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下婢 作者:秋李子(晋江金推vip2014-02-28完结)
真的?小荷的眼都亮了,绿丫对小荷说完才对辛婆子道:“辛妈妈,这宅子既然分了内外,那以后你就是这内宅的管事了,这月钱吗?”
绿丫原先给辛婆子的月钱是一个月一吊钱,这和廖家打杂的婆子是一样的。现在既搬了过来,又分内外,当然也要立起个章法来,不然就不像话。可是廖家的管家们,那月钱不少,自己拿不出来。
辛婆子倒主动开口了:“管家娘子们,也就每月二两银子,可那边做的事多,这边事少,我啊,一年十八两银子就好了。”辛婆子虽主动开口只要十八两,绿丫也不好亏了她,也就照数月月给二两。
辛婆子做了管事,小柳条自然是贴身大丫鬟,月钱也从一吊钱涨到一月一两,小荷每个月也多了五百钱。内宅安排定了,外头的事就是张谆安排了,虎头留在家里应对,朱家那边送来的小厮跟了张谆出去。
总共五个下人,绿丫原本觉得已经够使,横竖自己家里也就三个人,可等到安排定了,各自散去,绿丫才觉出不对来,这宅子太大,人瞧着多,这么一散就没了,到处都是空荡荡的。
张谆进来时见绿丫坐在灯下算账呢,小全哥在床上无聊地爬来爬去,瞧见自己爹进来,急忙站起身要扑过去,张谆忙把儿子接住,抱在手上这才走到绿丫身边:“这家里的帐,你昨儿不是算清楚了?还和我说,现在足有三千银子的家事,在这京城不算什么,可要拿到乡下,那可是很好一户人家了。”
绿丫把算盘一推才瞧向张谆:“我就是算这个,这宅子太大,里里外外差不多有四五十间屋子,原本五个下人,我觉得尽够使的,可这会儿瞧了,还真不够。”
原来是这事,张谆也笑着瞧绿丫算账,绿丫屈起手指:“你瞧,原先是辛妈妈和我做饭,可辛妈妈做了管事,总不好再让她下厨,那厨房就要添人,这宅子大,洒扫的也要有人手,我算来算去,最少也要再添五个人才够这家里安排。你一年两千,瞧起来多,可我以后还要生儿育女,难道不为儿女们打算了?所以,我得想想,该寻个什么生钱的法子,好让你不这么辛苦。”
这样坐在灯下,逗着儿子,听妻子算着家计帐,真是一种十分温暖妥帖的日子。张谆唇边含笑,突然道:“还有,要给孩子们置办点田庄铺子,这样就算……”
张谆把万一的话给咽下去,只是笑着说:“他们也好有生计。”绿丫瞪丈夫一眼:“不许说这样丧气话,你我要活到九十九,看着儿孙满堂,那时不光是儿孙,只怕连灰孙都有了。这才手牵手一起死。”
张谆忍不住笑了:“我比你大一岁,怎能一起活到九十九?”
绿丫咦了一声就飞快地说:“虚岁也成。”这让张谆快活地笑起来,绿丫听他笑的快活,伸手锤他几下,两人想着以后儿孙满堂的日子,不由又是一阵欢喜,相视而笑。
“我早和你说过,这银子,能生钱才是好东西,不然的话,放在家里不过白白霉烂。”朱太太听绿丫说了心中打算,不由取笑她。绿丫的脸忍不住微微一红:“我原先不是怕吗?”
