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修真时代
ㄉ炼悖ㄒ坏姆椒ň褪怯檬种械谋鞲竦病?br />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两种,一是武器被砍成两端,身体就不用说了,二是武器成功格挡,但是身体会从马上摔下。
所以这一招用于败势中反杀,几乎是百试百中,真正大杀招。
不过很快令常乐目瞪口呆的事情就发生了。
那使双手剑的人,被劈成两半后,却并没有就此完蛋,而是由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
两个手持双手剑的人,朝着常乐杀了过来。
常乐身腰向后坐,头部右转,眼向右侧视,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劲力贯于刀刃向上方撩起。
“咣!”
常乐成功格开一剑,再将身腰左转,左肘后曲,右肘贴胸,退左脚复退右脚且平端大关刀戳出,此为连环招法,能够遮架兼拦截,亦可蔽左护右,亦可向前击步钻击。
那人避开常乐攻势,上体前倾,劲蓄两肘,腿成左弓右箭势,将手中之剑向前冲刺,朝着常乐击来。
而另外一人则顺步向左大转身之后,右脚再向左脚一侧跟进一步,手中剑随身舞,这叫做大回环截杀,为掠削左右之势,令人难以防御。
常乐两腿形成右盖步,身腰右转,左臂斜挺,贴于腹部,右肘后曲。跟着再向左转身,两腿作绞花,手中大关刀由上向下砍杀,腿法变为左弓右箭,这一招能够剪绞磨杀,伴随两腿连环进步,则可连续发出杀招。
两名对中的一人,两腿形成前弓后箭,手中之剑刺向常乐下腹,不等刺中就又迅速收回,右脚向左侧方跃进一步,左脚跟进向左侧方横开一步,偏身将剑向前刺杀,再次攻向常乐。
而另外一人则身腰右闪,右膝微曲,左腿挺直,剑反卷并令剑口朝上,左肘贴胸,左脚与右手作虎蹲势向前进步而作拦腰击杀。
常乐身势左偏右斜,两手带刀向右,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剑尖朝上,提与鼻端相平,锋刃上下放置。
然后他再退右脚,右转身腰,再进左脚,将剑高举并下砍,这一招叫做“掠杀四通”,意为法顾四周八方。
“当当当……!”
随着一阵刀剑相交的连响,常乐将那两人的攻势全都给化解了,而且还更进一步,反杀过去。
其中一人将剑在前面绞出一个大圆花环之后,退右脚,接右转身,右腿弯曲,左腿外伸,上身右倾,紧接着右手在左,左手背朝上,将剑锋朝向内外两方,以鹅形鸭步奔冲格打抢杀。
而那另外一人则剑锋向前并自左侧横扫直至右侧方,身腰蹲坐,左脚向右侧横进一步,右脚再跟进一步,手中之剑由右上方朝左前方下磕,复向右下方绞掠。
常乐将大关刀向右下方外绞,右脚在前,左脚在后,不丁不弓,势若跨虎步型。
而后他再将左脚再向左侧上一步,两腿伴腰作磨身右转,与此同时,将手中之剑置于左侧并上提放在与肩相平之处,眼向右看,这一招能够绞格上杀,撩掠下杀,或作偏闪向前击步成举鼎格之杀招,却是一招防中有攻的招势。
两个人中的其中一人,右脚向前进一步,左脚腾跃而起朝前一跨,与此同时,手中之剑自左向右后方砍下,紧接着左脚后退一步,右脚跟着朝后倒腾跃起,剑再下砍后收回并上揭亮起。
另一人则身腰蹲坐,使之形成坐马蹲裆大马步,两手握剑置于身前胸部,剑尖向右侧,眼看左侧方,将左脚向右侧后方退一步,再将右脚复进一步。同时剑向左上方揭起,连环套进向前剪杀。
常乐后退一步,手中大关刀向左下方先揭后砍,跟着右臂贴着左手膀弯曲夹起并伴随身腰一抬,将大关刀向右上方刺击,然后再进右脚,将刀由前回收至左侧方,冲刺作中盘击杀。
他迎面之人先将手中之剑由右上方回收,再将剑锋向左,并经前方平行左抹横削,右脚在前,左脚置后,形成不丁不弓之跨虎势。
