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依荷起微澜 作者:夏慕言(起点vip2014-02-15正文完结)
豢?br /> 再观那位已近古稀之岁的贤郡王,却又为何趁乱擅离封地,想必也是为眼下多变的时局而来;亦或者是受人所托,游说君王而来……直到那旁宫人换了新茶上来,才转而惊醒道:“即便如此,眼下的形势与我而言,亦是再无可变之处!”
转而想及外祖此前所提,已然定了定神,轻笑一声:“果然还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必是已看清了其中端倪所在,才直言明示与我这局中之人!”
且说同样得到零星消息的田家那方,却不能这般安逸。先前欲借朝中党争之利,又取巧诸藩王之乱,想就此替代元后所出的那位,如今正当要紧关头,却再添如此一位久未露面的先帝异母兄长,不禁令人是百思不得其解?
“遥想当年,这位可是辅佐先帝整整十六个年头。不提旁的,单是守护未满八岁的幼弟,对于年方不过十七的贤郡王而言,又岂非是那容易之事。”
这旁黄姓谋士话音刚落,那头已有人接口继续道:“正是基于当初这位的辅佐之功,先帝才在诸事平息后,百般挽留与他,只是碍于这位心意已绝,推辞再三后方得顺利上路,回转封地而去。”
座下众位幕僚无不频频颔首,认同非常。本已时隔久长,又是皇家秘辛,朝中重臣尚不得人人获悉,与这等外间之人而言,更是无从知晓其中真相。
更何况,先帝的刻意为之,才使得当年也曾风光无二的摄政王在离去之后,同样是口碑依旧。如若被外间获悉,这位当年匆匆回转封地的实情又是如何,不知还有几位亦能淡然言及?
只怕惟有千夫所指,万人唾弃的下场罢了。基于自己年幼时的辅佐之情,又念其本是酒后醉语,才将他劝离了京城皇都,已算是仁至义尽之举。若非当初太后的一道密旨,可保得贤郡王一脉无忧,只怕他一家便无法安然回转封地。
其中主张幽禁贤郡王一脉的宗亲长老,也是占了大半,只是先帝生母也是念其十六年不遗余力,辅佐之艰辛,才勉强求得将其放归封地便好。
殊不知,当年的宽容已待,却回来了今日的起兵而反!若是当初动了不忍之心的母子俩地下有知,又该如何作想?
而此刻,已动了雷霆之怒的圣上,却是冷笑连连。或许与旁人而言,这等皇家秘辛是无从得知,但身为先帝的继任者,又怎会半点不闻当年这桩。只不过当年先帝驾崩之时,他还年少,得知其中大概也是由嫡母之口罢了。
若以先帝的感受而言,略有所出入而已,但期间种种已能辨得分明。本以为,那位屯田部属皆只为子孙后世,却不想当年那酒后之言并非是神志不清所致,而是深埋心间的不忠之实!
只不过,比起先帝当年的顾念旧情来,自己却是多了一份决绝之意。江山社稷怎可容他人窥视!何况此刻四方聚拢来的众多势力,都欲想取而代之,更是令本打算耐住性子借力打力的这位,不免动了速战速决之心。
“与其按原定之法,借此各方未敢率先出手之际,动用暗手从中互相牵制他们,此刻已是耗不起了!”毕竟,连这位昔日已谋略出名的贤郡王,都已是耐不住性子,直接插手其间了,必将引得众人竞相效仿,也是未尝可知之事?
更不敢想,若是这位明目张胆举了反棋,那不明当年真相的朝中之臣、黎民百姓又该如何作想?万万不能叫其奸计得逞,必得直击要害,将其一脉断送在这不归之路上。
不觉又是哀叹摇头:“若不是先帝当年的一时不忍,又怎么会留下如此一频频添乱的贼子!”
为何这位要用频频二字,只怕也惟有暗中伏在其封地境内的那两位官员,方可得知一二了。若非他两人坚守了这许多岁月,又何来今日的迅速得报?
只是各方势力,在获悉此桩颇显离奇之事后,愈发是惊疑不定的占了大半。本是辅佐先帝的有功之臣,如今又怎会命人,暗中在京畿各处部署兵力?
“莫不是与皇上早有书信往来,欲将我方……?”忙不迭比出一断颈的手势,其中之意已是不言而喻了。
☆、第一百六十章 局中之人(下)
却被对面那人当即打断:“绝不能够,若是真有心联手又何苦拖延至今?想当初我方尚未集结之前,与其封地所在反倒近些,按常理而论,也该那时出手才对,如今看来恐是又生变数了渌水依荷起微澜!”
“变数?莫不是暗自却于东宫那位……。”不待刚才起头之人仔细问道,那人更是连连摇头:“看着也是疑点颇多,如若真是太子之人,以东宫那位一味求稳,谨小慎微的性子,更是不能这般草率!”
既不是陛下的暗棋,又与东宫太子无关,那会是谁家人马?
“莫不是早于哪家藩王联手了!”瞬时书斋之中,顿显一片躁动景象。原本大可嗤笑一声,便转头无须理会的藩王一系,此刻不免让众人是警惕三分。
昔日藩王举事鲜少有成功的先例不提,更因其皆是外姓藩王,在百姓眼中与那草莽出身的反贼无异,然这位本是皇族身份,又倍受赞誉的贤郡王,却是大有不同!
这位现身的时机又如此的微妙,不待田家出兵逼宫改立太子,已是亲自出马抵达了京畿境内,无不预示着由原先的兄弟角力,变作了多方征战的乱局!
