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修真时代
截法为割断之意,势如拉锯断木,前臂内旋或外旋,使刀刃斜向上或斜向下推伸为截,彼枪棍到近处以刀迎之为截。
截法一般用于截膝、腕,截枪、棍,常用的截法有横截、竖截、左截、右截、上截、下截和后截等。使刀横置,刀刃朝上或朝下,以刀刃截敌之臂或枪棍为横截。
引高刀柄,使刀尖下垂,截敌之内腕,左手虎口朝下,手臂靠近右肋为竖截,左截使刀尖朝上,先避开敌械,身向右移,刃向左截,如推锉之势击其臂、腕。
而右截要领与左截同,惟方向相反,上截刀斜向上,下截刀斜向下,刀尖朝体后为后截,左手附于右腕,取虚步弓步均可。
推刀则是攻防兼备的刀法之一,刀尖朝下,刀刃朝前,左手挟于刀背前部,助右手用力向前推出为立推刀,刀尖朝左为平推刀。
常乐将刀尖下垂,刀经左胯贴身往右后侧翻腕反提刀柄,高举过头,忽矮身形,刀绕身一周,撤右步变压刀式。
这是过脑刀,在绕转时要先柔后刚,用力翻腕抡刀绕回,速度要快,刀在后绕时用力要柔,两手动作配合要协调一致。当高举刀时左手置于右腋下,目凝视前方。
常乐以右手持刀,刀尖下垂,刀背沿左肩贴背绕过右肩,即朝相反方向绕转,刀缠绕时,要贴身迅速转动平抡,翻腕要用力,两手必须配合协调。左手绕右腋下欲从背后去找左肩头,右手绕左肩头找右肩头,先刚后柔,头部要自然正直,不得歪斜,动作要连贯。
“缠头”与“裹脑”在动作上是一正一反,在用法上,正架过头的为“缠头”,反架过头的为“裹脑”。
缠头裹脑在单刀运用较多,故为单刀的特点,“缠”,以刀钩枪棍随其旋转,用刀背粘连黏随不离为缠。
缠法如以条带,或绳索缠绕捆绑物体之势,反提刀柄高过头顶,经身前向左后缠至右后,再返回身前,即以刀绕身一周,是谓“缠头过脑”。
若是反腕提刀从身前往右后,往左再返回身前,也绕身一周。即为“裹脑缠头”,“过”为经过,“裹”系包裹之意,均为象形之动作。
托刀则是防中寓攻的刀法之一,假设对方兵器向我上中盘砍扎,我即以刀刃向上迎敌时以腕或器械为托。
然后右手腕由外向里翻,使刀刃朝上,由下横向左上方托起,高过头顶,托刀貌似架刀,但用法各异,架刀一般用于架挡兵器,托刀是托击对手手腕。
而架刀是防中寓攻的刀法之一,刀刃朝上。由下向上推举为架,刀高过头顶,力达刀身,手心朝外或朝里。
架刀一般横架于头顶上方,手心朝外为正架,手心朝里为反架,此外还有斜面架对方兵器的。
右手持刀,刀尖朝前,刀刃朝下,刀体藏于右身侧,取弓步藏刀,又称“夜战八方藏刀式”。
扇刀如扇扇子,向左右横撩或以刀背磕开敌器械,随以刀刃进杀。
扇有横扇、竖扇二法。如敌以枪、棍扎戳,我扇开对方枪棍,顺势推刀而进,此为横扇。
如敌向我面部、喉部扎来,我则立刀左打右拨,即所谓“拨打雕翎式”。
刀尖朝上,左右以刀背开器为磕,刀尖由前向七、向后或向下、向右为挂。
刀尖朝下,刀刃朝外,向左右摆动格挡为格刀,如“狮子摇头连三摆”。
旋转格刀要求旋转一周或一周以上,格法在以刀、剑为代表的短兵器中,是主要的防护方法之一,“格、洗、击、刺”是刀剑的主要技术。
格刀有刀尖朝下,用刀刃或刀背向左或右格挡对方兵刃用法,同时还有刀尖朝上,用刀身根部向左或向右格挡对方兵刃的用法。
如左右滚格刀法。“滚”即在刀身垂直轴上向左或向右旋转格挡,以形成迎击力量。格刀时,用力以前臂加手腕为主,并非只上臂挥动。
常乐以刀尖朝前,刀刃朝外,由前向侧后抽回为带,这是所谓带刀。
向左侧后回抽为左带刀,向右侧后抽为右带刀,都要挺腕卷肘,力点由刀身根部前段抽带,这是一种防守性刀法,就是用己刀触及粘住对方兵刃,使之偏离中线。
而用刀盘滑对方器械则为滑,刀接触对方器械即行滑动,一触即滑。
常乐又将刀身倒提,如“倒提垂柳式”,刀刃朝外、刀尖朝下,假设对方枪棍向其身扎戳,则以刀背向外拦挡为提。
常乐顺手把刀刃由上向斜下抽拉,捋刀有正反上下之分,其势以刀横置身前,手心朝上,使刀山右向左平移为正持法。
还有手心翻转向下,使刀由左往右平移为反持,和引刀置身后,由下往上抽提,使刀背靠近脊背,刀刃朝后,刀尖下垂的上捋刀。