那另一人若则先迈左步,再跃右脚,手中之剑在胸部正前方绞出二个圆花,身腰则右倾蹲坐,剑尖向左侧平行方向提置,两手放在身体右侧,进步扫杀,左右俱到。
先将右腿弯曲并伴左腿随后伸挺,以助掀挑之劲更有力地发挥,再把身腰向右偏斜,刀尖向左,刀柄置右,刀身平胸,将左脚向后作偷步,以脚前掌为重点,迈步前进,而刀尖则自左经上并由上向右再转向下,落至两腿前方或侧方绞花,紧接着刀尖由右下方向左侧上方撩起定势,抢步坦腹钻杀,此一招沉,一招重之势,那两人要是硬接,便可一招决胜负。
果然那两人不敢硬接,只得退后,常乐趁胜追击,两手肘部弯曲,刀柄靠近左膝,将手中之刀刺向前方偏左,再进右脚,退左脚,左转体,伴随刀向左旋转划圈包绕人体,刺杀那两人的喉颈。
其中一人两腿夹紧,两脚一左一右,右脚在前时,脚后跟放在后面的左脚尖前方作贴靠,如此反复跟进,手中之剑在体前伸平,剑锋分向左右,剑尖向前,伴随步法做上下抖臂摇剑动作。
另外一人则将剑由前下方,经左上方往右下方作顺时针方向搅动作一个大圆花,两脚则随绞花的同时向左转身,且作左侧抱剑之状,这招有声东而击西之意,可倒步退击身后,亦可进步跟打前方,却是个妙招。
看这两人的样子,却是要借此合击之术,将常乐给活活困死。
第311章 双手剑()
不过这两个人想法虽好,可是常乐也不是软柿子任由人拿捏。
常乐两腿摆成半弓半马步,右肘在后,左膀贴腹,刀尖向着左上方,眼看左侧,接着将右腿挺伸,身腰向左拧动,手中之刀向上刺出,然后再将刀再由上转向右侧并经下撩向左侧,随即点出一刀。
这却是个点刺之法,常乐脚下不停,左脚踏前一步,手中之刀自右向后作一个小形绞花,随即向前点刺,右脚再复进一步,大关刀再由左侧绞动一个小花向前点刺。
接常着常乐左脚再进一步,伴随大关刀由后翻转向前点击,如此跃步连击,而后再退右脚,并将大关刀向右侧回收。
那其中一人变成“躺裆”势,两手握剑平收于体之右侧,眼看左侧,身腰右拧,剑尖对着左侧方,再变步为不丁不弓势,并抡动手中之剑作进步疾奔,剁砍滚杀,撩揭闪掠,直取常乐。
而另外一人则干脆在地上滚动而来,直奔常乐下盘。
这两个人都是由先前那一人所化生而来,都是使的双手剑。
双手剑并非寻常剑法,使用者须知六要。
其一为眼法,即“眼似明灯”。
其二为击法,“击者乃打斗之母”。
其三为洗法,所谓“剑走面且距之近者为洗”。
其四为刺法,此为斗剑之主要进攻方式之一。
其五为格法,是属主要防御方式之一。
其六为握法,为握剑之法。
其中眼法有六,即看剑、看走、看手,平视、斜盼、意顾。
击法有五,即豹头击、跨左击、跨右击、侧左击、侧右击。
洗法有三,凤头洗、虎穴洗、腾蛟洗。
刺法有五,逆鳞刺、坦腹刺、双明刺、左夹刺、右夹刺。
格法有三,举鼎格、旋风格、御车格。
握法则剑锋上下朝向,右手握在剑柄前方,左手则握于后,握时,左手的虎口务必贴近右手的腕根部位,使之形成两手一正一反,即手心朝向相反。
使用双手剑“手、眼、身、法、步”与“精、神、气、力、功”之间相互配合稍有差错,就会影响到其使用效果。
不管是在联邦当今之世,还是修真者的世界,即无远古之兵灾贼患,又有各种法术搏杀之能,剑术之短兵杀技早已换之为修心健体,故习剑之士,虽演习日久,也能飞蝶采花,轻灵矫便,然言之于实战,则无一用处,全因图有其势,而无其神的缘故。
据说古人练剑,为了求实用,经常将一式剑招千遍万遍苦练,而且练剑之时,剑器长而重,有九尺长锋,六尺长剑,三尺青芒之别,长剑练功,短剑练形,练重使轻,习长用短,再辅以神意。
所以说这练剑,神意第一,凝神敛气,而外练至九转还一式,则自有擎电拿云之妙,惊神泣鬼之奇。
常乐所面对的这两个敌人,未必经过严格的剑术训练,他们之所以历害,是在于地狱犬的操控。
而真正的剑术高手,训练是非常严格的。
剑术训练首在腕力,练腕力的方法有很多,其一为上罐法。
