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修真时代
劈下,左掌随之向上摆起,屈肘成横掌。
他左脚蹬地跃起前脚尖先外撇,右手持刀先撩后劈,撩刀要贴近身体右侧,掌握后上下肢结合起来完整连贯完成,先慢速后快速。
常乐左脚蹬直使上身立起,左掌屈肘收于右肩前方,右手待刀臂内旋,刀尖朝下,使刀背沿左臂外侧向后绕行,同时左脚向前摆起,右脚蹬地纵起,左掌此时从右肩向左侧平摆。
常乐身在空中,右手持刀做缠头动作,从背后向右,向前,向左胁处绕环平扫,左掌随之屈肘上举至头顶上方成横掌,同时右脚用脚跟向前蹬踢,左脚此时即用前脚掌落地。
这缠头和箭踢的动作,必须先后相应地协调进行,缠头要快速,箭踢要有力,膝部要伸直。
常乐上身右转,右手持刀从左胁处向前,向右,向后下方斜劈,左手左斜举,手心向上。
他右腿屈膝收回,右手持刀臂外旋,刀尖朝下,使刀从右肩外侧向背后绕行。
然后常乐身向右后转,同时左脚蹬地纵起,右脚趁势下落,右手持刀在纵步之同时从背后向左肩外侧绕行,左掌随之屈肘附于右手腕的拇指近处。
他右腿屈膝全蹲,左脚在左侧方落步,左腿伸直平铺成仆步,右手持刀与左掌同时向下按切,左手附于右手腕,刀尖朝左,刀刃朝下。
这向右后方劈刀要快速有力,纵跳和向右后转身要借助劈刀的惯性。
常乐在做仆步时,左脚尖里扣,两脚外侧和脚跟均不可离地掀起,上身略向左前方探倾。
他右腿蹬直立起,左膝提起成独立,持刀向右后拉回,左掌向左前方伸出,掌指朝上。
然后身左转,常乐右手持刀从后向前由左膝下方朝左裹膝抄起,左掌屈肘附于右前臂,右手持刀从左肩外侧向后沿肩背绕行,左脚即向左斜前方落步,左掌向左平摆,掌心朝下。
他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伸直,成左弓步。右手持刀从背后经右肩外侧向前,向左肋绕环平扫,至左肋时顺扫刀之势臂内旋,将刀背贴靠左肋,左掌随之屈肘上举至头顶上方成横掌。
常乐这一连串动作,虽然看似打出了许多招式,但是实际上归根结底,其实都是一个动作。
扫刀!
他就是用这个刀,像扫帚一样扫来扫去,前扫后扫,左扫右扫,上扫下扫,这么一路狂风暴雨般的扫,要把敌人当灰尘一般扫掉。
第484章 元极学()
“元极学?”
正当常乐练刀法入迷时,信息中的最后一段内容,却不由他抗拒的主动出现在他眼前。
原来这元极学,是研究天地万物之形成,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来指导人类,返朴归元的一门人天科学。
据说在天地未形成之前,宇宙一片混沌,无日无月,没有人和万物,只有三元存在。
所谓三元,是宇宙间的原始物质,三元的运动极化规律是生、化、返,这也是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
三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极细极微极妙的物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出入于有无之间。
元极学将其简称为元,即所谓的道。
自古以来,无数人一直都在研究道,乃至形成各家学说。
道家以“数”起论,有金木水火土之说,以研究天道。
佛家以“缘”起论,有生老病死苦之教,以研究人道。
儒家以“德”起论,有仁义礼智信之言,以研究世道。
元极学集诸家之精华,以“心”起论,有净定观运真之戒,以研究人天科学,亦乃人天之道。…天、地、人位列三才,气光音三元在其极化运变中,循生、化、返的运化规律,产生对立而又统一的两种运动,即无形无象的运动和有形有象的运动,古人称之为阴阳的化变。
无为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
无,先天,阳,先天三元。
有,后天,阴,后天三元。
无、有的运化亦可视为阴阳的起源!
