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人生
敬。
雨烟的乖巧让李氏喜上眉梢,虽仅是初次见面,已经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了这个姑娘,凭着直觉,李氏知道眼前的她一定会和自己成为一家人。
在主人家的再三激请下,女宾们回到了内厅,而这厢男宾客们也依依不舍的重新入座。
“雨烟姑娘,这边请。”李氏亲自招呼雨烟入席,与雨烟同来的几位姑娘则让柳家的丫鬟们安排入座。
雨烟笑答曰:“劳烦柳老夫人费心,雨烟如何过意的去?”还未入座,雨烟便楞住了,但见那位与自己交过手的燕小姐俨然位列其间。
燕嫣很是镇定,淡淡然朝着对方微微点头,早先院子里的异动如何能瞒的过她。
“这位燕小姐是道定他大哥的朋友,也是头一次来我们家,你们靠着坐吧!年轻人应该会有许多话题的。”
不谙内情的李氏满以为两位年轻女子之间会有许多共性,殊不知正是因为她俩之间存有的共性太多,才使得二者之间未有只言片语,不但是没有言语上的交流,就是眼神也不曾有过交汇,就连等闲旁人也清晰地感受到了她们之间有着不寻常的气氛。
范钗儿左看看右看看,极力想从这两张突然闯入自己领地的生面孔上找寻到蛛丝马迹,然而屡屡在乡姑野妇身上得手的伎俩,在这两个女子面前却没有半点效用,任凭她再三努力,最后也只能是徒呼枉然。
她这样穷追不舍的询问,叫雨烟与燕嫣二人不胜其烦,燕嫣生性孤僻,不理会这等俗人也就是了;雨烟可不一样,许是来的路上道定对她说了些什么,一入席,她便对这柳家三儿媳左右不顺眼,几次范钗儿有意发落,她也随即回敬,咽的对方半天说不出话来。
感到局促不安的又何止她二人,文定又如何不是忧心忡忡的呢?娘亲精心准备的酒菜此刻在他嘴里没有一点味道,只盼着眼前这酒宴早些结束,又惧怕它结束,到时侯他又该如何去面对那两名与自己情投意合的女子呢?
适才在花园里看歌舞之时,范钗儿已将下情偷偷告知了姨丈,是以不再抱有它念的梅县令回席后也不再对文定另眼相看,相反地还带有一丝不屑,端起知县老爷的架子来,文定敬来的酒也是生硬的藉故不饮,叫文定好不尴尬。
而他对载定那些个同窗敬来的酒却是来者不拒,嘴里还若有所指的道:“本县的明日全要凭尔等后生的造化,切记要时刻把持住自己,须知世间福祸无常,每一步都得前思后量,大意不得。”
“谨遵县尊教诲。”果然还是这些书生识时务。
一连饮了几杯,微带醉意的梅县令好不高兴,道:“今儿这般高兴,仅是饮酒如何能尽兴?本官出个谜语,猜对的有彩头,猜错的嘛——自罚三杯。”
座下的诸生个个称好。
梅县令不紧不慢的饮罢杯中之酒,方才道:“话说唐代爵宗咸通年间,有一位镇守扬州的淮南节度使,名叫令狐绚。一日,他带着一班部属来到扬州著名的古刹大明寺游玩。走进寺院后,看到西廊的粉白墙壁上有人题了一首诗,这首诗云:‘一人堂堂,二耀同光。泉深尺一,点去冰旁。二人相连,不去一边。三梁四柱,烈火相燃。除却双勾,两日不全。’令狐绚对着墙上的诗左看右瞧,总是不解所谓,便问随行的部属,谁能解释墙上的诗是什么意思?左右皆摇头不语,莫有知之者。”
说完他一顿,望了望四周,继续道:“你们之中谁能来替本官揭开这首诗的谜底?”
果然不是个容易的谜题,众书生无不期望着在县令面前出彩,埋头苦苦思量,新进的举人柳载定自然也不例外,就连席间的那些士绅们也在底下三两一组议论起来。
“一人堂堂说的该是个堂堂正正之人吧!兴许说的是哪位大老爷才是,说到堂堂正正,谁能比的过包拯?这头一句说的该是包青天吧!”
“有点常识好不好?刚才县老爷说故事发生在唐朝,这包拯是宋朝的官,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
先前那说错之人不肯认错,“那你来说说这谜底是什么呢?”
