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人生
“回去把小二、小三他们叫过来搬东西。”
小四连忙跑回家,文定与车伕从马车上将大筐小筐的东西拿下来。
片刻便听见有人喊道“哥、哥”,然后就有两个人气喘吁吁的跑到近前,那个稍微大点的说道:“哥,哥你回来了。”
那个小点的也说道:“大哥,娘算着日子你也要回来了,走,咱回家去。”
文定看着两个弟弟,正声说道:“急什么,我走的时候怎么交代你们两个的,说呀!”
两个弟弟面面相觑,不知道大哥发什么脾气。
“叫你们说呀!”
二弟连忙说道:“嘱咐我孝顺叔父、娘,照顾弟弟,在家把田种好。”
三弟接着说道:“要我孝顺叔父、娘,照顾弟弟,帮二哥把田种好,在学堂里把书念好。”
文定厉声道:“都没忘记呀!可你们是怎么教弟弟的啊!刚才他打的那个是四叔公家的二叔。连长辈也敢打了,是你们谁教他的?”
两个弟弟一时之间都不敢发话,听着他继续的说道:“让你们照顾他是要你们教导他的,打小就四处打闹,长大还得了。要是犯事了这苦牢是你们替他去坐,还是我去坐呀?”
“啪”一声脆响,再就看见文定摀住了脸颊。只见一个和文定十分相似,应该是说和在场的三个青年都很像的四十多岁的老人,在那里气鼓鼓的骂道:“畜生,你长能耐了是吧!啊!一年没回来了,好不容易把你等回来了,还没进家门就把几个弟弟拿来骂啊!”
文定从震惊中醒过来,忙低声道:“叔父,是我的错,您先消消气。我们回家再说。”
在文定的家乡有这么一个习俗,如果怕孩子不好养便叫自己的父亲为叔父。而文定出生之时算命的先生便说他的命硬,所以一直便管父亲叫做叔父,而后来的几个弟弟也就都跟着这样叫了。
“哼,有能耐你给我别回来。”说完老人便背着双手往回走了。
两个弟弟一直不敢做声,文定把他们叫过来,说道:“先回去再说吧!以定,娘呢?”
二弟柳以定说道:“娘还在李集买东西,她老人家算你今天要回来,去买菜了。”
“载定,你先去把娘叫回来,说我带了点年货回来让她老人家合计合计,差什么我们哥几个好再去买。”
三弟柳载定立即跑着去了。
文定将该给车伕的车钱结算完,便和二弟提着大包小包往家走回去。一路上相熟的叔伯们、堂兄弟们都和他打招呼。
“文定,刚回来呀!”
“是呀!是呀!您身体好。”
“哟,文定呀!来家坐呀!”
“晚些时候一定过去。”
“哟,看文定这会回来可大发了,大包小包的一大堆呀!呵呵。”
“您见笑了,就一点年货。”
土库湾虽只有十几户人家,但都是柳氏的亲戚,一人叫起来大家也都出来了。短短不到五十丈的路,文定好不容易才走过来。
文定的家只有三间土房,进门便是大厅,只见父亲坐在大厅的正中央。文定将手中的年货交与二弟拿进去,然后规规矩矩在父亲的脚前跪下,磕了个头恭敬的说道:“叔父,不孝的孩儿回来了。”
“你还晓得回来呀!昨天二十三的过小年,怎么就没看见你的影子呀!在外面长能耐啊!都可以不顾及这个家了。”父亲的气似乎还没消。
文定谨小慎微的答道:“这几日铺子里有事一时之间走不开,昨天才全部搞完,所以今日孩儿才回来。”
父亲不饶的说道:“你还是顶重要的一个人咯,你们铺子缺了你就不能开了?”
文定委屈的说道:“大家都没走,我一个人怎么走嘛!您不是也教导我在外面做事,不能鹤立独行吗?人家怎么做我便怎么学着去做嘛!”
“啪!”父亲柳世荣将手边的桌子猛的拍了一响,指着骂道:“反了你,还敢教训起老子来了。”作势就要拿起桌子上的籐条打文定。
吓的躲在一旁的二弟柳以定忙扶着父亲求饶:“叔父,您消消气,哥也是一时说错了,您饶过他这一回吧!”
