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修真时代
他意想左腿内侧,由左内躁往上到大腿根再往上到左腰间,这样右刀左挂的效果就有了,再左后勾手略向右移,则是左挂刀的辅助劲源。
常乐这一刀是假设对方枪向他左上刺来,他便顺势以刀体接其枪杆往左后方挂带,使来枪落空。
他重心右移,右腿独立,左膝提起,右手刀沿身体左侧贴身绕至右前方。
常乐将尾骨端回找右脚跟,并对准右脚跟,然后一想右腰,右腿就立稳了,再以左腿追右臂,使左膝提起。
这是假设对方枪刺他左腿,他即以刀体格拦彼枪,与此同时左膝提起以躲闪来枪。
常乐再把左脚向前落步,随即屈左膝前弓,右腿蹬直成左弓箭步,左手虎口叉于刀背中段,随即向左脚前上方平托,刀尖朝前刀刃朝上,高与喉平,右手推刀柄,使刀尖向前平扎。
常乐进步、进身、进刀,眼到、刀到、脚到是谓“三尖相照,三尖齐到”。
这一招是假设将对方右枪拦开后,随起刀尖照对方上盘之喉肩胸等处托扎。
横刀,刀刃朝上,两手向上推举,形如白鹤亮翅,而手掌高举,手指展开,状如仙鹤翅膀之羽梢。
所谓的“单刀看手”指看空手,右手握刀左手空。左右手协调配合相辅相成,此刀式在左手配合持刀手向前上横推刀背时,左手五指分张。
而五指喻五行,大拇指阴面系于脾,其性属戊土。阳面系于胃,其性属己土,脾胃皆属土,食指阴面系于肝,其性属甲木,阳面系于胆,其性属乙木,肝胆皆属木,中指阴面系于心,其性属丙火,阴面系于小肠,其性属丁火,心与小肠皆属火,无名指阴面系于肺,其性属庚金,阳面系于大肠,其性属辛金,肺与大肠皆属金,小指阴面系于肾,其性属壬水,阳面系于膀肤,其性属于癸水,肾与膀胧皆属水。
在掌心中又分上下左右中,上为心火、下为肾水、左为肝木、右为肺金、中为脾土,这就是掌形之内涵所在,人的手指屈伸,既锻炼五脏六腑,又有技击作用,一举两得。
常乐把左脚尖微向里扣、右脚尖微向外摆,重心移至两腿间,膝盖尖外敞对向脚尖,屈膝蹲坐成马步,右手抽刀,使刀身横平于头顶前上方。
马步又名“骑马蹲档步”,两脚尖外摆,敞膝而裹档,肛门括约肌自然抓提,所谓“地门常闭”,丹田气充实。
其最重要的是意想环跳穴找阳陵泉穴,这样你会感觉到档下恰似有匹大马,坐骑着稳稳当当的,底盘稳当,上肢发力来劲。
这一招是假设对方枪劈头下砸,常乐随以横刀上架,刀刃朝上截其枪杆或手臂,以护住头肩。
常乐左脚尖微向里扣,重心移至左腿,左腿伸膝立直,右膝提起,同时双手趁势向上推刀上架,其意注左腰间,如此既能立稳,又利于发劲向上推刀,同时右脚暗含踢击之意。
此刀式为象形动作,横刀由前上方往脑后降落至肩背,其运行轨迹形似风卷荷叶,而人的头部喻为花蕾,即荷叶刀藏到了花蕾的后底下,为脑后藏刀。
常乐将左膝微屈,右脚向左腿后背步倒插,脚尖着地,同时两臂屈肘向背后松坠,使刀背搁于脑后之肩背处。
他松肩坠肘,松腰沉胯,屈膝蹲身,两臂尽量后展,以刀体的粘住顺遂劲往后下空闪对方来枪。
常乐再将两脚掌辗转,使身体向右扭转,左手心扶于刀环后部,指尖朝上,随身体扭转到位时,指尖右倒,拇指朝下,然后屈右膝前弓,左腿蹬直,左手推刀环,使刀尖向前直扎。
他以尾骶骨找左脚跟,身体自动向右扭转,尾骶骨是人体转向的舵,学会驶舵,转身就容易。
此动为转身扎喉,推扎时意想刀尖后七寸处为刀尖处,如此扎刀才出狠劲,再者后腿要蹬直,使扎刀成整体扎劲。
常乐松肩沉肘,身姿降低,使刀背向下沉降压砸。目视前下方,意想人中穴,松开肚皮贴于右大腿根,身姿自然下降,想人中和松肚皮皆属体呼气,呼降吸升,再以刀背压砸对方的枪杆和手臂。
常乐左脚尖外摆,重心左移,左腿屈膝,右腿蹬直成右仆步,同时上体左转朝向北方,左手离开刀柄摆向左后上方,以带动右手捋刀之势。
