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游侠传
杜似兰大喜:“愿闻先生高见。”
第三章 我有三策
又是一个凉快的早晨。
我出了大营,径自北行。
离张家湾东北十余里,有一座小山谷,名为天竹。
这两日,我几乎天天去那山谷中遛马,顺便锻炼自己马上的功夫。
二十余骑亲卫分为两组,一组跟在我后面保护,另一组在前开路,为首之人乃是阿昌。
自从发生徐中流暗杀事件之后,徐庶就立刻加强了对我的保护措施,在军中选拔忠勇之士组建了一支镇军大将军的护卫队。恰好阿昌返回,徐庶立刻让他担任了我私人卫队的首领。就这他还不放心,还老想着再给我找几个高手。前两天瑾儿携金旋的首级来见我,立刻又被他给看上了。要不是瑾儿与杜似兰有约在先,他怎么也不肯再放手。
南方的山道不比中原那么平坦,骑在马上,勉强能中速而行。不过反正我也只是遛马散心,对速度不是那么在意。
在到天竹山的半途,有一处草沃林茂之地,是个园子,据说里面遍种桃树,春天时四野都开满了桃色的鲜花,十分瑰丽,所以叫桃园。
驰过桃园时,我随便看了看。园子里大约一半是桃树,枝上都是光秃秃的,什么花都没有,但其他诸如松、柏等树,却是郁郁葱葱,十分茂盛。园子周围都是看不到边的庄稼地,浅绿色的麦浪在风中波动。有些小块已经黄了,那是成熟的小麦,都弯下腰,低着头。往远看去,淡淡的云,红红的霞,辽阔的田野寂静无声。
我摇摇头,战马从桃园旁边踏过。
景色虽好,可惜现在我实是无心观赏,所能想到的只是很俗的东西:“麦子快熟了,过些天得让人赶紧来收割。”
忽听前面阿昌喝道:“是谁?出来。”
我一勒马疆,身后十余骑立刻呼一下散开,呈半弧形把我围住,只在前面留一个口。
这是徐庶的训练手段,他知道,一旦遇险,只要能护住我的侧后方,就算成功了大半。敌人想要从正面袭击我,估计没什么戏。
路旁站起一人,道:“军爷,这道路如此宽敞,我等自坐路边休息,不妨碍你驰马吧?”
我心头一动,这声音好生熟悉啊!
听到阿昌生涩凶冷的声音:“不行,我主走过的路上,不许闲杂人员在场。”
那人啊的一声,旁边忽然传出一个女子的声音:“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你家主人未免也太霸道了些吧?”
阿昌不说话了。
我知道要坏,阿昌不耐烦了。急忙一提马,奔了过去。
果然,远远就路边一个麦田旁,站着二人,一男一女,男灰女白。他们的身后,还坐着一人。阿昌已从马上跃下,衣袂闪动,直扑向那男子。
我正要张口叫停,忽见白影一闪,那白衣女子已闪挡在灰衣男子身前。
“好漂亮的轻功!”我心中一赞,顿时住口,想道:“别又是徐中流一类的人物吧?让阿昌先试探一下也好。”
阿昌显然也吃了一惊,飞跃的脚步蓦然放慢,凝神一步步走过去,喝道:“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那白衣女子冷笑道:“对军爷您来说,这重要么?”
阿昌停下脚。这时他离对方大约一丈不到,正是适合出手的距离。
原野上散发着清晨独有的清新、潮湿的泥土气息,遍地是野花。
草叶和树枝上,还残挂着几颗水珠儿。
蓦地“噌!”一声响,白光骤现。
却是那女子感受到他的气劲鼓动之势,抢在他出手之前出剑。
阿昌心头微讶:“竟然先发制人,这女子好敏锐的感觉。”
身形一晃,欺近敌身,便要施展空手入白刃的绝技,强夺对方长剑。
我叫道:“阿昌小心,别碰她兵器。”
阿昌一惊,他虽然自大,对我的话可不敢忽视,立刻拔出一口护身短刀。
“喀!”一声轻响,短刀一折为二。阿昌左手中指轻轻一弹对方的剑脊,飘身急退。
他这一弹乃是外家的鸣琴指法,却蕴含了他苦练数年的寒鸡奇功,一指内外兼修,非同小可。
对面那女子长剑被他一指击中,手腕一震,也是微微一惊,停手不攻。
她身后那男子忽然叫道:“是自己人,不要打了。”
阿昌看看自己那柄被削去一半的短刀,随手扔掉,瞪眼看着对方长剑。
我这时已然认出那灰衣男子,原来是他!急忙下马。
“阿昌,退下!刘二,是你么?”
