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人生
判他才能杀一傲百。”
“本官审案子用的着你来插嘴吗?既然没你的干系,就给我在一旁老老实实的看着,若是让我再看着你在大堂喧哗,也赏顿板子给你。”
“小人不敢,小人不敢。”那个孔祥林又缩回了方才那谨慎的模样。
一连二十棍,刚开始文定还哀鸣不断,到后来渐渐地就只听到得到棍棒的敲打声了。涌出的鲜血早已映红了裤衩,棍棒落下处也已是皮开肉绽,惨不忍睹。
“回禀大人,二十棍打完,人犯已经昏死过去。”
“以为这样就可以逃得过去吗?没那么容易,提捅水来浇醒他。
差人正要去提水,打门外跑进来了一人,在知府耳边嘀咕了两句,知府大人赶忙一面制止道:“别忙,先收监押后再审。”一面又对身旁的两位师爷盼咐道:“师爷,快,敬远侯府的差人驾到,你们先去支应着,本官随后就到。”刚刚说完就回去后堂收拾换装去了。
这桩案子就这么又被耽搁下来,昏迷中的文定被两个差人架着拖回了牢房,牢头老彭见着他这副半死不活的模样,脸上乐翻了天,一边把他扔进了牢房一边还得意地说道:“谁让你这小子一毛不拨,若是肯拿出几百两银子里里外外的打点,哪用吃这种穷鬼才会吃到的苦头。”
只是此刻文定已听不到他的这番言语,股间的那一部分身体仿佛已不是属于自己的了,这种麻痹倒还好应付,然而等那阵麻痹过去之后,那锥心的痛楚又再次降临。
模糊中的文定全然不清楚外面的事情,朦胧中除了感觉到疼痛之外,有一段时间仿佛身体悬空了似的。接着,后股间又传来一丝凉飕飕的感觉,霎时间走遍全身让文定感到通体舒畅,再后来一切就平静下来了,文定也缓缓进入梦乡。
~第四章 骇人听闻~
等到文定再次睁开眼的时侯,已经是第三日中午时分,略微伸展便触到了后股的伤口处,依旧是传来阵阵疼痛,只是比起前日来要轻了几分。
“柳老板你醒了呀!你这一觉睡的可真香,足足是两日两夜,可把小的给急坏了。”
文定定睛一瞅,说话者正是那位数度捉弄自己的彭牢头,之前的记忆让他一下子警惕起来,望着彭牢头那张带着陌生笑容的面孔,谨慎的问道:“您有什么事吗?”
彭牢头并不知道他这般腆着脸的模样更使文定感到恐惧,依旧是带着夸张的笑声道:“没什么,没什么,这几日小的一直在柳老板的床榻旁侯着,膳食也一直给你备着呢!就盼着你早日苏醒,要不你现在暂且用点。”
这里面一定是有什么阴谋,对方越是慇勤文定心中越是惴惴不安,这时他才看了个清楚,原来自己眼目下躺着的地方早已不是在那间黑洞洞的号房,也不是最初那间恶臭扑鼻的大牢房,而是那间需要花一百银子方才能进来的小单间。
牢头从食盒子里端出了三碟小菜、一碗白粥恭敬交到文定手中。文定已是好些日子不曾正正经经的吃一顿饱饭了,又一连昏睡了两日两夜,肚腹之中就如同刀割火烧一般,也顾不得那么许多,端起碗便急速往嘴里扒。
一碗白粥很快便见了底,彭牢头又赶紧给他满满盛上,文定一连吃下去三碗才算罢休。
自忖道不管你打的是什么心眼,反正只要我肚皮填饱有了气力,便不怕你们了。
接过文定手中的空碗,牢头随手递过了浸过热水的抹脸布,道:“柳爷,擦把脸吧!”
“官爷,您暂且缓缓,能否为在下解解疑惑。”最终文定还是忍不住了,这前后巨大的落差,实在是让他摸不清头脑。先前是肚子空空如也自然也就什么都顾不上,现下缓过劲后各种念头想法也就齐齐涌了上来。
“柳爷你直管问,但凡是小的知道的一定相告。”
“请问在区区昏迷的几日里,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变故,为何一觉醒来,这一切都变的不一样了?”
