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人生
文定如何能让她就此不说明白的离开,拦下她急问道:“紫鹃,紫小姐,我的紫姑奶奶,你倒是给我说清楚呀!”
文定的力气如何能与紫鹃相比,她轻轻一带便格开了他,丢下句:“桌上有信,自己看吧!”说着便头也不回的下楼而去。
有信?文定赶忙走到桌前,果然有一封信,署名正是雨烟二字,确是雨烟娟细的字迹。
展开看来,不曾有旁的话语,上面只写着一首词:“满目江山忆旧游,汀洲花草弄春柔。长亭舣住木兰舟,好梦易随流水去。芳心空逐晓云愁,行人莫上望京楼。”
文定的世界顿时灰暗了下来……
~下期预告~
雨烟走了,只留给文定两行娟娟小字,是赠言?还是临去时的不甘?没有了伊人的踪迹,文定无论得到任何的荣誉,都难以快乐起来,就算是接下了梦寐以求的朝奉之位,亦是如此。
日渐繁荣的汉口镇,愈来愈是暗潮汹涌,因为贪婪又或是畏惧,一场席卷大明朝各个角落,旷日持久的商贾斗争即将拉开序幕。身处九省通街之地,汇集九州商贾的汉口,又如何能得以幸免呢?
请继续期待《商贾人生》续集
~第一章年轻朝奉~
世事往往便是出乎人们的预料,冥冥中仿佛总有双调皮的巧手,在捉弄着世间的凡夫俗子。
文定从巴蜀回来之后,原本满怀憧憬的赶赴思雨楼,盼望着与雨烟相聚,倾诉分别半年来的相思之苦。然而,待他敲开房门之后,只看见紫鹃丫头端坐其间,伊人早已不知去向。
任凭文定四处的寻访,多方的打听,楞就是无人知晓她们主仆的下落,伊人的踪影便如同是凭空消失了一般。何况以天地之大,六合之广,一个当铺掌柜的力量实在是有限的紧,文定只能通过记忆中那些与雨烟相识,流连之地着手寻找。
偏偏,知晓雨烟下落的紫鹃丫头与清渺姑娘,一个接着一个的随着伊人一道消失不见,让文定只能是徒劳往返。无计可施之下,他甚至于向楚妆楼的艳姨求告,可惜的是这位年轻艳丽的老鸭,虽然是极为同情文定的痴心,然而对于雨烟这等红尘侠女的身世,也是不明就里。
唯有顾正声那里还能得到一丝模糊的消息,不过在听过之后,文定便后悔了,悔不该听闻这小子的一番劝告。他竟然劝自己死了这份心,说雨烟所属的艺门乃是天下间少有的诡秘莫测之门派,外人对他们门派里的内情是丝毫也不了解,其神秘之程度近乎于燕小姐所属的玄门,差别不过只是一为出世修行,一为入尘历练。
若是不曾听闻正声的劝告,文定心中存有的期望兴许还会再大一些,听完之后变得越发的心灰意冷,只觉得前途渺茫,连他们这些江湖人都是这般,自己这个局外人更是无从谈起了。
文定只能是每每于深夜时分,闲暇之余,徘徊于二人最后一次分离时的望月亭,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在那里等回伊人的纤影。
头半年的光阴,文定还总是带着满怀的希望,时常安慰自己,说不定哪次一个回头,就会在熟悉的地方看见那让自己割肚牵肠的佳人。然而无数次的失望过后,这份期望慢慢变成了绝望,到后来连这种奢望的念头都不敢有了,希望愈大,失望愈大。
光阴似箭,斗转星移。
转眼间,三载的寒暑便已过去,文定也由那时的分铺大掌柜,一举升为源生当的年轻朝奉。二十一岁的当铺朝奉,这可是鲜少有过之事,而且还是发生在源生当这般第一等的当铺里,石破天惊的消息顿时震惊了整个汉口乃至荆楚的商界。
若是细细的论起来,文定的资历远不如源生当的另一位大掌柜蒋善本。当老朝奉告老还家之时,东家曾经为要定下刘老接班人一事,冥思苦想了数个昼夜,退退拿不定主意,不得已求问于刘老。
刘老当时遣走了身边所有的人,独剩他与东家关在房里,面对面的谈了足有三个时辰。出来之后东家就当众宣布,由文定继承他师傅的朝奉之位,同时也欣喜的将文定与刘老二人的师徒关系,当着众人之面给挑明了。
顿时,这消息让在场的所有人尽皆楞住了。数年以来,文定在汉口镇所取得的成功,众人是有目共睹。虽然众人也无不深信,有朝一日文定肯定会升到朝奉那个位子,可是总得要等到蒋大掌柜隐退之后吧!
