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劫





  尤其是这次出使交趾,使命顺利地达成不说,连带地也把王恺的丞相给弄垮了,更是了不起。
  这次班师回长安,你一定是最受注目的少年将军。”
  石崇今天出奇的和气,居然对干儿子赞不绝口,这是一种反常的现象。
  石崇是个吝于捧人的人,只有在想要除去的对象前,他才会夸奖对方。
  夸奖的目的,无非是使对方消除敌意,放松了戒备,然后他才能粹然猛击,一下子把对方击倒。
  司马子明对石崇的了解很深,对这种突然的改变,应该是有警觉才对。
  只可惜他太大意了,再者,石崇生了他几天的气,固然是石崇自己在无理取闹,但是司马子明心中也不无内咎。
  石崇是为了绿珠而生气。
  而绿珠却是自己的侍妾。
  照当时的习俗而言,妾侍是一种财富而已,像奴仆一样,可以转赠,可以卖的,也可以下堂求去。
  只不过绿珠不同,她不是司马子明的财产,她是自由之身,更还是一项特殊工作的行使监督人。
  她固然没有入堂求去的权利,但司马子明也无权把她转让给谁。
  她自己不会移情看中石崇,也不可能改适石崇,司马子明当然不能、不敢也不肯把她献给石崇。
  这一点,他们三方面都很清楚,但石崇因此而发怒、生闷气,却使司马子明心中很不安。
  因此,石崇态度的改变,司马子明心中实在太高兴了,也太感激了。
  石崇的一切,固然是他所帮忙造成的,但石崇的财富,却是很早以前就名甲天下了,而他的确是石崇一手抚养提拔起来的。
  没有司马子明,石崇固无今天的地位,但仍然有用不完的财富,有着足够的地位。
  但没有石崇,他此刻是什么,却难以想像了。
  司马子明并不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对石崇,他心中仍有着一份难以忘怀的感情与一份恩情。
  石崇对他,不能说不好,好得超过了一个父亲对儿子。
  千万的金银,在他手中任意支配,千百名士卒,交给他手中任意地指挥,对他的行动不闻不问,付予十分的信任。
  到头来,固然是石崇得利,使财富又急速地增加,但石崇冒的险也很大,等于是把身家性命都交给了他。
  司马子明做的很多事,看起来是为了石崇,但既非石崇的授意,也不是出自石崇的请求。
  他也不是真正为了石崇才去做的,他只是为了自己的兴趣。
  正如一个小孩子,在别人果园中偷摘了水果,拿回去献给父母一样。
  父母并没有要子女去偷盗窃取,小孩子在偷摘水果之时,更没有想到是为了孝敬父母而为。
  那只是满足一种窃取及占有的刺激与冲动而已。
  这两天,司马子明整天伴在绿珠的身侧,享尽了爱情的甜蜜,但也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与不安在内心里滋长澎湃,那是对石崇的歉疚。
  他希望石崇能够想通了,谅解这种情况。
  他不能将绿珠转献,因为他没这个权利,至于他若是有了权利的话,他会不会那样子做呢?
  司马子明没有去考虑那个问题,也不必考虑这个问题。
  现在,石崇能解开这个僵局,他把笑容重现在脸上了,这实在是太好,太令人高兴的事了。
  在感激之余,他忍不住流露了几句心声:“大人太夸奖了,孩儿的一切,俱出自大人之赐,若有荣耀光采,也是都属于大人的。”
  他说这话的态度极为诚恳,声音却有点哽咽,那表示了他心中的激动与高兴,石崇也相当的感动。
  可是眼光扫到了绿珠的如花笑靥,他又变为愤怒了。
  “小畜生!你居然还知道感激,老子把你从一个流浪街头的孤儿,提拔到今天的地位,将你认在膝下。
  老子将来的所有一切,都要交给你,这是何等深的恩情,你却完全不知道如何感恩图报……”
  “老子看中了这个女人,你也敢来抢?”
  “虽然她是交趾女王遣来的使者,但你是王夫,自然有权可以作决定的。”
  “只要你肯,你必然会想出办法的。小畜生!连一个女人都不肯割舍,这难道就是你的孝心吗?”
  石崇在心里不断地咀咒着,表面上却和蔼可亲。
  他叫他们坐了下来,指着那一盘荔枝,笑着道:“来!