那人自也是不知,一时之间,客厅里寂静无声,都在恩索着谜底。
这时,技痒的文定思量了少许,低声道:“大明寺水,天下无比。”
“谁答的,谁答出了谜底?”梅县令欣喜的观望四方,却看见破谜的不是一向才思敏捷的柳载定,竟会是那个自己所不齿的商人,不甘的道:“你且来说说,从何处得出这谜底的?”
“‘一人堂堂’,不是‘大’字吗?‘二耀’者,是指日和月,日月同光不是‘明’字吗?‘尺一’是指‘十一寸’,合起来就是‘寺’字。‘点去冰旁’,是个‘水’字。‘二人相连’,明明是个‘天’字。‘不去一边’,是指‘不’字去掉‘一边’,那是个‘下’字。‘三梁四柱’再加上‘烈火相燃’,可以拼成‘无’字。‘除却双勾,两日不全’,是说把两个‘日’字去除‘双勾’,剩下来的就是个‘比’字。把这些字联起来说,不就是‘大明寺水,天下无比’八个大字吗?”
文定的解释严丝密缝,字字在理,大家听了恍然大悟。
一帮子秀才郎还有两个举人老爷不曾解答出来的谜语,竟被一个商人轻易给破解了,众生一时语塞,茫然不知所以。
当年梅县令也同载定他们一般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还是由出谜人揭示方才知晓,原本也没期望今日能有人给出准确答案,不过是想藉着这难题难为难为这帮才子,好显得出自己的不凡,然而万没想到的是,这谜题考住了众生员,却难不住那个为自己所轻视的商人。
“谜语一道不过是稚乐童趣,诸君皆是要为朝廷出力的栋梁之材,胸中有的是圣人教诲,笔下有的是锦绣文章,不必太过在意这小小的失利。”
俞教谕侍机也凑上前道:“是呀!是呀!这猜谜语的小道,我已经是几十年不曾玩耍了,有所不及也是难免。”
“哼!”道定不屑于这帮人的嘴脸,鼻腔里生冷的表达自己的不满。
文定在桌子底下偷偷给了一下,他才没有继续使众人难堪。
为了掩饰尴尬,一帮子自持身分的书生们赶忙将话题引向它处,梅县令先前说起的奖品再也不曾提起。
众书生侃侃而谈,来来去去说的多是书院里的逸事、官场上的趣闻,叫旁人插不上嘴,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抒发自己的见识与看法,生恐他人将自己与周围这些个纭纭百姓混为一谈,自以为是不同凡响,叫人好生不耐。
~第四章夕阳迟暮~
“有礼到。”正在交谈时,门口的下人唱了一遍。
那俞教谕奇道:“都这时侯了还有礼,是谁这么迟呀!”
“唉,兴许是路上耽搁了也说不定,早来晚来有这份心就够了。”
“梅老爷教诲的是。”俞教谕赶忙改口。
柳家的仆人抬着一只精致的桃木盒上来,从桃木盒中取出一幅字画,呈现到柳世荣面前。光是那略显古朴的桃木盒瞧上去就价值不菲,而且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兆头也是极好梅县令赞许道:“以画做寿也是件雅事,只是不知此人笔下功夫如何,柳老爷请揭开,我等瞧瞧也好品评品评。”
“那当然没问题,范管家快打开看看。”
五尺长的画轴一经仆人们展开,顿时也让室中之人眼光一亮。画的是斜坡之上,两竿秀竹挺立于文石之后,乃是仿制苏轼之《寿星图》。立意是极普通的寿画,街面上任意一个画摊都会有此类仿制画轴,然而画者的笔功却教在场众人无不失声惊叹。
越是这种寻常的立意,越是考究笔者的功夫,稍有不足便容易陷入流俗一派,此画用笔圆润琐碎,风格特异,浓墨点缀,苍劲秀峭,秀竹浓淡相携,意境古拙天真,既不失苏轼遗风,又保有笔者个人的风格。
文定远远望去便不由得会心一笑,转念一想又觉得希奇。
梅县令迫不及待的追问道:“瞧瞧这张画的落款是谁?这般好的手笔,将来的造化定是不凡。”
他向来自认为对这附近州府的才子了熟于心,实在忆不出是何人有此等功力。
“樗仙。”载定念了一遍,回忆了半晌也记不起是哪位友人的名号。
“可是苏州谢时臣的号?”人群中已有人猜出了此画的来历。
“谢时臣?吴门名士,载定你跟他还有交情不成吗?”
