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依荷起微澜 作者:夏慕言(起点vip2014-02-15正文完结)
才未完那桩。
心中更是暗暗庆幸,他舅母也是同样心思,让两家颇为弱势的儿女们比邻而居,好歹也可相顾一二。
然而,想着与人互为臂膀,相顾一二的,却并非只有他姑嫂二人而已。与此同时,身任宝钞提举司中副职的汪清洋,也已是再三思量了多日,却不知该如何对自己这位上峰提及才好。
想到自家眼下,不过只是借着庇荫之故,方才在户部谋得此一官职。若是换作十余年前,自己尚在而立之年,必不会如此的忐忑!
过往种种坎坷,早已将自己原先的棱角磨去了许多,以至于当年的那股傲气,也已是无迹可寻了。而今,再看这位年纪未及自己一半的弱冠提举,更是倍感年少之时的无知。
“比起这位提举大人来,果然是远远不及啊!”不自觉已是长叹一声。
与其对面而坐的汪家太太冯氏,也不免点头附和一句道:“就是他府上的那位二奶奶叶氏,也必不是普通官宦人家出身的。单看她毫不费力的与王夫人侃侃而谈,园林修筑之事,便知其莫不是家中本就有景致优美的所在,也必是因为博览过不少相关书籍,才能积累如此之多的学识。”
“反观其为人,却不会让人倍感压力,即便我这般之懂厨活、女红的内宅女眷,也同样可以细说家常,才是最为难得!”看此刻自家娘子的面上,无意之间流露出来的欢喜之色,便已能肯定其口中的那位卢府二奶奶,的确与自己那位上峰一般,都是极好说话的主!
若是不然,当日对于侍郎大人家的夫人,自是理应极力讨好,反之下属之妻敷衍一二,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卢府这位,却不同与寻常官家女眷那般,或多或少有些势利。
逐而将自己心中所想,提了与自家娘子知道后,也是得到了同样的肯定:“必是无碍的!单看日前特意寻了相公你誊写那桩,便已能看出,这位卢大人必是怕锋芒太露,才将此等功劳转与相公的。”
听得妻子如此坦然,不免也已是连连点头道:“如今想来,之前还有几次,亦是如出一辙!只是当初未觉察出其中的不同之处来,才未曾多加留意一二。”
夫妻俩商议定下后,自当付诸实际,转过天来,便已请了提举大人酒楼饮宴,席间自然是一改往日的谨慎万分,一路坦然直言,倒叫这旁的卢临渊是颇为惊喜!
PS:
第三天40度了;今天特别留意了一下最低温度;居然是32度;这就难怪了!
☆、第一百四十四章 风起云涌
自是因为素来都以谨小慎微见长的这位,却能如此坦然相告,怎不叫人震在当场?然而其中的‘喜’也同那‘惊’字一般,依然是因其当面直言所致。
本就是同期入得户部,皆在这宝钞提举司任职,更因两人的近乎相同的出身、境遇,也让卢临渊觉得是颇为投缘。再加之,多日的观察之下,愈发深信此人,只是未得出头之机罢了。以至于,当初选定誊写之人时,毫不犹豫便直接交到了这位手中。对于二人而言,便是那两全其美之举。
其中虽不乏因同被举荐之故,却也有卢临渊自己观察所得,而且这位的稳妥性子,也是选定与他的重要之因。本想借此避其锋芒,若遇上个口封不严之人,反被其累岂非得不偿失。
更何况,在这任期之内定不止此一桩,需得小心掩饰一二的,必要之事索性全都归于这位身上,才是再好不过的。正如外人所想的一般,自己不过是久病家中的一介书生罢了。即便出自官宦之家,却藏不住初入官场的稚嫩,眼下反倒是手法熟练,丝毫不显生疏之感,未免令人倍感诧异?
