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修真时代
尾打落意不见形,猛虎坐窝藏洞中,背尾全凭精灵气,起落二字自分明。
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和身展转不停势,左右明拨任意行。
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与人交手无计备,去意好似卷地风。
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营四梢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
腹打去意要占阴,好似返弓一力精,丹田久练灵根本,五行合一见奇能。
这就有了合道之像,要知道,凡是拳术,都自无极始。
所谓无极,空空静静,若虚无一物。
圣人自阴阳以说天地,有形者生于无形,无形则天地安足生。
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而太极之五太,胎胞气质形之本,一惊而生气质形,气之轻清而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而下凝者为地。
太易,末见其气者。
太初,气之始。
太素,质之始。
太始者,气形之始,气形质具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寻生万物。
虚无指无形之势,无极,含一混沌不分之气。
此气乃是先天真一之祖气,氤氲无形,其中有一点生机含藏,名为先天之本、性命之源、生死之道、天地之始、万物之祖、阴阳之母、四象之根、八卦之蒂,即太极之发源,而称之为无极。
太极为气形质之本,无极而有极,自无归有,有必归无,无能生有。
有无相生,无有尽时。太极中于四象两仪之母,其性属土,天地万物皆以土为本,故万物之旺,由土而生,万物之衰,由土而归。
在人五脏属脾,脾旺则人之四肢百骸健全,取诸形意中为横拳,内包四相,即劈、崩、钻、炮之拳,共为五德,又称之为五形。
只见常乐将身体下沉,腰塌劲,头顶劲,目平视,内中神意抱元守一和而不流,口似张非张,似合非合,舌顶上腭,谷道内提,此势取名一气含四象,谓之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之中,返先天之真相,退后天之纯阴,复本来之真面目,归自己之真性命,而谓之双修。
心以动而万物生,其理流行于外,发著于六合之远,无物不有,心似静,其气缩至于心中,退藏于密,无一物之所存。
两仪者是太极流行绵绵不息,分散而生也。太极左伸则为阳仪,太极右伸则为阴仪,所以阳极必生阴,阴极必生阳,阴阳相生,则生生不息。
天为之一大天地,人为之一小天地,天以阴阳相合而生三才。
三才为天、地、人三才之相。
人以三才而生三身。
三身为上、中、下三丹田,三田往返,阴阳相交,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即道家之金丹。
而拳术之理亦是如此,而且拳术左分为阳仪,右分为阴仪,阴阳伸缩,生生流行,绵绵不息,即拳内动静、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之玄妙。
所以数不离理,理不离数,数理兼用,方生神化之道,体用一源,动静一理,分而言之为万法,合而言之仍归太极之一气,形名虽殊,其理则一。
常乐避开光头少女一击,翻身跃开,立定之后,左足不动,右足向外斜横进步,两手攥上拳,左手阳拳,停在左胯,右手随足进时向里拧劲,拧成阴拳,如托物之势。
接着顺胸上起,往前伸出,头顶身拗,目视右掌大指根节,谓之鸡骨妥、龙身、熊膀、虎抱头。
鸡骨妥,独立之势。
龙身,三曲之形。
熊膀,顶直立之劲。
虎抱头,两手相抱似猛虎离穴之意。
总而言之,即中庸不偏不倚之势。
“再来!”常乐冲着光头少女叫道。
第197章 器与道()
光头少女看向常乐,眼神变得更加深邃。
器,上而通乎道!
形而上者曰道,形而下者日器。
形是人身整体形态,形而上者是精神意识思想性情,形而下者是筋骨皮肉四肢百骸,凡人练习武术,如果把四肢百骸筋骨皮肉,练到最高的程度,就可以与思想意识相结合,可与道合。
在光头少女眼中,常乐现在,就有些以武合道的意思。
技,精而入乎神!
