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窃明
才磐椎薄! ?br /> 晚饭的时候李永芳又叫黄石一起去用饭,两人分宾主做好后,坐在下首的黄石也是菜肴丰盛,琼浆玉液。酒过三巡,李永芳拍手叫来歌姬献舞厅堂,环肥燕瘦,美色缤纷。等到一个歌姬来敬酒的时候,黄石看得不禁一呆,比昨天见过的那个丫环更要美上几分,酒碗一时都拿不起来了。
“黄石你既然来了,先在这里住几天,等吾把一切考虑停当,再作打算不迟。”李永芳的话把黄石从神游状态中来了回来,他连连称是。李永芳见时候也不早了,就另外挑了两个歌姬陪黄石回去,这两个比刚才献酒那个也是不逞多让。
房间中檀香邈邈,纱帐如烟,这一住就是三天,几天里两个侍女整日陪着黄石在府中游玩,虽然很多地方他也知道不能去,但是等到李永芳再次召见的时候,见过的景致还是他意犹未尽。
这次李永芳赏了他一锭金子,还交待了几句话。黄石俯首遵命后,离开驸马府原路返回到商人的家门前。
“我得志向是取得天下,为此我不能有丝毫的顾虑迟疑。”黄石在心中再一次确认了自己的目标,然后叩响了大门的铜环。
商人见到黄石回来也是又惊又喜,赶快把他引到内室,一面招呼丫环上茶,好不容易等黄石坐定喝了半口水,就急不可待的问:“阁下来辽阳要办的事情如何?”
“大功告成。”
“那阁下可是要返回广宁。”
黄石放下茶碗,笑嘻嘻地说:“如果可以的话,我今日就走,麻烦阁下赶快安排一下吧。”
“好,鄙人立刻去安排。”说完之后商人搓了搓手,眼珠子转了一圈:“不过鄙人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但讲无妨,我洗耳恭听。”
“请阁下宽坐稍等。”
商人说完就急匆匆地走了出去,一杯茶还没有凉就领着一个男孩回来,大约十岁上下,商人两手按在孩子的肩头:“这是鄙人幼子,还望阁下能带去广宁,以保祖宗香火,阙家上下,同感阁下大恩。”
黄石看了那孩子一会儿,男孩嘴角绷得紧紧的,双手握拳并在身侧,童稚未脱的脸上透露出一股有趣的决然神情。黄石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好,阁下高义,我也是铭感五内,这点事情当然不成问题。”
“多谢阁下。”
商人说完就牵着孩子出去了,一会儿一个人转了回来:“犬子去和母亲、兄长、姐妹告别。这一路就麻烦阁下了。”
向着黄石一拜后,商人把一封银两放到了桌子上:“一点儿菲薄盘缠,请阁下笑纳。”
黄石稍微一愣,就起身笑着收起了银子,淡然道:“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不等商人再谢,黄石就有些不耐烦地问:“阁下大事已了,可以告我如何离开辽阳了吧?”
心头虽然还有些苦涩,但总算是一块大石头落地了,商人挤出微笑说:“阁下坐,待鄙人慢慢道来……”
商人一边说,黄石一边拿着笔纸记下来,核对无误后站起身:“可否开窗让我再一观辽阳城?”
走过去推开窗户,黄石将眼前街市尽收眼底,在心中安慰自己说:“我一定能取得天下,对此我深信不疑。再大的牺牲,我都可以补偿的,为了千万汉族百姓,个别人的牺牲本来就是不可避免。”
然后黄石也不关窗,对着商人冷冷地说:“阁下也来最后看一眼辽阳城吧!”
