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修真时代






    常乐这一刀看似简单,威力却不可小视。

    这一刀是如果对方刺来,就上步换位,刀从对方中门侧面下劈,称作迎面大劈。

    此刀关键是右脚上步,自然换位使得对方刺刀刺空,然后一刀把对方兵器隔开,反手一刀砍对方颈肩膀。

    如果刀劈空,对方一定是先收手后缩,在他出击时出手反击,而他此时仍需要向前冲,左手放在刀背上助力向下压,一边劈一边往后收,连劈带按带后拉刀,用来压对方刺来的兵器。

    “第二招!”

    常乐大吼一声,向前大步迈出左脚成左弓步,双手位置不变举刀架至头顶前,刀刃向上,刀尖向左,刀是个斜向的,右手高左手低,右手在头正前。

    然后他再将双手从上向下向外分张,右手持刀走一个顺时针小的极扁椭圆圈,从右至左横抹,刀与面高平抹,左手后平摆,掌心向下,掌指向后,刀抹到身体左边时左手手心向下迎接刀柄,握于右手之后,此时上右脚略成右弓步。

    再上左脚,以右脚前掌为轴右后转身,面向右后方成右跪步,双手持刀转锋由左至右横扫出,刀一直扫到右腰以下到膝盖位置。

    常乐此招是若对方刺他,则用刀上架,接着上步用一刀横抹其颈部,对方收手急退,则上步转身斜扫对方腰部一刀。

    “第三招!”

    常乐转身,向左前动一下左脚成左高弓步,双手从上向下向外分张,左手掌心向下,掌指向外,右手单手持刀从右下向左上撩刀,刀与面高,左手由身体左向前下,前上画弧线,左手接刀柄握于右手之后。

    然后他再进右脚成右高弓步,两手向前推,使得刀从上向下画一个逆时针小弧线,从左上向右下斜平扫基本平扫,刀比腰高大约在横膈膜位置。

    此刀是上步撩敌前手,把对方武器一撩,对方必然缩手,然后顺势砍杀敌人。

    “第四招!”

    常乐左脚向右脚略跟进,与上动构成一个完整的连枝步。

    然后他身体后坐,把刀竖起来,刀刃向外,然后放倒,刀刃向前,上左脚跟右脚成左跪步,双手持刀从右向左横扫,刀与腰高。

    常乐上右脚跟左脚成右弓步,双手翻转,双手持刀从左向右横扫,刀走到右腰侧前。

    此刀是运用腰力,横扫敌人腰部,一刀不中再扫一刀。

第513章 记忆中的刀法() 
“呼!”

    常乐以右脚尖为轴,左脚向后伸,左转身将第五招施出。

    他上右脚成右虚步,左手向外向上斜直线分张,先是掌心向下,掌指向前,超过头顶。

    然后从右下至左上挑撩刀,再将刀向左下运行时,在此时左手合到刀柄上,在右手后。

    这一挑撩刀不过肩膀,向外侧而非外侧上,更多的是以挑为主,刀柄则高于刀身。

    常乐右脚向前迈步,左脚跟上,身体右转,成右高弓步。

    他双手持刀,从左下至右上撩刀。

    这一刀是从身体正下方直接撩到正上方,而且柄先动,常乐两手持刀柄高举过头,在头正前方。

    这一招是以刀挑撩对方握兵器的手,随即撩对方身体侧面,是由下向上撩割。

    紧接着常乐又施出第六招,双手分张,左手在前,掌指向前,掌心向下,右刀在后,刀刃向下。

    然后他上左脚成左高弓步,右手刀从右下向左上撩刀,左手从头顶走到身体左后,掌心向上。

    这上右脚左脚跟进,连枝步成右跪步,常乐双手先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内,手指向右上,手心向内,再向外分张,掌心向侧前,掌指向左后,右手刀向右方平砍削,刀与腰平,刀尖向前。

    这一招却包含有两个技法,一是抓对方兵器直接撩对方腋下,另一个是直接撩对方前手,对方或者松开兵器后退或者收枪后退,立即跪步乘其下部空虚直削其膝盖。

    “第七招!”

