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人生
裕衷诓攀歉吲舐氖焙颉?br /> 夜晚是最好的庇护所,将那些白日里的委屈,郁结全都包含在黑色的天幕里。在黑夜里人们放下了包袱,尽情的将自己溶入这轻松的世界里,放纵压抑的神经。
有的人声色犬马,走马章台换取短暂的麻醉;有的人寄情诗词歌赋,让思想得到片刻的安宁。从不同的缓解方式便映射出不同人的品性。
庙山镇是从鄂洲,江夏平原到汉口的必经之路。虽繁华比不上江那边的汉口,那明朝的四大重镇之一,但也是歌酒不绝于耳。
文定遵从与朝奉的约定,晚饭后收拾了一下装束便往刘宅行去。
朝奉刘选福的家宅,并不安置于这镇子之中,而是距此镇三里之外的松竹林。
明灿的月光,增添夜兴的高昂,街面上白日里红火的油米店,绸缎庄,肉铺……都早已歇业,退出了街面的舞台。
那酒店的小二还在卖力的招呼,店外游散的闲人进来买醉,而与之相辉映的便是酒店对面的“楚妆楼”。
那里没有对面小二那样高声吆喝,也没有小二那殷勤嘴脸。只是在门口站着一排花样年华的女子,在那浅浅的对每个过路的行人盈笑,时不时的摇摇手中的丝巾,三三两两的低头私语,撩动的路人心中不时泛起波澜。
里面的景象更是热闹,极目尽是饮酒作乐的寻欢客,莺莺燕燕扭腰款摆地穿梭其间,无一处不浮荡着淫声浪语,竟显满园笙歌。
文定正从此路过看见门外那一排女子,脸上不自觉的淡起红潮。
立即将头埋的低低地,快步想径直走过去。
那群风尘女侠最是喜欢拨弄这种脸面薄的后生,越是看到他快步而行越是不会让他如意。
一个身着淡红绸衣的“个中人”抢在前面拦住了柳文定,对着那些姐妹们说道:“哟,这不是源生当的三掌柜吗,往日里都是我们去关照他的买卖,今天怎么这么好也来捧我们姐妹的场呀?”
文定顿时羞红了脸颊,急忙摇手解释道:“不是的,不是的,姑娘误会了,在下只是路过,只是路过。”
惹的那群女子一阵乱笑,又走出一位姑娘扶住那红衣女子,说道:“妹妹呀,人家三掌柜根本瞧不起我们,臣看他从刚才起就没瞧我们姐妹一眼。”
文定的脸一下子快跟庙里的关老爷差不多了,不知道该是如何应对这种局面,边说“不是,不是这样的”边往后退去饶开她们,向刘宅快步的走去。
身后隐隐传来那些女子的浪涛般的笑声,惹的文定再次加快了速度朝着镇外跑去。
一直跑到刘府外的松竹林才敢停下来缓口气,刚才那阵势将文定吓的委实不轻。平常半个时辰走完的路,这会只用了两刻钟不到的时间。
心中的狂乱现在还没平复下来,老朝奉最是不喜与青楼女子有所瓜葛,此刻进去一定让老朝奉看出些端倪。
文定虽是无愧,然而也不希望给朝奉的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形象,还好尚有些许时间不用急于进去。
此时的月盘已是高高悬于天空,月光从竹林的上面直泻下来,地上都是泛着银白色。沐浴在这柔和的月光之中,整个人仿佛卸下了许多不必要的事物。
人也安详了许多,刚才因为慌乱而引起的那丝杂乱,经月光的轻拂都已抛于体外。
在文定的世界里,月光便是治疗心病的良药,每当因为种种不快之事,搅拌的内心不平静的时候,文定就会来到这轮明月之下,任由这洁白的月光抚慰伤口,平复烦躁的心情。
这月光便是他最为无私的朋友,无数次的给他以帮助,陪他无数次的度过孤寂的夜晚。
漫步在这竹林,文定实在是羨慕老朝奉的闲情逸致。不用为生活疲于奔波,还能每夜与这些清竹为伍,生活是如此的写意,恬然。
一株株青竹遮天蔽日、密密匝匝,竹叶婆娑。神秘、幽深尽显于这竹林之中。
闭上眼楮,深吸一口气感受那发自竹林的清香,聆听她们的舞动。
睁开眼突然有一副梦境展现于眼前,只见清竹深处有一道白影悠然的漫步于此。如玉的面容,身上是一袭白衣加上银白的披风。
显然是没有发现文定这个不速之客,那女子慢慢的在林间穿梭。