(第07节完)
身在山中不自知 第08节
商人目瞪口呆地看着黄石,这话如同一记重锤把他砸晕了,不等他醒悟过来,两个人就同时听到猛烈的撞门声,大街同时发出上百人的齐声呐喊:“奉旨搜拿明国奸细,奉旨搜拿明国奸细……”
兵丁的怒吼和妇女的哭喊声很快就在两个人的脚下响起,看着商人的脸色变得苍白,然后软软地瘫坐到椅子上,黄石无奈地摇摇头:“没有能替你保存宗族的香火,我很抱歉,真的很抱歉。”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劈中了对面的人,使得他立刻从石化状态恢复过来,商人猛地窜到墙边,从桌子上抓起一把裁纸的小刀。
黄石冷眼看着远处指向自己的刀尖,见它抖动得越来越剧烈。他斜倚在窗户上,双臂抱在胸前,目光里既有不屑也有怜悯:“省省力气吧,你误会我了,我真的只是想和你说一句对不起。”
后金士兵踢开书房门,一下涌了进来,商人惨笑着反手握住小刀,一刀割下自己的辫子,轻蔑地把它扔到黄石的脚下,“叛逆,拿去吧。”
说完话的商人右臂垂了下去,手中的刀片无力地滑落到地上,昂首阔步走向门口。经过黄石面前时,商人的嘴蠕动了一下,一口痰猛地喷出,吐到窗边人的脸上:“呸,叛逆,不得好死。”
早有思想准备的黄石眼皮也没有眨一下,保持着双臂抱胸的姿态,唾液从眼角一直流到嘴角,他只是稍微歪了一下头,控制方向让它流出脸颊,“我是大明的叛逆,还受了你两饭一婢之恩,确实也该受你这一口,你还可以再吐几口。”
本来还鼓着嘴的商人听完这番话,一下子就变得目瞪口呆,嘴也大大地张开了,良久他才摇摇头,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走过黄石身前。商人马上被几个如狼似虎的后金士兵反剪双手押了出去,不管姿势如何痛苦,他始终没有发出丝毫的声音。
站在这个窗口的正好可以看见大门,满门老幼被后金士兵拿绳子串成两列,一个婴儿被从母亲怀里夺走,就在黄石观察那个士兵如何把襁褓插上矛尖的时候,身旁响起充满敬意的低音:
“大人,请移驾!”
黄石伸手摸摸脸上,口水已经干了,唾面自干的感觉原来就是这样啊。胸口几乎要剧烈起伏开来,黄石竭力压制住自己的感慨。“以后就会越来越习惯了,”他安慰自己说,这个商人也是求仁得仁了。
走出大门时,黄石冲着囚车远去的方向默念道。
“对不起,我也想活下去。”
又一次在李永芳的书房坐下后,黄石从容地接过侍女递上的香茗,顺便还在她胸口带了一把。
“这是汗王发给你的关防,凭此你可以自由出入大金全境,你离开的时候把辫子去了。”
“是,谢驸马爷。”
“你回去怎么说?”
“小人会禀告我家大人,为了争取汗王的信任,只好牺牲这些细作,以坚大金之信,眼下也成功骗到关防凭据,这是非常成功的反间计,以后来大金刺探情报也就更加轻松了。”
“很好。”
“谢驸马爷夸奖。”
“这是写给你家大人的信,收好。”
黄石走过去双手接过信件,小心地收入怀中。
“那叛逆商人的庭院你觉得如何?”
李永芳早说过要把叛逆地财产赐给他,于是黄石随口就说:“多谢驸马爷。”
但是李永芳的表情却奇怪得很,隐隐似乎有些不悦,黄石愣了一会儿才恍然大悟:“多谢汗王,多谢驸马爷。”
这话给李永芳脸上带来了微笑:“回去告诉你家大人,汗王赐给你那个院子完全是看在他面子上,既然是他的亲兵,就要住得体面。”
“是,小人遵命。”
“这几天陪你的两个歌姬,已经搬去那个院子住了,她们会在那一直等你。”
“谢驸马爷,小人一定为大金赴汤蹈火。”
回到广宁后,黄石呈上了李永芳的信,孙得功对他能活着活来也是喜出望外,以为劝降李永芳的大功到手了。不过他皱着眉头看了半天信,直看得莫名其妙,挥手就把费立国等几个亲兵赶了出去:“黄石。”
“属下在。”
“信上什么也没说,只是要本将问你几个问题。一,你见过的驸马府如何?”
“回大人,美不胜收,真是人间天堂。”
“二,给你的两个歌姬相貌如何?”
黄石歪了歪嘴:“人间绝色,属下还以为是仙女呢。”
“三,给你的住宅如何?”
迎着孙得功的注视,黄石抬头回答:“大概是大人府邸的四倍。”
“四,赏赐如何?还有最后第五个问题是为什么要给你这些?你一起回答了吧。”
“金银珠宝不计其数;李将军说赏这些给属下,完全是因为属下是大人的亲兵。”
孙得功听完就变色喝骂:“黄石你这厮竟敢为建奴作说客,不要命了么?”