技是艺术,神是玄妙,一种技艺练到精巧的程度,即可进步到变化奥妙的程度。
凡一事一物,都各自有体有用,体是有形的原动本质,用是无形的灵活作用。
器和技,常人可以由练习,达到高妙的目的,而道和神,只有大明智的人,加以钻研的功夫,才能彻底明其究竟。
岳武穆精忠报国,至正至刚,其浩然之气,诚沛然充塞于天地之间。故形意之精,非武穆不能道其详。
常乐以弱敌强,然而意志刚强不屈,其人气概浩然,如同云行雨施一样,弥漫于天地之间,而聪明睿智,因此能以之合道。
本来习拳修道,就都可以由小及大,比如由芥子之小,推进扩大到与天齐,又比如滥觞小流,可以漫延成为江海。
拳技虽然微小简略,未尝不可通幽微而达于广泛,怎么不能达到大道呢?
天下事物不外聚散分合,但散的起始必有来源统系,分的终了,必有当然总归。
天地间诸多种类,纷纷扰扰,虽种类不同,总不外一本散为万殊,万殊终归一本,这是事物必然的道理。
而且武技拳术事,也很繁难,其中主要,内则是气,外则是势,当在战斗之时,双方所用的一切诡诈奇异的变化,在外表,无所不是用势,在内容,无所不是用气,即便用势,虽然有诡诈奇异的不同,但是内容的用气,是一致的。
一贯即是上下,左右,前后,内外,合而为一也,不但体质合一,即其精神意识,也是无所不贯。
守如处女,动如脱兔。
不动如山,难知如阴。”
气主于一,实分为二,即呼吸,呼吸即阴阳,阴阳即清浊。
人在出手打敌时,有发出必有收回,发则为动,收回停止为静。
凡捶必用力,必以气促使拳乃发出,然气有呼出必有吸,一呼一吸,而阴阳清浊上下升降,随之生出,若加细分析,阳气中分阴阳,阴气中也分阴阳。
然阴生于阳,阳生于阴,比如呼之后必吸,吸之后必呼。,上升到极点必要下降,下降到极点必要上升,武术进步退步,出手回手,也是一阴一阳,所以武术不能脱离阴阳。不但武术脱离不开阴阳,凡所有事物也都脱离不了阴阳。
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
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者为阳,浊者为阴。
阳以滋阴,阴以滋阳,统言为气,分言为阴阳。
气不能无阴阳,即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不能无出入,乃对待循环者,若能将清浊、升降、呼吸、出入,分别清晰,对于拳术即可心领神会,但呼吸升降,要出入自然,不可呆板固执。
而身之节无定处。三节者,上中下也。身则头为上节,身为中节,腿为下节。
头则天庭为上节,鼻为中节,海底为下节。中节则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下节则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肱则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手则指为梢节,掌为中节,掌根为根节。
自项至足,莫不各有三节。
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动辄跌倾,即气有所发,全身贯通,上下左右相互策应,分言之,则头颈背腰臀肩肘腕胯膝手足爪,发气各有所在,合言之总归一气。
再说发、齿、舌,本不能攻敌,爪甲虽能进攻,不过抓捏而已。
此四者对于战斗似无意义,此仍只知用力,不知用气之田。
殊不知人当用力之际,必先发动内身之气,故有怒发冲冠,咬牙切齿,闭口藏舌而不言,或暗呜叱咤而发威,或摩拳擦掌而作式。
若自表面观看,实乃本人个自发威,若究其发之所以上冲,齿之所以切切,舌之所以叱咤,爪之所以摩擦,皆内身之气,有以促使之也。
五要论:
拳者,即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
五脏者,心、肝、脾、肺、肾。乃性之源、气之本。
