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游侠传
东谋主。而今仲谋……唉!”
庞统此时已经完全明白:“公瑾这是要把后事托付给我了。”一时间心中酸甜苦辣,极不是滋味。
他虽理直气壮,殚精竭虑的一意要背吴叛周,但对周瑜本人,却是依然割舍不下那一份知己之情,当下慨然道:“公瑾不必多言,有甚吩咐,只管道来。”
周瑜道:“子敬前日来信,欲就附其同乡巢湖的郑宝。郑宝何人,一庸匪耳!我已急去书制止。士元待我军出发后,可暗去曲阿(今江苏丹阳)一趟。”
庞统道:“曲阿?子敬先生不是在东城(今安徽定远)么?”
周瑜道:“当日子敬随我渡江,并携家族青壮老弱,其母等眷属,目下皆居于曲阿。士元去时,子敬当已接到我的信赶回曲阿,他自会留在那里等你。”
庞统点点头。
周瑜道:“去年东渡之时,我曾让周良在子敬之侧随伺,他与鲁家颇熟,我会命他随士元同去,轻车近路,万无一失。”
庞统皱眉道:“嗯,接到他之后,我们去往哪里?”
周瑜淡淡一笑:“昔汉伏波将军马援初见光武帝时,曾说‘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士元与子敬俱是可安天下的大才,岂无择主之思乎?”
庞统脸上一红,不明不白的,心内突然一阵激动,说道:“我当然有所斟酌。但若公瑾能当仁奋发,挺身而出,我庞统愿永为你幕中之宾。”
周瑜双目一紧,盯着庞统。
庞统自知失言,话一出口,已是懊悔不迭:“明晓得他个性固执,不听人劝,我何必要跟他说这个?就算他现在愿意自立为主,难道我就能跟他不成?那我成什么人了?唉,任性妄言,修炼太差,徒然让他起疑。”本欲再辩,但话到嘴边,却又住了口。周瑜为人虽然性度恢廓,却也精细之极,闻弦歌而知雅意,自己再要巧言相欺,掩饰两句,更是欲盖弥彰,遮无可遮了。
硬着头皮,装出一副坦诚相待的样子,静静看着周瑜。
周瑜收回目光,低下头去,道:“周瑜愚顽,不能为主上同僚见容,以致连累士元也一直不得施展才华。此皆瑜之过也。我现修书一封,士元见得子敬,可将信函与他,他自然明白,定会随士元同去。”
小乔在旁边铺开一方白绢,定砚磨墨,取笔吹毫。
隐隐的,庞统感觉到,周瑜对他心中所想,已经完全清楚。
不过他似乎并无恼怒反对之意,相反还颇有欣赏同情之念。
庞统也不再多说一字。
知己之交的可贵,便在于此。
周瑜从妻子手中接过笔,略一思忖,便即挥毫如风,不一刻书写完毕,签上自己的名字,上下看上两眼,点一点头,吹上一吹,放下笔,卷折好信。
“士元,你和子敬,皆是王佐之资,我毫不怀疑你们的前程。不过周良自幼便跟随于我,情如手足,还望士元日后,多多照拂于他。”
庞统接过白绢,道:“公瑾自有主见,毋须我再多劝。公瑾放心,其他我都有数。”
周瑜看看庞统,欲言,却又止。
庞统扫一眼小乔,张张嘴,也即闭上。
小乔道:“士元不必多虑,妾身自随公瑾,生死同行。”
周、庞二人对视一眼,庞统苦笑:“我先出去了。”转身而去。
周良早得到周瑜指示,给主公最后磕了三个头,一言不发,跟着庞统出去。
周瑜看着门,怔了一会儿,才低声道:“你们进来吧。”
周瑜轻轻揽住爱妻的细腰,目视室中的周善、周营、陈江越三人:“目前情景,谅来你们也都很清楚了。尔等几人,各有所长,若得施展,日后不难出人头地。跟随于我,实在渺无前途。”
周善忽然跪地磕头:“小人兄弟从小追随将军。现在我弟与庞大人同去,我家中已无后顾之忧,小人再无牵挂,此生也不想再跟别人,当随将军死战。”
周营也跪倒在地,道:“周营与周善同心。”
陈江越大声道:“夫人身边,怎么能没有江越?”