“做生意,哪能担不了风险,有一年,连我的首饰都当出去,才算过的年。”提起这个,朱太太不由叹息,虽着现在膝下有女有孙,可朱老爷两年前满了五十,也就回了家乡,到现在,不过逢年过节送封信来。少年夫妻老来伴,原本朱太太不在意这句话的,可现在想到这句话,心都有些疼。
自从朱老爷回乡,朱太太这种黯然就是经常的,绿丫心里明白,用别的话岔开了:“原先住的离这边远,再说那时胆子也小,这会儿搬过来,转个弯就到,再想想您那些话,也是有道理的,我这不是特地来向您请教。”
“算你还有几分可造。”朱太太也取笑了绿丫几句,这才正色把原先和绿丫说过的话都又说了一遍,最后道:“你也晓得的,好的产业十分难寻,况且我们住在京城,这京里别的不多,权贵既多,有那特别好的产业他们自然先买了。但那差的产业,难道我们就白白赔钱?因此只有买权贵眼中鸡肋的产业,虽说在权贵眼里是鸡肋,一年也不过赚百把两银子,可有两个好处,一是买这些花的银子不多,二是不会被人觊觎。”
绿丫深以为然,又请教了朱太太许多,两人足足说了两顿饭的工夫,朱小姐让人来请她们俩去吃午饭才算停了。朱太太不由叹一声:“我那女儿,未免养娇了,她要肯多听听这些话,我现在也无需为她操心。”
绿丫忙安慰朱太太:“都说教子不如教孙,您现在才四十刚出头,好好教养孙子,还能瞧见曾孙子呢。”朱太太也点头,绿丫在这吃了午饭也就回家。
到家后辛婆子迎上来就道:“奶奶,您吩咐请的几个媒婆,都到了。”要买人,总要有个中间人,这些媒婆都是惯做这事的,绿丫嗯了一声就往里面去,那几个媒婆已经迎上来,这个说我晓得哪家的全灶好,那个说全灶难保干净,还是去那些专门去乡下收小姑娘,调|教了两三月的人家家里瞧瞧。
见这个要抢生意,原本说全灶那个,登时眼睛就立起来:“干不干净什么的,只要做饭好吃就好,再说一个全灶,连谢媒钱,不过三十两银子,总好过外面那些生巴巴的,不会做饭。”
“那些全灶,有些极浪|荡,我瞧奶奶家风,定是十分清白严谨的,哪能容得下那样的人进家门?到时坏了家风怎么办?”说全灶不好的那个媒婆的下巴登时一抬,鼻子里面哼出一声。
两人眼瞅着就要打起来,另一个忙道:“我们说了不算,还要奶奶说了算,奶奶,您到底是要买个全灶,再外带两三个丫头呢,还是只买丫头,不买全灶。哎,奶奶,奶奶。”
这人见绿丫眼里满是泪水,登时吓的叫起来,绿丫只觉得心如刀割一样,想辩解竟说不出半个字。辛婆子晓得绿丫底细,忙笑着对那几个媒婆道:“你们太吵,我们奶奶身子弱,心又慈,只怕听了伤心。”那几个媒婆急忙闭嘴,出去外面等着。
辛婆子扶一把绿丫,低声叫声奶奶,绿丫的泪这才滚出眼眶:“她们胡说。”辛婆子眼里也忍不住有泪:“是,我晓得,奶奶,那些事,都过去了。”
就是因为知道过去,才明白有些事无法忘记,绿丫把眼里的泪擦掉,声音有些破碎:“辛妈妈,苦命人为何要欺负苦命人?那些媒婆,难道又是个个好命吗?”这话虽如同从天外飞来的一样,但辛婆子还是懂了,叹一声才道:“奶奶,您该晓得,有些苦命人,是知道自己一辈子挣不出去,于是就作践别人,因为他欺负不了作践他的人。”
“所以那些人,活该一辈子受穷,不,不光是一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都该受穷。”近乎诅咒地说完这句话,绿丫这才抬起头,眼里的泪已经消失:“就买一个全灶,和两个小丫头,再去雇一个专门洒扫的婆子就够了。人你仔仔细细挑了。”
辛婆子应是,出门去和那些媒婆说了,那些媒婆听了,又说这家好那家好,绿丫任由她们和辛婆子争着,头靠在椅背上,秀儿,你在哪里?你知不知道,我在想你?若你也知道那些媒婆说的话,是不是当时就要骂出来。秀儿,我没用,辩解的话总是说的不够好。
辛婆子袖里带了相看钱,和那些媒婆跑了两三日,挑了两个全灶和六个小丫鬟来给绿丫瞧瞧。
绿丫瞧着面前一字排开的八个人,小丫鬟的眼里怯生生的,思绪不由飘的很远,飘到当日自己被娘卖掉的那个早晨。算起来,原来已经过了十二年,恰好一个轮回。
八个人都屏息站在那里,等待着绿丫的挑选。绿丫低头,把那些思绪抹去,一一问过她们的名姓,今年多大,也就挑了三个人留下,别人每人赏了二十个大钱让她们回去。
媒婆们进来领了人离开,辛婆子叫小荷把人带下去安置,这才问绿丫:“奶奶,要说这两个全灶里面,您不要的那个手艺还更好一些,为何您偏要另一个?”