“柳爷还不知道呢!”牢头恭谦的道:“敬远侯府给我们老爷下了帖子,上面说柳爷您是侯爷他老人家的子侄辈,还嘱咐让知府不要有所顾虑,该审就审,该判便判。您想呀有了这份帖子,知府哪里还敢怠慢。”
说是“该审就审,该判便判”,可但凡不是傻儿,谁都能听明白这里面暗藏的意味。
原来是正声的父亲,文定心中恍然而悟。虽然他早就知道敬远侯府便在这江陵城,可因为地位悬殊,一直也未敢登门造访,不曾想这回反倒多亏了老侯爷的面子,方才逃脱那苦不堪言的困境。
在湖广境内,敬远侯府不论是爵位还是权柄,都可算得上是有数的几家,他那巨大的威摄自不是一个小小的荆州府衙所能匹敌的。
事情的发展便犹如一盘风云突变的棋局般,文定霎时间从地狱又回到了人间,不但是独自住一个单间,好吃好喝招待着,知府大人时不时还要进来嘘寒问暖,而且就连来时被那些衙役们搜走的财物,也在文定昏迷的数日中悄悄地回到了他身旁。
这些突如其来的优待,反而让文定感到有些不太适应,甚至是受宠若惊。不过好在不用再忍受肚子饿,也不用再担心无缘无故被人痛打,跟之前相比眼下的日子简直可算是天堂了。
生存的忧虑得到缓解之后,文定得以有更多闲暇的时间去回忆,去思虑。他曾向知府大人求证过,当日堂上那猥琐的老头确实是孔祥林本人,他与整件案情也的的确确无丁点干系,这次无辜受了本案的牵连,还害的这个胆小怕事的土财主平白搭进去好些钱财,来孝敬衙门里这些吃人的差大爷。
细说起来文定真是对不起孔祥林,怨不得当日公堂之上他会对文定恨的咬牙切齿。冷静的回想整件事的经过,文定觉察到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一个局,打从那白氏父子的出现起,他就踏进了一个别人精心为自己设下的局。
其实当时文定已经身陷局中,可对方似乎还不放心,又或是不甘心这般轻易就放过他,特地又为文定揭露前面一个骗局,让他在倍感侥幸的同时也彻底放松了心底的戒备,这时侯真正的杀招方才显露出来。文定万万没料到,为自己揭示白氏矿山骗局的那个假孔祥林,才是对方为他准备下的主角。
当日那车夫,巧遇的孔府家人以及后来抓上来主动承认错误的村民,全都是特意做给自己看的一场戏,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确信无疑,跟随着他们的计划一步一步走下去。究竟是谁对自己有这般大的仇恨,又能对自己是如此的了解呢!
虽然说做买卖总难免会得罪人,可不至于结下如此大的深仇大恨呀!废这么大的心思仅仅只是让文定落难,对方并无丝毫所获,布局所需的费用算起来也定是不少,这不像是生意人的所作所为。可除开了生意场上的针锋相对,文定真不知自己在何处招惹过这么阴狠的仇家,费尽思量也琢磨不出设局之人究竟是谁。
这件私开矿场的案子可说是铁证如山,案犯本人也供认不讳,论起来判刑定罪该是十分简单明了之事,然而正是这件清晰明白的案件,却让荆州知府最近一段日子头痛的紧,整夜整夜不能入眠。
私掘矿山可是项大罪,财产充公不说,至少还得外加十年牢狱之刑。可自从那次文定在堂上晕过去后,案子就这么一日一日的往后拖,足足过去了一月有余,知府大人那儿依旧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既不说判又不说放,叫人好费思量。
知府内宅书房的书案上各种案宗书卷垒的高高,许大人面前却额外空出块地方来,端端正正摆放着两份名帖,一份是一个月前敬远侯府送来的侯爷名帖,一份则是今晨刚刚从南京快马加鞭送到的。
自从收到敬远侯的名帖后,知府许大人惶恐不安,料想此案人犯非比寻常,立即着人去打探文定的底细。荆州城里不乏认识文定之人,用不了一日便探听到文定与南京翰林院严惟中是故交。
这一下许知府兴奋的仿佛拣到珠宝一般,也没去经过文定,自委了两名下人日夜兼程赶到南京,带去了他一封亲笔信,上面将文定所背负的案情大致的向严惟中交代了一遍,里面多是些为文定抱屈之辞。
按说严惟中仅仅乃是翰林院一名普通的侍读,身份地位与敬远侯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为何知府有了侯爷的关照后,还会在意他的意向呢!这里面还有一则缘故。
一直便郁郁不得志的严惟中,此次复仕之后也不知是走了什么运道,原本萧瑟的仕途竟变的畅通起来。话说当今圣上十分喜爱文才,又极是崇尚黄老之道,严惟中一篇辞藻华美的“青词”让圣上看到后大为赞赏,好些次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称许于他一时间朝野震动,谁都知道这位严翰林飞黄腾达的日子不再久远。
青词乃是道教斋酿时奏报上苍的文章,严惟中因青词得当今圣上赏识后,为人戏称为青词翰林。如此有潜力的翰林官员,许知府平时想巴结都找不到门道,遇上这般好的机会如何肯放过,可真等到了这封期望以久的回信,许大人却又作难起来。
衙门里的刑名师爷一边奉上了杯茶水,一边问道:“大人,卑职瞧着您这几日愁眉不展的,究竟有何烦心之事呀?”
