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修真时代
常乐看完这段信息,不觉微微点头,这确实有些道理。
一个呼吸微弱无力之人,又何谈有力?
“哈!”
常乐吸气如鲸,吐气如龙,冲拳而出。
第371章 气聚丹田()
常乐越是照着这信息所述内容做的越多,心中就越是震惊。
练气先要沉气!
所谓沉气,就是用意念,把人体的脉内之气,通过脉外之气的调和补充,并配以特殊的动作,将气由口鼻,通过任脉线,如石沉大海一样沉入丹田,同时以鼻或口呼气,小腹略外鼓,全身放松。
沉气之后要闭气,以鼻口通过吸气以后,闭口舌顶上腭,将吸入的自然界精微之气,瞬间储存于丹田。
这个时候身体肌肉自然绷紧,有待一触即发之势,吸气后身体百脉闭合,脉外之气得以随意识思维运行周身,透于筋膜间,达到内练精气,外练形神之目的。
然后就可以提气了。
把已经沉入丹田内部的混元气,意想的瞬间提至身体的所需部位,同时提肛收腹,以鼻口吸气且相应地配合手脚动作。
这之后再来崩气,这是硬功锻炼的主要手段,通过闭气以后,往往配合手脚的特殊动作,把意念导引至身体的某一个部位,以丹田内气为基础瞬间爆发抖放,同时以鼻口开音。
在闭气以后,以意领气用口鼻以丹田内气为基础,猛喷一口气,吸必紧急,呼必怒发,同时把内气迅速随意念,送至身体的某一部位。
喷气是吸气后的瞬间爆发,肌肉刹那间紧张用力,由于丹田的翁张作用,此时可达到并超过理想效果。
此时再把人体内气通过任督脉,以意领气上顶到人体百会穴,似头上顶着很重的物体,此为虚领顶劲,要扬眉怒目,提耳根劲,意想内气由丹田向百会穴冲顶,这种顶法是纯的意识训练,功深者可见气贯血梢。
再采用深呼吸,深吸一口气以后,将其如吞咽食物一样送入丹田,这一过程约为通常的三次呼吸,吸毕稍停片刻,再施以用气。
吞气时头不可仰俯,张口不可太小,头俯则下陷,头仰则上伸,张口太小则有风吸入,风能伤人,起初吞气无声,习之日久,腹内就会有“咕咕”的声音。
若内五行不足,可以用外五行脉外之气作补充,事实上蓄气的过程也是蓄劲的过程,它不需要提肛收腹,只需把意念收敛到人体的所需部位。
用鼻口的瞬间吸气并配合意识活动,象贯入东西一样贯入丹田,贯气时小腹略内收。
常乐按信息上连贯练习后,立刻便觉到了大不一样,仿佛只不过练了一遍后,就实力增强了一些。
他心中一喜,今天看来真是捡到宝了。
“小周天运行?”
信息上说,小周天是古代气功内丹术中的练气过程。
人在成年之后,由于物欲耗损,精气已不充足,必须用先天元气温煦它,使后天精气一充实起来。
此物不仅可以防病祛病,还可使内气在身体内按经络路线循环周转,称做“金液还丹”。
而根据天人相应的道理。
这小周天的运功过程,有直线运行和螺旋运行两种。
其直线运行是指内气从下丹田开始,逆督脉而上顺任脉而下,经尾间,夹脊,玉枕三关,上,中,下三田,上下鹊桥做周流运转。
而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为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离水火交靖之乡,因此小周天又称做子午周天。
进行小周天的锻炼,内气感觉在任督脉上流走,并通过规律性的循环流动,而后开始自由性流转。
而螺旋运行是指内气从下丹田开始,意想内气沿督脉线由左向右,从外向内做规律性的螺旋状的旋转,吸气时气经督脉,呼气时气经任脉,运转时意到气到,气随意转,运用自如。
而在小周天之后则是大周天。大周天是古代气功内丹术中练气的上乘内功。
通过大周天使神和气密切结合,相抱不离,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有过上一世经验的常乐,却是知道,凡是修炼功法中,有涉及寿命的,都非同一般,因为万物修炼,说到底都是为了长生。
由于内气循行是按任督两脉以外的其它经脉上流走,相对来说它的范围大于小周天,所以称作大周天。
而大周天的练气过程,同样有直线运行和螺旋运行两种。