下捋刀使刀背贴背,沿左肩由后向上,向前,向下,向身体右后方抽拉至右艘外侧,左右手配合协调一致。
这刀法是以拳理拳法,和技击应用来进行培训的,但又保持了刀术矫健,勇猛的特色,构成刀法的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独特风格。
正所谓拳是器械的基础,器械为手的延长。
而刀的刀柄握法,通常以右手单手握柄,左手空手配合,但有时则双手握柄称为“双手带”。
在双手握柄时,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成阴阳把,与士兵端枪拼刺刀或举枪射击的握法相同。
另一类双手使刀法则是右手握柄,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个手指插入刀环内,变换刀法则以左手摇搅刀环来实现,犹如行船掌舵,也就是利用杠杆作用。
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其实心和意是一回事,都是人脑的思维活动,包括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虽说是外合,其实也是心意思维所支配下的三合。
外三合也是重意不重形,找到合的感觉就是了,用意念是有规律可循的,意念一般都在实腿一侧的手上,因为此手与虚腿交叉相通,虚腿与虚手主动,实腿及与之相交叉的为实手,主静。
此手不放意念,脚底虚实一变,手上的意念随之转移,这叫“火候转移”,意念还可以放在实腿一侧的腰上或实腿一侧的耳梢上。
但在一个时空点上只能意想一,不可意想二,想二就是杂念,一有杂念,就不产生内劲,这叫“意念专一,“不二法门”。
每一个动作,有几种能开发潜能的意念活动,但用时只想一,得一则万事毕,这是依据“大道至简至易”的原则。
第426章 以拳易棍()
千百年来,不乏“以枪化拳”、“以拳易棍”之典故,前辈武者们以其非凡的智慧,将拳术操练之道与兵器技击之法完美的融为一体,于是,便形成了兵器中独有的以拳化棍之法。
常乐从信息中学到的拳法刀法都是一脉相承,这棍法自然也是如此,
常乐发觉,这棍法基本以四平马,虚步等为主要马步,配合步法的进退变化,以“枪、圈、挑、拨、抽、弹、半遮”七大心法要诀运棍,以腕劲带棍,以腰为主宰,来完成棍法。
而由练习六个方向,角度的用棍方法和不同的发劲方式,当棍越长时,发劲越难练,习练者若能将周身筋骨之力轻易凝聚,瞬间发于棍端,则不仅棍劲十分强劲凌厉,锐不可当,更重要的是,强化了拳术发力中的松透弹劲。
信息中认为,兵器不过是手臂的延长,棍法除用于兵器对搏外,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修炼“六合力”的秘练法门。
习棍时力从地起,发力在腰,前脚踩后脚蹬,以足催身,以身催臂,臂催手,手催棍,合头、身、棍、四肢为一体,势猛力雄而灵活多变。
以此棍法充分调动人体肩、肘、腕、胯、膝、足等部位协调发力的稳定性,柔韧性与穿透性,从而强化习拳者“六合发力”的功劲。
常乐右手持棍,立于身侧,全身放松,双脚并拢站立,双臂自然下垂置于两腿侧,舌顶上腭,深吸一口气。
“嘶!”
他保持双脚并拢姿势,双手横持棍于体前,右手心向后握棍端,左手心向前握棍身,双手距离约与肩同宽。
“呼!”
常乐右脚向右侧横开马,成高四平马马步站立,双脚五指轻抓地,保持身心与呼吸的放松,右手握较粗的棍端,拳心向地,左手握棍身,拳心向天,双手握棍横于小腹前,棍身与地面平行,双手距离仍与肩同宽,双目平视前方。
他的肩膊与马步不动,以双手腕运棍,瞬间曲肘发力将棍抖起,与肩齐平,同时头略向左转,目视棍尖,棍身仍与地面平行。
然后常乐仍以双腕带棍,发肘底力向身体正前方将棍弹出,双臂几乎完全打直,随即常乐双腕运棍,迅速曲肘发力,将棍抖回,保持四平马的稳定。
“轰!”