时而拂竹,时而搔叶,时而顿足望月一颦一笑都透露自然,无拘无束就像是仙子降于凡世,是如此的超脱,如此的抽离尘世。
柳文定紧闭着自己的嘴唇,不让其发出一丝惊呼来破坏这如诗的画面。只将瞬间的震撼常存于心中,不忍打搅那林中的女子,不忍去干扰她此刻的悠闲。
渐渐的那女子走向了竹林深处,身影也依稀看不见了,然而脑中的倩影如何也挥之不去了。
如果说早先楚妆楼门前的群女拨乱了自己的心绪。那么此刻那白衣女子却给自己的心打下了烙印,一个深刻的痕迹,打开了自己心灵的窗户进去后又严实的紧闭了起来。让自己的心中完全是她的影子在晃动。
在亥时还差半刻的时候,文定立于刘宅的门前,刚才的沉迷差点让他错过了与朝奉的约定。
还好刘宅离镇子并不是很远,打更的声音将神游的他拉回了这竹林,他急忙赶往刘宅刚好在戌时的最后一刻到了刘宅的大门前。
不过本来去竹林是期望能将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结果哪知进去前只是在心湖中有一丝波澜,出来后却是掀起了巨浪。
在一个老仆人的带引下,文定来到了刘选福的客厅,厅上坐着朝奉刘选福及其夫人。他上前参见道:“拜见刘老,拜见夫人。”
刘夫人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对文定也是慈爱有加,笑道:“是文定呀,怎么有些日子没到我们家来玩了?过来坐,过来坐。”
刘老也说道:“坐嘛,坐嘛又不是第一次来我们家了,还有什么好生疏的。”
文定依言坐于一旁,刘夫人将文定上下看来几遍,然后转头对刘选福说道:“老头子,你看文定这孩子我怎么看怎么喜欢,就是我们没女儿不然一定许配于他,呵呵。”
文定连忙起来说道:“夫人言重了,文定担当不起。”
刘夫人笑着对刘选福说道:“你看这孩子还羞红了脸,呵呵。”
刘选福也笑了笑说道:“比看夏,把人孩子弄的都不好意思了。”
“好了,好了我也累了,你们谈吧,我进去休息了,文定往后记得,要常来家玩哟。”刘夫人起身柳文定说道。
“您挂心,我一定常来叨扰。”文定忙起身恭送夫人出去。
此时刘选福也起身对文定说道:“文定呀,你随我去书房。”跟随着刘老出客厅,文定走过长廊来到书房。
刘老的家文定是来过数次了,刘老的书房还是第一次来。听别人说这个书房刘老是轻易不让他人进来的,有的时候东家来了也只是在客厅谈事。
这次刘老带文定进来,让他有些诚惶诚恐,一进书房便见整间书房全是满载的书架,而在南墙边是一张书桌,一把太师椅。
那椅子后面的墙上挂着的的画吸引了文定的目光。
那是一幅“墨竹图”,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以独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写竹叶,浓淡相宜,灵气顿显。
笔法严谨有致,又显潇洒之态,这是北宋画家文同——文可与的墨竹图。
整间书房给人的感觉,是简单而博大,简单的是它的摆设,博大的还是它的摆设。简单的是它单一,然而书中蕴涵的知识却是无限的。
刘老看文定盯着,墙上那幅墨竹图一直看,笑道:“怎么,是不是觉得我的书房,应该悬挂更为贵重的字画?”
文定知道自己刚才失态了,忙向刘选福解释道:“小子不敢,我是觉得这幅墨竹图,悬于此正是合适。”
刘选福饶有兴趣的问道:“哦,说说看,你怎么认为的呢?”
文定只有将刚才心中所思,告与刘选福道:“这幅墨竹图虽不是顶名贵的字画,却是代表了文同的一种为人态度。坚韧,挺拔,虽时被外物所压,然不失刚正本性,确为画以言志的佳作。”
刘选福望着文定的眼里,突然发出了光彩道:“文定呀,你做学徒之前是不是读过书呀?”
文定回答道:“禀刘老,书到没怎么读,只是上了几年私塾,识的几个字而已。”
刘选福好奇的问道:“那怎么又没继续读了呢?”
