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人生
一些病情较轻微的家畜也需如此,而其他那些已经病入膏肓的家畜则无一例外的被深深埋入土中,这一点倒是与中土大夫们的手段一般无二。
有了这个认知后,文定心中的疑惑一下子豁然开朗,可也没去揭开谜底。到了他们即将离开的前一日,阿努颜自己找到了文定,为村民们杀了他的马,烧了他的货表示歉意。
可是事情已经做下,后悔也来不及了,希望能从别的地方补偿他们。
文定无所谓的道:“天灾人祸谁也不能预料到,法师也不必太过在意,这一切也是命中注定。”
“那怎行,我们夔家人对的要坚持,错的就要承认,知错不改岂是我夔家男儿的作为,你还是盘算盘算此次究竟损失有多少?我们山寨虽没有现成的银子赔偿给你,也一定不会赖帐的。”
二人又相互推让了好半天,实在推脱不下文定方才道:“大师盛意拳拳,柳某也不好拒绝,倒是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大师可否成全?”
“但说无妨。”
文定沉吟了片刻,道:“在下见贵宝地后山生长有一种黄清草,姿态轻盈,品貌不凡,十分喜爱,可否让在下采摘一筐半筐回去。”
阿努颜顿时呆楞住了,向文定上下打量了起来。
文定又说道:“法师若是觉得为难,全当在下没说过好了。”
“哦,那倒是没什么,寨子里的这场灾劫已经过去了,后山茂盛的黄清草也没用了,别说一筐半筐,就是一车两车也是可以的。只是短短时日,你是如何看出这里面的端倪来的?”左右并无旁人,阿努颜也没有了那么许多的顾虑。
文定淡淡一笑,道:“或许是因为在下并不是本地百姓,也就没了那些先入为主的想法,再加上这几日好些次看见法师开坛做法,是以稍稍看出些门道来,法师的医术实在是让在下佩服不已。”
“呵呵!”对于文定的称赞阿努颜显得非常之高兴,笑着道:“我们这里地处边睡不比中土,没有那么些的规矩,作为族人的庇护者,我们这些法师既得是主持法事的神人,又得是明辨是非的仲裁人,以及帮人驱魔去病的大夫,还的是领导村民抗击外敌侵袭的军师,身兼多职呀!”
“的确不容易。”文定道:“我看法师每回治病之前,还需要一长串的仪式,为何不去掉此一项,那样一来岂不是要轻快许多。”
“这样做自然会减轻负担,只是这样一来却要平添更多的麻烦,若是没有前面长串的祈祷仪式,村民如何会信服于你,更不会虔诚的照办。对了,我这次从大法师那学到一个道理,大法师说这乃是你们汉人祖先传下来的,具体哪些个字我是记不得了,好像是在说可以让乡亲们按照我们的意思去做事,却不容易让他们明白这里面蕴涵的高深道理。”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文定心中默念了一遍,人的身体可以任由他人摆布,想要掌控变幻万千的人心却不容易,或许阿努颜这种借托神灵的做法,方才是最简单的办法。
经过这么一次详谈,拉近了二人间的距离,向来高居于众乡亲之上的阿努颜,其实也有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时而也需要这么一个能够促膝交谈的友人。
而从这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夔族巫师处,文定也学到了许多,虽然他们没有好像中土那些系统的学堂,可一代又一代夔人巫师都是夔家人中出类拨萃之辈,经由他们亲口传述,手把手沿传下来的技艺也是不容小视。
特别有许多云南一地独有的草药,以及各种在夔人中历代流传的传说更是蔚为大观,还有他那种神人一般的气质让文定不自觉的为其吸引,怨不得夔人村民会对他如此崇敬,这种独特而神秘的气质得自天生,不是凡夫俗子所能抗拒。
有了阿努颜的首肯,文定他们很顺利的拿到了黄清草,外加村人赔偿的一辆牛车,在这么个小村寨里他们赔不出马车来,只好用牛车来充数。
