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亮军刀
“我操,我跟你说,秀才起事,三年不成。怕他球。这也是上峰的命令,怎么?你想拒不执行?”
“我是军人,不是纵火犯,更不是屠夫。”武鸣的脸涨得通红。
“操你妈的,那难不成我成了纵火犯,我他妈成屠夫了,你妈想造反啊。”闻天海把边上的女人一推,抄起桌子上的景泰蓝烟灰缸就砸过去,武鸣一闪身,烟灰落在了他罗斯福呢子的军服上。
“来人,把他轰出去。”
门口的卫兵进来,把武鸣劝着往外头走。
“长官,我这么做也是为了党国利益啊,长官,我希望上峰能够收回命令,想想老百姓啊,这么大冷的天,长官……”武鸣一边被拖着往外头走,一边还在大声地申辩着。
“你妈真没完了,把他枪下了,关禁闭,让陈锋亲自过来领人。”闻天海也较上了劲。
门口的卫兵把武鸣的手枪下了,嘴上说着对不住了,把武鸣绑上,押到军法处的禁闭室里。
闻天海余怒未消,解开裤子的纽扣,把那女子一把抓过来,两三下撕开衣服,“操他妈的都反了,来,帮爷消消火。”那女子也被闻天海吓得要命,伸头凑到闻天海裆下,半晌闻天海的表情才变得舒展许多。
当天晚上团里知道武鸣被关了禁闭都炸了锅了,大家议论纷纷,晚上陈锋带着人到师部找了闻天海一趟。
“哈哈,师长,听说小武子惹着你了。”陈锋和闻天海打交道这么些年,也多少摸着点门道了。
“日他舅子的,既然你陈锋来了,那就放人吧。你们团明天先撤到城外待命。”
武鸣被放了,一路骂娘。
第二天一早,团里按照计划中的序列撤出县城。半上午,县城里面多处起火,等到了中午,整个县城一片火海。老百姓拖家带口跟着团里朝后方撤。
兄弟们看着长长的难民队伍,里面有老人,也有孩子,老人很多都和自己的父母差不多大。满载着物资的卡车按着喇叭一辆接着一辆,每过来一辆,难民都走避到一旁让路。
队伍慢慢地和团里的行军队伍混在了一起,刺骨的西北风刮的老人们老泪纵横,兄弟们看在眼里,心里都不是滋味。
第一百零三章 老百姓的选择
远处县城里面火越烧越大,很快就变得火光冲天,浓烟足足升起几十米,黑烟夹着烟灰随风能飘出好几里地。看着这景象,好多老人都想起鬼子打进华北那年。
行军队伍越走越慢,很快殿后的三营和教导队已经陷进难民中拨不出来了。陈锋着急上火地骑上马从团部的队伍往那边赶,想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路边上,一辆拉炮弹的大车陷到路上,后面堵了一长溜辎重队。这天泥地已经冻上了,但有的坑表面冻住了,里面是烂泥。人走上去没事,车辆一压,咣当一下就掉沟里了。
陈锋下了马,和兄弟们搭把手喊着号子把大车往出抬。这个团有一个传统很好,那就是军官很少袖手指挥,军官都没什么架子,象抬车这样的事情都和士兵们一起干。
路被越堵越严实,陈锋努力拨开人群,带着团部的几个兵逆向向三营那边走。好不容易到了三营的行军队伍,就见着一帮人在围着三营的几个兄弟理论。陈锋分开人群挤了进去,问怎么回事。
几个兄弟认得是团长来了,纷纷敬礼。
“报告长官,咱们的大车把他家的独轮车挤掉沟里了,刚刚抬上来。”一个稚气未脱的兄弟敬礼报告。
“人没咋样吧。”
“报告长官,人没咋的,就是坛坛罐罐的甩了一些。”
陈锋注意到有个老太太真蹲在地上呜呜地哭,嘴里念叨,“这日子可咋活啊,我家也没了,就两个孤儿寡母的带着孩子,可咋办啊。”
边上有两个中年妇人陪着眼泪,边上站着几个半大孩子。
“大娘,我给您赔不是了,是我带兵不好,把您的车给挤了,您老多担待,他们都是小孩,嘴上无毛办事不牢靠啊。”
“你是他们的长官?”大娘抹了眼泪问。
“对,我是这个团的团长,我叫陈锋。”
“你们都是什么国民革命军啊,有你们这样的吗,把我们家祖传四代的房子都烧了,天寒地冻,大人无所谓,这孩子可咋活人啊。”
陈锋被说的脸上烧得慌,无言以对。
“大娘,这兵荒马乱的,您老一定要保重身体啊。”陈锋说道。
“我这土埋半截的不在乎,可这三个孩子,他们的爹都是死在打小日本的战场上的啊,怎么着?当爹的为国家捐了躯,自个儿子连个窝都被你们烧了,这叫什么国民政府啊?”
