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飞龙传





  她也叫了一声,族长开始挣扎,反手一击,敲在文廷玉的胸前,文廷玉痛得身子直抖,可是他的手却不敢放开,而且另一手挟住了族长的身子,两人紧紧贴住,使族长的肘子也无法用力再攻击他了。
  而他的匕首仍然比在族长的咽喉处,族长也大叫了一声,发出一个命令!
  文廷玉听到那个命令后,神色更是大变,然而已来不及了,几百个吉马族人,几百支吹箭,几乎是同时发射,集中在那一块空地上。
  族长、文廷玉、加上四五个跪地求饶的长老,无一能免,每人都中了几十支吹箭,那种含毒的树刺一支就足以致命,何况是几十支呢!
  这几百人发射极有默契,惟恐有人躲避或遮掩,所以几百人的箭分从不同的角度集中射到,因此在他们周围三丈之内的人,无一能免。
  死的人个个脸上乌黑,可见毒性之烈。
  梅玉这才骇然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文廷玉做了件最笨的事,他以为胁制我的母亲,就可以驱使我的族人了,哪知道我们族中有一个规定,就是族长一受人胁制时,全族的人必须毫无顾忌地下手,把他们一起杀死,而且绝不放过一个敌人,文廷玉不知我们有这条规定,才会做出那件笨事。”
  梅玉道:“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规定?”
  “这是我们老祖宗为了保持我们族人勇武不屈的精神,才有这么一条规定,不仅是对族长,对族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当我们被敌人所掳后,只有自己设法逃去,或是勇敢地与敌俱亡,绝不允许投降或妥协的事。”
  “可是刚才就有几名长老就向你屈膝示降了!”
  “我不是敌人,而是她们的小族长,对自己人是不受这种传统限制的,我们自己常常比武决斗,失败的一方可以投降,接受对方的处置或要求,因为我们的人已经在大量的骤减,不能够浪费在自己人身上!”
  梅玉一叹道:“你们真是个奇怪又聪明的民族!”
  “还不够聪明,否则我们早可以征服全吉马高原,本来我们是最强大的一支,由于老辈的无知和固执,使我们衰退得厉害。
  幸亏年轻一代中,跟你们汉人学了很多,渐渐改进了。可恨的是文廷玉这一批人,不让我们进步,处处阻挠我们!”
  说着,屋子里忽然传来了哀叫和搏斗声,而娃依那的手下也大批的冲向屋子,梅玉忙问:“这又是什么?”
  “这是我的人在杀死文廷玉的村人,这批人跟文廷玉一样的坏,绝不能留下!”
  梅玉一皱眉道:“文廷玉已经死了,其他的人……”
  “梅玉,这件事你不要干涉,这批人绝不能留的,因为他们对我们太了解了,心地既坏,又生性奸诈,只要有一个留下,就是我们的祸害。”
  “难道妇人和小孩也是祸害吗?”
  “哪里有妇人和小孩,一共二十七个人,全是大男人,他们把女人和小孩全部送到外面去了,这儿留下一批男人,完全是为了对付我们的,他们知道我们缺乏男人,个个对我们展开花言巧语的美男攻势,甚至于还用一些药物来增加他们男人的吸引力,把一些老女人迷得死心塌地的,所以我一定要除这批祸害。”
  梅玉不禁默然了,他相信娃依那的话,文廷玉自从大军进驻村中之后,就把村人全都搬走了,所以梅玉他们没有看见过村中有妇女小孩,只有几个壮男露面。
  起初,还以为是怕军人骚扰,这倒也难怪,历来就很少有不扰民的军队,这批征西大军虽是精选的,但是这边的女人仍不免有受欺凌的。
  郑和与梅玉为此大整饰过,但是效用不彰,虽然他们杀过几个特别不守军纪的,但犯者仍然不绝。
