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人生
才诺娜绱讼钢拢馕疵庖蔡腥瞬豢伤家榱税桑?br /> 不过此时还不是考虑这些事的时侯,寨子外面还有七人在等侯,他向眼前的这个侄儿问道:“得开,大伯想和你商量个事,怎么样?”
“大伯,都不是外人,干嘛说的这么生分?有事您只管盼咐就是了。
“我和几名同行之人由村子里出来,正好路过此处,路上有人受了伤,想暂且在这里歇上几日,你看能不能和这寨子里的主事之人商量商量,等伤好了之后,我们立即就离开”这里看上去,可比山洞住着舒服多了。
“没问题。”张得开满口应承下来,“这里的空房子还有的是,等会我就去和长老说去。那个长老就是侄儿先前说的那几个贵人之一,人特别好,别说您和几位朋友是借宿了,就是都留下来,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那就好,那就好。”
陆仲简盘算着自己或许可以在这住上一段时间,等一切风平浪静了,还要回到原来的村子,不是他如何喜爱原来的村子,只是因为他多少年来,早已习惯了那种独居的日子,不想再有所改变。何况他是孤家寡人一个,自己吃饱全家不饿,无需为了生计特意留在这赤穴村。
吃过了茶,张得开便领着他们来到长老谭磬竹的家。
谭磬竹四十来岁,相貌端正,气宇间一副恬然安闲的模样。他言语不多,默默听完张得开的解说后,坦然一笑,对文定他们说道:“各位能来到赤穴村,便说明与我们有缘,村子里的人没什么大本事,却也不会拒远客于门外,各位只管放心的住下,一切自有我们打点,也不必担心别的,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张得开早就料到谭磬竹不会拒绝他们,自己的脸上也倍感有面子,喜眉笑眼的对陆仲简道:“大伯,我就说长老是个好人吧!您老就与和您一同来的朋友放心的住下。”
陆仲简闷不做声,杨括则应承下来,道:“那我等就不好意思叨扰谭长老了,不过我等也不会平白借宿,离去之时,定当留下银两以作借宿之资。”
谭磬竹淡淡一笑,道:“山野之地,银钱要来何用?诸位不必多言,只需住下便是。”
那笑容中暗含着几分嘲弄。
张得开也笑着说道:“诸位是有所不知,这里是不用银钱的,各家各户若有需要,都是相互协助。”
不用银钱!杨括不免大是尴尬,赶紧告辞,回头去接燕小姐他们。
在谭磬竹的安排下,文定他们分男女住进了两座相邻的竹房。一群奇装怪服的男女入村之后也引起了一阵骚动。
村民们从来没见过如此多的山外之人,静忆、静思她们女尼的装扮更是让他们大惑不解,就连张得开媳妇等原本与陆仲简同村之人也跑过来瞧热闹,即使是他们,在这有生之年里见过最多的山外人,也就是货郎曾忱了,这一下子可来了八、九个山外人,里面还多是女眷,怎能不让他们沸腾。
就连小光以及他的那些小伙伴们,也是躲在大人背后探头探脑的张望,低声向长辈们问询些什么,脸上则时不时的露出喜悦的笑容。
方才安顿下来,紫鹃便急不可待的找到燕小姐,拜托她去治疗朱北坤身上的毒伤。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后,北坤身上的毒伤仿佛更加严重了,方才下山入村之时,他已经虚弱的迈不开步子,还是文定与杨括一人一边将他架着走过来的。到了房间之后,那两个平时只需动嘴皮子的商人,也在椅子上累的瘫作一团。
“……气运走周天,导气归丹田。好了,只要依照此口诀,早晚各运行一次,过了七八日,体内之毒便会缓解,转而聚集到一处,再配以药物疏导排出便能痊愈。不过这七八日内切记不能动武,不然毒伤发作便难以挽回了。”经过燕小姐的一番诊断与处理,朱北坤的毒伤暂时得到控制,接下来口述了一段内功口诀,后面的事便需要他自行运功调理了。
紫鹃对燕小姐的仗义援手是感激涕零,一直将她送至门外,临分手时,燕小姐又再次嘱咐道:“别的倒没什么,紫鹃,切记让他静心修养,万不能在这几日里动武了。”
“紫鹃明白,燕小姐……”紫鹃口气一顿,道:“我还有一事需向您请教,您所说的药材都是哪几种,可否请您列个方子,我尽早去准备。”
燕小姐淡淡的说道:“那倒是无妨,我身上的余毒亦需此药物方可除尽,近几日便会去搜寻,到时分一份出来就是了。”