如此突然的变故,连文定自己都有些应接不暇,茫然不知所措,然而东家的话语就在众人的耳边响起,不由得他们不相信。
就像上次文定晋升大掌柜一样,正当许多人在心里为蒋善本忿忿不平之时,第一个面带笑颜向文定祝贺的正是蒋善本其人。
“柳掌柜,哦,不不不,该称呼你为柳朝奉才是了,呵呵,真可谓是年少有成,是我们当铺行业里百年难遇的奇才呀!”
这等恭维之言,文定听来非但不觉得欣喜,反而是忐忑不安,赶忙回礼道:“蒋掌柜,您说笑了,在您面前我永远是后生晚辈,当不得您如此称呼,您还是叫我文定便行了。”
面对蒋善本的祝贺,文定实在是有些汗颜,自从他迈进源生当的大门,大掌柜便一直对他照顾有加,而文定却一直不曾觅得机会报答于他。就在前几年,当文定升到与他一字平肩之时,面上便有些过意不去,每每与蒋善本相遇,所执的依旧是晚辈之礼。
这次听从东家的召唤,放下汉口分铺的买卖,回铺子里待命,文定便料想是为了宣布下一任朝奉之事,他早在一月之前便从刘老那里听闻到,他老人家有辞别东家,回家纳福的打算。而文定暗自以为师傅空下的位子,惟有蒋大掌柜方能顶替,不论从资历、才识以及各个方面,两间铺子之中,上上下下几十口人,没有再比他更为合适的了。
临来的路上,文定还在为蒋善本即将来临的晋升而庆幸,做了十年的大掌柜,终于熬到了这个位子。当然文定也为师傅的离去而深感惋惜,不过这毕竟是他老人家的选择,操劳了大半生,该有的,应有的荣誉都得到了,也是时侯享享清福了。
如今可好,反倒文定要高出他一个头了,日后共事之时,叫文定如何自处呢!
“这可不行。”蒋善本笑道:“若是叫外人听了去,还以为我们铺子里没了规矩,上下不分,那样可是对铺子的声誉有所影响呀!”
“善本所言,正是说到了点子上。”铺子内这种祥和的气氛,让东家很是欣慰,向蒋大掌柜赞赏的点点头,说道:“若是场面上的那些生意人,见到铺子里没了规矩,多少都会对我们铺子的印象打几分折扣。所以嘛}在人前,不论是善本又或是铺子里的任何人,都得如善本所言,秉持着应有的规矩,当然咯,私下只要文定不介意,便无需如此拘礼。呵呵,我想文定也是愿意大家与他亲近一些,是吧,文定?”
“东家,您说笑了,大伙如何称呼,文定都不会在意。只是希望大伙日后同心同德,共为铺子里的买卖而尽心竭力,让文定好不负东家所托,也就是抬举文定了。
文定说的乃是自己的肺腑之言,可是听在别人耳里,则变成了惺惺作态。有这种偏激想法的不乏其人,与文定有过几次过节的顺子便是其中之一,站在众人背后,暗暗向身旁吐了口唾沫。
晋升的大喜事,自然免不了要庆祝一番,先是在江夏镇大肆的闹腾了一宿。等到文定带着小瑞回到汉口之后,收到此消息的新铺伙计们,一个个是兴奋不已,不消片刻工夫便凑足了份子,非要为文定摆上一桌,又是一番动静。
文定原本不打算太过张扬,可实在是盛情难却,毕竟他们中最退的,也是与他在一起共事三四年的老伙计了,小瑞与周贵等人,更是从庙山老铺一路随他来到汉口打拼。如果驳了众人的面子,不但是情分上说不过去,日后共起事来,也难免会有所生分。只好早些时辰打佯,与众伙计一道去了内街的酒楼,又嬉闹了一宿。
只是临到了结帐之时,文定又抢先一步将酒钱给付了,而让周贵将各人凑起来的份子钱,一一退还给了他们。这些伙计出门讨生活都不易,心意他领了,就没必要再让他们破费。
这内街倒是汉口一处新的去处,说起内街,不妨将汉口几条街道的来历细说细说。初时汉口开渠之时,最先形成的便是河街,名曰河街,是因为人们乃是沿着小河筑好、修堤、填土、打基,建起一座座的吊脚楼,这依河而建的汉口第一条街道,也就随之呼为河街。而当时汉口百姓口中的小河,便是汉江。
河街之后,汉口便聚集了越来越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人们视防水填土的实际能力,逐年扩张,接着便有了正街。文定他们新铺所在的位子便是正街,乃是汉口镇顶顶热闹的地段。