  主要是因为一大批血气方刚的大男人,长期航海之后,心中都燃着一团欲火,南洋地方气候热,那些蛮女们偏又衣着极少,甚至于全身赤裸的,而且身材玲拢,又没有什么贞操观念,有时会主动地挑逗男人,在这种情形下,要想维持秋毫无犯的军纪,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到了后来,两位主帅也无法雷厉风行了,对于文廷玉撤走妇女之举,只是觉得有点难堪而已,还没有太放在心上,哪知他们根本没有女人呢!难怪他们急着要撤走,原来也是怕被人发现这种异常的现象。
  再往深入一想,文廷玉一批人住在此地,居心是值得怀疑了,若说他们是为了避世而隐,则不应该不携眷属,若说是为了藏珍,则多年来也没有去设法开凿宝库,只有一个想法是正确的———”
  他们原为藏珍而来,结果在吉马族中发现了大批宝藏,心动贪念,觉得取得金砂比藏珍更有价值,就一心一意地动金砂的脑筋了。
  他们交情吉马族的女人,虽然取得不少的金砂,但贪念未已,还要想法子独占,但吉马族的女人又多又凶悍,所以才动了歪主意,故意煽动一些长老,前去窃取了部分藏珍。明知明军绝不会干休,这批老女人也不甘放手所得的藏珍,冲突必起,吉马人也必然会在大军围攻之下,悉数灭亡。
  这是一个极为恶毒的计划,幸好娃依那早就看穿了他们的用心,没有上当,而且利用机会,反过来把这一批祸患消灭了。
  战斗结束得很快,没有多久,一批女战士出来向娃依那报告战果——敌人已全部伏诛,娃依那总算大获全胜,她不但清除了文廷玉那批外患,也清除了那些老顽固派的长老,取得了全族的统治权,可以大力地执行她那改革计划了。她是个很聪明的人,知道要改,就必须趁机会做一次彻底的改革,把旧有的一切都推翻掉,建立一个新的秩序,也趁着梅玉的大军能帮她镇压时,把族中的反对势力硬压下去,她更利用这个机会,向梅玉请教今后的改变之道。
  梅玉倒是很热心的帮助她,因为他有个私心,想在此地为圣光寺辟下另一个范围,吉马人这股力量以及湖底丰富的金砂,都是极为有力的资源。
  所以他在这儿驻扎了将近一个多月,全力从事于吉马族的改革事宜,他在西征的大军中,挑选了一些年轻未成家的光棍,与吉马族的少女婚配,同时也飞书寄航把方天杰找了来,为他求婚娃依那,使方天杰成为一国之君。
  方天杰也带了一批人来,梅玉和郑和商量的结果,拔出了三四百人,留在金马吉高原上生根。
  这一来使得吉马族有了一千多人,而且以一个完全崭新的姿态出现。
  这一族的人不但年轻力壮,不但男女个个勇武善战,而且精通武技,再加上方天杰熟练战略,又有明朝的大军为后援,很快就成为金吉马高原上的一霸。
  郑和对这件事是全力支持的,因为这也是他的使命——开发西洋,建立外番的使命有关,成祖永乐最好大喜功,对前元铁木真大帝扬威西方的事功十分钦佩,一心想钟事前贤,金马岒高原地广数十万公里,也有几十万蛮人聚居。如果能有一个一统的势力在此生根,而且向中原表示臣服,自然是件好事。
  梅玉被册封为西方都护使,设府虽在缅甸,但在金马岑高原上能建立一个势力中心,也是大大有利的事,他本人对权势利欲都很冷淡,只是对建文帝的忠心耿耿却无与伦比,处处都在为建文帝打算。
  方天杰也是一样,他万里迢迢渡海而来,却是要他娶一个蛮女为妻,这对他而言,实在是兴趣不高,可是为了建文帝,他也只好答应了。
  当然,这些事必须还要郑和的支持,郑和对永乐帝的忠心是不会更易的,但他对建文帝也有一份对故主之情,只要是不伤害到永乐帝而又对建文帝有利的事,他都很尽力,以他目前的身份,促成这些事,自然是轻而易举的。
  大军再度赋归了,这次班师是十分隆重的,永乐帝居然亲出都门来迎接,因为他们带回了一批足以傲世的财富,也携回了数十万两的黄金。
  黄金已经铸成一锭锭的砖块,每块百两,装成了许多木箱,当那一箱箱璀璨夺目的珠宝和金光闪耀的金锭在大殿上当众呈现给永乐帝时,不禁群臣动容,连永乐帝也咧开了嘴,一直就没有停止笑过!