柳世荣横了柳以定一眼,厉声说道:“你给我放开,不然连你一起打。”
文定对柳以定说道:“二弟,叔父打我们是天经地义的事,你退下。”
柳以定回看了文定一眼,叫道:“哥──”
“退下!”文定再次说道,柳以定只好暂且退后。
柳世荣没有阻扰后便抄起籐条走过来,作势要抽下去。还好这个时候文定的三弟柳载定与母亲李氏回来了,刚好看到,李氏惊叫道:“你干嘛呀!给我放下。”说完便过去将柳世荣手中的籐条抢了下来,说道:“大过年的,儿子刚进门,你打他干嘛!”
柳世荣指着文定说道:“你这个儿子,一点大小都没有,我是他老子,咋还不能打他了?”
“什么事你搞清楚了没有,便发脾气。”李氏将籐条交与三子,使眼色让他给藏了起来。
柳世荣说道:“什么事,他一回来还没进门就冲着几个弟弟发脾气,在外面什么也没学会,倒是把脾气养出来了呀!啊!”
文定连忙说道:“不敢,不敢!”
还没等柳世荣发话,就听着门外有人叫道:“世荣,你这个臭小子给我出来!”
柳世荣出来一看,竟是隔壁湾子里住的四叔公,四叔公年岁不大,可是在宗室里的辈分比柳世荣要高一辈,他的后面还跟着几个小孩。
几个小孩都是灰头土脸的,柳世荣忙问四叔公道:“叔,怎么了,发生什么事吗?”
四叔公将自己的孩子牵过来,指着破了皮的地方说道:“发生什么事了,你还好意思问。你看看,看看你家的道定将你弟弟打成什么样了。”
这些小孩竟然是自己儿子打的,柳世荣顿时火冒三丈转身回去夺过还在载定手中的籐条便往里屋跑去,只听见里屋“哎哟,哎哟”的传来一阵哀号声。
在文定的安抚下,四叔公才领着那群小孩回去了。父亲打了差不多有一顿饭的时间才从里屋里出来,李氏和文定则进去照看小四。经小二和小三的解释父亲才知道是自己错怪了文定。
“看你以后还皮不皮,这次让你叔父收拾你吧!”李氏边往那高高隆起的屁股抹药油边说道。
“哎哟,轻点,好疼呀。”柳道定疼着说道。
文定看着自己弟弟的样子又是疼惜,又是懊悔自己没将他教好,说道:“知道疼了,知道疼就长记性,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如此胆大妄为。”
李氏将手中的药油交与文定,说道:“你帮他搽搽,我要去弄饭了。”
文定在弟弟屁股上涂了好几遍,才将他裤子穿好,盖好被子,柳道定哽咽的说道:“哥,不是我惹他们的。是二叔他们说你在外面出事了,回不来了,我才打他们的。”
几个弟弟在文定看来都是自己奋斗的动力,为了他们,他可以抛弃学堂里优异的成绩而去当学徒,在外面有时还要招人白眼,为的就是让他们几个能专心的将书读好,能够考上功名,光宗耀祖。
二弟为人本分憨厚,不是那种读书的材料,三弟和四弟就是他家的希望,怎么会不爱惜呢!
他摸着道定的头说道:“傻孩子,哥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出事嘛!
再说二叔虽然和你年龄相仿,但毕竟是长辈,让你读书就是要学会做人的道理,怎么可以打他呢!不但是他,读书人明理辨是非,以后都不能轻易的打人知道吗?”
“知道了,哥,这回你给我带东西回来了没?”小孩的性情就是这样,只要是想着那些自己向往的东西,就会很容易把先前发生的事给忘了。
文定起身说道:“你先睡下,等好些了我再拿给你。”
关了房门文定来到了前厅,母亲炒了几个菜,和两个弟弟正围坐在桌子旁等文定吃饭,而父亲则已经进了房。
文定对李氏说道:“娘,孩儿去将叔父请出来吃饭。”
李氏叹口气说道:“你们这个倔老头拉不下面子出来,你去请请吧!”