五脏之性,各有不同,分属五行各有其义。火性炎上,心好高而喜胜,故配其属火。木性舒散。故其枝叶四布,肝喜通畅,故配其象木。金性刚坚,而能溶化为至柔之液体而始终不失其坚,其变革之性,胜于水火木土,人之气,贮藏于肺,气之性至大至刚,故以金配肺。
土性敦厚,能生万物,能容万物,脾与胃合,胃能容受,消化饮食以生气血,是脾胃之性,均属敦厚,故以脾配土。
水性润下,肾司人身之水,故配。肾象水。其所以配五行合五脏者,取其性气之用,非所其有形之质也。
其在内也,胸为肺,乃五脏之华盖。故肺动,诸脏不能静。
两乳之中为心,而护以肺。盖心居肺之下,胃之上。
心为君火,心动而相火无不奉合焉。两肋之间,右为肝左为脾。
背脊十四节为肾位,分五脏而总系于脊。脊通一身骨髓。
而腰为两肾之本位,故肾为先天第一,尤为诸脏之源,故肾水足,而金木水火土咸有生机。
常乐虽然对于手搏之技,只是粗略了解,但是,以他筑基境的境界,这是将这简简单单的形意拳,使得出神入化,很快便压制住了光头少女。
这样的情况,却是光头少女,所始料不及的。
不述实际上,常乐现在的心思,已经并不完全放在,光头少女这个对手的身上了。
在与光头少女的对战中,常乐的心中,渐渐有所明悟。
他似乎隐隐约约,抓住了一丝灵光。
手搏之技与修真之间,还真是有些共通之处。
第198章 上风()
通过与光头少女的对战,常乐心中似乎有所明悟,拳术修炼,自有其内部完美的数理结构,包括一贯,二气,三节,四梢,五行,六合,七进,八身,九步。
而这每一部分,又不是截然分开的,各自独立,却又互相包含,在每部分中,都包含着作者,圆融的武学思想。
通篇看似分为九部,而气势一贯,返本归源。
常乐灵光涌现,悟出拳理十则,一为三节,二为四梢,三为五行,四为身法,五为步法,六为手法、足法,七为上法、进法,八为顾法、开法、截法、追法,九为三性调养法,十为内劲法。
拳术追求所谓的“整劲”,即从上至足底,内有脏腑筋骨,外而有肌肉皮肤、五官百骸,相联而为一贯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
如何达到整劲?
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体百骸,终归于一气。
形意拳有六艺,可依此练达一贯之态,六艺为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六艺合一称为“六合”,初步修证到“体整如铸”的境地。
此外操拳重呼吸,呼吸即为阴阳,“浑而言之统为气,分而言之为阴阳”。
阴阳相依相成,互相转化,熟解阴阳之理,拳术莫非太极。
“吸在海底呼在天,呼吸二字紧相连,有人解开呼吸意,打遍天下是真拳。”
一吸阴气入于阳,一呼阳气入于阴,眼一翻阴气落玉枕,鼻一抽阳气落额角,这种阴阳变化即正是鹰、熊二意。
呼吸是联系人体内外的门户,所以至关重要,但是虽然分为二气,练习时意、气、力相合,浑然如一,也不能在此处胶着。
常乐即通过实战明了三节,便也明白了“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的原则。
正所谓上至头顶,下至足底,四体百骸,总为一节。
上节不明,无依无宗。
中节不明,浑身是空。
下节不明,自家吃跌。
三节之论不可忽视,然而起、随、追三字形成一体,三节犹是一节。
而“四梢足而气自足”,四梢齐的根本目的仍在于完整一气。
心者为心,窝者为肺,骨之露处皆为肾,筋之联处皆为肝,肉之厚处皆为脾,常乐把把不离鹰捉,上肢三节劲力的贯串,腕、肘两处关节打开,则肩部力量贯穿至手指。
步步不离鸡腿,说得是下肢,三节劲力的贯串,敛臀提肛剪子股,合裆掩膝鸡形步,则下肢力量抱住,下盘自然稳固,力量由脚下传至躯干。
“势势不离虎扑”说得是中节,三节劲力的贯串,虎抱头一领,尾间骨一卷,则脊椎拱起,如弓之张满,蓄势待放,周身劲整,如虎扑人。
上中下三节合成一体,此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