文定有丝为难的回答道:“那是因为我资质底下,再加上父亲那时染上点病,家里也就负担不起了。所以就让我来当铺学手艺,以后好能成家立业。”
刘老拍了拍文定的肩膀说道:“好孩子,行行出状元,只要你用心去学,努力去做一样能出人头地的。”
文定恭敬的道:“小子一定好好的学,还望刘老多加指教。”
刘选福呵呵的笑道:“那是不用说的,关键是你自己很用心,这点让我很欣赏。”
至此又捋了捋胡子说道:“你知道我叫你来是什么事吗?”
文定摇头道:“小子不知,还请刘老明示。”
刘选福说道:“就是我的一位老朋友,新近得了一件古董。他想请我去给鉴定一下,然而这几天我还有事,他又催的急,这不刚刚还叫人来请了第三回的,我实在是走不开,想叫你去帮他鉴别一下。”
文定忙道:“刘老,人家请的是您,我哪能担此重任呀。”
刘选福笑着说道:“不碍事的,不是件很罕见的东西,我相信你的能力。你的假,我已经向东家请好了,明日直接坐船去汉口,我的那个熟人有几艘货船,正停在汉口的码头上,你明日拿着我的帖子去。”
文定只有接过刘选福手中的名帖,说道:“那小子我只有勉力而为,不给您丢脸。”
刘选福呵呵的笑道:“文定呀,没什么的,相信我的眼光,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你一定可以的,快些回铺子早点睡,明日早去早回。”
文定从刘宅出来,想着自己终于可以到那汉口去了,以前都是听人家说汉口如何的繁华,四大重镇如何的繁荣,终于有机会自己亲眼去见识了。
“注;”个中人“,个中是指行院。苏东坡”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有这样的句子:”红玉半开菩萨面,丹砂浓点柳枝唇,尊前还有个中人。“”
明朝成化年以前,还不曾闻听过汉口。只有一江之隔的武昌与汉阳,那时汉口地区还是与汉阳连为一体的,满滩芦花、鱼跃鸟飞的一片芦荡泽国。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明英宗朱祁镇的第二次年号“天顺”年间,此后汉水下游连年大水,堤防多次溃口,终于在汉阳县西排沙口、郭茨口间决而东下,发生了一次大的改道。
汉水在龟山之北形成合而为一的河道,从不稳定的分汊入江,到稳定归一的汇入长江。这样一来,汉水也把汉阳一分为二,到明宪宗朱见深的“成化”年间,便活脱脱扩出了一个汉口。
它与武昌相隔长江,与汉阳相隔汉江,这三镇之状况才初见规模。
由于这汉口地盘开阔、港湾水域条件良好,再辅以坚固堤防,形成了一个“占水道之便,擅舟楫之利”的绝佳良港。
终于使的汉口逐渐成为长江的中转枢纽,不仅在三镇之中后来居上,经济大大的超过了他们。而且还被列为明朝的四大重镇,是长江水运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自形成后又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如今的汉口,从荒芜走向初显雏形,再迎来了眼前的繁荣。
文定还在渡船上的时候便被那航船,小舟交融穿梭的盛大景象所折服。再看码头上林林种种布满着的几百艘货船,时不时的便有船出航,有船入港。
绵延十几里的江岸就是一片船的海洋,当它们扬起乌帆的便给人一种铁索横江的气魄。那阵势丝毫不弱于千军万马立于阵前给人带来得震撼。
文定从过江心起,便不曾回舱,执意要观看这幅百船图。船家边摇着橹边对着他唤道:“客官,客官。”
文定回过神来问道:“老人家,刚才是在叫我吗?”
船家呵呵的笑道:“这位客官,怕是第一次来汉口吧?”
文定想了想答道:“小时侯到是随母亲来过,只是当时尚在襁褓之中也没什么印象。”
老船翁又笑着说道:“便是当时有印象,如今也大概认不清了,我是我父辈手里接过这渡船的营生,算是靠着这江水养活一辈子了。
可是只要一段时间不下船,到了汉口也就分不清东西南北了,这几十年的变化,我可是亲眼所见呀!”
“客官,您也算是初到汉口了,别怪我老头罗嗦,遇到事都要多长个心眼。”老船翁好心的提醒到。
文定记得父亲,在自己每年出门做工的时候,便总是嘱咐他出门在外就是要多听,多看,少言。对于别人的提醒他从不拒绝聆听?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