所谓上罐法,是用一双耳小罐,以短绳系于其两耳,再用棉绳一端系于绳之居中,其另一端系于一圆木之上。
在木之正中处,钻一对穿之小洞,绳头在洞中穿过,然后系紧。
然后足站马步,两手各握圆木之一端,将坛悬空提起,至肘平于肩为度,提起之后,再将木渐渐向内转旋,使棉绳渐渐缠绕于圆木之中部,坛亦随之上升,直旋至罐平于胸,略停顿片时,更缓缓放下。
其二为运臂法,取黄泥水拌置于大桶中,以木直插桶内,不停搅拌,勿使黄泥干结,如有干结,添水保持其湿,以备次日搅拌。
其三为运木棒法,取一眉高或顶高之坚木,粗适一握,手持一端,将臂伸直,纯以腕力,将木棒做绕圈动作。
练力之后还需练劲,其法一为击桩靶,以身边之物就便者,以拔河之用粗尼龙绳悬吊于空中,取铁棒立于其前,以棒抵于其底部,侧身马步,以左手或右手运力,欲将其挑起,一吸一呼配合一挑一松,不求速度,但求着力有根有果。
再侧身马步立于其前,以单手运棒,端正角度,向前平刺,可一呼一吸一刺,亦可一呼吸之间,疾刺数次或十数次而练快剑。
正身面对其,单手举棒过顶,随势迅速下劈,击打其顶端。
劈砍之法,可分两种,一是一呼一吸一劈,为求用劲正势,犹如开山破石,尽力而作;一是于一呼吸间而疾劈数次或十次数,以练速度。
劈砍可由上向下,也可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以练平斩抹扫之功,先左右两手单手练习,再双手练习。
再侧身向靶,手持平,以棒穿入轮胎孔中,搭于底部上边缘,随呼吸用劲将其向地面力压。
剑器由上往下为劈砍,由下往上为撩拨,一上一下,合为一阴阳之势,既能伤人,又能防护,反撩之势,多矮身而行,以棒抵其之最下缘,随呼吸而欲将其反手顶起。
以上各法,由上往下有劈砍之法,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有平斩抹扫之法,由下往上有撩拨之法,更有挑点之势,朝夕练习,自见真功。
其二为活剑法,击桩靶可以习各势剑势之劲力,然而桩为死桩,不能得巧劲,仍需活剑之法,以求剑势灵便迅捷。
选一空地,栽四棵木桩成四方形,各有一定之距离,顶部以横木穿架,使各桩相连,从架顶以尼龙绳悬吊小沙袋数十个,大小如拳,以结实之帆布或真牛皮缝制,内贯铁砂或细小石子,相隔之距离,以能过身为宜,各小沙袋或高或低,高者顶齐,低者略高于踝,中间与胸、腹、大腿之高低。
然后手持铁棒,棒头包缠海棉泡沫或棉絮等,以劈、刺、抹、点、撩、扫等各势剑法,忽前忽后,忽高忽低,忽左忽右,轮翻击打沙袋,随时躲避,以免遭击,可以单手练习,也可以左右手互换,或双手握击,务求快捷穿梭击袋,而不可让袋击中自身。
如果有陪练者,可由陪练者将沙袋随手击向习者,习者即随高低远近,择用适应之剑势,将击近沙袋击出,更可随击而变,追打补杀。
第312章 双剑合击()
双手剑这种武器,绝非寻常,而双手剑法的练习,也并非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练剑,其一在腕,其二在腰,腰为劲力传送之源,力起于足,传于腰,达于四肢,延伸至械,腰灵则力顺,腰活则劲顺,劲力通畅,势自有神。
练腰之法,即活腰之法,有折腰、拗腰、涮腰、下腰、转腰等法。
其一为柔骨功,从溜腿下手,所谓溜腿,即踢单飞,踢时坐腿宜挺,踢腿宜直,要踢得高,愈高愈妙。
踢过头顶,始为合式,踢时两足互行,晨昏各行一次,每次踢百数十腿。
而后练习朝天凳,一字腿,有横竖二式,横一字腿,即两腿依原方向左右躺出,臀坐于地,两腿平贴地面,成一字形,上身挺直。
竖一字腿,即两腿向前后躺出,左前右后,则右腿之面,左腿之肚两部贴地,右前左后,则反是。
这柔骨之法,不外乎压腿、踢腿、下腰、涮腰之类,双手剑法多拧腰转折,上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