常乐头顶移至左脚上方,使身型步法同时转换,头顶移动,类似提纲挈领,此动主要是提左顶。
人的头顶分前、后、左、右、中五点,坐步提后顶,弓步提前顶,向左偏侧身则提左顶,向右偏侧身则提右顶,立直身时提中顶。
头顶部原本有五个穴位,中间为百会穴,在百会的前后左右各有一穴,统称为四神聪,各有各的用处,会用自身穴位,属知己功夫。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常乐右脚越过左脚向前盖踩,两腿交成叉歇步,同时上体左转,朝西南方,右手刀向左斜上方穿出,以刀刃锉剪对方持械之手腕,左手扶于右腕处,是一合劲。
其意注左腿内侧,这样下盘既稳,出刀又得劲,是左腿与右竹内侧上下交叉相合劲。
此动俗称“盖步片肉”,实际是进步,进身,进刀,以刀刃与对方臂,腕处交叉锉剪,损伤其持枪手腕。
然后常乐右手刀刃外旋,随向右后方抡挂至身后,右臂与刀成一水平直线,高与肩平,左手扶于右肩前,同时上体略向右转。
常乐先走眼神,视线由前上方转视右后方。刀追眼神,向右后方抡挂,上体右转重心不变。
此式是假设对方进右上枪,常乐随以刀体与其枪杆粘住向右后方挂引,使彼枪落空。
他右手刀尖回勾,刀体低垂藏于身后,同时上体转向西南方,略向前倾二目视左前方。
常乐扭头变脸,眼神转视左前方,右臂内旋放松,使刀尖低垂,此藏刀势为蓄势待发,寓含追击之意。
第424章 为刀所迷()
常乐左脚向西南方迈进一步,随屈左膝前弓,右腿蹬直,同时左手扬起至左前上方,手心托天上撑,右手刀似离弦之箭,疾速向西南方直扎,臂与刀成水平直线。
他左手上扬,开左腋下极泉穴,松开肚皮贴左大腿根,左胯回抽,右胯前送,以助扎刀成整体劲,以左手护头,右刀直扎对方心胸。
常乐左手向右下回圈,虎口卡于右肩前,左肩找右手,右腕内旋,手背贴左肩,使刀体低垂于身后,刀刃朝外,同时左脚尖里扣,上体向右扭转,尾骶骨对正左脚跟。
常乐先走眼神,向右后方扫视,设想身背后有敌情,故急转身以应敌。
他右脚向右横开一步,随屈右膝前弓,左腿蹬,右手刀从背后绕至身前,落藏于右胯外后下方,刀刃朝下刀面贴于右膝,刀尖微露于腿前,左掌沿刀背捋按,一捋即离,随立掌于右肩前。
常乐左臂内侧与右腿内侧相呼应,右肩井穴从身背后去找左环跳穴,此为上下肢,前后,内外三合。
常乐再将左脚向左前方斜上一步,左膝微屈,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越过左脚向前盖踩,两腿成交叉步,尾骶骨对正左脚跟,上体转向东北,右手刀向左前上方穿出,刀尖朝上刀刃内旋,朝向左上方,左手扶于右腕处。
他意注左腿内侧,这样下盘既稳,出刀又得劲,是左腿与右竹内侧上下交叉相合劲,实际是进步、进身、进刀,以刀刃与对方臂、腕处交叉锉剪,损伤其持枪手腕。
常乐右手刀刃外旋,随向右后方抡挂至身后,右劈与刀成一水平直线,左手扶于右肩前,同时上体略向右转。
此势常乐还是先走眼神,视线由前上方转视右后方,刀追眼神,向右后方抡挂,上体右转,重心不变。
俗话说“刀乃侠盗使”,可是当单刀遇见长枪,也觉得很难对付。
所以执刀者须从最困难处着想,方可保命存生,而欲立不败,首靠眼神。
“眼神练得精,制敌占上风。”要严密监视对方的一举一动,上中下、左右中,顾住三前盼七星,打量对方长短处,扬我之长展刀魂。
要用眼神盯住对方两眼,眼为心之苗,心怎么想,眼怎么动,盯住两眼管全身。
若是对方先舞动手脚或乱耍花枪,乱吼乱叫者,那是恐吓,或为自己壮胆,我应神定气静,勿被假象所迷惑,不要因为对方害怕反而自己发愣。
如若对方虚晃一枪回头就走,此属佯败,佯败不可追,追时须稳重,冒失易上当,提防回马枪。
