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飞龙传





  永乐帝轻叹道:“朕知道这番话你听不进去,你跟允炆一样,都是很重感情的人,所以你适合游侠江湖,却不能居朝堂……”
  梅玉忙道:“臣自知无食肉相,所以对继承侯爵一事,甚感惶恐……”
  永乐帝一笑道:“那你倒不必客气,你们家一门忠烈,数世忠良,侯爷是太祖皇帝所赐,后世子孙怎可轻易退还,你父亲先前只是有点想不开,现在不是好了嘛,他是领惯了兵的人,朕没有兵给他带了,他自然闲不住,所以看破世情出家修道去了,对他而言,未尝不是解脱。”
  皇帝的话说得很含蓄,但也表示了对梅玉不满,只是没有作进一步的斥责而已,梅玉也不便再说什么了。
  永乐帝的脸色变为峻厉了:“梅玉,侯爷乃国家所赐,你不要漫不经心,有此一爵在身你才有很多保障,行事也有很多方便,这个朕想不用一一数说给你听了。三宝保荐你出长西南都护府兼经略西南夷,对这个官职朕倒没有意见,尤其在西南夷的经略上,必须要跟休王府合作无间,也只有你去才适合,不过这个官叙职一品封疆大使,你的年岁太轻,遽尔寄以重职,在廷议上说不过去,你最好是替朕做件事情……”
  梅玉怔住了,道:“臣不过略解兵马,可干不了什么大事,陛下囊中有的是人才。”
  永乐帝道:“不错,朕的手下人才济济,但是这件工作只有你去干最适合,而且这件事也是允炆的推荐。”
  梅玉更是愕然地道:“怎么大哥会推荐臣呢?”
  永乐笑道:“朕这个侄也是有心人,他说要把忽必烈宝藏归还朝廷,但是没说出一个确实的地点,只要朕派遣一个适当的人选,跟你一起去取出宝藏……”
  梅玉道:“臣也不知道宝藏何在。”
  “允炆没说出宝藏何在,只说要肤派人跟你去,可见他会把地点告诉你的,他在信上一再为你赞扬,说你胸蕴奇才,堪常大任,要朕好好地借重你……”
  这倒是大出梅玉的意外,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了。
  永乐帝又道:“三宝跟他交换过一些意见,对于你能出任西洋都护的事,他是极力的支持,大概也是怕你的年岁太轻,在廷议上难以争取,所以要建一次功,朕也干脆做足人情,把这件差使交给你了。”
  郑和一再向梅玉示眼色,叫他接受了下来,梅玉也知道事情是不容推辞了,尤其是涉及西洋都护的问题,那等于是条件,换了第二个人去干,不可能对圣光寺有如此尊敬,对建文帝而言,使自己官居极品,逍遥异邦,也算是一番酬答了。
  这不是梅玉的心愿,他志在江湖,倒是想以德行为他的终身事业,可是,看来这个心愿是难以达到了。
  跪下谢过了恩,永乐又跟他聊一些家常,大致是问及圣光寺在西南夷的情形,颇为兴奋地道:“梅玉,朕也不必跟你说冠冕堂皇的话,形势比人强的时候,最由不得人的,对允炆朕只有一番歉意,圣光寺在那儿能够适合他,朕是不会去干扰他的,只会尽量去帮助他,关于忽必烈宝藏的事,朕交给你全权处理了,也不再另外派人,免得允炆不放心,一两天内,朕会叫三宝旨意给你,也由他全力支援你完成任务,只要立下了这次大功,不仅你的西洋都护没问题,汝南侯也可以晋为汝国公了。”
  梅玉对于加官晋爵的兴趣实在不高,但对永乐帝的谕示却无可推托,而且这西洋都护官儿也非争取不可,因为换了个人,对于圣光寺的存在不会那么尊敬,他无法不佩服永乐帝的魄力,居然把挖取忽必烈宝藏的工作,交给自己来办,看上去似乎吃定了自己一般。
  但仔细地想一下,却又不尽然,这是一笔举世无匹的大财富,如能掌握在手,将可以无往不利。
  永乐不是手下无人,可能是他对手下的人都还有点儿不放心,这毕竟是件叫人容易动心的事。
  对于忽必烈宝藏,梅玉多少有个耳闻的,那是跟建文帝在闲聊时谈到过,建文帝透露了那笔宝藏的来源与大致的数目,那几乎是朝廷五年的支付。  ”
  当时建文帝并没有对宝藏的事作更多的说明,那一伙小兄弟儿也没有太留心,总以为是建文帝不知从哪个老太监那儿听来的传说而已。
  如果那笔宝藏真是掌握在皇家之手,太祖早就派人去取了回来了。哪知这笔财富竟是实在的,而建文帝竟然肯将它献了出来,这使他对建文帝的胸襟多了一层了解,也相信建文帝的出亡海外,虽是不得已之举,但是无意于帝位却是千真万确的了,否则他挟这一笔举世无匹的财富,作为召师复国之资,大事未必无望。
  而永乐帝能把这件事情交给自己去做,也是一种难得的信任,他相信自己不至于见财起意而中饱拐逃,因为这笔财富之巨,实在太动人了。
  …
  闯荡江湖 扫描,高林 OCR 