  尝尝看!这可是难得的,此时此刻,普天之下,也只得此一鲜果,连神仙都没那个福气呢!”
  司马子明倒是知道此物的珍奇的,忍不住道:“岭南虽产此物,然而时令不对,此刻荔树大都是刚抽苞待花,怎么会有成熟的鲜实呢?”
  “是万能献上来的,难得他有这份心。”
  “哦!万大人是怎么找来的?”
  万能陪笑道:“启上少将军,这是用炭火在温室中培植保留下来的去年的陈果,今年的还只刚刚冒个花苞,找不到成熟的鲜果。”’“去年的果树还能留到现在,那真是匪夷所思了!”
  “也没什么,只要用心,未尝不可以巧夺天工,变易造化的,人定可以胜天,天下事没有一成不变的。”
  人定可以胜天,天下事没有一成不变,也没有不可推翻的……这几句话,也许是有意,也许是无意。
  但是,都给石崇很大的鼓励。
  “我一定要得到这个女人。”
  他在心底暗呼,充满了狂热,然后才抬眼去看绿珠。
  她却以优雅的姿态,拈起一颗荔枝,剥去了皮后,本来想送给司马子明的,但是一转念间,又送到石崇面前去。
  口中娇声道:“大人请张开嘴来。”
  那意思是要喂他。
  石崇受宠若惊地道:“绿珠,别客气,别客气!我是叫你们来尝尝新的,你自己用了吧!”
  “也该等大人先品了,才轮到我们啊!”
  美人之情不可却,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石崇在大笑声中张开了嘴,让她的纤纤五指将荔实放进了口中。
  一股醉人的气息与灯光照映下,纱衣中隐约的胭体,使石崇的魂儿都快出了窍,那粒荔枝竟未经咀嚼就吞了下去。
  粗大的荔实梗在喉咙口,几乎噎得他透不过气来,颈子连升“,好容易才吞下了肚,眼中已满是泪水。
  绿珠看见他那付窘相,作了嫣然一笑。
  接着,忙又露出了编贝似的牙齿,咬住了下唇,强忍住笑:“大人受惊了吧!是妾身不好,应该先去了核再奉上的。”
  石崇为了掩饰自己的窘态,忙伸伸脖子道:“可不是吗?我以前吃这些东西,也都是人剥好了的,而且连核都去了的,所以我不知道尚须吐核。”
  即使是有人剥好了才奉上,但是也须经过咀嚼才能品尝到它的香甜汁水,如此吞下,什么味道都没有了。
  石崇连说个掩饰的谎言都显得很笨拙,但也没有人说破他。
  绿珠一笑道:“请大人原谅,妾身在此之前,可没有侍候过人,因此不知道如何去做。
  妾身自己吃荔枝时,都是在口中自行吐核的。”
  “你以前也常吃这种水果吗?”
  “是的。”
  “哦!哪儿来的?”
  “在交耻的珠岛上,这种树很多,而且是野生的,一年四季都有生产,吃不完的,采下来晒干……’I石崇顿时感到索然无味。
  他本以此来讨好绿珠的,哪知道人家竟司空见惯。
  这是属于热带型的水果,岭南因地形偏南,气候较为温暖,才得生长。
  交趾地处更南,气候更热,这种水果自然是更为平常了。
  那儿四季如夏,因此不用炭火培植,一年四季都有生产,想来也不为过。
  绿珠见他脸上的失望之色,忙又笑笑道:“不过那是以前,今后远去长安,恐怕再也吃不到了,所以现在要多吃一点。”
  她不但美,而且聪慧可人,每一句话都能说到人的心里去,这一来又把石崇的失望打消了。
  她又剥了一粒,这次是去了核的。
  再度喂进了石崇的口中,石崇也较为自然了,慢慢地咀嚼后吃下道:“别只顾我,你也该替子明剥几个。”
  司马子明忙道:“不忙!不忙!孩儿自己来。”
  绿珠笑道:“有大人在,妾身自是该先侍奉大人的。”
  她很柔媚,也很解事,更明白了石崇这几天生闷气不见他们,以及司马子明不安的原因。
  难得今天石崇想开了,化开了几天的阴霾,她略示柔情,也使石崇慰情聊胜于无,以免彼此的关系一直尴尬下去。
  石崇自然也很上路,使得这次的聚会很融洽,很愉快,以后一连几天他们都是如此的融洽过日子。
  长安渐近了。
  这次的出使交趾,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好大喜功的晋武帝十分高兴,再者朝中很久没什么新的刺激了,所以下旨谕命隆重欢迎班师大军。
  这对石崇而言,是难得的殊荣。
  对王浑而言,也是很有面子,因为石崇是他保驾的。
  仪式中有御驾亲校南征的大军,而且在金殿上,公开与群臣进览贡礼。
  武帝的消息也很灵通,知道石崇这次回来,带了不少奇珍异物,恐怕又像以往那样,没到京师,就被那些阁臣们换过中饱了,等到了皇帝手中,已是些不值钱的次货。
  这次要当众共览,那就是警告那些大臣们要老实些,在金殿上拿出来的东西,可不能太不像样。
  也因为如此,远离长安百里,皇帝已遣御林军前来护送贡礼,那只是说得好听,实际上却是监视。
  贡品的箱子上贴了封条,时刻不离人看守,不准人动手脚。
  石崇经万能秘密授计后,在经过洛阳时,就告诉司马子明道:“子明,这次班师,皇帝老儿要凑热闹,那就不妙了。
  我在交趾私人弄了一点东西,若是到了长安,被人翻了出来,一定会眼红的。最好是能先悄悄地送到金谷园去,我那些玩意儿比贡品还珍奇呢!”