  永乐帝的高兴是有道理的,当他第一次派遣郑和远征西洋时,朝中已有一些大臣反对,纷纷劝谏说:“圣人在位,理在修行仁政,间赋节用,以使万民归心,只要政通人和,天下升平,自然近悦远来,万邦咸归,征西之行,耗费糜轻,在此国库尚非丰盈之际,实不宜操此不急之务。”
  永乐帝不能说这是去看看建文帝在那儿的情况,自然要招出一套扬威异域的理由,那实在不足以使人信服,他只有一意孤行,硬着头皮发出了旨意。
  郑和到底是永乐的心腹,永乐派他主其事时,也向他说了几句私下的嘱咐,大部分是有关于钱的,叫他们在海外时,瞧瞧有什么发财的路子,多少总要弄点回来。
  郑和放在心里,出海时着实动了一下脑筋,西洋地方的财源有限,好在土产颇丰,尤其是马六甲一带的香料、银矿等,他也在交趾一带,搜集了不少的珍珠、珊瑚等海上珍品,所以第一次西征回来,算算还赚了一笔。
  那次没公开成果,但是国库没有亏损,管度支的人是明白的,朝廷该付的钱没有短缺,地方也没有增加赋税,所以那些大臣们聪明地不再哆嗦了。
  上次西征,放了个梅玉为帅,敏感的人已经知道是与建文帝有关了,奇怪的是,永乐帝对梅玉的态度,他登基以后,对建文帝的同党或黜或杀,排挤得十分彻底,而梅玉是建文帝不折不扣的死党,却破例地让梅玉继承了候爷不说,更晋级成了国公,这是令人难以相信的事,尤其是那些谷王的同党,他们更是难以理解,谷王就是因为对梅玉过分的迫害而被黜废,他们实在不明白梅玉何能独蒙青睐。
  直到今天,他们总算明白了,原来梅玉能为皇家找到了忽必烈藏珍,除了那些光华灿烂的珠宝之外,还有成箱堆积如山的黄金,这笔财富可以抵得上数岁国库的赋收,难怪皇帝要把梅玉捧成风凰了。
  永乐帝实在高兴,他觉得他成了空前伟大的皇帝,以前也许有过几个国君,如唐太宗李世民,汉武帝刘彻等,他们建下了赫赫的事功。但他们却被一个字所困,那就是穷,不是皇帝个人穷,而是国库中的空乏,收入难以付出,不得不以增赋来敛钱,汉武帝甚至于邀天下富户于茂陵,集中统一其财富,以便从中括下一点来。
  若不是为了财务所困,他甚至可以有更大的作为,从没有一个皇帝能像永乐帝此刻拥有如此多的节余的,他心中涌起一连串伟大的计划,决心把自己塑成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人物。
  高兴之下,他对梅玉的奖励也是十分的优厚,把他由三等国公晋封为一等国公,这是人臣之极,只有为数的几个家族才能得1到这个殊荣,如沐家世袭黔国公,世镇云南才是个一等公。
  此外,永乐帝还在忽必烈藏珍中,选了一条极其名贵的钻石项链,赐给了国公夫人姚秀姑。
  这条项链也是一位公爵所有的藏珍,被元朝西征大元帅拔都亲王所获,却没来得及呈送回来,归并在忽必烈藏珍之中。
  那是一串十四粒鸽卵大小的精钻,由巧匠串成,价值连城,永乐帝当廷颁赐,一时不知羡煞了多少人。
  只有梅玉受领下来后,苦笑无已,皇帝的厚赐不能算不丰,但是还不如一百两银子来得实际些。
  一百两可以买数十石粮食,十口之家,数岁之饥。这条项链可以值几百万两银子,却与废物差不多,因为它出自御赐,穷了不能卖,也没人敢买,等于是一文不值。
  这倒还罢了,还得花费精神去保管它,若是有所损坏或损失,传到宫中去,就是大不敬之罪,弄不好还得为它杀头。而且想把它深藏起来都不行,国公夫人是贵妇,宫中有什么酬酢一定都得参加,参加时也必须将它穿戴起来,那些皇后、贵纪及其他的贵妇人,少不得也要鉴赏一番,这种赏赐,简直受罪。
  梅玉对这种殊荣,向来没兴趣的,尤其是事后一连串的酬酢,更感到其苦无比,可是他都耐着性子参加了。
  一则是出于他妹妹的请求,他妹妹已经出嫁了,嫁的是吏部史侍郎次子,是个很有出息的年轻人,新科二甲进土及第,前程似锦。史家跟他们议婚时,梅家还没有发迹,正巧倒霉之际,人家倒不是巴结他们,所以梅玉对这个妹夫是挺欣赏的。
  梅家老侯爷梅殷自从退去侯爵之后,长驻西山道观中学道,不理人间尘事了,连梅玉去叩见都被小道童回绝了,所以梅玲惟一的亲人就是这个哥哥。
  梅家虽然显赫了,但做他的妹妹却只有受牵累了,梅玉长年不在家,家要妹妹费神照顾,最苦的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