十几筐黄清草装满了整辆牛车,道定与齐大叔都不明白,他为何会要了这些不值钱的野草,文定也不道破其中奥妙,向阿努颜一家道过谢后立即转身驶回官道。
然而回转到官道之后,并没有依先前与李二桂说好的那样前去大理城,而是让齐大叔掉头赶紧往楚雄县赶了去。回转到楚雄县后,未做丝毫停留又刻不容缓的嘱咐齐大叔,用那辆缓慢的牛车换了辆轻便的马车,为此还被人讹了不少的冤枉银子。
齐大叔连连抱怨亏了本,可文定却没去理会这些,三人马不停蹄的向昆明赶去。
当他们刚刚进入昆明城内,就知道了从大理方向袭来的疫病已经在此传播了十数日,城内百姓大面积受到灾害,此次疫病来的煞是凶猛,大夫们虽竭尽所学可依旧是束手无措。
文定所携来的黄清草初一开始并未引起众人的注意,可免费为数家试用并使之痊愈后,立时便传遍了昆明城的大街小巷,商人百姓蜂拥而至,一车黄清草不到两三日便已脱销。大把的银子也让齐大叔对文定彻底的心服口服,原本只打算帮次忙而已的他,决心从此以后不再操持自己的本行,而一心追随着文定。
当他将自己的想法坦诚相告后,文定也欣然接纳,经过这次一波三折的买卖后,他终于下定决心不再与李二桂共事。既然告别了这个领着自己步入云南的引路人,他势必需要另寻一位对本地非常熟悉之人,齐大叔这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眼见着云南的病情远没有截止,文定展转从盐商手中购进两车白盐,又从那位夔人法师那里换回了两车黄清草。这些日子来,文定也摸清了一些此地的情形,那些居住在山里的异族人有许多值钱的土产,然而对外面世界的畏惧以及对现有生活的满足,却让他们大多不会走出这道山门。
仅是他们自行食用,那些山里的物产也难免会有许多平白浪费掉,是以只需用他们所短缺的日用常物就能换回好些来。文定带去的两车食盐,正是夔人村寨普遍短缺之物,果然这些在内地不足三十两纹银的东西,便让村中的长老与百姓是欣喜不已,那些对他们已无用处的黄清草,也任凭文定自由摘采。
文定也没与他们客气,将山上多余的黄清草悉数采去,在云南境内兜转了一大圈,不但将那些砸损在木耳上面的本钱赚了回来,还赚进了一大笔,比起他们原来设想的木耳收益更加丰厚。
一件原本惊心动魄之事却演变成了这种情形,叫文定是始料未及。虽然与李二桂这个引领他进入云南的亲戚分道扬镇,却让他收获了许多新的交情,就因为黄清草这个云南独有的草药,让云南商界记住了柳文定这么个名字。
再有就是结识了阿努颜这么一位德高望重的夔人巫师,随后他依靠着逐渐熟稳起来的良好关系,往返于夔汉之间,渐渐地也做出了小小名气。
~下期预告~
商人在积累财富的同时,总有些不可预料的危难伴随而至。柳氏兄弟经过几年的勤奋创业,如愿以偿的成就了一番颇具规模的事业,也拥有了自己的字号一一兴盛和,然而危机也在暗处向他们靠近。
危机中往往亦会伴随着商机,是战胜危机把握商机,还是在他人蓄意的打击下坍塌?一个成功商人的成色,也正是在此得到验证。
请继续期待《商贾人生》续集
~人物介绍~
柳文定:十四岁之前在私塾读书,十四岁后开始在源生当当学徒,经过三年的勤奋刻苦,终于得到东家等人的信任,当上百年字号的源生当的三掌柜。随后起伏不平,历经人生百态,始成一介成功商人。
雨烟:风尘奇女子。身系艺门四女之一,武功不俗,于江湖上亦是声名显赫,不过生性淡泊。更为出色的是弹一手好古筝,是文定最为贴心的红颜知己。
燕家大小姐:名字暂时成谜。武功高绝,醉心山水,躲避着世俗的一切,可因家庭的牵挂、师门的使命,又不得不在江湖漂泊。
顾三友:公侯之子,将门之后。原名正声,因为一次打击而逃离家族的枷锁,放荡江湖,纵情声色,欢笑的背后深藏着几许无奈(恩铭挺喜欢这个角色,打算为他写外传)。
刘选福:源生当的老朝奉,当代三大朝奉之一。为人严谨,略显严肃,对文定却照护有加,也是文定在当铺里最为尊敬的长者。
章传福:源生当的当代东家。在商场上手段精明,为人也是八面玲珑,平日里与诸等下人都是和和气气。