    常乐上左脚跟右脚连枝步成左跪步,右手刀先沉腕,刀刃向前,刀尖向斜上,向左上用撩的轨迹架,刀尖向前,刀刃向上,左手在右手后接刀。

    他上右脚跟左脚连枝步成右跪步,双手持刀柄为主要移动点,以护手为中心走u字形,向右上撩架。

    然后上左脚跟右脚连枝步成左跪步,左手向左张开掌心向前,掌指向上走到头部正前方。

    常乐右手刀刃向右横抹一小段,接着刀刃方向不变,向左横抹到身体正前方后,双手握刀提起过头,左手在前,向下直劈。

    “轰!”

    刀风击地,威力非比寻常。

    常乐这一招是左右外磕架刺刀,轨迹短,动作快,然后上步,挑出对方攻击露出空当后下劈,故称快取。

    “第八招!”

    常乐第一步左腿向前垫半步,第二步右腿越过左腿向右走,第三步左腿继续越过右腿向右走,第四步右腿越过左腿向右走成右弓步,双手分张,右手刀前刺,左手掌心向外,掌指向后分张。

    这招是利用步法转换位置径直撞刺对方胸部,因左右脚轮换上步,故称作移步换形。

    常乐刀势略转,左手略向右手送刀,右手抓住刀柄反手上撩类似拔剑的动作,同时向前小踏一步。

    此动作可先手可后手,先手为突袭对方,后手为防御对方,不可用力过猛,刀易脱手,且需为后招留力。

    若对方刀与己刀接触,就借反弹的力和下摆回旋的力旋转一圈,双手正握持刀面对敌人。

    若敌被己所伤,就右手持刀上撩到最顶时可反腕,左手迅速上扶刀柄,进行下劈或斜斩。

    常乐左脚前踏一步,翻手腕反握刀防守,右手下,左手上,右手略压着左手,然后再右脚前踏一步,翻手腕反握刀防守,右手下,左手上,右手略压着左手。

    这是一个防守招式,是要承受敌人的攻击招式。

    万一敌人的力太大守不住,就可以放开左手,去撑刀背,托住刀身,同时右脚后退,做前弓步,这时候,对面的力和己方两脚的方向一致,下盘才稳,反手刀容易将对方的刀势引开,并容易转换为正手攻击。