其中直线运行是指先将丹田内气下沉到双足涌泉穴,然后采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意想内气,从涌泉沿足三阴经上升到会阴丹田,然后呼气,并意想内气由丹田呼至胞中穴,再分至两侧腋下,沿双手三阴经下行至双手的指尖十宣穴。
紧接着吸气意想内气从双手,三阳经上行至头部印堂百会。
然后呼气,同时意想内气由百会向背部下沉,沿足三阳经下行至双脚十趾,然后再吸气意想内气,从涌泉穴上升到丹田。
至于螺旋运行,则是指将丹田内气下沉到双足涌泉穴,然后采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意想内气,从涌泉沿两脚的三阴经和手三阳经,从下向上做规律性的螺旋状旋转,汇聚于下丹田。
然后再呼气,并意想内气由丹田呈螺旋状呼出至擅中穴,再分至两侧腋下,沿双臂手三阴经和三阳经向手指十宣穴做规律性的螺旋状旋转,并汇集于十宣,接着吸气,意想内气从双手十宣穴按原路线,做螺旋状旋转,并汇集于头顶百会穴。
再呼气,同时意想内气由百会,沿脊柱下行做螺旋转动,至双足的涌泉穴,最后吸气,意想内气从涌泉穴上升到丹田。
练气是将人体的丹田内气,通过规律性修炼,使之达到气随意念任意行走而不逆流。
正所谓聚则气满,满而不虚,放于瞬间而着实,能聚能放,收纵自然。
如如气不能随意收纵,想得到高深的实力,跟盖高楼大厦而无地基的道理一样。
常乐先换气吐纳,然后站立成桩,再以意领气,将气缓缓送入丹田,使心境不外驰,全神贯注于丹田。
“嘶!”
气慢慢的自然聚拢在丹田内,随着站桩时间的增加,常乐丹田内所聚之气愈来愈多。
“嘶!”
而他每一次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最后只需随意一动,便可将气聚满丹田。
第372章 采气()
信息上言这丹田之法为内功之母法,丹田之气为虎力之源。
内气聚于丹田,只有通过规律性的意识转动,才能通用自如,达到全身所用之处。
而内气转动之法有站桩势,坐势,揉腹,还可配动作,也可通过演练拳法用内气带动外形,调动丹田内转。
这种丹田内转功夫,可增强人体系统的吸收功能,吸釆外气,培养真气,增强体内分沁活动。
人体的丹田内气通过呼吸,意念的配合,在丹田内部做纵向循环流动,以逆腹式呼吸为主,即吸气时隔肌向下运动,呼气时则隔肌向上提,为纵式循环。
丹田内气通过呼吸,意念的配合,在丹田内部做横循环流动,以逆腹式呼吸为主,即吸气时以意念向右导引,呼气时向左导引,为横式循环。
丹田内气通过呼吸、意念的配合,在丹田内部做顺时针方向循环流动,以逆腹式呼吸为主,呼气时气向左旋转一周,吸气时气上提为顺式。
丹田内气通过呼吸意念的配合,在丹田内部做逆时针方向循环流动,以逆腹式呼吸为主,呼气时气向左旋转一周,吸气时气上提为逆式。
这气不但要练,还要养!
养气即养浩然之气,所谓“养气不离性,练气不离命,欲要养气修命,须使心意不动。心为君火,动为象火,心火不动,象火不生,气念自平。无念神自清,清者心意定……。”
养气之法又称养丹田法,练功时注意选择站、坐、卧三种姿势中的一种,一般以坐势效果为最佳。
常乐将思想意识集中,双目垂帘,舌尖轻轻抵上腭,静如睡眠状,意念集中在下丹田处,意想丹田处有一气团。
随着鼻吸鼻呼的呼吸配合,他吸气时意想天上日月星辰之灵化为光芒,从头顶百会穴徐徐下行并压缩到丹田的气团内部。
在呼气时则意想人体内的浊气,由会随呼气动作排出体外,如此调息柔和自然。
渐渐常乐只觉得腹部发热,全身温暖舒适,唾液增多,精气充沛,时而丹田内有跳动感,同时腹内还伴有“咕、咕……”的胃肠响动声。随着时间推移,体内的“气团”逐渐增大充实,并沿任脉线自由循环流动。
常乐依法面南背北而坐,双目垂帘,两手足八字掌状,掌心向下,分别放于身体两侧,约与地面距离一尺以下,挺胸、抬头、收腹、头顶旋、全身放松。
他两掌先向内分别划三个平面圆,然后再向外划三个平面圆,在向外划最后一个平面圆后,两手指尖分别弯曲并拢握拳,并翻拳拳眼分别向两侧,再慢慢抬起与眉齐,然后双拳变掌,掌心向下,并按至下丹田,再将两掌分别放于身体两侧,如此反复。
常乐在双掌向内外划圆时,意想由地心发出的白色光精,源源不断地被吸至掌上,并抓到手中捧于眼前,送入口上并吞咽到下丹田,同时配合两掌的下按动作。
“釆阴之气!”