燕行舟:燕记船行的船主。生意由两广到两湖,从巴蜀到南京,遍布长江,对晚辈也是倍加扶持。
燕颜:燕家二小姐,顾正声儿时便定下的未婚妻。一身小姐骄纵之气,然而对正声却是死心塌地,为了追寻他的足迹,不惜跋山涉水。
任智方:柳世荣学厨时的三师弟,回到家乡多年,对既是徒弟又是外甥的康师傅十分严格。
任雅楠:任智方的女儿,十八岁,模样清秀,乖巧可人,老爱逗自己的表哥康纯叶。
严惟中:南京翰林院七品编修,才学渊博,为数位内阁大员所看重。
李二桂:文定之母李氏的远房亲戚。与文定从小相识,流落云南十载,在文定希望渺茫之际,为文定开启一个新的世界。
阿努颜:夔族巫师。于夔人中享有特别的声誉,在那神鬼莫测的高深背后,却是一个知识渊博的智者。
~第一章连城土司~
在横断山脉的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梅里雪山之间盘旋着一条狭小的驿道,它险峻高耸且历史久远,穿行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流域之间,藏匿于高山密林深处。
严格说来,它不能算是条驿道,只是一条隐秘的山间小路,一峰接连着一峰,一路上是千山万壑,险象丛生。然而它又的的确确是一条商道,且千百年来从未曾有过间断,长年累月都有不畏险阻的商队由此经过,为了追寻那诱人的财富,为了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哪怕前途有再多的险阻也依然是义无反顾。
整条商道绝大部分隐藏在陡峭跌宕的深山峡谷之中,一侧是刀削斧劈般直插云天的山峰,另一侧则是万丈悬崖,还有那汹涌咆哮的峡谷大江在脚下蔓延。山连着山,波接着波,连绵无边永无穷尽。无数代的马夫背夫手抬肩扛,在最艰苦的环境之下,用一个个血肉之躯,将那些比身子还要高大的货物送到目的地。
生命在这里是如此的脆弱,骇人的劳苦使许多人未到终点便倒毙于途中,万丈的悬崖下那些绝望的哀鸣声从不曾间断,雪山上遍布的雪窿就如同无数个隐秘的杀手,不知使多少冤魂永伴那白茫茫的雪山,甚至于一阵大风吹来,都会使他们僵冻而死。
任凭背夫们如何的经验老到,如何的谨慎小心,天灾人祸仍旧是随时会夺走他们那渺小而劳苦的生命。在打箭炉境内的大风湾,有一处地方名曰“白骨塔”,便乃是人们为沿途亡灵所专设的埋骨之所。没有墓碑,没有棺椁,没有祭品,有的只是新骨盖旧骨。
虽然是危险重重,然而,为了生存,仍旧是有无数的百姓揣上绑货用的布带子,踏上漫漫长路,哪怕是活的像牲口一般也不曾轻言放弃。
这一日,崇山峻岭之间又有一队商旅在缓慢行进。
这一段山道还算平缓,可以容纳的下两人并排而行。队伍中的二十来名背夫背负比自己还要高耸的茶包,没有工具,只能是将茶一条一条码好,用布带子拴捆好背上,这一背就是一整日,沿途不能卸下休息。实在疲惫不堪时,只能借助于一种名为“墩拐子”的丁字拐杖,此拐尖部有铁杵,可以做为支架抵在背着的茶包下,减轻一些重量,使背夫能挺直腰杆歇息片刻。
商队的为首者刚刚二十多岁,内着棉衣,外面披着一袭羊皮大氅,头上还戴有一顶黑绒面的羔皮圆高筒帽,整个是一副牧民装束,然而嘴里却操着一口汉语,朝后面的队伍喊道:“趁着天色好,大伙脚底下麻利点,到了马店,一人一碗热汤面。”
“多谢二东家。”虽然只是一碗普通的热汤面,却让背夫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脚下的功夫愈发地稳健而快捷。
为首之人一边嘱咐队伍前行,一边来到队伍的末尾,末尾一人背上空空如也,手中还拄着拐杖,行动起来反倒不如前面众背夫那般从容,一手扶着岩壁喘着粗气。
“大哥你怎么样,还撑的住吗?”
那人挤出一丝勉强的笑容,道:“不打紧,我没事的,道定,你去前面照看着,这里山高水急的,可别出事才好呀!”
“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