那灰衣男子啊一声大叫,疾快奔了过来,“扑通”跪倒在地,磕头道:“飞帅,是我,是我啊!我可找到你了!”
我抢上两步,扶住他胳膊,道:“起来起来,难怪我听着声音如此耳熟。”忽然鼻子一酸,想起在伊川安陵殉难的他铁肩、比翼两门的弟子,眼睛顿时红了。
刘二爬将起来,双目也已是热泪盈眶,他看着我,咬牙强忍心痛,道:“飞帅,您别伤心,情况小的都知道了。”回头道:“你们别打了,是飞帅!”
那白衣女子不去睬他,盯着阿昌喝道:“你如何会使鸣琴指?”
阿昌也不睬她,自行退到我身后。
那一直端坐之人这时站了起来,说道:“韩女侠,请住手。”
白衣女子瞟了我一眼,收剑入鞘,转身而回。
刘二引着我过去,把我介绍给那人:“田老,这位就是飞帅。”
我看看他,大约五十岁左右的年纪,双目纯净,面容慈和,手中拄着一根木杖,含笑看着我。
“不用说,您莫非就是元皓先生?”
那田先生道:“正是田丰。”
我上前握住他持杖的手,单膝跪地,拜道:“阿飞久仰先生之名!”
田丰慌忙搀扶:“折杀元皓。飞帅快快请起。”
我顺势站了起来。
田丰叹道:“其实田某败军之士,早当死矣!飞帅又何必让刘二哥倾力救我呢?”
我看他这样子,心中想道:“怎么都过了一年多了,你还是放不开官渡那一场么?”道:“田兄明知本初将败,败则必迁怒于己,却甘冒虎口以尽忠规,真烈士也。官渡之败,罪不在我兄。阿飞我虽然粗鄙无知,也知敬忠臣,爱义士,既知田兄小难,岂能不救?”
田丰看着我,又叹了口气,道:“飞帅说得好!田某这一双眼,真是混浊一世,不知识人,还不及沮广平兄,双目虽盲,心里却是明白清楚的。”
我随口问起沮授近况。
田丰道:“一言难尽。飞帅,我先给你介绍,这位是韩娥韩女侠。一路之上,田某多蒙她照拂。”
我拱手为礼:“韩女侠好剑法,阿飞佩服。”
刘二道:“飞帅,韩仙子不但剑法好,还弹得一手好琴,江湖人称‘琴仙’。”
嗯?我想了起来,问道:“莫非是‘四大琴王’中的韩仙子?”
刘二道:“正是。”
我急忙重又施礼,虽然对方年轻,但那可是武林的传奇,早几年的“前浪”高手。
韩娥漠然还了半礼,对田丰道:“田大人既然已找到所寻之人,韩娥就不多奉陪了,这就告退。”
田丰道:“韩女侠,回去请代田某多多谢过薛先生。”
韩娥道:“大人不必客气。”看一眼阿昌,转身欲去。
刘二忙道:“韩仙子,既然来了,不如多住几日,何必那么快就走呢?”
