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修真时代






    而沉肩、坠肘、跺脚、擤气即四肢百骸向下沉坠的劲,同顶顶、竖颈、拔腰形成向上的顶拔劲,构成了“十字”的一竖,因此叫它“十字劲”。

    八极拳的这种爆发力,也就是寸劲,讲的是劲到头发,但发的是督透劲,不是抖弹劲。

    常乐的动作柔顺自然,松而不懈,快速到位后,突然发力,发力时“象一垛泥撂到那”既要实又要稳,不能晃动,颤动。

    劲力是拳术的灵魂,而常乐显然已经掌握住了八极拳的灵魂。

    跺脚、擤气和发力,是八极拳最重要的特点,跺脚有原地跺,上步跺,退步跺,双脚跺,单脚跺,碾跺等不同的演练形式,在练习时有轻重缓急明暗的区别。

    跺脚可助拳势,可固根基,可增功力,可攻下盘。

    常乐的跺脚落地后,劲力直透地面,深入地下,声音沉闷、浑厚,听起来声音是从地下发出的,地面都在颤动。

    这擤气是八极拳独有的用气之法,可稳下盘,增劲力,壮筋骨,促六合。

    所谓稳下盘。就是通过擤气,促进内气下贯,也就是使丹田之气通过双腿注入双足,由涌泉穴向下发出,从而使下盘稳固。

    所谓增劲力,就是通过擤气,激发丹田之气,使之由肢体的发功点发出,从而增加发功点的打击力度,且可以透入对方体内,伤其内脏器官。

    所谓壮筋骨,就是在擤气的瞬间,使身体的所有部位都充满真气,犹如充气的皮球,即可抗击打,又能反弹。

    当遇到对方进攻而无法躲避时,擤气可使外来劲力无法透入我之体内,从而增加了身体各部位的抗击打能力,又可利用擤气产生反弹之力,伤及对手,对手用力越大受伤越重。

    所谓促六合,既是促进拳术六合要求的实现。

    凡是拳术都讲求六合,其中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对身体外形协调一致的要求。

    内三合中的“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是对人体内在因素,和精神方面的要求,而“气与力合”则是沟通内外的关键环节。

    也就是说只有气与力合,才能使内外相合,内外相合才能达到六合。

    八极拳在发力时伴以擤气,就是气与力合的具体途径,可以这么说,如果擤气不得要领,或者不会擤气,都会导致内外不合,难以对敌。

    擤气作为八极拳的一项关键技术,很显然也是被常乐掌握得很好。

    常乐使拳,那光头少女使剑,二人联手合击,虽然那大汉的实力,确实超强,但是却也仍能够堪堪一战。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常乐和光头少女,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大汉解决掉的话,等到天劫之眼,距离再近一些,大汉的实力,就会增长到,两个人联手也难以对付的程度。

    这样子一来,常乐自然是无法,慢慢的等待,等待那大汉露出破绽,再一举击败他。

    而是要化被动为主动,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大汉的弱点。

    本章完

第237章 时间紧迫() 
这擤气也是有讲究的,常乐出拳擤气,并非只用鼻腔擤气。

    要知道,在发力较大时,由于鼻腔狭窄,极易使鼻腔内血管破裂,对脑部也是非常不利。

    所以当发力较大时,需要用口腔参与擤气,这样子才能够气力相合,增加劲力。

    常乐的擤气是在发力的瞬间,快速排出体内浮气,内气下贯,真气内存,整个过程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与发力同时产生,同时结束。

    所谓“哼哈”二气,实质上取决于发力,也就是擤气与发力,在程度上高度一致。

    发力小或打暗劲时,擤气则轻微,这时排出浮气的数量也少,只用鼻腔即可完成,此时发“哼”。

    发力较大或放足劲时,擤气则重,这时排出浮气的数量也多,而鼻腔狭窄,显然不足以完成任务,这时就需要用口腔补充,甚至以口腔为主,以保证擤气过程的顺利完成,由于大部分高速气流由口腔通过,此时所发出的声音为“哈”。