“本官还能是为了何事,还不是为了那宗叫人头痛的案子。”
“敬远侯爷与严翰林的态度不是都十分明确吗?大人若是能将此事办的稳妥,有了这一文一武两位大人的照顾,日后准保是官运亨通,前途无量呀!小的还指望跟随着大人,来日水涨船高窥得更大的前程呢!”
“许某若有那一日,师爷自是富贵可期。”许知府皱眉道:“只是这案子铁证如山,叫本官如何能使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呢!”
“大人原来是为此事作难呀?”师爷捋了捋胡须含笑不语。
许知府欣喜的道:“哦,师爷有良计以授,那可就是解决了本官的大难题,过后本官定当重谢。”
别看一个刑名师爷没什么官衔品级,不过是各级官员聘请的幕僚而已,可论起大明律法,他们却要比那些高堂在座的官爷们熟识许多。若是有了一个好的师爷,大人可以做的安闲自在;反之,若是那些衙门里的二爷不合作,官老爷的日子过的也是十分艰难。
那些熟悉衙门里门道的人都知道,案件的审判关键不在老爷,而是执笔在手的刑名师爷。只要你过了师爷那一关,凡事便有的商量,如果没打通师爷那一关,往往就会平添许多的麻烦。
“良计倒是不敢,这些年在衙门里当差供事,卑职只是粗略有些体会。”
“快讲,快讲。”
“卑职以为,但凡这种无有苦主的案件还是往小处处置的好,案子越是在下面州县,越是不容易叫人瞧出端倪来。若是放在大人这里处置,如何能瞒过那些监察御史?”
“我朝监察制度空前之完善,太祖在建朝伊始,即便赋予都察院非常大之权柄,是以本朝的御史中涌现出的仁人志士也出奇的多。就好像高攀龙、杨涟、左光斗、魏大中、黄尊素等人,纵然是阉党横行猖撅,权势滔天,可仍旧是勇于站出来廷争面折,即使送命,即使是祸及家小也再所不惜。这类的仁人君子层出不穷,便是源自监察制度的完善。”
“不但是朝廷上建有都察院,各省亦有监察御史四处巡查,遇到官吏不法之事,也不必通过下面这些盘根错节的一道道衙门,而是直接上报都察院,由都察院直接处理。所以下面的官吏最怕的就是这些食古不化的监察御史,一个不留神乌纱不保还则罢了,闹不好脑袋也搭进去了。”
“师爷的意思是?”
“大人何不发道公函,就说此案疑点重重证据不足,发还给应城县重审。然后再私下使人知会县令一声,让他酌情找出几处数漏,自认失察将人犯无罪释放,大人您呢便假装训斥他几句,日后再找机会安抚于他,此案也就一笔带过了。”
“谈,师爷此策好是好,可就怕到时有人捅破呀!”
师爷吟吟笑道:“卑职之所以说幸好此案并无苦主,便是有这层考虑。公堂审案怕的就是那些不依不饶执意上告的犯人家属,就算你准备的再怎么周详,也难保不会出现数漏,一子错极可能便会满盘皆输。可此案并无受损一方,强要说起来也就是那应城县的孔某折损了些许银子,卑职观此人胆小如鼠,如何胆敢与大人作对,再说本案若是拖个一年半载,他搭进去的银子只会更多,肯定是愿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嗯,师爷此策令本官茅塞顿开,甚合我意。就按此计从事,一切还有劳师爷从中操持。”
师爷一拱手恭谦的说道:“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