太极图是运用阴阳学说来阐释天地万物,元极图则将阴阳学说向前推进了一步,揭示了三元的生、化、返的规律。
阴生阳,阴中阳、阳化阴,真阴返真阳。…
元极图认为宇宙的原始物质是元气、元光、元音。
自然的、内在的三元运动,产生了无形无象和有形有象的运化,具体落实则是阴阳的运动。
阴阳学说认为,混沌初开,分阴分阳,于是产生了天地。
而元极学认为,三元生化“清升者为天,浊降者为地”,所谓“丑地人寅子生天。”是也。
子丑寅的发展变化称为会,子会一阳生而“天”生,丑会一阴生而“地”成,阴阳的交合而产生新的体系,寅会阴阳相合于中而有“人”出。
人生存于宇宙之间,头顶天,脚踩地,这种“顶天立地”的形式,揭示了人与天地间的密切关系,元极功法通过修炼,将人天重新连成整体。…
天有三宝日、月、星。
地有三宝水、火、风。
人有三宝精、气、神。
元极图概括出天地人原始三宝是气、光、音。
“三三寓九”就是元极外景图所揭示的人天机理。
天地的运动,物质的演化,产生了先天和后天的概念。
人出生后,重在后天,因此世人只重视有形有象的运动,而忽视了无形无象的运化。
天地生于有,有生于无,万物有象化无象,无形生有形。
天有阴阳,人有性命。性为情感、欲望、思维等主观意识。
命为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客观运动。
人体五脏属阴,六腑属阳,阴阳化合本性真,通无化有万象明。
一年有十二个月,正月至六月属阳,七月至十二月属阴。
人有十二经脉,贯通五脏六腑,连接元极十二修真窍穴。…
天地每月都有两个节令,如正月有立春、雨水……,一年共二十四节气,而炼功也须把握节气之阴阳。
初一一阳生,十五一阴生,阴阳转化,节令应时而生,人体顺自然,自然亦应时而化。元极功法的修炼,以脊锥的二十四骨节来配二十四节气。
炼功到了化炼的阶段,三元就会沿着脊椎向上一步一步地贯通。…
天地阴阳生化无穷,与天地相应,人体也有阴阳之分。
相对而言,胸腹部属阴为任脉,上有“三田一宫”等窍,即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和膻宫,背部属阳为督脉,上有“三关一门”等窍,即玉枕关、夹脊关、尾闾关和命门,由“阴阳精合太极中”而形成中脉,上有“三庭一殿”等窍,即上黄庭、中黄庭、下黄庭和黄金殿,这些统称人体十二窍。
常乐只觉眼前金光一闪,出现一副元极内景图,对十二窍指出了修真的位置,说明其在人体的作用。
第一窍为上丹田,又名玄关,也叫神庭、祖窍、天目等,有“万两黄金不卖玄关”之说,不明玄关,就谈不上开关展窍。
贯顶开天目就在于点开此窍,可见其重要性,故又称为总窍。
玄关是本性聚合之处,也是末性聚合的地方,炼功顺其自然,展示玄关的奥秘,有可能展发原始潜能。
但也不可追求过甚,否则适得其反,出现副作用,即人称“走火入魔”。
守玄关要若有若无,绵绵不绝,念念不断,走火入魔者,往往是守总窍掌握不准所致。
这守玄关还易出现幻听幻视,这个时候要以正除幻,保持心态平衡,使幻尽出真,若守好玄关可望直上长生路。…
第二窍为膻宫,在膻中穴处,炼功达到化变的第二层次时,在该窍内可能显示出一个人盘坐形象形如自身,此为元音所化,这种现象在元极修真图中已经作了暗示。…
第三窍为中丹田,又称命蒂,即肚脐,在神阙穴处。
肚脐是先天转化为后天的枢纽,是炼功的要冲。
人在母体内先生肚脐,后生命门,再依次生成其他窍穴。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肚脐为先后天转化之枢纽,胚胎在母体内依靠命蒂吸收精微,聚合先天三元而发育成形。
其同时应十二时辰,化十二窍穴,形成特定的运化节律。
十二窍穴胎音贯通、不断充实贮存气、光、音,十月怀胎以应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窍穴以应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由十天干与十二地支,耦合而成的六十甲子同期运化,揭示出人天的运化奥秘,十二窍完备,十月胎足,人具足性命,由先天而转入后天。…