    这就是所谓的“哼哈”二气。

    常乐的出拳擤气,处处都与这拳的规矩相合,可以说是每一拳,都打出了真正的威力。

    那大汉虽然是实力高强,但是如果不认真应付的话,恐怕还真有落败的可能性。

    其实大汉的招式古拙,而常乐的拳法刚烈,倒是有些相似之处,而光头少女的剑术,则是另外一种风格,这三个斗在一起,倒还真是有些看头。

    关于常乐使的这拳,其实也有很多说法,据说在旧时代以前,有一拳师,帮助族兄教徒。

    这拳师在当地打下无敌美誉,拳因人成名,人因拳成事,从此立足。

    后来又有同门神枪李出师后,与这二人会合,兄弟几个愈发名噪一时,渐渐名望日高,皆被聘请为官军拳术教习。

    这其间,神枪李在与各家高手进行无数次比试,战无不胜,神枪李三个字也和八极拳一起,名扬天下。

    后来有人组织拳会,团结拳家人士反对当时朝庭统治,得到了许多拳家的支持,这其中就有神枪李他们哥三。

    经过一翻风云跌宕的事件,八极拳才因此而闻名于旧世界,成为当时公认的第一刚烈拳法。

    这件事情,表面上看着没有什么,但是里面却隐含着一件事情。

    那就是,会八极拳的人,枪法也一定不弱。

    八极拳虽然是拳,但是因为擅长八极拳的人,都是枪法高手,这两者之间,自然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旧时代以前,留有记载的八极拳高手,也同样都是枪法高手。

    八极拳与大枪,两者相提并论,成为了离不开的一对。

    常乐即然会八极拳,自然不会不懂八级大枪。

    他手里虽然没有大枪,但是他相信,有一个人,应该可以拿出大枪来。

    那就是一直可以,拿出兵器来的光头少女。

    果然,当常乐比划了,一个大枪的动作之后,光头少女歪着脑袋,看了常乐一眼,正当常乐以为光头少女,没有看明白自己的意思,准备再做一次的时候,一条大枪,飞到了面前。

    “来得正好!”

    常乐一手接过大枪,枪尖一抖,朝着那大汉刺了过去。

    正所谓六合不离八母,所谓八母是指基本枪法,八母枪分上中下三路,又分圈里圈外枪,合之为六路枪,即六个攻防“戳、革”路线,吃枪,将彼枪革死,还枪,即戳枪,为八母枪法。

    这六枪为一接,二进,三拿,四缠,五拦,六直。

    常乐使枪刺那大汉,有虚实,有奇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如果不是大汉,而是一般人,恐怕早就被干掉了。

    这样一来,在常乐和光头少女的相互配合下,那大汉虽然实力是一直在增长,但是却也无法,将常乐和光头少女,给完全压制住。

    不过总的来说,常乐和光头少女,想要将大汉击败,却是万难。

    不过现在的事态很清楚,如果在短时间之内,常乐和光头少女,无法将大汉迅速击败,那么等待他们两个的,就是彻底失败。

    而现在双方的实力对比,总体而言是势均力敌,一时之间,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样就有一个问题,没有压倒性的优势,想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将对手击败,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那大汉可以慢慢等,等到天劫之眼,距离更近一些的时候,他的实力,就能够提升到,可以将常乐和光头少女,压制战胜的地步。

    而常乐和光头少女却不能够等,如果等下去,迎接他们的将只有失败和死亡。

    他们必须从不可能之中,来找出可能,从现在起,就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逆转局势,战胜大汉。

    在常乐从使用拳,转为使用大枪的这段时间内,那光头少女也没有闲着,它本来一直在使用剑术,用以攻击那大汉,而现在则改变了,手中的长剑,已经变成了刀。

    刀这种兵器,自古以来,用的人都是最多,也总结创造了许多种刀法,技术上也非常成熟。

    不同路子的刀法虽各有特点,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这几点,首先刀势沉猛,与剑相比,刀法大开大阖,变化较少而威力不减。