周瑜看她一眼,陈江越瞪大眼睛,毫不退缩。
周瑜心里叹了口气,知道陈江越所谓“夫人身边,怎么能没有江越”,其实夫人二字,应该改为“公瑾”才对。
他哈哈而笑,拍拍二周的肩膀,又看陈江越一眼,道:“江夏军虽众,但甘宁受缚,文聘乃客居之身,群龙无首,黄祖乃我等手下数败之将,何足道哉?敌军现在是一群乌合之众,有你们助我,此仗我未必便输。明日,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去和江夏军决一死战吧!”
众人齐声唱诺,昂然而去。
周瑜转回身。小乔的双手已紧紧抱住了他。
夫妻二人,久久无语。
过了很久,小乔道:“玉郎,我瞧士元他……”
周瑜道:“嗯,我知道。”说了这句,沉默许久,又加了一句:“他是对的。”
小乔懂悟,便不再言。
周瑜轻轻抚摸着爱妻的秀发,看向她的眼中,闪过一丝神伤。
“俏俏,我们明日便出发。”
第八章 与爱共翔
皇宫西后院,上林苑。
上林苑乃秦、汉之际著名的皇家御苑,为秦始皇在长安渭南开辟,著名的阿房宫就建在上林苑之中。可惜项羽率楚军占领咸阳后,兽性大发,竟然火焚阿房宫,将人类这一珍奇辉煌的古建筑付之一炬,彻底毁掉。
楚汉相争,垓下决战,楚霸王乌江自刎,刘邦最终做了皇帝,他以养民为国策,无为而治,允许普通百姓进上林苑开垦种田。再后文景之治,国力渐强,到汉武帝刘彻时开始全面扩张,他北击匈奴,将其赶过漠北;西通各国,开辟丝绸之路;其他东南两越,西南诸夷,全都降服。空前未有的成功使刘彻忘乎所以,竟然又将上林苑收为皇家宫苑,方圆达二百多里,苑内放养许多珍禽异兽,繁花胜草。
汉武帝听政之余,兴致一来,就驰马入苑,打猎游乐。他还在上林苑修建了数十处离宫别馆,在长安皇宫住腻了,就可到上林苑里住上几天,清静身心。
许昌这个上林苑,乃是献帝遥思祖宗之事而于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诏命曹操修建的。当时曹操实力并不是很强,府藏并非丰富,不是很乐意把钱花在这无用的地方,所以对这道圣旨阳奉阴违,马马虎虎修了一座百十来亩的小花园便算交差。献帝虽不满意,却也无可奈何。
这个上林苑的花草树木虽然比不上秦始皇、汉武帝那时代的上林苑,但经过两年的精心管理,花草树木倒也郁郁葱葱,大见繁茂起来,如此夜晚,苑内空气之清新,比之现代常见的纯氧疗养也差不了多少。
我深吸了几口气,只觉神清气爽,浑身舒泰,连两眼也仿佛陡然安足了电力,亮刷刷,神奕奕的。
脑子里清晰地闪现出刘大给我的那幅地形图上的所有细节,四下扫视一眼,便看到了刘大指出的那个入口。
上林苑是皇家内苑,也就是皇室的狩猎嬉戏场所,因此就在皇城边上,苑内有许多通往宫城的通道。
为刘大绘制这幅图的显然是个高手,因为他指出的这个入口,是为皇亲国戚圈养御骑,也就是特殊战马的一个大马厩的侧门。非常隐蔽难找,知道的人也极少,便于我行事。
太平盛世的时候,皇家大内一般都会自己出钱,养上几千上万匹好马,这些马大多原本都是相当神俊善跑的良驹,称之为御马。这等骏马自然也会有些野性。皇宫的御马师们的任务,就是去掉这些好马的野性,驯练它们的标准步法,最高阶段的要求是,最后即使一名最娇弱的女性或儿童骑手,也能很自如地胯着它随意奔驰。这样一匹专用御骑才算真正训练成功。
在这建安年间,刘氏皇族虽然已经沦落到现在这样寄人篱下的惨状,却依然养有相当数量的御马,可以说非常奢侈。
我踩着树的影子,迅速地奔到这御马厩前,小心观察一下,似乎并没有什么人。
闪身来到那个小门的旁边,轻轻一探手,那门居然开了。
我暗暗摇头,这许都皇家大院,很松懈嘛!
