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游侠传
估计他看得差不多了,孙权道:“我欲引军讨逆,二位以为如何?”
张纮道:“李术杀害朝廷所派严象刺史之事,我当时在朝中就听说了。此表一旦呈上许都,我军进攻庐江时,曹公必不救之,李术死矣!”
吕范提出异议:“庐江面对我军,背靠曹公,曹公诚然不救,但若刘表出动江夏军相援,奈何?”
孙权微笑一下,道:“我早已修好一书,十日前令人送往长沙,请张太守务必再坚持一个月。我豫章、庐陵二郡的兵马,即将出发相援。”
张纮和吕范都是一怔,齐道:“主公,我们当真要援助长沙么?”
孙权笑道:“不错。长沙被围,已过半年,江夏军也快耐不住了罢!”悠悠看看二人,道:“此时不出兵,更待何时?”
张纮恍然大悟,原来主公打的是先驱虎吞狼、再鹬蚌相争的主意,道:“主公高见,张羡若得我方承诺,必定坚决死守,纵然蔡瑁得江夏军援助,也未必能短期攻陷长沙。那时,我军击灭李术,当无外忧。然后趁他们都已疲惫,再出兵南下,尽得其利。”
孙权笑道:“东部深得我心。”忽然身体一挺,坐直了脊梁,正容道:“今汉祚中微,天下扰攘,英雄俊杰各拥众营私,未见有抚危济乱者。我已受朝廷封爵,当承父兄之业,为朝廷外藩。东部润色此表,还请将我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
张纮道:“方今世乱多难,我主诚能继父兄之志,聚兵吴会,则荆、扬可一,仇敌可报。然后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可比齐桓晋文,岂止外藩而已哉?”兴冲冲拿着那表章下去了。
孙权看着他背影,沉思不语。
吕范想了想,道:“主公,虽然长沙那边暂时不必动兵,但也须得提前准备。臣以为此二郡兵马,最好有一员大将统一指挥,日后出战,方得无碍。”
孙权嘿嘿笑道:“子衡莫非在吴郡呆厌了,欲自荐南行一趟么?”
吕范正色道:“若论单提一旅,援救危城,臣自知可任;若论乘间抵隙,破敌夺国,臣自知不行。”
孙权一双碧眼,紧紧盯着吕范:“那么子衡心中,可有担任二郡统帅的合适人选?”
吕范应声道:“有,会稽太守朱治。”
孙权一呆:“君理么?为什么会是他?”心中暗暗佩服:“这个子衡,倒真敢推荐人。”豫章郡的太守孙贲、庐陵郡的太守孙辅,都是孙权的亲伯父,原来跟随孙策驱使江南,多立战功,孙权见了他们,也是客客气气的,态度极其恭敬。常言说得好,疏不间亲。二郡统帅这一重要职务,吕范竟然把这样两位孙家宿将置之不理,而推荐其他非孙氏的将领,胆色实在过人。
朱治字君理,昔日是深受孙策倚重的江东五大谋主之一,现任会稽太守。
吕范道:“我与君理共事多年,深知他的能力。其一,朱大人治军严整,而性节俭,能与士兵共寒暑、劳苦、饥饱。他率领的军队,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只有这样的大将,才能深入未知领域,建立奇功;其二,他熟悉当地地理。中平五年(公元188),周朝、苏马等黄巾贼患炽烈,君理曾以司马衔随孙破虏入长沙、零陵、桂阳等三郡讨之。因有功,升任行督军校尉。若问长沙等郡情况,江东无人可比他更加了解了。”
孙权忽笑道:“且慢。子衡,你可知道,我派去长沙送信的使者是谁么?”
吕范摇摇头,心中茫然,不知道主公为什么忽然说起这件事。
孙权心中极其得意,用力一拍大腿,笑道:“便是君理之子,朱然。哈哈!”
吕范惊得目瞪口呆,心想:“主公原来早知道我的第三个理由。”
朱然字义封,原是朱治的外甥,后来才过继给舅舅为子。他今年刚十九岁,去年就担任了余姚长,一年间两迁其职,先后任山阴令及临川太守。每到一任,他总是首先率领当地之兵,出讨山贼草寇。旬月之内,便将附近最猖狂的贼寇一鼓荡平。然后才偃武修文,再谈治理。江东上层人物对他都十分瞩目,吴郡当地大族顾氏中以知人著名的顾雍曾说:“此子前途无量,日后必为军中柱石。”
孙权哈哈大笑:“君理此人性情,我很清楚。三年前,我十五岁时被举为孝廉,便是君理的德惠。义封更是我的同学,他年纪虽小,却是胆略过人,善出奇兵。小小年纪,已有大将风范,实为我江东后起之雄。子衡欲荐君理,其三当是他父子联手出阵,珠联璧合,万无一失罢?”
