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春秋
越王后心惊胆战,从城门洞向城外看去,黑乎乎的也不能见物,还未及说话,便听马蹄声震天而响,大队骑兵倏然而至城下。
第三十章、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待寺人上了十几道菜肴,已是足足过了一个多时辰,勾践绝口不谈国事,夫差心中焦燥。
第三十一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莠葽惊呼道:“小凰儿,你干什么?你……,居然舍命为他挡剑!”
第三十二章、念我独兮,忧心京京
庆夫人微笑道:“眼下天下间混乱得紧,不是人惹祸,便是祸惹人,一切顺其自然便了。”
第三十三章、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田燕儿向齐平公施了礼,又走到田恒面前,跪下道:“父亲……”,只说了两个字,泪水如雨般落下,泣不成声。
第三十四章、不施其驰,舍矢如破
柳下跖怕时间长了被敌人所觉,不敢怠慢,忽地大喝一声:“冲!”一声出口,三百余支火把齐齐熄灭。
第三十五章、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智瑶斜眼瞧着赵无恤,越说越怒,右手猛挥,手中的斗勺脱手飞出,向赵无恤脸上砸过去。
第三十六章、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赵飞羽看了良久,叹道:“未知我死之后,能变成一颗什么星呢?”
第三十七章、岂不尔思?我心忧伤
展如笑着点头,取过长弓,搭上二矢,觑准了场对面的靶心,随手射出。
第三十八章、渐渐之石,维其高矣
便见道中间低头坐着一人,浑身黑衣,虽然秋风正盛,但这人的须发衣襟纹丝不动,恍如一团死水般,透出森森的死气。
第三十九章、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老子与关喜一牛一马出了城门,缓缓往西而去,虽然其速甚缓,但片刻间就消失在夜幕之中。
第四十章、大启尔功,为周室辅
周敬王笑道:“龙国远在大海之上,日后龙伯能远涉大海,所到之处便是龙伯之国。”
第四十一章、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姬仁一声令下,他的从人如狼似虎般将那二人拖了出去,就在帐前责打。
第四十二章、王旅啴啴,如飞如翰
伍封让寺人将冠服请来后,扶太子姬仁坐在中间,亲手将冕冠为他戴上,又替他换上赤色的王服。
第四十三章、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不一会儿,士卒已经安八卦方位排好,只见兵戈严整,旗帜鲜明,两万多人的队伍无丝毫杂声。
第四十四章、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秦失心中剧震,知道遇到了前所未见的大敌,叱退侍卫后,脱衣而出。
第四十五章、既张我弓,既挟我矢
商壶等人向伍封告罪,带人捉鼠,弄得满头大汗,终于捉了数只老鼠,放在竹篓中走下堂去。
第四十六章、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胡弦儿也不说话,坐在台上,将弦鼗平放于膝,左手按弦,右手执着薄骨拨子,“叮叮咚咚”弹奏起来。
第四十七、惠而好我,携手同车
伍封点头道:“正是,大不了到时候我来个偷香窃玉,径自将王姬带往齐国,天子也未必会派人追至齐国要人吧?”
第四十八章、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秦厉共公踏雪而去,到转角处有马车迎出来,秦厉共公上了车,回身挥了挥手,片刻便消失于大雪之中。
第四十九章、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任公子嗓间插着这金勺,已经说不出话来,眼中透着惊慌、疑惑之色,仿佛不能相信自己竟会被刺。
第五十章、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众人回头看时,只见支离益巨大的黑影由黄沙中透出来,飘然而来,快逾奔马,渐渐由远而近。
第五十一章、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没过一会儿,便听帐外马蹄声响,无数人马向西而去,声音渐弱,片刻间便去得远了。
第五十二章、北风其凉,雨雪其滂
木筏被巨鲸拖着如飞一般往东而去,比得上在陆地上纵马飞驰,就算小翼以两倍之速也不及这巨鱼的游动之快。
第五十三章、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这女子穿着一身红衣,腰系金带,一路拂花而上,偶见路边草丛中的蝴蝶,还蹲下去看一看。
第五十四章、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大魔站在场中,一个女子拿了柄刀上来,大魔伸手接过,将刀拔出鞘来,凌空劈了几下,青光闪动。
第五十五章、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东郭子华见他这也不是,那也不成,百般推脱,心中恼意渐渐上来。
第五十六章、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伍封身着礼服,飨以少牢,登坛拜社稷之神,宣读祭文。
第五十七章、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那三十多士卒正手执神弩,搭箭对着笼中,只要伍封稍有所动,必定是乱箭齐发。
第五十八章、胡为我作,不卿我谋
颜不疑一剑一剑快若闪电,剑上的劲力忽地大了数倍,口中、鼻中不时发出奇异而诡秘的声音。
第五十九章、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西施昵声道:“要是我跟了你走,人家说我不知廉耻,夫君刚死便跟着他兄弟乱跑,到时候姊姊怎好见人?”