 

 
 : 
 

 23 020 





 
第十九章 宝藏迷踪
 
  梅玉谢恩退回到行馆,姚秀姑和李珠都在等着他,焦急地等待着他与永乐会面的结果。
  听了经过之后,两个女的都为他捏了一把冷汗,最后听说永乐帝把取宝藏的任务交给了梅玉,大家都吁了一口气。
  李珠才笑着道:“我现在才知道主上也是颇有算计的,我听说梅叔叔要跟郑和一起回京,还跟主上说太危险了,主上居然说没多大关系,他有把握保证梅叔叔绝对安全。”
  梅玉一怔道:“大哥如此保证过了?”
  “是的,他说皇帝见到梅叔叔之后,一定会大加褒奖一番,而且寄与重任,似乎早就预料到皇帝会对梅叔叔有所寄重的,他另外又写下了一封私函,说你见过了皇帝之后,如果皇帝不为难你,而且给了你一份重任,就要我交给你,否则就叫我毁了那份东西。”
  说着转到屋里,取了一份密藏的书函出来,道:“我想这里面一定是有关忽必烈宝藏的消息,主上交付的时候很慎重,说除了梅叔叔之外,任何人都不得过目,还用火漆封了口,加上印戳……”
  信封上果然写着梅玉二弟亲拆,然后是密密重重的火漆封印,打开之后,果然是一封书信和一幅小小薄薄的丝绢,上面画着详细的地图。
  但是地图上只标明了地理位置,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说明,然后在信上,建文帝才向他再三致谦,说让他担任这个危险的工作,不过也作了一番安全的部署,七叔(指永乐帝)面前,也为梅玉作了大力推荐。
  忽必烈宝藏之主权应属大明百姓,故决定归献朝廷用以造福百姓,原图已毁,此图为愚兄亲手所绘,其中隐语多为昔年兄弟笑谚,除吾弟外,再无他人得解。
  再者,此图密交珠娘,如吾弟略有不测,余嘱彼立毁此图,以数百亿之宝藏为吾弟为殉,亦可聊酬于万一云云……
  余已决心终身于海外为归宿,若圣光寺仍不得安身,余决意拥三弟远离中土,所念者,惟吾弟而已,弟上有高堂,实不适于流亡海外,飘流异邦,为吾弟计,仍宜在中原立足……
  梅玉看得双眼一阵模糊,原来永乐帝对自己的那番器重,还是大哥的力量。
  对建文帝的好意,他不知是感激好还是埋怨好,因为他厌弃富贵,实在不想做官,但是建文帝对他的话也很有力量——吾弟不幸,生为公侯之家,不仅上有父母且下有弱妹,亲朋戚友不下百人之多,若吾弟率性而行,必至沦为叛逆,此百余人不免为之族连株灭,弟于心何忍!人生在世,殊多不得已,愚兄如此,吾弟如此,唯有勉为其难,为他人而生,待时日长久,事过境迁后,以吾弟之聪明,必有自处之道……
  看到这些话,梅玉还有什么话说呢,他把地图收了起来,沉思片刻才问道:“大哥还有什么吩咐的?”
  李珠问道:“梅叔叔,主上要我问你,你是否能明白他信中的每一句话。”
  “我想我明白了。”
  “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主上说那很重要。”
  “假如我不能全懂,大哥还有什么补充的?”
  “主上说,你们以前常玩一种游戏,十分机密,只有你们弟兄三个人知道,所以你们可以瞒着人去做许多有意思的事情,他说那一套都是你想出来的。”
  梅玉笑道:“我知道,难为大哥把那些琐碎的东西还记得。”
  “主上对梅叔叔和方叔叔两个人的手足之情,是无以比拟的,方叔叔的全家都毁了,主上只有十分抱歉,但是问题较少,他可以把方三叔常邀在身边,只有对梅叔叔他常感不安……”
  “那也没什么,是大哥过虑,其实从家父开始,我们都已作了决定……”
  李珠庄容地道:“对老侯爷,主上只有感激,却不多说什么,老侯爷抱定求仁之心,也不容主上多客气,只是府上还有一大家人,尤其是梅叔叔结亲之后,又带上了姚家妹子的一大家人……”