吕范思忖:“主公居然思虑至此,提前令朱然前往长沙,明里为报讯使者,暗中实地查访,真是高瞻远瞩,纵然伯符重生,也不过如此了。”心中敬佩万分,拜伏于地,道:“我主英明。”
孙权摆摆手:“子衡别来这一套,哈哈,你我是英雄所见略同。”
他站起来,踌躇满志道:“昨夜又得吉梦,可见是我东吴当起,孙氏将兴了。哈哈,哈哈哈。”
正在这时,周泰急步入内:“主公,周瑜将军密奏。”
孙权笑声一歇,双目青光一闪,看向周泰:“快拿上来。”
周泰双手捧上那卷封印的密函。孙权收拾脸色,双手接过,立刻扯去印封,展了开来,急不可待地去看。
吕范微微低下头,抚摸着腰间绶囊上的虎须,心想:“主公对公瑾,真是十分敬重。”
忽听孙权失声而呼:“什么,江陵?”
吕范闻声抬头:“主公,怎么?”
孙权深吸了一口气,神情平静下来:“没什么。嗯,子衡,你可听说过庞统此人?”
“庞统?”吕范一怔。
“正是。此人字士元,据说乃是一位隐世的智者,号称‘襄阳凤雏’。”
吕范微笑:“襄阳大隐无数。黄承彦、司马徽、庞德公等俱是久负贤名。庞统乃庞德公之侄,智者之名,素未见闻。听说他面丑牙利,肆无忌惮,善识酒,爱仕女,数年来欠债无数,这方面倒是名声极大。”
孙权手拈紫须,淡淡一笑:“这么说来,也是一位趣人啊!”随手把那奏卷扔在几上。
“趁着张公和东部都不在,来,子衡,咱们喝酒,喝酒,哈哈!”
第一章 锦帆甘宁
长江。
小舟。
徐庶站立船头,纵目远眺,只见遥山耸翠,远水翻银,隐隐沙汀,悠悠小浦,依然景致非常,忽然心中一痛,长长叹息一声。
我靠坐在小小的舱里,默默看着他。
自从安陵血战之后,我就发现,一向豁达潇洒的徐庶似乎变了个人,变得阴郁,变得善感。
是啊,竭尽心力,最后却仍然全军覆没。这种结果,对一个希望以奇谋妙计帮助自己的朋友度过难关的策士来说,是毕生的耻辱。
此后为了我,他再次受辱于那白衣少年。
他的心里,一定非常郁闷。
其实我的心情又何尝好过?
那么多朝夕相处的朋友、部属由于你的缘故在一日之间先后战死、被俘,而且就在你的眼前身侧,你却眼睁睁看着毫无办法,怎么能不自责,怎么能不伤心?
可是我知道不能这样下去。
在我加入守拙一族,开始修习真正的武功的第一天,我的机器人导师们就谆谆教导我。在他们的训条之中,有一条:沉闷忧郁和浮躁飞扬,是内功取得进境的两大障碍。
只有始终保持一种平和冷静的心态,才能顺畅快速地进步。
内功是人类追求的众多知识的一种。
这种修行的道理,其实可以类推到很多方面,算是一种普遍的规律。
我到现在,都一直记着这条训律,并一直尽量去遵守它,作为我做任何事情的基本准绳。
逃亡的这些天,我一直在尽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尽管那非常痛苦。
我希望徐庶也能自己调整自己。
如果他不能,我希望能帮他。
我轻轻问道:“元直何故叹息?”
徐庶道:“哦,没什么,我只是忽然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突发感慨而已。”
我道:“哦,怎么突然想起旧事而伤感呢?”