一听这几个半大孩子是忠烈后代,陈锋顿时感觉到胸口好像有成吨成吨的钢铁砸在上面。他把口袋里的银元全部掏了出来,“你们身上有钱吗,全掏出来,算我借你们的。”陈锋刚开口,身边的兄弟们都在掏口袋,把口袋都掏空了。陈锋把孩子拉过来,摘下他的棉猴帽子,把一大把钱都放在帽子里。
“大娘,我身上也就这么多了,您老赶紧到后方去,看看能不能想法子开个买卖啥的。”
“钱,钱有啥用,小栓,把钱给扔了,咱家都是清白人家,不要这些活土匪抢老百姓捞来的脏钱。”
孩子看看他奶奶,把棉猴帽子一扣,钱都扔在了地上。
陈锋声音都哽住了,“大娘,这钱不是脏钱,我陈锋从不占老百姓便宜,当年我也打过鬼子。大娘,我跟您的儿子一样,也是条堂堂的汉子,这钱您就收下吧。”
“算了吧,说是剿匪,打小鬼子的时候都不见你们神气,就见着人家八路军打小鬼子。打跑了小鬼子倒出来神气了。”
陈锋扑通一下跪在地上,解开武装带,脱掉棉袄。寒风中,陈锋铁打的身躯上面伤痕累累,都是抗战期间留下的。
“你,把军装脱了。”陈锋指着边上的一个老兵,他是班长。
“是,长官。”那个兄弟走过来和陈锋跪成一排,利落地把棉袄一脱,也和陈锋一样,浑身的战伤。
“你们几个都把军装脱了。”
一排子兄弟站在一起,光了膀子,每个人身上都有伤,抗战留下的伤。站在一起,那一尊尊铁塔般的身躯,如同青铜雕像一般。
“孩子们,大冷的天,都赶紧把衣服披上吧。”大娘一边抹眼泪,一边从地上把陈锋的军装拿起来给他披上。
“大娘,这下您相信了吧。咱们都是打过鬼子的,咱们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啊。谁不爱惜老百姓,谁不爱惜自己的家园。可上头军令如山,没有办法啊。”
“好孩子,都别帮着国民党打内战了,听大娘的话,把枪扔了,回家当个老百姓吧。咱也不图当官,至少手上别沾上老百姓的血,咱干干净净当个人,不比什么都强。”大娘挨个给兄弟们披上衣服。
陈锋起身领着大娘往团部走,让团里的参谋取出一笔经费给大娘,然后让警卫连派了一个班,把大娘护送走。
临走的时候陈锋向忠烈的母亲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这个军礼并没有其他更多的含义,只是象一个军人向他的母亲敬礼一样。
一路上团里的兄弟们明显发现老百姓看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敌视,这种敌视是团里的兄弟没有看到过的。抗战期间,团里到哪儿都是老百姓夹道欢迎,现在呢?老百姓把这些军人恨得咬牙切齿。能不恨吗?自己的家园都毁在他们手里。
刚刚送走了大娘,陈锋接到教导队的报告,说是抓到两百多人的一支队伍,好像是八路军的。
陈锋打马从田野飞奔过去看。
教导队派了两个排在看管那支队伍。两百多人都是农民,推着独轮车,衣着破旧。陈锋走上前询问。原来这支队伍是八路军的民工运输队,独轮车上都是粮食和被装、担架什么的。陈锋走到一辆车边上,掀开破旧的帘子,里面是白面馒头,装的满满的,足有几百个。独轮车边上有个小篮子,陈锋拎起来一看,里面是野菜饼。
“这车是谁的。”
“俺的。”
“不是,是俺的。”
“是俺的。”
好几个人都站起来承认,这群农民虽说读书不多,但都知道义气,这让陈锋很意外。
“车上装的都是什么啊。”
“装的都是馍。”
“那打算往哪儿送啊。”陈锋目光锐利,一眼扫过去,那几个农民却丝毫不惧,表情坦然。
“送给八路军的,我们都是八路军政府组织起来支前的。”
陈锋拿起一块野菜饼,好像是拿玉米糊糊和蒿子杆做的,黑乎乎的,捏起来很硬。
“你们就吃这个?”陈锋问道。
“对,就吃这个。”
“吃野菜粑粑,把白面馍送给八路?”