枪杆子虽然长,但木杆经不住刀砍。所以,刀见枪来,则与其交十字,左拨右打。上架下截,硬挡硬磕,猛砍猛劈,刀如猛虎,虎虎生风,敢字当头,“摧枯拉朽”,眼快刀疾,以神压敌,眼到刀到,刀神合一,此即为用眼神的基本法则。
当然光靠眼神是不行的,刀法就是用刀体攻击敌人、保护自己的方式方法,练刀必须得法,要懂得刀点。
每一动作,每招每势的技击作用,是攻是防,或攻防兼备,还是单纯性防护,心里必须清楚明白,要会练会用,还要熟练精巧,能灵活应变,否则就是盲修瞎练。
劈是主要攻击性刀法之一,所谓“刀劈剑刺。”
刀由后上向前下直落为劈,力达刀刃,臂与刀成一直线,劈刀时要求松肩伸臂,刀身一体。
劈刀似以斧劈柴,“势如破竹”,以刃口由上向下劈击敌之头、肩、手、臂或枪、棍等器械,双手举刀下砍也是劈法之一。
抡劈刀除沿身体左侧,或右侧划圆抡劈外,还有左斜劈刀、右斜劈刀等斜劈法。
劈刀的意念要先想刀背粗,后想刀刃细,如此可增大刀的杀伤力度,再就是意想左手虎口大张,尽量往后分张,高与耳平。
刀身猛向左后或右后斜劈之势为甩刀。
刀刃由后下向前上方或后上方抡弧为撩,力达刀刃前部。
正撩刀前臂外旋,手心朝上,刀由身体右侧贴身弧形撩出,反撩刀前臂内旋,刀由身体左侧贴身弧形撩出。
劈刀与撩刀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由上向下为劈,为正,为阳,由下向上为撩,为反,为阴。
撩刀之势,如提着篮子往前上或后上甩出去,撩刀须手腕转变灵活方尽其妙,而手腕灵活转变的关键在于前臂的内旋或外旋,若前臂不旋,手腕是转不动的,正撩取弓步,反撩取虚步。
常乐刀体低垂,以右腕为轴,沿身体右侧反手向前,再向上撩转,速度快而匀,当他以右腕为轴抡“提撩花”时,意想右肘里外侧之曲池穴,这样手腕才灵活,如果想手腕,手腕反而僵滞,撩刀也要意想刀背粗、刀刃细,以增大刀刃的杀伤力度。
常乐将刀刃向右下方斜劈为砍,其发力于腰、臂,力达刀刃中部,砍刀之势如投石砸物状,亦似以斧砍树。
砍有砍头、砍肩、砍臂、砍腿等多种砍法。正面、侧面、左右、上下大杀大砍,如狂风大作,摧枯拉朽,不拘一格。
刀刃朝左或向左横砍为斩,高度在头肩之间,发力于腰、臂,力达刀刃,臂伸直,“斩”与“砍”同义,但斩法短击,以斩梢拦击区别于大劈大砍,故在运动中幅度较小,发力紧凑,力达刀刃前端。
而刀身猛然向下之势,用力急落为剁,刀刃平剁,剁刀以刀刃由上而下将物压折而切成两段,势如闸门突然坠落,以惯性力自上而下剁击敌之头、肩、臂、腿,并以左掌按住刀背下压之,剁刀为刀身剁或刀头剁,步法以仆步或弓步均可。
以刀刃朝左或向左横砍为扫,力达刀刃,扫刀既有下盘扫,也有上盘扫,下盘扫为横砍膝下,上盘扫为砍头抹脖子,如“横扫千军”式,旋转扫要求旋转一周或一周以上。
扫刀分正反两种,正手由右向左为正扫;反手由左向右为反扫,一般多结合转体扫刀。
“刀以枪为扎”,主要是刀尖向前直刺,发力于腰、臂,刀尖与前脚合进,臂与刀成一直线。身、臂、刀贯通一体,扎与刺同义,但习惯用语中,刀枪为“扎”,剑称“刺”,棍称“戳”。
扎刀分为上、中、下三种不同高度的扎法,上扎刀刀尖高与头平,平扎刀高与胸平,下扎刀高与膝平。
第425章 大道至简()
此外还有向后、向下至脚面的扎法,还有圈扎、正扎、反扎,圈扎是以刀刃朝外,刀背朝内,刀身扁平放置,以刀尖扎戳之,正扎是以刀背朝上,刀刃朝下,直臂向前扎出,反扎是以刀背朝下,刀刃朝上,屈臂向前推送,取弓步配合。
刀刃朝左,由前向左弧形抽回为抹,力达刀刃,旋转抹刀要求旋转一周或一周以上,左右手相配合,协调一致。
截法为割断之意,势如拉锯断木,前臂内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