徐庶道:“当年我与数位好友泛舟月余,沿江畅游,曾经过此地,曲指算来,已经十二年了。”
“哦,元直和哪些好友一同游玩?”他结交的朋友,无非是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这些人。
“嗯,当日一行人,除我之外,尚有司马芝、韩暨、董允、王甫四位同好,王甫居长,时已弱冠;董允最少,刚刚十四;我和司马芝、韩暨年龄相当,都是十六、七岁的少年。大家俱是心怀兼济天下的大志,意气相投,结伴而行,一路上高谈阔论,大呼小叫……”徐庶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
我脸上一红。老是被后世一些小说误导,十二年前,那是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虽然有黄巾之变,是大乱将生的年代,但天下尚维持着一定秩序,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都是北方人,不可能那时候就逃到南方来了。董允、王甫、司马芝的名字我倒都听说过,韩暨却不知是何方人士,不过能与他们一起同行,谅来也非无名之徒。
“他们现在都好吗?”有一搭没一搭的,我懒洋洋地问着。
这小船上颠簸甚剧,我不大识水性,虽见那船家动作熟练,显是久在水上干活的,毕竟心里没底,也不敢乱动,只好跟着徐庶瞎扯。
徐庶又轻轻叹口气:“王甫、董允乃世家子弟,王甫目下应安居于襄阳,董允似乎任职江陵,司马芝现在武陵帮,韩暨么,家遭极大不幸,听说逃到鲁阳山隐居了,也不知道下落如何。”
“哦,其实很多时候,幸与不幸,只在当事人心里……”
徐庶皱了皱眉,看了我一眼,又一次陷入沉思。
我本来想问他这韩暨家遭什么大不幸的,和他多聊聊,排遣一下他胸中的郁恨,但见他似乎心不在焉,也只好沉默了。
忽听那船家惊骇大叫:“官军,官军。”
“啊!”我和徐庶都是大吃一惊,心中都想:“难道他们在前面截击我们?”
自安陵兵败,我和徐庶一路南逃,赵颖等人苦追不舍。无可奈何,左绕右转,隐踪藏迹,最后潜入安丰。我的意思是直接渡过长江,抵达柴桑,赵颖他们是北方悍匪,与江东孙氏有宿仇,也许不敢深入江南之地。但徐庶因为久居荆襄,熟悉地理,建议奔襄阳。因为己方在那里的接应力量非常强大,只要一到襄阳,便足可完全摒除来自赵颖的威胁,而且如果走水路,即使赵颖他们紧追不舍,一路上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威胁。反之柴桑我们也是人地生疏,无法隐藏痕迹。商议最后,我放弃了自己的意见。于是我们四布疑阵,暗中疾行,于三江口弃车马而登舟楫,重金雇佣一条私船,沿长江逆行而上。这一招果然见效,十分顺利,四天来毫无阻挡,我和徐庶的外伤也渐渐复原。眼见再行半日,便可抵达襄江支口,西北直趋襄阳。想不到这时候会遇上军队。
我挺起身,举目看去,前方驶来数艘蒙冲战舰,乘风破浪,又有数十只小艇,在巨船前后左右护卫,随波逐流。
我和徐庶互看一眼,徐庶低声道:“不逃。”
我心中一喜,巨变突生,徐庶的精神反而振奋起来,这是个好现象。
我点点头。别说蒙冲战舰上都设有远程强弓硬弩,单是那些俗称浪里钻、水上飞的小艇,便非好手不能驾驭。我们这一条小船,虽是长江中少见的走私佳品,但也绝对无法逃出这种大规模军用舰队的手去。
我站起身,道:“只要不是赵颖招来的,便有生机。”见那船家簌簌发抖,道:“把船停下来吧。他们不会伤害你的,别怕。”
那船家一边拼命撑船,一边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我:“老大,你不知道,这是锦帆贼的船队,他们一定会杀了你们的。”
嗯,锦帆贼?好熟悉的名字。
徐庶盯着前方,道:“奇怪,长沙围困如此之久,他现在还在夏口闲呆着么?”回头问我:“飞兄可见那些船舰有什么异常么?”
我仔细看那渐渐而来的舰队,只见每条大舰上的帆都是红色的,分外招眼。心想:“都说锦帆贼锦帆贼,原来这帆是红颜色的蜀锦制成的。”虽然看史料知道些甘宁的情况,但自从下定什么都决不再多说的决心之后,这已也成为我做事的准则之一,问道:“怎么?”
徐庶低声道:“这舰队是鼎鼎大名的锦帆甘宁的私兵,他以前在江湖上一贯以杀富溺豪著称。这船家以为咱们是有钱人呢。”
我看看那船家看过来的眼光,果然像看着两个死人的模样。便大声笑道:“别怕,甘大爷现在弃恶从善,早不做贼了。”低低道:“见机而?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