守好中丹田,则真阳不漏,所谓“时时守丹田,后天必定是神仙”。
既便是危重病人,守好中丹田,也可以延长寿命,守中丹田,生发出能量,还可以镇痛。
第485章 十二窍()
第四窍为下丹田,在脐下四横指处,是阴中阳生发之点,于子时生发开窍,修炼下丹田,可激发各人的“活子时”,即体内一阳生发。
久久行功,则体内的“活子时”逐渐与天地子时相合,这“活子时”的发功是万物生长之伊始,此时需要静养,天动地静,男清女浊,以静来吸收元阳。
以阴吸阳,以阳助阴,互生互化,此时,下丹田最忌寒凉刺激,恐气血受阻于下丹田,尤其是在炎热之季受寒凉刺激则损害更甚。
第五窍为尾闾关,也是修炼的第一关,有关就要通,冲关是修炼的关键点。
即使真正通了一个关,那上面还有三个关口,一齐打通,才算小周天通。
信息中认为小周天通为地仙层次,可知前晓后。
通关不是容易的事情,每个关门里有九个层次,从皮毛、肉、骨、髓依次递进深入。
所谓“九龙喷水纷纷洒”,既是指九窍,也是指窍中的九层,穿透九层才能为小周天通。
有人说自己通了小周天,实际上仅是意念通,表皮通,通关要靠各人的功力和念力,还与功德等因素直接相关,心德功整体修炼,才能为通关创造条件。…
修炼尾闾关,可内视到窍内有一个黑人和一个白人,或内视到一个黑球和白球,皆为阴阳二气所化。
这时便要用慧剑斩魔,慧剑,一是定力,一是默念的无字真经,把黑白二者斩掉,叫开关展窍。
在冲关过程中,会出现疼痛难忍,好象刀子在里面割的感觉,有的人只要一个时辰就行了,有的人则需要数日。
在冲关时,尾闾关内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十分激烈,所谓“风雷震破出苦轮”便是了。
此时,如同听到里面雷声滚滚,狂风怒号,内视有雷电交加,“砰”的一声,尾阁关如同撕开一般,但觉一股元阳之气直向上冲。…
在能量冲上后,即有神清气爽,走路轻飘飘之感这一层的内景展示后,又有新的内景关窍内层层有关门,处处有关口。
在小周天通后,会有特殊的感觉:“九龙喷水纷纷洒,洗出当年万劫尘”。
第六窍为命门,此窍很是独特,其左右各生一肾,命门居其中,形成平面中的元极图。
肾为先天之本,左肾为阳中阴,右肾为阴中阳,命门居中,为造化之主。
故命门为造精之处,传宗接代之所,本质上是先天和后天聚集之窍,命门生发先天能量,又可济生后天能量。
若命门能量枯竭,则神去人亡,腰直头正可使之元气通达,有利先、后天能量在命门交接。身正本性才能正,性正则命可续,有的病人靠正身静坐就可以痊愈,可间接证明这番道理。
第七窍为夹脊关,此为阴阳交会之处,是十字关口,内有一个朝天门。
过夹脊关要靠动功配合才能过关,双手活动,是动在夹脊关,动功促进通关,炼功之所以要动静相兼,是因为动静结合可促进能量的转化。…
在修炼过程中,从尾闾关到夹脊关,往往会有岔道,故名十字街头。
功入此步,若入岔道,表现为功力易于速成,但显凶相,与功德增长不同步,便违背了元极修炼之根本,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若不明此,不予警觉,反而得意,则会步入歧途,有的人修炼几十年,严守戒律,勤修苦参,但在晚年,偶因通夹脊关误入岔道,“酒色财气烟”五魔都来了,有的甚至胡作非为,最终身败名裂,前功尽弃。
如不明白动静相兼的道理,本性不能得到平伏,过夹脊关误入岔道,就会邪念泛滥,理性难以控制。
所以,修炼元极者千万要注意,平常要强调养德,以“和”制服一切,这样在关键时刻就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这夹脊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