瘫坐在椅子上的杨括听闻小姐需要药材去毒,马上直立起身,关心道:“小姐,您需要哪些药材?告诉我好了,老杨这就去张罗。”
“不用什么名贵的药材,只需几株草药即可。杨管事不必劳心,方才来的路上,我已大约见到了几种,明日只需前去摘来便是了。”紫鹃又是再三的感谢。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坤受伤原本是件不幸之事,可也因为这次受伤得到了自己往日,只有在梦中方才有过的柔情,也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了,又或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送走了燕小姐后,文定与杨括的肚子也开始叫嚷了。他们住进这屋子后,张得开等陆大爹的旧时邻居便送来了柴米油盐,还有不少新鲜的肉菜,说是长老谭罄竹特意交代的。原本打算请他们到农家去用饭,不过想到他们当中有伤病之人,怕他们不方便照顾病人才作罢。
长老如此的热心,不但借房子让他们住下,还照顾的这般周到,倒叫文定等人有些过意不去,连连说道改日一定登门致谢。
有了这些米菜,接着又有了新的难题,静忆、静思那些女尼的桌子上当然是见不得荤腥,余人虽然不是只食鱼肉之人,可要他们对着一桌子清汤寡水的素菜,也确实是难为他们了。有了昨夜不快的经历后,杨括果断的决定分灶而煮,分桌而食,相互间不干涉,正好是两座屋子有两间厨房,这样最好,谁也不碍着谁。
北坤躺在床上,自己还需要紫鹃的照料,能在厨下操劳的,自然就只剩陆大爹一人了。
要说陆大爹做菜的味道,文定他们倒是挺信服的,可这做菜的功夫却也太过精细了点,催促了下吧,反被陆仲简教训了一顿,说他们不懂这做菜的情趣,越是精心烧制越能品出其中滋味,没办法,勺子握在谁手里,自然是谁说了算,文定他们也只好依着他了。
杨括、文定二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边说边等。对眼前这个村寨,文定总是有股子说不出来的滋味,感觉怪怪的,不由得向这位见多识广的杨兄请教道:“杨兄,你说这个村寨里的先人会是哪个年代迁过来的呀?连陆老伯那里的人,以前也不曾知道还有他们的存在。”
这个问题杨括也一直在盘算,听陆大爹讲他们原来那个小村子的先人,大多是在宋朝之时便迁进山里遴祸的百姓,连他们也未传下有此村寨的传说,想来这个村寨的年岁要比陆大爹那个村子老去了许多,宋朝之前的,那可能就得追溯到四五百年的时间了。
想到这点,杨括就有些不敢苟同,以他天南海北终年不肯停歇的性子,很难去想像会有人,有许多代人在四五百年的时间内窝在这个山洼洼里,实在太难以想像了,他摇摇头说道:“不知道,看来这些村民一个个的似乎很满足眼前的一切,应该也是在乱世之时避祸于此的吧?”
“是呀!这寨子建的也是重重防备,不但有围墙,还有了望塔,说不定当初避难于此的先民还是武将出身呢!”
“这谁知道呢!这么多年过去了,想必对后辈的影响也不会很大了吧!你可看到了,这里的居民一个个都是安于现状,杜门自守之类的善良百姓。”
文定回想起那些质朴的脸孔,就像是自己家乡的那些叔伯们,守着祖上传下来的几亩薄田便可以安然的度过一生,除非是种田实在养活不了家人了,才会在绝境之下出外谋生。可这里显然没有这个烦恼,数不胜数的良田、气侯宜人的天气、再加上如此隐蔽的山里,官府也势必难以知其所在,那科目繁多的税捐、数之不尽的摇役,自然也是无从分派,或许在万千的农家百姓心目中,这便算是人间天堂了。
“那位谭长老倒是位儒雅的君子,只是年纪看来也不是很大,觉得有些怪怪的。在我家乡,长老呀、村长呀,全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在族里的辈分也是特别高。”
“咳,别人的事想它干嘛?”杨括所想的是怎么才能说动陆仲简,去找那个神秘的山洞,其他的都不怎么放在心上,“我们还是先想办法将身上的麻烦给解决掉就好了,这村子里的人无偿的供我们吃住,我等又何必节外生枝去打扰他们清闲的日子呢?”