    再一个,在刀法中,持刀手及步法极为重要。

    用刀的基本招式也就那几下,刀尖下垂,刀背沿左肩贴背绕过右肩,这就是缠头。

    而所谓的裹脑,刀尖下垂,刀背沿右肩贴背绕过左肩。

    刀由上向下为劈,力达刀刃,臂与刀成一直线。

    刀向右下方或左下方斜劈为砍。

    刀刃由下向前上为撩,要力达刀刃前部,正撩前臂外旋,手心朝上,刀沿身体右侧贴身弧形撩出,反撩前臂内旋,刀沿身体左侧撩出。

    刀尖由前向上,向后或向下,向右为挂,力达刀背前部。

    刀刃朝下,朝上或朝左,刀尖向前直刺为扎,力达刀尖,臂与刀成一直线,平扎刀刀尖高与肩平,上扎刀刀尖高与头平,下扎刀刀尖高与膝平。

    刀刃朝左或右,由前向左或右,弧形抽回为抹,高度在胸腹之间,力达刀刃。

    这就是刀法最基本的几个动作,几乎所有的刀法,都是在这几个动作的,有机组合下形成。

    这常乐用枪,光头少女使刀,都是走的刚烈霸道的路子,显然是都意识到了,要争取时间,速战速决。

第238章 有希望() 
现在的局势是,那大汉拖得起,而常乐和光头少女两个,却是拖不起。

    所以唯今之计,就是速战速决。

    而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的解决掉那大汉,就只有拼命。

    现在常乐和光头少女两个,就是在拼命。

    他们两个混不顾身,几乎每一招每一式,都是要死拼硬战。

    那大汉的实力虽然很不错,一对一的话,估计常乐和光头少女,应该都不是他的对手。

    但是现在常乐和光头少女两个,拼起命来要和他去死斗,确实令他有些头大。

    光头少女的刀法,简洁明了,来来去去就是那么几下,但是每一刀,都是实打实的,不玩虚花样,逼得那大汉,不得不硬接硬打。

    而至于常乐,八极拳本来就是刚猛霸道的拳法,可想而知那八级拳,会是个什么路子。

    两个人这么不惜身的硬打,局势很快就被逆转过来了。

    这倒不是因为那大汉,怕他们两个人硬拼,而是那大汉的风格,也是极为古拙,三个人可以说是硬对硬,刚对刚。

    这样的一种打法,本身大汉的出拳速度就不快,正所谓好汉架不住人多,双拳难敌四手。

    常乐和光头少女受伤,那大汉也同样受伤。

    以伤换伤的结果,那大汉当然要吃亏些。

    光头少女一刀猛劈过去,它左脚向前上一步,脚尖外展,两腿屈膝下蹲。同时身体向左转约九十度,两手持刀向前,向左下方用力斜削至左膝外侧,刀刃向左,刀尖朝左前方;目视前方。

    这是一记斜削,快速有力,以腰带刀,非常凶猛,攻击的目标是那大汉的下盘。

    那大汉往后一退,就避开了这招的攻势,却是用距离的瞬间变大,避开了这招的攻击。

    不过光头少女,当然不可能就此而止,它右脚向右前方上步弓腿,身体随之前移,成右弓步,同时两手持刀向右前上方推刺。

    这一刺上步和推刺协调一致,尤其是推刺时,光头少女右臂内旋婉,刀刃由左转向右,全部的力量,都直达刀尖,却是顺势向那大汉的咽喉刺去。

    那大汉本身就在后退,光头少女这么连环一击,本来进步就要比退步要占优势,这样一来,那大汉就有些应对不及的样子。

    俗话说得好,趁你病要你命,光头少女本来就是一个,很善于抓住机会的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很好的机会。

    它身体一拧,两腿屈膝下蹲成马步,同时两手持刀以刀刃领先,屈臂回收至腹前,随即向左横砍,直奔那大汉中路。

    光头少女这一势刀,腰协调一致,刀随腰的拧转横砍,势大力沉。

    那大汉见到光头少女来势凶猛,只好继续往后退,而光头少女则紧追不舍,上体向右转体,重心左移,右脚一点地面,“轰隆”一声,整个人如电射出,同时两手持刀向前伸,刀刃朝下,刀尖朝着前方大汉直直刺去。

    那大汉也是无法应对,只有加快速度,继续后退。

    光头少女两手待刀,用力向上,向右,向左,自上搅刀,刀刃朝前,刀尖向上,同时右脚用力蹬地,身体腾空,出刀,再左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