就算在这位汪副提举面前,他也是万事只露三分真,倒不是还需防备一二,却是为了留于余地。以自己此时的年岁,即便再见识广博又怎与这位年逾不惑之人,比肩一二。
且不提,这卢家二爷自幼患病,也是早在自己上任之初,已是传扬开来。更别提同在一处供职的这位,必是一早就得了消息才对。有此想来,当是更为谨慎三分。
今日能得这位如此坦然告知,确实令卢临渊惊喜非常。一来自是了了一桩忧心之事,即已这般直言不讳。往后大可循着先前之法,继续合作下去。二来,则是为自己寻到可相顾一二之人。
提到这相顾二字,莫要以为只有他汪副提举才有此等作想,对于这同是官场新丁的卢临渊,也是略有忐忑之时。如今正因圣上急于肃清官场一事,而闹得风声鹤唳,搅得人心生惶恐这,便是那最好的例证所在。由此可见,人在官场总有那身不由己之时。
初来之时本就因身在毅州。不曾有过此般感受,何况老爷又是丁忧在家,万事都好似被隔离在卢府之外。若是换作此刻。必是无法体会到两者的不同之处,也愈发让本就无心留恋官场的这位,对于回归自家山庄更觉迫切。
若非老爷早已明言,自己守在户部之中不仅是这般简单,想必早已找好了托词。借故避讳宝钞提举司的那桩麻烦之事,才对。到底锋芒毕露,即不是父亲心中所望;也不是对此毫无对策的众位同僚乐见其成之事;更与自己早先定下的原则背离甚远。
好在有这位汪副提举愿意配合一二,才使得自己安坐幕后,避过了户部众人大人们的探究目光。原是明知自己升职无望,却又何必太过醒目。而且以如此年纪便有这般的见识,未免也是略显牵强,倒不如直接退居幕后。反倒活得自在些。
还记得,年节时分老爷回转京中,却也在有意无意间略有暗示过自己,往后若再遇合适之机,当可表现一二!虽说有其惜才之心。但对于卢临渊而言,却是退意已决。
若是还有望更进一步。或许不至于此,正如承袭府中家业之事一般,既然已是命中注定,又何必太过执着,倒不如早些罢手而去,方能寻到另一方天地,才是再好不过的!
只是当初不想太过突兀,不曾向老爷快意吐露一二,却已是透过叶氏之口,略与太太那旁提过一提。虽不明,此刻堂上二位是如此作想,但对于自己夫妻俩的这番决定,卢临渊还是深信不疑的。
就山庄之事来看,便足可证明夫妻二人之前所规划的一切,都是行之有效的。即便已有两年时日,不曾回过自家庄上,但每月往来的书信、账目之中,无不透露着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或许那才是夫妻俩此世之路。
即便卸任户部之职后,自己也是那曾经的八品京官,比起先前的举人功名更是有利几分。再加之自家山庄所在,又在地处偏僻的小县城的管辖之下,只需抬出这曾经的经历来,便可将其一众震住当场。
有此作想后,便已定下心思任期之内万事尽力,却将所有功劳让与副职汪清洋。比起自家而言,汪氏一族早在其祖父之后,便再无一人得以留任户部,即使外放京外之人也只能称得是寥寥二字。
这般人家出身,想必对于仕途一事更是执着,才对。与其苦苦等待,倒不如自己做个顺水人情,助他一臂之力,也算是好事一桩!
“在此风起云涌之时,四处早已是草木皆兵,饶是严阁老那般都已纯臣自居者,也需暂避一二,又何况我卢家这般已略显颓势的二流世家!”将白日里汪清洋宴请之意,细细与妻子告知了一番后,也是有感此时朝中风雨在即, 不禁低叹一句。
的确,比起年节中的异常清冷而言,自初春以来的压抑之感,更是让人倍受煎熬!京中官场或许能用草木皆兵一词形容,然而街市之上的日益萧然,百姓的闭门不出,更可佐证一二。
“狂潮来袭前的出奇平静,才更让人难以忍受!眼下只等那位一声令下,速速了解了此事,方能使百姓们就此安下心来,好生打理各自的生活。”接过已是空了大半的茶盅,顺手便又续了一满杯,放在相公面前,不免略带忧心的接了一句道。
端起杯来,吃了两口才颔首赞同道:“不单是你我这般未受波及之人,如此作想,即便是那参与其中之辈,有同样心思者也定然不在少数才对!”
拿过手边的折扇,轻点了点后脖根,便是一句调侃道:“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不如早做了断,他们才好各自去寻那补救之法避过此劫!”讥笑两声后,忙又转而正色放低声量,告诉起来:“想来这步步紧逼之法,才是当今那位的拿手好戏。让他们禁不住这扑面而来的窒息之感,一时疏忽,难免就会自乱阵脚!”