常乐忽地伸手抓出。
所谓阴之气即大地之阴气,常乐起身然后上体前俯向下弯腰,两臂向丹田处合抱,如此仰俯交替。
他前俯时以口呼气,后仰时以鼻吸气,意想整个人体被大地升腾之气体所笼罩。
而在上体后仰吸气时,则意想人体百脉俱开,并随双掌的外翻动作,与大地之气相接,前俯呼气时,意想将高山之气由双掌随合抱动作贯入下丹田,贯气时意想下丹田处自然张开一个大洞,并随吸气动作而自然关闭。如此反复。
“吸日之气!”
常乐将两臂缓缓回收至胸部两侧,翻掌掌心向下,两掌徐徐下按到身体两侧,然后两掌慢慢上提至肋部两侧,翻掌掌心向前,并向前推出,如此反复。
他以呼吸配合着两掌的动作,上提回拉动作时以鼻吸气,下按推出动作时以口呼气。
而常乐的意念,则集中在双掌劳宫穴上,和两脚心涌泉穴上。
他在回拉吸气时,意想太阳中的光线,随吸气回拉动作,源源不断地注入口中。
而在吸气结束时,则以喉头配合吞气动作,将口内日光精如吞咽食物一样,随双掌回收动作送入丹田内部。
然后上下齿离开,嘴唇微外突,意想体内浊气,随双掌下按动作,由脚心涌泉穴排出注入大地。
常乐以口呼气,然后双掌慢慢上提吸气,这时意想地心中的白色光精,随吸气的上提动作,源源不断地注入脚心涌泉穴,在吸气结束时,以会配合提气动作,将地心中的白色光精随双掌的上提动作,吸入下丹田内部,然后上下齿离开,嘴唇微外突,意想体内之浊气,随双掌的前推动作排出体外。
“哈!”
常乐两掌心向上慢慢抬至头顶百会穴,然后翻掌,掌心向下,并徐徐下按至下丹田,如此反复。
而他的呼吸,则配合两掌的上托和下按动作,上托时以口吸气,下按时继续以口吸气,待双掌下按至下丹田是以鼻呼气。
常乐在行功时意念集中在双掌劳宫穴上,吸气时意想太阳光中光线,随吸气时的上托动作源源不断地送入口中,在吸气结束时,以喉头配合吞气动作,将口内星满月明之气如吞咽食物一般,随双掌下按动作送入丹田,然后合齿闭目,意想人体内的浊气由鼻腔排出。
“哈!”
“哈!”
常乐喷气如雷,两手由拳变掌,内旋使掌心向下,并徐徐下按,上身随两掌下按动作的配合向下弯腰,至两掌离地面一寸左右时,用鼻呼气完毕,稍停。
再以腕部为轴,小指领劲向外平划一半圆,至掌指向后向外时,变为虎爪并向下握拳,两拳心相对,直臂向上抬起,意想双手提千斤重物,同时慢慢向上直腰,并配合鼻吸气提到上体直起,直臂上移到两拳高于肩,然后屈两臂,以两肘带动小臂向体后用力一振,使胸部开张,同时配合鼻吸气。
再两拳变掌,以腕为轴,向大拇指侧旋转变立掌,掌心向前,掌指向上,同时猛向前推出,手指张开用力,开虎啸音“哈”字,随即两臂放松。
双掌外旋握拳,双臂回收,双拳抱置腰间,恢复原势。
这全套动作称之为【太古龙爪采气法】。
第373章 易筋()
常乐此番算是捡到宝了,这一次的收获不亚于他此前得到修真功法。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