    而直接刀左架,虽然也可以用左手托刀架,但这是个硬碰硬的错误方法,常乐作为防守方,震手会比对方更厉害,正手刀不容易将对方的刀势引开,无法转换为正手攻击。

    这引导卸力与托刀抗力,要应势而为,而略微后退则是卸力的关键所在,而反手防御是正手攻击的前兆。

    常乐后退侧身马步重心在后,右手反握刀上举,左手托刀背,这在身步法中为败式。

    在拳法中,败式因为太接近,下身露出的破绽太大,不但不利于反击,也可能被连续追击。

    但在刀法或枪法中,却不一样了,在躲过对方兵器以后,可做转身换步或是刀上架、下压等防御手法。

    更甚有上半身后倾,闪过对方的刀枪后,直接用刀枪扫腿的动作。

    比如泄力完成后,马步换重心,左手略推刀背后迅速去抓刀柄,右手转腕迅速下劈,转为攻势。

    在受力时马步下压卸力,在攻守转换,抓住瞬时防守完成后,刀身略往左下方下沉,引导化解对方刀势,弓步重心转换,右脚前踏小步,挥刀划圈转正手下劈,为防守反击之势。

    而下沉左推划弧线要依次连贯顺畅,配合步法,利用弓步的弹性来受力,借力,发力。

    常乐右脚前踏小步,正手刀下劈,及时收力定点定刀,再回刀上挑,收于身前。

    当进攻被对方挑开化解,这时候中门大开,是十分危险的情况,对方的反击式可以轻易攻击到。

    常乐前进一步,前劈一次上挑,再进一步,左劈一次上挑,再前进第三步,右劈上挑,挑刀除了更好的防守,也能更快的攻击。

    其要点在于脚步先行,借势发力,以步法的速度来决定出刀的密度,连续三步前踏右脚,出刀快,刀势弱,精度低。

    而连续左右换步前踏,出刀慢,刀势强,精度高。

    于此同时利用好左右手的交叉灵活出刀,以左手控制方向精度,右手控制刀势力度。

    常乐以左脚掌为轴心,右脚微蹲发力回身转时,左脚跟进回转,右脚迅速下踏轻点接力,转身做回身上步下劈,右脚前踏和下劈顺势同为,利用回转力与前踏惯性顺势下劈。

    常乐渐渐明白,在防守步法转身时,身体尽量放松,而在进攻步法转身时,则要有瞬间爆发的力量。

    随着练习的时间变长,常乐记忆中的刀法,慢慢的重新熟悉起来。

第514章 点刺() 
常乐又施出一招,这是在防御式完成后,后退小步重心压后,刀势借力后摆,躲过敌人攻击,然后后腿蹬地借力,顺势上步下劈,完成攻势。

    这里步法是关键,闪避是核心,要在敌人旧力力竭,新力未生之时出手。

    刀在身前,手在后是十字诀身法技中的一种以身诱敌的方式,是防守反击相结合的灵活身法步。

    常乐本想把它拿过来,套用在丁字二连斩技法中,让二连斩具有防御的效果,但是他发现用出的步法是侧身步,不是丁字步。

    侧身步躲避敌人后由于惯性向右,重心靠前,与向左转做丁字步用力相矛盾,使新的丁字步中第二刀,与第一刀中出现了明显的停顿,这全是转移重心造成的。

    而且做第二刀难度很大,这是因为转身弧度变大了,精确度也下降了,第一刀和第二刀的角度有了变化。

    若硬要使用的话,则停顿颇大,而且很不连贯,而且步法都可能使用不好。

    常乐以右脚为轴,左脚发力转身,身体往左侧后方退,并反腕做左防式。

    他进退自如,进攻回防,防守反击,灵活步法,随心出招,以身御刀,以刀御敌。

    常乐以左脚为轴,右脚发力转身,身体往右侧后方退,并反腕做右防式,右退式更容易躲避开敌方的攻势,可做反击,前踏小步下劈,对方左撇子,就不好做反击。

    这需要练好步法,掌握分寸,若敌左退,刀要追,敌右退,刀要回。

    常乐将正握刀的挺刺放短距离,就成了短距离的点刺。

    点刺的攻击威力不大,但它的威胁性实在不小。

    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的点刺骚扰,会使心境不够的人开始内心烦躁,实力差点的,在面对紧凑密集的点刺时,往往不知所措而产生恐惧心理,甚至不战自溃。

    点刺的关键在于突然性,毫无预动地出击,又极其快速地收回,如日蛇吐信一伸即缩。

    这种刀法可以随遇延长攻击距离,变成实实在在的刺。

    点刺对干自身的防守是很有保障的,其他刀法,在攻击的同时,或多或少会露出些空档来,只有点刺例外,它真的是浑身上下一点儿空档也没有,真的无缝可钻。

    实际上点刺并非真正的攻击,它攻击到半途,就缩回去了,因而它的空档也难以暴露。敌人想把握这种攻击时机是很难的。

    点刺的不定点性,是对敌人产生强大展慑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所谓不定点性,是指点刺招无定势,随遇而击。

    高手的刀法可怕,就可怕在这种“随遇而击”之中,它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声东似又击西,疑上似又在下,瞻前忽又在后,以至于无所适从,不得不被人牵着鼻子走。

    点刺的快节奏也是对敌人,产生强大震慑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正如蚊子,如果只有一两只蚊子,你可以毫不在意地把它们拍死,但如果成千上万只蚊子,嗡嗡地围着你乱转,即使它们不叮咬你,你也会被通疯。

    点刺的可怕之处,也正在这儿。

    一般普通刀术实在,一刀便是一刀,两刀也不过是两刀。

    而点刺是借鉴拳术的快打,而衍化过来的,因而节赛密集,一秒钟内三四次点击是普普通通的事儿。

    快节奏加上不定点性,点刺似乎随时可以从,纷乱的假动作中冷不丁地窜出来,那真的是让人精神紧张,反过来说,精神越紧张,被刺杀的可能性越大。

    这就相当于普通刀法,一是一,二是二,两刀就是一二,而点刺就只是一,这样子两种刀法对战的结果可想而知。

    点刺的作用是虚晃、引诱,频频点击之后冷不丁的那一两刀,多是夺人性命的狠刀。

    划是刀法中最轻巧最灵活的技法,划是以整个刀刃为力点,进行不空状态的拖击,因而随划随效。

    常乐左脚推地,右脚向前或向右斜前方进一步,左脚跟进,右手正握刀从右向左平平划击,这一招上中下三盘都可取用,应敌而变。

    在攻击完成后,他右脚向后推地,两脚后移,离开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