第六十章、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看着文种微弯的背影,只觉得此人手下虽有千军万马,却给人一种形单影只的感觉。
第六十一章、大侯既抗,弓矢斯张
众将佐在营内听见噼噼啪啪的军棍击打入肉之声,间杂着田豹凄厉的惨叫,人人脸色大变。
第六十二章、其马蹻蹻,其音昭昭
伍封冲了几次,心内焦燥,猛地里怒发如狂,喝道:“勾践!给我滚出来!”
第六十三章、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支离益此刻心旌震动,茫然抬头看上去,恰好见伍封巨大的身影正好与赤日叠在一起。
第六十四章、其车三千,旂旐中央
勾践这性子范蠡最为清楚不过,勾践猛然这么一说,以范蠡之智,当然听得出其语中试探之意。
第六十五章、不愧于天,不畏于天
颜不疑并非蠢人,此刻见到条桑的神色,料想鹿郢之言大致不差,怒气勃发,手按剑柄,杀气陡生。
第六十六章、秉国之均,四方是维
鹿郢伏在地上,恭恭敬敬向伍封和楚月儿拜了四拜。
作品相关 后记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的童年时期。《逍遥游》中所写的事,发生在公元前481年至473年之间,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一般被史家称为是春秋战国之交(际),即春秋之末、战国之始,本书只写了八年间的事,但代表的是整个春秋战国之交的时期,而这段时期,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期。
《史记六国年表》始于公元前476年,学术界多采用郭沫若的划分,将公元前476年为奴隶制的终年,之前(含当年)的二百九十五年是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年为封建制的起点,开始进入战国时期。
当然,关于中国的封建制始于何时,说法很多,有西周说、春秋说、战国说、秦统一时说、东汉说和魏晋说等,前面所述的战国说是比较流行的学术观点。关于战国从哪一年开始,学术界又有不同的说法,除了以《史记六国年表》始年划分,也有从《春秋》所绝笔的公元前481年来划分春秋和战国时代的。
不过学术界不同的看法,并不影响本书的写作,本书虽然用的是通俗文学笔法,但所写的史实大多是见诸于史书的,其社会背景也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研究和理解,本文中所说的“此时”,指的是春秋战国之交,即本书故事所代表的时期。
本来是想写一部严肃的历史小说,鉴于史料太少,而且学术界对先秦的研究常有争议,若用正史写法,不免拘谨而生硬,只好将《逍遥游》写成一本历史传奇小说,企图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
虽然书中用了许多武侠小说的笔法,但它绝对不是武侠小说,因为小说中以国家大事的描写为主,虽然有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格斗,却没有任何“侠”的意味在内。
为了便于读者对书中的社会环境、民间风俗的人的生活习惯容易理解,下面对春秋战国之际的历史环境略述一二。
一、春秋战国之交的社会环境与风俗
1、社会人员结构
春秋时期的社会阶层分为贵族和非贵族,贵族包括王侯、卿、大夫、士,常被称为“君子”、“劳心者”、“肉食者”,非贵族包括庶民和奴隶,被称为“小人”、“劳力者”、“藿食者”。