韩娥冷冷道:“此处已无我之事,留之何益?”身子一弹,施展轻功,径自去了。
刘二还想要追。田丰道:“韩女侠本是随性之人,刘二哥你就别枉费力了。”
我点点头。刘二只得罢了。
就这么一会儿功夫,韩娥已无踪影。
想不到会在这种地方遇到田丰,我十分兴奋,天竹山自然不去了,当即返回张家湾。
回到大营,徐庶见到田丰,也是惊喜非常,敬以前辈之礼,对田极其尊重。
田丰身体不是很强壮,这么多日辛劳,积累下来,已经非常疲惫了,进些餐水,洗洗就先去小寐了。
刘二重返故主之帐,却是精神亢奋,怎么也睡不着,自然成为我细细盘询的最佳人选。
去年官渡决战之夜,我忽发奇想,临时起意,让沮鹘和刘二去救沮授和田丰。不久我被遣返许都,关山阻碍,乱战未歇,消息难通,却是得不到刘二他们的一点音讯。
后来沮授、沮鹘辗转流落到许昌城外,沮鹘偷偷去司隶府找我。我非常惊喜,问起刘二。沮鹘说,因为时间紧迫,当日他和刘二出了曹营便即分手,约定各救一人。沮鹘返还官渡袁营,暗中去见叔叔;刘二直接奔去邺城,潜入大监伺机营救田丰。临别时沮鹘将邺城中的情况择要向刘二说明,并给他介绍几个可以信任的沮、田两家的族人,让他先去找他们。具体情况如何,却不知道。
第二天我悄悄出城,与沮授私下见了一面,他双目刚盲,心情郁愤消沉,我只得委曲求全,勉力安抚,双方说话还算投机。当时形势比较紧张,我也刻意低调,不欲引起曹操的再度重视,就没接他们进城住,只是安排人手,对他们暂居的地方暗暗保护起来。
沮鹘和张绣的儿子张泉少年时交情不错,闷极无事,不久沮鹘就联系上他,通过他搭上王越、法正等正图谋政变的九人集团。这件事事关重大,沮鹘没有敢对我说,但他却和王越一样,非常积极地想拉我也一起干,所以其后法正去见沮授,才有要争取我的说法。
直到等池早被诱加入他们集团之后,我才得知全部内情。我对王越他们的行动并不看好,不过沮鹘既然入了他们的圈子,我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只嘱咐他一切自己小心,有事可随时来找我。
得不到刘二的情况,我心头非常焦急,建立情报网之后,便让张凤去探查刘二和田丰的下落。探子回报说,据闻田丰已被人救出,详细情况,却是半分也打听不到。没过几天我随军出征伊川,兵败安陵,仓惶南逃,据长沙,斗周瑜,就更没时间和精力顾及刘二的事了。
今日能和刘二他们在桃园相逢,真是意外之喜。
等刘二一吃完了饭,我就拉着他进入我的寝室,慢慢闲聊。
原来当晚刘二和沮鹘分手之后,便昼夜兼程,一口气赶到邺城。比翼门的根虽不在邺城,但他本人却是邺城附近一个小县的人,对邺城非常熟悉,加上沮、田本为邺中大族,很快他就联系到沮授的弟弟沮宗。
沮宗是个很有担当的人,明白他的来意之后,慨然应诺帮忙,立即动用所有的关系,在袁绍派来杀害田丰的使者到达邺城的前一晚,终于悄悄将田丰贿救出去。
有钱万事通,监狱中自然有替死之人,狱卒谎称田丰已然得瘟病病死。那使者远远见到面目肿烂的尸体,吓得转身就走,草草回报完事。袁绍当时头疼的事多了,也没太在意。
但田丰有个对头,便是中军谋士逢纪。此人心计甚坏,嫉妒田丰、沮授之谋,一直偷偷摸摸,暗中对袁绍诋毁他二人。他得知田丰病死之讯一直不相信,随袁绍逃回邺城之后,便开始追查此事,拷问知事的狱卒,狱卒抵赖不住,全部招供。逢纪知道袁绍耳软心惑,怕他忽然回过味来要重新起用田丰,便不把此事报给他知道,私底下立刻派人去追杀田丰。
刘二保护着田丰,东躲西藏,苦不堪言。因为田丰自己也不想活了,多次要主动去找袁绍请死。刘二死命相劝,顾了外面又得顾里面,那段日子真是焦头烂额,日夜难眠。
直到今年过了年,袁绍病重,逢纪要和审配助少子袁尚夺权,主要精力放到与辛评、郭图等人勾心斗角,互相倾轧上去了,这边情况才算好了一些,但二人依然不敢公开露面。沮宗找了个机会,让刘二护送着田丰,南下前往黎阳(今河南浚县东)躲避,那里现在是大公子袁谭的势力范围,逢纪的手伸不过去。
在黎阳闲居了几个月,刘二拼命打听我的消息,直到五月初才知道我已经离开许都,去了长沙。他与田丰商量,田丰近半年与他相处,颇有感情,知他思主心切,便主动提出要随他南下,去看看江南的景色人物。
刘二大喜,又与沮宗联络。不久沮宗亲来黎阳,带来沮授叔侄现在许昌的好消息,并向田丰呈上一封沮授给他的口授信函。沮授信上对我极力称赞,更坚定了田丰南下的决心。所以两人第二日就启程而行,一路沿途打听,得知我现在当阳,便来投奔。
刘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口气说了一个时辰。
听完之后,我感慨万分,刘二为了我的一个心血来潮的命令,整整苦熬了一年啊!好在没白熬,算是忙的有价值。
我轻轻摇头:“原来情况如此险恶!难怪无论我怎么打听,都半点真实消息都没有。”
刘二愤愤道:“是啊,飞帅?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