术有三步功夫,谓之明劲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