《周礼载师》郑注引《司马法》中说:“王国百里为郊,二百里为州,三百里为野”,都城及城郊叫着“国”,因此又有“国人”和“野人”的说法。“国人”是低等贵族,住在城郊:“野人”是农村中的农民,属“庶民”,又称为“庶人”;边境叫作“鄙”,其居民常常被称为“鄙人”,属“庶人”:“工商之户”也属“庶民”,住在城中;晋国“作州兵”,是承认国人和野人在“国”(城郊)、“野”之间的“州”中所私垦的田地合法(“作爰田”)之后,让“州”中的国人和野人负担军赋。
①奴隶
奴隶总称“臣妾”,或说“隶臣隶妾”、“隶臣妾”,如皂、舆、隶、僚、仆、台、圉、牧,还有阍、司宫、寺人、竖、奴、婢、舂、酋、徒人、胥靡等等说法。不过这中间又的是指其身份,也有的是从其职责上来区分,所以也不易详细区分。
关于这些人的名称与身份学术界有很多争议。我以为这些“臣妾”并不全是真正意义上的奴隶,他们的身份职责中有的是官府和贵族家中的服役之人,有的是差役,有的是罪人,有的是俘虏,很难仔细区别。从其职责上来说,大抵是政事和生活两方面,皂、隶、舆、阍、司宫、寺人多是以政事服侍为主,在公开场合露面较多;圉、牧、竖、奴、婢、徒人等主要是以生活服侍为主,一般在官府或贵族家中,私人性质较强;隶、僚、仆、台、舂、酋、胥靡等是罪人、囚途或俘虏,充作奴役。另外还有优、师等一类的人,是表演娱艺和音乐的人,身份与庶民不同,又不同于上述奴隶,不过我以为他们也算得上奴隶。
由于这些“臣妾”与主人的关系有亲疏之别,最得主人宠爱的常被称为“嬖人”,因此其地位作用不同,春秋时期有不少人对政事曾有过影响,或是参与过许多政事。根据史书记载这些人的活动,可以猜出这些奴隶应该有其家族、朋友,立功可免其身份,犯过的还要降级,绝对不同于古罗马的奴隶那样全无人身自由,因此师旷对晋侯说“皂隶牧圉,皆有亲昵”。
小说主人公伍封的祖先伍参是楚庄王的“嬖人”,对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有决定性的影响,从此伍氏登入卿大夫之列,嬖人的身份地位是很低的,所以这一战之后,楚国令尹孙叔敖说:“胜晋大功,出自嬖人,吾当愧死矣!”
圉是养马的奴隶,地位还在“台”之下。鲁国有个圉人荦曾调戏大夫梁氏之女,梁女是公子般的情人,公子般因而责打圉人荦,公元前662年,圉人荦刺杀了新任国君公子般,酿成了庆父之乱;小说中写到的楚国白公胜叛乱,白公胜将楚惠王困在高府,有个叫圉公阳的人在墙上掘洞,将楚惠王背负逃出,这是见诸史实的。
竖是守藏司职的奴隶,是童仆一类的人。鲁国的竖牛是叔孙穆子的私生子,曾参与叔孙氏家中的大事;晋文公身边的竖头须,曾在晋文公流亡时将所保管的东西偷走;小说中卫国的浑良夫本来也是“竖”,却成为迎立卫庄公的主要人物;小说中的伍傲本来也是“竖”,不过后来成了伍封家中的重要家臣,能与孔子的弟子冉雍并列。
阍是司门的奴隶。吴人伐越,曾捉到一个叫焉的人,故称俘焉,吴王余祭命他为“阍”,守余皇大舟,公元前531年,俘焉趁余祭观舟时杀了余祭。
寺人类似于后世的宦官,又叫“奄人”,是被阉割过的男性,他们多在国君身边服侍国君及其夫人媵妾的起居(也有少量的在卿大夫家中)。齐桓公身边有个宠臣竖貂(竖刁),为了亲近内庭,自己阉割了入宫,因此更得齐桓公宠信,所以有的史书上又称他为“寺人貂”、“寺貂”。春秋时寺人常常在国事上有所表现,齐国的寺人貂与易牙在齐桓公死后搅乱政局;晋国的寺人勃鞮曾受晋献公之命追杀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后来又在晋文公为君后求见,在晋军攻曹时战死;史籍中还有“寺人费”、“寺人披”和“寺人柳”等记载。小说中的渠公、圉公阳、庖丁刀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