“如此一来,不费吹灰之力便能顷刻收网了!”默契十足,这旁的二奶奶已是应声接到,不觉更是有感而发:“此刻,身在京外的老爷或许比你我来,看得更为清楚才对!”
由她这句提醒后,那旁的卢临渊也已是重重颔首:“的确,肃清官场看似自京外盐道上而起,实则其始发之地,却在这京城位高权重的几派之间。”
“早在圣上临朝之前,便已是根深蒂固,即便当年以先帝那般的雷霆手段,也未能全都剔出干净。可想而知,这几方的权势纷争,只怕已是危及了朝廷根基所在。若非如此,当今那位也万不敢在此关键之时,力排众议将此桩推行下去。”
正如相公所言这般,已由外围向帝都逐渐收拢而来的巨网,看似万不得已,却又是如此的顺理成章,便可知其中力导之人,费尽了多少心血,才得以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可见,当初下定决心之人,是何等的用心良苦,只盼着最后关头能万事顺利,才是当今所想,苍生之福!
或许是因为外围诸事,已在年前逐步清晰,漫说是渌水山庄所处的偏僻之地,就连夫妻俩名下的素面馆,也已开始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好势头。若不是因庄上头一年收获之事,与东家而言重要万分,此刻余二掌柜小两口,自当在铺中忙碌非常。
“瞧你们家这生意,比那会儿刚搬来时,还要好生三成哦!” 隔壁书肆中的萧掌柜,抬手捋了捋自己的三寸短须,不禁满目含笑拍了拍肚腩,打趣道:“好在我家本就是书商,若是换了别家在你们家一侧,铁定不出半载就直接关张了事!”
“哪里这般夸张哦!我们一家也是跟了位好主子,这不才得这么桩好差事。要不然这会子,指不定窝在大杂院里,眼巴巴地瞧着旁人家都另投好门路了哪!”嘴上历来都是左一个好主子,右一个善心人,却始终三缄其口,不曾与外人提过半点有关这面馆的东主,到底是姓甚名谁,哪里人氏?
每每好奇便想借机问上一问,套出些许有关之事来,也好解了心头之惑,却是从未如愿过。久而久之,倒是与这余姓一家子有了些交情。最初借着吃面之机旁敲侧击,却在尝过这铺中滋味后,已然是成了这家素面馆中的老主顾。
更别提他家中老母亲,原就是位虔诚之人,听得儿子提及隔壁这家的素面好吃后,也是饶有兴趣地前来一试,自此后更是每逢进香回转,必会引着同行之人点上一碗特色素面来尝。
就此,两家也走得更为亲近许多。三月间,余家大郎成亲时,更是提出借自家的院子,与他家摆宴之用。于是乎,余家倒是成了这巷子里人人称羡所在。毕竟余家来此不过才刚两年余罢了,反观那萧家却是久居此地,单以根基而论,却是优于这余姓人家颇多。
PS:
果然热浪不减;持续高温;40度依旧!(第四天了;也不知哪天才能结束;前天居然是141年来;上海最热的一天;好几处都测得了41度以上的高温!)天天都能看到电视屏幕上;那个鲜艳的红色标志!
☆、第一百四十五章 分作两头
除了此处的院子外,另在城西那头还另有一个门脸儿,租借与人开设胭脂铺,只不过知晓这桩的实在不多。惟有书肆中,相对清单的生意不能隔壁这家相比一二,真还寻不出第二样来!
然而,外人或许不知,但这位萧掌柜的却心里透亮的很。可是不能轻看了他家素面馆,单是论起这滋味来,已是堪与远近闻名的宣湖寺媲美一二咯!
提及这座因比邻宣湖而建的寺院,其素斋当属互相接壤的三个州府中的最佳之地。本就沿湖光山色而建,已是得天独厚。更为让人咋舌不已的是,专司打理寺中的素斋的这位,却不是普通出身,而是原被京城大酒楼聘在后厨的掌勺之人!
佳肴配美景,也就此成就了这名不见经传的宣湖寺,不过三十来年的时日,已是成了来到南苑州时,必去的一处名胜所在。昔日的那位名厨虽已不在了,但其传入却还依然将寺中的素斋,打理的有声有色,半点不输当年的盛况。
直到这东南街市中,出现了以渌水为名的素面馆,又经两年悉心经营下来,已隐隐有了媲美一二之势,不免让人为之一震!若不提那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