轻轻松松,我就进入了皇城。
在我离开许都的时候,外城已经修造得差不多了,主要把一些大的政府机构、游乐设施都圈了进去,加强了安全性,也方便各级部门之间的沟通。
看地形图的时候我已经知道,现在外城已经完全修缮完毕,投入使用也有近一年之久,内、外这两城各有特点,外城宽阔,内城墙高。
刚进得外城,只在马行大道附近上走了几步,我便不得不赶快潜下身子,伏进花木丛中,匿迹疾行,心中大吃一惊的同时,也暗觉奇怪。
虽然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对汉献帝看管甚严,甚至专门成立了龙骧营,驻扎皇城之中,以保护皇家安全。但今晚的情况似乎有些特别。
警卫实在太严密了。
真正是所谓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连个小麻雀飞进来,也不定就有成百支羽箭飞标攒射而去。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一年不见,皇宫里改了规矩?
想一想也有可能,官渡战后,曹操势力已然大涨,最近又刚刚击败刘备和张燕,更加强盛了许多,但也因此结下许多冤家。目前他前进至樊城之北最前线的地方,远离首都,后方基地加强戒备是很自然的事。
仗着身法敏捷,又比较熟悉路径,我躲躲闪闪,很快来到内城之外。
内城城门口吊桥高起,城墙上巡逻队此去彼来,穿梭不断。想必城中的警戒就更加森严了。
叹了口气,怎么这么多人?
来这里之前,我已通过刘大的关系搞到了一套禁军军官的军服,但如此高墙,在这月色下分外明亮,绝对不宜跳墙。而且看那墙的高度,我未必跳得上去。
正在着急的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自西北走过来一群人,都是默不做声,快步而行。
离城门老远的,看守内城城门的守军就叫嚷开了:“别走了,干什么的?”
那群人中一人越众上前,道:“三公九卿,奉陛下之命觐见。”
城门口过去俩人,前后都搜看一遍,为首一将恭恭敬敬道:“原来是太尉老大人,请。”向身后一招手,吊桥放下,城门大开。
众人中一人嗯了一声,然后看城的那两个人左右一分,恭请诸人入城。
我心中一动,这可是个好机会,错过就没有了。一横心,看一眼天上的月亮,忽然急步闪出来,跟上了队伍的尾巴。
那守将似乎特别尊敬这群大臣,连看都没看,就任这群文文武武全进入内城。
过了城门这一关,其他都简单了。
我跟着人群一直走到皇宫大殿的门口,心想别跟了,再跟进去灯火一亮,就可能露馅。不管是被曹家的人看到,还是池早那些东西发觉,都没个好。
我急速地脱离了公卿的队伍,穿廊入室,自行潜入大殿。
正在搜寻合适的藏身地点,忽然听到前面远远有人说话。
一人道:“事情便是如此,想跟本人干的,请立刻跪倒,宣誓听封。”
这声音实在太熟了,正是相别一年之久的损友池早。
忽然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我不禁惊喜交加,四下扫视一下,急行数十步,跃上一个比较安全的横梁,左右看看,很安全,又能看清大殿发生的所有事情,不错的位置。
凝目往下看去,只见十余丈外的高台上,池早端坐于皇帝宝座之侧,面露兴奋之色,身体前倾,注视下方。
台阶之前,并排站着三人,均是低头不语。
我用力眨了眨眼,仔细瞧了好几遍,确定正是池早,心想:“死小子,真没死啊!可是怎么又混回许都来了,还当了这么大的官?”
池早道:“杨司徒,赵司农,您二位是我朝老臣,有功元勋,百官之中为首,可愿立誓效忠陛下?”
中间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人“扑通”跪在地上,战战兢兢道:“臣赵温,愿一生效忠陛下,为池丞相鹰犬,万死不辞。”
我心想:“靠,这是什么宣誓词啊?为池丞相鹰犬,就算是也不能这么说吧?嗯?”池丞相?他居然当了丞相?这里的丞相不是曹操么?
心头忽然大大一惊,自己都感觉到自己的脸色有点变白,池早这小子,身上穿的,竟然是鲜亮尊贵的一品朝服。
不是吧,政变已经开始了?他真搞这么大的动静?就算他要搞,其他的同伙又怎么会服他的呢?
那些家伙,法正机谋超人,张泉背景雄厚,公孙谨、王越等无一不是名闻当时的大高手,就连陈讳,那也是九卿之一的高级朝臣。
他们,难道都这么臣服于池早了?
池早,又是怎么来到许昌的呢?
心头疑问连连,不明所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