  姚秀姑刚要开口,李珠正色道:“秀姑妹子,你是江湖女杰,不在乎牵扯,可是姚家的人受你的牵累未免太冤枉,人家也是一个大族……”
  姚秀姑也不说话了,她是个改嫁的妇人,姚是她前夫的姓,姚家虽是江湖中人,却是一个大族,梅玉如果忤触永乐帝,所犯的将是斥九族的叛逆大罪,虽然到现在,永乐帝对梅玉还很客气,但是梅玉如果表现得太过分,那还是很难说的,永乐帝登基后,对建文帝手下的大臣掀起过好几起大狱了。
  李珠又道:“主上吩咐过了,如果梅叔叔又蒙重用,必将有一次远行,叫我跟着去听候指挥。”
  “这……如何敢当,大嫂该陪大哥去。”
  李珠道:“不,主上说了,照理他应该自己去的,可是他不能轻动,否则问题更多,圣光寺虽然在西南夷中居于神圣地位,但朝廷在那儿一定有耳目,他如果有所行动,必将上下不安,所以他留下做抵押,只有把我派出来做代表,主上还说,梅叔叔会需要几个自己的人,尤其有些事,万不能让信不过的人跟在身边……”
  梅玉知道这必然是指起出藏宝的行动,想想倒也是对的,财帛动人心,到时候很难说谁是可信的了,惟一靠得住的,大概只有姚秀姑和李珠了。
  过了两天,永乐帝的旨意下来了,首先是把李景隆判了个斩立决,家人流配。其次是宣布谷王朱穗暴疾身故,王爵由世子承袭,其所兼一切职务均予解除。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所谓暴疾身故是怎么一回事,假如真正是得了暴病,该由家人报到朝廷,由皇帝指定了治丧大臣,公开发丧,这才是亲王的丧礼,只有出了事的亲王才草草由朝廷发布一声就罢!
  李景隆的职务没补人,密探部门,由锦衣卫指挥使郑文龙兼了,监督一职也由郑和兼了。
  明显的,他们手中的密探势力已经全归到郑和手中了。不过梅玉的西洋都护一职也发表了,梅玉的汝南侯晋二等汝国公,由内廷总监郑和率军护送,前往缅甸仰光,建府履任……
  这道旨意公布之日,引起的震惊是可以想见的,尤其是谷王和李景隆双双败事的廷旨见于同一天。
  谁都知道谷王和李景隆一直不放过梅玉,前两年那两人的手下一直都在追捕梅玉,现在居然一个晋登公爵,而一位亲王及一位御前大臣居然倒了下来,这是谁都无法想像的。
  那些先前疏远了梅家的人,又开始登门了,恭贺晋登公爵,这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但是梅玉却一律来个闭门不理,他不是架子大,而是看不得这些小人的嘴脸。再者,他是没有空,因为他要跟郑和商量动身取宝藏的事。
  永乐帝另有一道密谕给梅玉,责成他为全权特使,去挖取忽必烈宝藏,并且派郑和为副手,率前征西大军归梅玉全权指挥。
  原来那笔忽必烈宝藏居然是藏在马六甲国的内陆,金马岭高原的大漠之下。
  这个消息倒是确实的,昔年元世祖忽必烈大帝派遣大军,西征蛮夷,大军越过亚洲大陆直入欧洲,一直到达威尼斯,并在欧亚大陆上建了四大汗国,都由蒙古人统治着,他将历次征战所掳获的珍宝聚集起来,准备送回来的,也是因为那笔珠宝太大了,他怕有人会在半途下手,所以改乘水路,在威尼斯准备了一条大海船,放回中原来。
  这件事被拖了很久,一直到元顺帝时,才付之成行,那时因为国内已有不稳之象,连年征伐,国库空虚,才想到要用这笔钱,计划是由威尼斯上船,直到天津卫,取道海河,可以一直送到大都附近才送京城。
  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为了稳妥起见,元顺帝虽然派了个蒙古将军主其事,但还派了三个汉人高手随行护卫。
  结果因为当时的航海技术尚未十分成熟进步,他们的航道发生了错误,偏了一点,又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