“八路替咱庄户人家打仗,白面馍八路吃,咱吃粑粑。”一个黑脸膛的庄稼汉朗声说道。
此时一两百号人蹲在田野里,寒风冽冽,但却鸦雀无声。所有人的脸上都是那么平静。
就是这个瞬间,陈锋在他们的眼中看到了当年老百姓在抗战中来团里劳军的场面。
民不可欺,民不可辱。
老百姓里明镜一般,谁是自家兄弟,谁是强盗,都揣在心里呢。
也就在这个瞬间,陈锋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国民政府迟早要打败仗。八路迟早要打胜仗。因为百姓已经做出了选择。百姓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能给他们天地,给他们富裕,给他们安定的共产党。国民政府垮了,在老百姓的心中垮了。垮的是如此之快。
水能载舟,但水也可覆舟。
千百年来,老百姓被官吏称之为草民、贱民。可就是这草民、贱民们饿着肚子,吃着野菜,支援自己的子弟兵。
共产党从东北的白山黑水开始,能够一路狂飚,打到天涯海角,把国民党打退到台湾。草民、贱民改了天换了地。
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支政治势力,当他在这片土地上视百姓为草民为贱民,可以肆意杀民刮民,那么他的日子就真的到头了。
这么简单的道理,也就是在陈锋看到这群农民,饿着肚子给八路送白面馍的农民的时候,他突然明白过来了。
军队是人民的。一支老百姓撑腰,老百姓支持的军队就一定会纵横四海,无往而不胜。
“全体都有了,集合,起步走。”
陈锋的举动让支前的民工很是纳闷,怎么就这么放了他们呢。其实陈锋知道,就算你把这两百多人全抓了又能怎么样,中国有四万万民众,抓的完吗。
四万万的支持,就是胜利。
四万万的唾弃,就是灭亡。
第一百零四章 被困女儿坡
一帮民工呆若木鸡地看着陈锋把教导队带走了,好多人都在议论,今天真是见着鬼了。
陈锋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这么多人带走了,路上还不好处理,都是老百姓,你总不能把人家枪毙了吧。换了闻天海能干出来,但陈锋不行,他的骨子里写的是善。另一个目的是教导队必须迅速撤走,八路军一般穿插包围的速度很快,其他几个团都在大踏步撤退,如果再不果断后撤,整个团都可能被八路军分割包围掉。
团里急行军到晚上,这时师里来了命令,要求各个团集结到女儿坡附近。看地形,女儿坡是一处两面崇山峻岭,一面断崖的石头坡。边上有三条公路,而其中一条已经被八路军的地方部队彻底损毁。陈锋很是纳闷,师里为什么要将部队集结在这个地方。
其实命令是上峰下达的,主要是各个部队都撤退的太快,一时间搞不清楚八路军的主力在什么位置。所以就让战斗力比较弱的部队退守到后面去。由几个美械师来搜索八路军主力,待机逼其决战。
团里疲惫不堪,终于在清晨时候集结到了女儿坡附近。驻扎下来之后,陈锋立刻本能地命令部队迅速就地构筑工事。
形势直转而下。
到了中午,团里接到师部转来的通报,八路军的一支地方部队独立团出现在女儿坡的南边十几里的地方。等到了下午,炮就打过来了,而且是山炮。陈锋派出两个班前出搜索,很快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女儿坡往南出现了成建制的八路,而且装备较其他部队精良,很可能是八路军的主力。
师里自食其果,从县城匆忙后撤的时候,防线出现了缺口,结果八路军的精锐部队从容穿插到了后方。现在女儿坡成了死地,短短的一个昼夜,八路军数倍于己的部队将师里团团包围在女儿坡。
陈锋赶到了师部,而此时师部已是一片混乱。闻天海在电台里面用明语呼叫各个部队迅速向师部收缩,同时在叫其他师赶紧过来增援。陈锋知道,此时再叫增援已经来不及了,再加上国军系统内部山头林立,这个时候又有谁会真的冒死过来增援呢。
陈锋向闻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