近些年,吴门才子谢时臣的大名可是传遍了江南江北,想求得他一幅画可是不易,这一回竟是自动送上门来。
载定茫然的道:“我不曾有幸结识过谢才子呀!”随即便吩咐下人将送礼的信使请进来。
只见一个风尘仆仆的信使步入大厅,不等他们询问,便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道:“这里有谢公子给柳文定柳公子的一封书信。”
“一路上辛苦了,请在舍下用些酒菜。老么,打赏。”
在众人的惊愕中,文定起身接过书信揣进怀里,洋洋得意的道定也随手掏出一百两银票递给来人。
“多谢公子的赏,小人来的时侯,谢公子再三吩咐定要带回柳公子的回信。”
“这是自然,还请在舍下稍歇,待某回书一封,烦请带回。”
来人满意的退出客厅。
此时客厅里哑然无语,倍感尴尬的众书生面面相觑,那位传说中的吴门才子可不是这帮久居村野的文人所能触及的,万万没想到此等传说中的人物,竟会与这个他们所瞧不起的商贩联系起来。
一干文人凑到寿画跟前品评画轴的独到之处,纷纷对吴门才子深厚的功力赞许有加,有几人忍不住向文定旁敲侧击,打听他与谢时臣的关系。
文定倒也无甚好说的,只是一句朋友代过。他们当着文定的面谈起时臣的画时,一个个都好像与他是如何的熟识,神交久矣似的。什么师法吴镇,甚得其意,什么笔墨间很有几分沈周的笔意,少有几人还为了各自的观点迥异而争论不休。
对于这位挚友的画作,文定自是比别人更得其味,评价道:“时臣近年如何,在下不得而知,然而几年前他多作长卷巨嶂,峰峦雄伟,对于画水一道尤擅,江河湖海种种皆可以称道。笔墨纵横自如,富有气势,应是介平戴进和沈周之间。”
“妙哉,妙哉。”一位袁姓秀才不自禁的称赞起来,一面赞叹谢樗仙出神入化的笔功,一面对文定的评语推崇备至,旁人也不由得点头称道。
这些个才子们大多不屑与市井商人为伍,然而少许几个实在沉醉于书画一道的,却忍不住向文定攀谈起来。
越是谈的深入,这些个画痴们越是对文定佩服的五体投地,从顾恺之的人物画,董源、巨然的山水画,展子虞的《游春图》,戴峰画的牛,范宽的“对景造意”,一直到本朝的吴门画派,仿佛是每一家流派的画风都知之甚详,无有一处能够难住他。
袁秀才等人对他是倾慕已极,说了许多恭维话,却惹的旁人好不恼火,就连载定也插嘴道:“不知大哥对许道宁的为人、画作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北宋的许道宁乃是山水画的大家,曾卖药行商,初时作画不过是为了招揽生意,阴差阳错买卖做的不怎样,却以画作闻名天下。
“画以山水见长,与李成、范宽齐名。张士逊曾写诗称赞说:‘李成谢世范宽死,唯有长安许道宁。’可见得他的成就是如何的不凡。”
梅县令插嘴道:“在我看来,他不过是个嗜酒如命的商人罢了,纵使有些才学,也断然是比不过李成、范宽二位大家。
“爱酒却是不假。”文定无暇去理会他人刻意的针对,为许道宁辩护道:“此君嗜酒狂放,时人常以‘醉许’唤之,不过他饮酒常常能激发灵感,是故不能以等闲醉汉视之。黄庭坚也曾激赏他醉后所作的画,在‘答王道济寺正观许道宁山水图’诗中写道:‘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忽呼绢素翻砚水,久不下笔或经年。异时踏门闯白首,巾冠敬斜更索酒。举杯意气欲翻盆,倒卧虚禅即八九。醉拾枯笔墨淋浪,势若山崩不停手。数尺江山万里遥,满堂风物冷萧萧。’这诗里描绘的便是他趁着酒兴作画时一蹴
而就的情景。”
“真乃神人也。”
众生哗然,平凡的芸芸众生总难免会为那些超越常人、知其所不知的奇才而倾倒。在这些自认为博览群书、通古晓今的秀才们眼中,非仅那位醉许如此,就连文定亦是如此。
柳举人这个大哥非似大多商人那般庸碌,反而却要比他们这些个终日埋首在书斋里的秀才还来得博学多闻。
很自然的,文定逐渐成为了这酒席的中心,众秀才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