  司马子明道:“大人顾虑虽是,但钦命在身,未复旨之前,不得返私里的,这个罪名可不轻。”
  “我知道,你我都有钦命,自然不能去,但绿珠可以带了东西先走一步,叫万能送他们走好了。
  那些东西虽然珍贵,绿珠却是稀世之珍,京师多的是好色之徒,被他们看见了,人人都会动脑筋,连皇帝都难以例外,他若开了口,你可麻烦了!”
  这倒也是实情,武帝好色,常有韵事。
  假如他看中了绿珠,遣个内臣来暗示一下,司马子明是答应还是拒绝呢?
  因此,他接受了石崇的示命,私下安排了万能带着绿珠与心儿二人,和石崇的一批珍宝,先行到洛阳金谷园的别业中去等候。
  班师大典在隆重热闹中进行,由交趾带回来的大批贡品,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使得龙心大悦。
  石崇拜太子少保,调任度支部尚书,掌握全国财务。
  那是一等一的肥缺了!
  司马子明应是居功最伟的人,但是却没有封赏,那是石崇与王浑的私心,他们需要这个人,不能让他做官去。
  而且王浑拜大将军,石崇又接了度支尚书,掌天下兵马经济之大权,在两人的幕后,所掌的实权,比什么官都过痛。
  石崇还要忙着应酬,司马子明反而忙中有闲,可以抽身了。
  他心念绿珠,轻骑简从,直奔洛阳。
  司马子明是个雄才大略的人,他对朝廷的权力斗争看得十分透彻。
  主宰朝政的人,有王、谢、贾、司马四姓,不是皇亲就是国戚,彼此势均力敌。
  王家有贵妃撑腰,掌握了朝政大权。
  谢家是名门,名门的势力比贵族还要尊贵。
  贾家有皇后作后盾,贾皇后是个不甘寂寞的女人,拉拢娘家的人,在王家与皇族司马家之间,不断制造磨擦,挑起纠纷,时而拉拢此方,时而回头连络彼方加以打击,而又巧妙地不着痕迹。
  司马家是皇族,分封各地掌握兵机,皇上的叔、子、侄各据一方,有名有实力的共有八位王爷。
  这些人,都是不肯放弃权力,野心勃勃的人。
  石崇虽然窜升了,掌握了经济大权,可是,这并不是为了他的才华足堪大任,而是为了他有钱,在朝中并没有得力的人奥援,地位并不牢固。而王谢两家,也是天下有名的富豪,贾家也以有钱名闻天下。
  以往,度支部尚书的职位,皆由王、贾西家轮流担任。
  石崇这次的窜升,必定有王、贾两家的人虎视耽耽,随时都可能摔落下来,地位并不稳固。
  王浑是真的存有私心,不希望司马子明出任官职。
  至于石崇,更是心怀鬼胎。
  司马子明早已看出权力斗争的情势,知道自己的处境,此时此地,的确不宜出锋头。他把亲信留在交趾,便是替自己留了退路。
  熟悉权力斗争的人,知道该怎样保护自己。
  往昔,他秘密豢养了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