然而这些年下来,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眼前狭小的地域,又先后填土扩镇,一步步向北面或向东面,背离江水的纵深地带延伸,便有了如今的内街、夹街、里巷。
前几年,文定初来汉口之时,那一带还不过只是刚刚填充起来的泥地,一片荒芜,连棵树木都没有。然而这几年下来,一栋栋民居、一间间商铺拨地而起,内街、夹街等街道也渐渐形成规模,虽然还远远赶不上正街的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倒也成了极佳的去处。
特别是,对那些陆续赶来汉口谋生活的人来说,繁华的正街虽然在各个方面都要来的优越一些,可一应费用亦是不菲。当然,那些雄心勃勃的大商家不会计较这些,只要回报丰厚,前期的投入对他们来说是无所谓的。而对于那些靠手艺吃饭的工匠们,又或是本钱不够雄厚的小商人而言,偏远一些的内街、夹街也是个不坏的选择。
这几年来,附近州府很是时兴一句口头禅—下汉口,从九州各地涌入的商贩、工匠,将汉口这个荒芜的滩头打造成兴旺鼎盛的城镇。而汉口镇区别于神州大地其他城镇的各种特别之处中,重要的一点便是其居民之中是九分商贾一分民。
真正不靠各类买卖营生来养家糊口的百姓,只占汉口镇人数的十分之一,可想而知,汉口的买卖是如何的兴旺。
这几年在汉口你来我往,马不停蹄的应酬、交际下来,也让文定明白了许多之前难以理会的道理。
做生意,楞就是一门大学问,并不是说你有钱我有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么清楚明了。不论是货物有多好,无论对方是如何迫切需要,总要是买卖双方经过明里暗里反反覆覆的讨价还价,方才能谈得成。而谈生意的场所也不外乎酒桌上、茶案旁,甚至于画楼、桂堂之中。
今日你请罢我,来日我再回请于你,你来我往的,每日在馆子里见到的都是些熟面孔。去的久了,文定也就能渐渐融入其中,没有初来时那种生涩的神行语态,从他们的闲谈之中也能学习领会到许多的人情世故。
便像是画楼、桂堂之类的,名虽叫的文雅,其实不过便是勾栏之所的又一雅称罢了,若是五年以前的文定,断然不想与它有所牵扯的,然而经历了楚妆楼以后的文定,虽然不至于是抵死不入,可心中总还是有所抗拒。然而如今的文定,涉足于此烟花之地已是司空见惯之事,老鸨茶房每每看见他,亲热的就像是看到亲人一般,老远就开始招呼起。
文定除了坚持不留宿之外,喝酒、听曲,说些场面上应酬的玩笑,如今都变得从容应对习以为常。
或许回过头去,以四年前的文定看待今时的自己,自己都有些辨认不出来。有些人管这叫成熟,可也有些人会管这叫世故。
当上了铺子里的新一任朝奉后,文定依旧是在汉口新铺这边坐镇,蒋善本则还是留守庙山总铺。地域的优劣,很是决定买卖的收益,近几年来,地处汉口闹事的新铺,进项是一年比一年好,早就将趋于稳定的老店给比了下去。
东家也将自己买卖的重心,由庙山镇搬到了此处,一年之中反倒有七八个月要待在汉口。这也难怪,商人嘛!总归是为一个利字所驱动,既然九州大地纵有千里之遥,亦有人不辞辛苦而来,那坐拥诸多便利的章传福,又为何要跟那大把的银子过不去呢!
以蒋善本的能力而论,庙山总店那不算繁重的买卖,根本是不在话下,是以东家也就放心大胆的全权放手于他自己一心扑向这边的买卖,不但可以开创新的财源,还可以从旁点拨文定,一举两得。
这几年下来,章传福也不单单只是经营当铺买卖,在与燕老板等一干老友的鼓动下,不但零零碎碎的与他们一同做了些倒手的买卖,还正经八百的开设了一处客栈。
当然咯,多财善贾,?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