文定推开门进了父母住的主房,父亲正在床上躺着生闷气,他轻声对父亲说道:“叔父,娘把菜炒好了,让我来叫您。”
柳世荣顽固的说道:“我不吃,你们自己吃,今天让你们气饱了。”
“叔父,您起来撒,我从武昌县城给你买了两罈子好酒,您去试试。”
这时门外的母亲也走了进来劝说道:“起来撒,儿子从那么老远给你带的,你不尝尝。”
小二和小三也劝着父亲,他才勉为其难的起来吃饭。
小三连忙将酒罈的泥封打开,舀出两勺装满一酒壶交给文定,文定给父亲面前的杯子斟满,说道:“您试试,这是武昌”顺祥酒楼“自酿的陈年白乾。”
“嗯,不错,这怕是不便宜吧!”时不时爱喝上两口的柳世荣尝出了味道。
文定回道:“还好,那家酒楼老板和我们东家很熟,也顺带着认识了我,给我的价钱很划算,不贵。”
柳世荣说道:“那就好,你不要赚了钱就乱花呀!”
李氏插嘴说道:“好了,大过年的儿子孝顺给你买两罈好酒,也值得你说这么半天。”
柳世荣笑着说道:“呵呵,你们的娘又心疼儿子了。来,快过年了,你们哥仨也陪我喝两杯。”
一家人就这样温馨的吃了顿午饭,对于常年漂泊在外的文定而言,与自己的亲人一起吃着自己母亲做的饭,要比在大酒楼吃的还要来得舒心。
下午哥仨拿着各式的工具开始除尘。
腊月二十四后,家家户户忙着准备过年,杀猪宰鸡,购办年货。
其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就是除尘,就是要进行相当彻底的大扫除清洁。
平常懒散的家庭,这时也绝不能含糊,定要大干一场,弄个里外一新,用最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别有一番过年气象。
据宋人吴自牧的“梦渠录”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可见除尘之俗宋代已有。
自古传下来的老规矩了,文定赶在腊月二十四立即回来,就是要赶着回来参加除尘。
“哥,你在铺子里都在做些什么呀?是不是和以前一样也是些打扫的活呀?”边干着活三弟边问着。
对于弟弟的好奇心文定总是拒绝不了,说道:“今年和前些年略有些不同。”
二弟柳以定也凑趣的问道:“今年有什么不同呀?哥,是不是要干的更多呀?”
憨厚的二弟说的让文定有丝好笑,说道:“不呀!今年我开始干些算帐的事了,打扫的活轻松了许多。”
两个弟弟又是问这又是问那,平常不怎么收拾的房子一下子也够他们三个忙碌的,不过兄弟三个难得一起干活说说笑笑的,到太阳下山的时候,已经将里里外外打扫的乾乾净净。
晚上小四也差不多可以起床了,不过经父亲这么一打,人可老实多了,安安静静的打量着大哥带回来的那堆年货。
一家人吃过晚饭,两老坐在上座,哥几个坐在旁边。两老给文定讲一下家里这一年来有什么人情世故,询问起这一年文定的差事怎么样。
而文定呢!将自己在当铺里已经当了三掌柜的事告诉他们,家里人都十分的高兴。
再就是说在铺子里东家、朝奉几位共事怎样帮助自己。自己长了许多的见识,总之尽是说些好方面的,让家人们都为他而欢喜。
接着,文定从那堆年货里找出给大家的礼物。给父亲的,除了那两罈酒,还有一盒黄山的毛尖茶叶,外加一件长褂。给母亲的,有一件棉袄、一面镜子,还有那副差点当掉的玉耳环。至于三个弟弟,则是每人一件过年的衣物,然后给二弟买了个精致的水壶,三弟则是几本书,而那个跃跃欲试的四弟呢!则是几个画着人物的面谱,还有许多的鞭炮、烟花。
一家人的礼物,文定想的十分周全,都各自去摆弄了。
只有母亲留下来,问着文定:“大儿,你尽给我们买东西了,给自己买了什么没有?”
文定轻声的说道:“娘,儿在外面好吃、好住的什么也不缺,您放心,我会照顾自己的。”
“瞎说,大过年的怎么也不给自己买件新衣裳呀!给我买耳环干什么呀!又戴不出去。”李氏心疼这个儿子,他跟自己最久也最懂自己的心思,这一年没见又长高了。
文定说道:“您放心,我现在在柜台做事,刚做了几套衣服,只是今天没穿出来罢了。”说完从怀里拿出一包银子递给娘亲说道:“娘,这是一百二十两银子您收好。”
“你给我这么多银子干嘛呀!这银子哪来的呀?”李氏还从没一次见过这么多的银子,心中有些慌乱。
文定安抚她道:“我当了三掌柜,工钱也涨了许多,这次铺子里发红包东家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