绿丫笑了:“眼神,辛妈妈你没发现她们俩的眼神都不一样吗?一个太飘,另一个很镇定,我问到是否被收用过时,有一个略微迟疑,另一个只说,这是难免的。手艺好不好是可以练的,可是这人心好不好,就不能练了。”
原来如此,辛妈妈哦了一声表示了然,也就出去和那些媒婆说立券的事。绿丫坐在椅上,把不知什么时候流出的泪悄悄擦掉。谁也不知道,绿丫说话时候内心有多煎熬,自己只能努力做个好主母罢了。
等张谆回到家中,绿丫不等小柳条她们退下,就上前抱住丈夫的腰。这突然的热情让张谆吓了一跳,接着就把妻子的脸抬起来,看着她满面泪痕,再想到今儿家里添了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张谆轻轻拍着绿丫的背:“这些,都是难免的,你以后只会遇到越来越多。”
绿丫嗯了一声:“我就是晓得这些是难免的,这才找你哭。不然我也就随便了。”张谆唇一弯勾起笑容:“你倒是能找我哭,那我该找谁哭去?”绿丫啐他一口,接着伏在他胸前:“当然是找我哭了。”
张谆捏捏绿丫的下巴:“这下巴都越来越圆了,还哭?”
“难道你嫌弃我不好看了?”看见绿丫叉腰,登时变身茶壶样,张谆笑了:“谁说的,你最好看,顶顶好看。”这还差不多,绿丫这才把手放下:“我让她们把晚饭送进来吧,你以后想吃什么,也可以点了。”
“我就想吃你做的菜,然后再……”张谆故意说的暧昧不明,绿丫的小拳头已经打到他身上:“胡说八道什么,天还亮着呢。”
“我说,然后再和我们儿子一起玩,你想到什么地方去了?”张谆挑眉一笑,把话说完,自然引来绿丫的另一番嗔怪。
该买的买,该雇的雇,家里添了人之后,这宅子显得不那么空旷了,在花园里走走,也能遇到一两个人,而不是只有自己身边一个小柳条。此时朱太太也让人来传话,上回绿丫说的要买产业,现在离京二十里地,朱太太的庄子旁边有个小庄子要卖,一百亩地带所小庄房,地算不上特别肥,但有鱼塘有竹林,到时养的藕、出的笋、捉的鱼都可以自家吃,也能省了一笔。价钱算不上特别贵,总共五百两银子带一房下人。
绿丫听的有些动心,和张谆商量了,决定先去瞧瞧这庄子,也就带了小全哥,小柳条和小荷服侍,让辛婆子看了家,和朱太太往城外来。
这不光是小全哥头一回出城,也是绿丫头一次出城,小全哥在车上咿咿呀呀指东指西,朱太太逗他一会儿,和绿丫说会儿话,二十里地很快就到了,先在朱太太庄子里歇下,然后把中人寻来,去瞧瞧庄子。
绿丫这是头一回瞧自己买的产业,当然揣了十二万分的欢喜,那中人也在旁边说这产业的好处坏处,正说的高兴,朱家下人匆匆而来,瞧见朱太太就道:“太太,您快些回去吧,家里乱套了。”
作者有话要说:起章节名什么的,真艰难啊。
绿丫和榛子不同,榛子出身本就很好,所以她的进步只能算是外人觉得很常见的,但绿丫的出身遭遇,让她的进步如脱胎换骨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我选绿丫线而不是榛子或者秀儿线来进行主线的原因。好吧,其实秀儿线是太虐了。。。
☆、第72章舌战
朱太太治家严谨;很少看见下人这么慌张,那眉不由微微蹙起,淡淡地道,“又不是天塌下来的大事,你这么慌张做什么;”下人的话绿丫也听见了;往后退了一步;中人乖觉;指着另一边的竹林道,“奶奶;这会儿虽是秋日,可也有笋出,您随我来。”
绿丫牵了小全哥,小柳条和朱家的一个婆子跟在后面往竹林那边去。等只剩下朱家的人,朱太太才瞧一眼下人,那下人这才道:“太太,今儿刚用过午饭,小姐说想去歇一歇,就有人闯进来,口称是家乡那边的二爷,还说老爷两个月前已经过世,临终前留下遗嘱,要二爷把这里的产业收归回去,还说……”
两个月前老爷已经过世?朱太太如被雷击一样,眼已经夺眶而出,还在怨着他,可是谁知道他已经过世,已经过世。身边的婆子急忙扶住朱太太,连声唤太太。朱太太用手扶一下额头,自己不能倒下去,不管遗嘱是真是假,朱二爷要来找麻烦是肯定的,现在,先回城才是最要紧的。
绿丫已经在众人簇拥下从竹林里走出来,瞧她笑容满面的样子,对这份产业也是十分满意。朱太太努力想在脸上露出笑容,但那泪怎么都止不住,绿丫已经发现,快步上前道:“朱太太,您家里,到底出什么事了?”
下人想开口,但被朱太太这么一瞧就急忙低头,既然笑不出来也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