“属下不敢,大人问话,属下据实回话。”
盯着黄石纯洁无暇的眼睛,孙得功一本正经地慢慢说道:“王大人让本将凭借往日交情劝降李永芳,信上给出的条件是赐李永芳参将职务。”
靠吞口水的帮助,黄石总算抑制住差点爆发出来的大笑。
或许是察觉到黄石流露出来的笑意,孙得功眼睛中也蒙上嘲讽的颜色:“黄石你应该明白,你能得到的一切都来自本将。”
“大人提携简拔之恩,属下终身不敢或忘。”
“汗王赏给你的真是一大笔财富啊。”
“大人明鉴。”
“那么多的本将也不用说了吧?”
“青天在上,厚土在下,属下如果擅自泄漏一个字,断子绝孙,天打雷劈。”黄石一边发毒誓,一边在心里把孙得功祖宗痛骂了一个遍。
面前摆着孙得功新发给的广宁军服,刚用浆打过衣裤笔挺坚硬,套上后非常紧凑贴身,蹬上高腰的水牛皮军靴,黄石专门用桐油把它涂得能映出人影。走到案台边,黄石甩起哗啦哗啦作响的锁子鳞甲背心,把它套过头颈,量身定做的金属背心宽窄正好,底端刚好垂到臀部,几百片精钢鳞片像天上的繁星一样闪闪发光。
跟着在腰间系好生牛皮腰带,手指滑过紫酱的皮带边角,还感觉到些许未打磨干净的毛边,双手用力紧紧箍在腰间,别上黄澄澄的腰刀鞘,插进明晃晃的长刃。黄石用布蘸水仔细擦了一下护心镜和肩甲,然后穿上护臂、腕扣。把猩红的斗篷在颈圈上勒紧,让下摆飘落到靴跟。
最后黄石走到铜镜前,看着镜中人双手高举过头,用一个全铁银盔遮住眉际,后面是深邃的眼睛和挺立的鼻梁,络腮黑须下系着红巾。
“辽东巡抚大人召——广宁军孙得功游击属下——千总官黄石觐见。”
随着这喊声响起,黄石迈动开长腿,步伐坚定有力。
(第08节完)
身在山中不自知 第09节
平身以后,黄石端详起这个丧师十万、失地三千里的辽东第一无能之臣,大红的官袍上绣着青山白鹤,十根书生的白皙长指端是修剪得干干净净的指甲,饱经风霜的文士长脸下飘着花白长须,布满鱼尾纹的眼眶中晃动着一双忧郁的眼睛。
“黄石你做得很好,除了晋升千总,本抚另有赏银十两。”
“谢抚台大人。”
“下次见到李永芳,务必叫他放心,人非圣贤,孰能晤过,迷途知返,莫大善焉。”
“是,卑职一定转达。”
“本抚和孙将军对李永芳感以忠义,他既有羞惭反正之心,你见到他的时候务必要恭敬,将来他是广宁参将,比你身份高,另外也不要伤了别人的弃暗投明之心。”
“是,抚台大人教诲,卑职牢记在心。”
“你为能取信于建奴牺牲几个细作,也不必太过自责。他们都是些商贾小人,并非文臣军身,未受斯文教化,也没有什么忠义之心。本抚断定他们不过是贪图朝廷封赏罢了,现在总算是物有所值了。”
“大人明察秋毫,卑职佩服之至。”
“这件事情我就装作不知道,你的建奴关防印信更不可轻易示人。”
“是,大人高见。”
在王化贞看来,通讯渠道从不安全的细作链条,变成了努尔哈赤的关防掩护,这是一个不错的买卖。
黄石本来准备了一套说辞,打算用来解释为什么要擅自行事,不经请示就拿细作换关防。但是没有想到王化贞问也没有问一句,更不要说责备了。
黄石认为,军队就应该严格服从命令,赏罚应该根据是不是严格执行命令来作出,而不是具体后果来决定的。所以他对王化贞又多了一层鄙视。
中国的明、清两朝,下达的很多军令都是非常模糊的,只给一个大略的目标,比如到某地剿匪,或比如督师某个地区。具体手段上峰不管,只是根据后果来判断你的功绩。
这种做法往往被抨击为:中国缺乏西方的那种数字化管理传统,作为一个网民,黄石也相信这种说法。
可是黄石没有想到,幅员辽阔的中国,在没有电话、无线电的情况下,事事请示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国的传统习惯就是给一个模糊的指示,让下级自己去发挥主动性。只要能把任务完成好,手段可以有相当大的自由。
落后的技术手段,加上中国领土面积,使得明朝的指挥传统和西欧小国的指挥传统大不相同。
宋朝企图实行精确管理,但是效果非常差。宋的崩溃让明人心生警惕,所以明朝的军令就变得模糊化。把临阵决断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