常乐立感觉到腰背与棍身瞬间一阵急速弹抖,这说明腰马合一的发力纂本做到了。
他依法循环重复练习,反复体会腕劲与腰马抖棍的感觉,保持自然呼吸与松活弹抖发力,随着棍法练习的深人,自动调整人体呼吸的状态。
接下来常乐左脚略向身前上步,身体重心落于右腿上,成左脚掌虚点地,右腿屈膝的侧身虚步站立,双手握棍于腹前,将棍向左前方拦起,使棍尖斜刺天空。
然后常乐再以虚步拦棍姿势,迅速向侧前方上一大步,臂腕运棍,以四平马将棍瞬间标出丈余远,直线标刺侧前方,棍标出后高与肩齐,与地面平行,力达棍尖。
“轰!”
一道红光从棍端直射而出,将地面扫出一长条深坑。
常乐迅速后撤一大步,臂腕运棍下弹,以左虚右实的姿势变招,双手迅速撑棍至头顶,右手高左手低,棍尖斜指。
常乐仍以虚步姿势变招,双手持棍迅速自头顶弧线下落,落于胯前,棍尖指向侧面正前方。
“轰!”
他以虚步吞棍姿势,迅速向侧前方上一大步,臂腕运棍,以四平马将棍瞬间标出丈余远,直线标刺侧前方,棍标出后高与肩齐,与地面平行,力达棍尖。
然后常乐再迅速后撤一大步,臂腕运棍下弹,随着棍身的急速颤抖,恢复成“虚步拦棍”之姿态。
出后他以虚步拦棍姿势运棍,令棍自左上方向右下方挥出,其钉棍之弹抖劲力,令棍身瞬间弯曲,棍尖顷刻击中地面后迅速回弹,恢复平行持棍状态。
“呼!”
常乐右脚迅速上步起身,落于左脚旁,借助上步之势双手持棍向身前推出,双臂几乎完全打直,高与肩平。
他左脚向身前虚点,重心移至右腿,以虚步持棍姿势,双手迅速撑棍至头顶,右手高左手低,运棍发力,令棍自左前方向身后左后方滑动,棍尖指向左后方地面。
常乐再继续撑棍,使棍尖自左后方向左前方滑动,棍尖仍保指向地面停住。
“轰隆!”
他双手运棍发力,将棍自左前方向左后方拦起,使棍尖斜刺天空,再双手微微前松,将棍自左后方向左前方点出,其点棍之弹抖劲力,令棍身瞬间弯曲,疾速弹抖后恢复斜刺天空。
然后常乐以虚步持棍姿势,迅速向左前方上一大步,臂腕运棍,以四平马将棍瞬问标出丈余远,直线标刺左前方,棍标出后高与肩齐,与地面平行,力达棍尖。
再迅速后撤一大步,臂腕运棍下弹,稍停后,恢复双脚并拢姿势,全身放松,左手持棍,立于身侧。
常乐这是依照信息中的内容,将全套棍法给使完了。
不过这并没有算完,还有东西在等着他。
“轰!”
一个手持长棍的黑衣人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常乐与对手皆以“虚步斜持棍”姿势,持棍相对,两人均左脚虚点地,身体重心落于右腿上,右手握棍端,左手握棍身,撑棍于腹前,将棍向侧前方撑起,使棍尖斜刺天空,双棍棍端处相交。
“咣!”
常乐双手迅速撑棍至头顶,右手高左手低,带动长棍以顺时针方向画圈,圈棍之力瞬间传递于对手棍端。
黑衣人自棍端感应到来力,亦顺势变招,双手迅速撑棍至头顶,右手高左手低,带动长棍以逆时针方向画圈,卸开常乐圈棍之力。
常乐动作不停,继续顺时针方向圈棍发力,黑衣人也逆时针方向圈棍卸力,双棍棍端相猫,画了一个大圈后,两人皆恢复开始时的姿势。
双方圈棍至头顶时,黑衣人突然抢攻,迅速向侧前方上一大步,以四平马将棍瞬间标出,长棍贴常乐棍身滑行,直线标刺常乐咽喉。
第427章 一断两节()
“咔嚓!”
常乐的长棍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