提到那些追魂使者,文定的身上便不由得直发寒气,一会儿由地下冒出来,一会儿又变身成为青竹,在半路截杀他们,真是神出兔没,每每让人防不胜防,那死亡的威胁沿途都在伴随着他们。
最让文定恐惧的,还要算是他们的谋略,在自己等人深深戒备之时,他们不急于下手,而专等他们迈出竹林的前一刻,那攻势却如同潮水般袭来。这诡异的策略就如同兵法一般,《孙子兵法》的《军争篇》有云:“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转而一想,又觉得是自己过分猜疑了,这也许只不过是凑巧罢了,几个扶桑忍者竟然都联想到《孙子兵法》了,实在有些小题大做。
恰好这时忙碌了将近一个时辰的陆大爹,终于解下了腰间的围裙,呼唤着“开饭咯”。
一夜无事,连日来担惊受怕的文定他们也终于睡了个安稳的觉。这时再回想起那顿让他们等了一个时辰的晚饭,确实感到物有所值,简单的菜色经过陆大爹一番精心调理,确实就给人感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桃红柳绿”、“烟波钓徒”、“昆山片玉”……道道菜他都给安上一个诗意的菜名,让文定他们不由得产生联想,吃起来也倍感意味深长。
名字听来似乎有些玄乎,其实菜式还是那些家常菜,所谓“桃红柳绿”也便是回锅肉里加了几根蒜苗:“烟波钓徒”就是水煮牛肉上面用几颗油白菜遮住;而那“昆山片玉”更是让人哭笑不得,干偏四季豆上点缀几粒葱花,他就非说是万绿丛中一点白,要唤作昆山片玉。
虽然有些故弄玄虚,不过他老人家勺下的手艺倒真是没让他们白白等侯。那道昆山片玉是滑嫩胜香,清新爽口,文定他们刚吃一口赞了几句,便被紫鹃整盘端了去,还美其名曰北坤有伤在身,不宜吃太过油腻的,这盘昆山片玉便拿给他下饭了,气的文定与杨括是七窍生烟,可又不能不答应。
紫鹃这会可是彻底的放开了,丁点顾虑都不讲,硬是在北坤房里侍侯了一夜,谁要她去休息也不答应,困了就趴在旁边的桌子上打会儿吨,端茶递水是无微不至,旁人见了也是大受感动,更不要说北坤了。
一早文定进去看望北坤,便见着紫鹃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而北坤却站在地上艰难的挪动脚步,文定急忙走上前去,说道:“不是燕小姐嘱咐过,这几日不让你下地的吗?怎么才第二日你就忘了呀?”
北坤精神看来比昨日略有些好转,只是脸色还是很虚弱,泛白的嘴唇缓慢的一开一合道:“小点声,紫鹃刚刚睡上一会,我只是想给她披件衣服,免得她着凉了。”
人都成这样了,还在为她操心,文定不由为之气结,先是不由分说的将他扶到床上,再接过他手上的衣服搭在紫鹃身上,再三叮嘱不许再下地了才离开。
~第八章童年记忆~
原本文定打算在屋子里看会书,可转而一想,自己带来的书全留在成都客栈了,只好无奈作罢,刚想出去转转,就被心急火燎的杨括给捉个正着。
“文定你在这正好,快跟我走。”刚碰面便被他强拉着往门外走。
文定诧异的问道:“杨兄,这是出了什么事不成?”
杨括也不细做解释,只是道:“跟我来便是了,一会到了地方再给你细说。
文定就这样一直被他拉到昨日那座山峰。杨括看着左右没人,才向他说道:“文定,你还记得我们来这里的目的吗?”
这个自然不会忘记,为此,文定在船上的一段时日还废寝忘食的研习了史书,可惜在那段岁月里,巴蜀之地因为道路不通,与外界的接触不是很密切,后来几个王国又忽然消失在巴山蜀水之间。是以史书中有关那几个逝去王国的记录也不是很多,那些做书之人也是凭着他国史书中的蛛丝马迹加以叙述。
他们来自何方?最终又去向何处?这块土地曾经发生的事情一直以来都是史家心中的谜团。
“文定,怎么了?”杨括的叫声将他飘离的心给抓了回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