此刻推门而入的东家步入其中,更是落针可闻,众人都经不住面面相觑起来。本已被认定力有不逮的东宫,虽是元后所出之利,却实在碍于数年间已去了大半的军中执掌,才让他田氏一门看见了希望所在。如今若被那久未露面的贤郡王无端插上一脚,与其说是打两方人马一个措手不及,倒不如说直接让人起了探究之心!
联想起当年早早回归封地,又因一桩可大可小之事而降等,就不免让人是猜疑频生!
“若真是暗中与哪位联手起兵来京,那当年降等归去之事,便是大有蹊跷!必是皇家不可告人之秘辛……。”才提了半句。忙是慌乱住口,他田家虽欲取太子而代之,却还是先帝一脉。若说当年那异母兄弟间的隐秘旧案,也必是皇家忌讳所在。
无论此刻供事的田家也好,还是太子府上的门客,都不该提及此桩旧事。否则,单是一项便足够自己步上那不归之路的,更何况那贤郡王又与自己本不同属一方,当年真相究竟如何,也是先帝之意。万不敢多言半句。
有此思量,满屋之人自是再无一个轻易啃声的,即便心有好奇也惟有留待以后。暗自探究一二了。好半响后,才陆续有猜度之想,由几位口中而出,引得一旁众人也是无不点头附和的。
相较这旁田家的警惕非常,另一头东宫太子却是静心安坐。书房之中更是一位幕僚都未留,只独自一人翻看史书,手边还不忘沏上一壶新茶来品。
“何等的悠闲,小弟我是丝毫猜不透太子此刻之意,还望各位兄台略拿出些章程来,咱们也好准备一二。才是!”
“你也未被太子召见?”抬眼望去,不单这位是一脸的茫然,频频摇头。余下几人亦是同样情形。不禁也是心底打鼓:“莫不是太子已然放弃……必是不能够的。”暗道一句,面上却未敢显露一二。
相较旁人而言,他本是为首那个,若非山穷水尽,万不敢失言乱了心人。再想起数日之前。那位与自己秉烛长谈时的情形,定是绝无半分退意。
“想我等作幕之人。若是心生退意或许隐居一断,便可再度复出另投东主,但身居东宫之位者,又怎能退避?”后面之言,已是无需再提,屋内众人也是纷纷点头。
帝位之争,哪有可避让之理,何况太子本是元后所出,在一杆皇子之中有谁能及!即便眼下比起那后起之秀的田家是略有不足,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理,谁有不明?
其外祖一门中近些年来,虽陆续失了几处兵权,又岂是那田家可取而代之的?只是京畿突发贤郡王那桩,这位却好似丝毫不为其所动,不免让人猜疑不透,究竟是何道理?
一杆幕僚皆看不透其中关键,却又无人敢贸然一问,一时间太子府内是寂静非常!无论是三两成群私下猜度的;还是独自一个出门会友的;亦或者大胆求见东主的,皆是一个不存。惟有学着太子一般耐心等候京畿那处,再有新消息传入京中的。
而此刻,也已是陆续得知京畿事发的卢府兄弟二人,不免为身在京畿的父亲捏着把汗!
“可是另有消息传回?这都已是第三日了,总该有……莫要叫太太听着那头所发生之事!”又是反复的叮嘱,才示意二门外的管事小心退下。
回转身来,匆匆灌下半盏残茶,不免又是一叹:“如今想来,当年那位急流勇进,退回封地不过三十出头。若非万不得已,又怎么走的如此匆忙……?”
“相隔如此之久,只怕当年知情者大多也已作古,即便寻出这么一位来,也未必能获悉其中详情。事关皇家当年隐秘,又有谁敢开口言及一二?”
听二弟此句道出,这旁之人也已频频颔首:“既然另有隐情,事发又如此突然,与朝廷而言必不是好消息!”顿住手中动作,不禁抬头同二弟卢临渊对视了一眼,这才压低声量,缓缓道出一句更为紧要的来:“不知,此刻来犯,京中又该是如何一番乱象?”
早年起,就被卢老爷经常带在身边的这位,想来并非一味只重书房温课,期间虽不曾出得几回门,但对于外间之变,也是多有留心一二的。
若朝中乱象频生,必会累及下月的秋闱一桩,这才是苦读多年的学子们,最不乐见之事。于他卢临岩而言,便更是如此。想自己本已晚了胞弟三年,才得以有望一展才华之所在,又怎容有失?
此等急切之心,在对面座上的卢临渊看来,也是明白的很。身为这卢府的命定承袭着,又曾是少年得志之人,原本仕途顺畅才是其理应踏上之路,而反被自家弱弟占了先机,不提有损卢府颜面,更是弱了当年自己那神童的名头!
如今开试在即,又无端遇上藩王作乱;昔日被逼离京的皇族,欲起事往京;还有皇城之中的兄弟暗中角力。愈发将一个,本就不算安宁的朝局,搅得是纷乱难辨!
不忙着安慰长兄,却对于此刻五城兵马司中的诸多动向,不明就里的卢临渊,不禁已是低声发问起来:“观眼下五城兵马司的种种行事,好似忙乱无比,却又叫人分不清其真正用意何在?”
未曾料到,这旁还不待卢临渊继续问起,对面那位看似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卢家大爷,已是毫无停顿的直言相告道:“万事定是已在陛下的执掌之中!明面上所见未必作得数,就好比如今五城兵马司的慌乱无措之象。”
见自家这位胞弟,依然一脸不解,不禁接着细述起来:“二弟既已看出‘忙乱’之象,可曾注意过几处皆是整日调拨兵士不停巡城罢了,却不见有所行事。以我只见,却是忙而未乱,不过是乱了世人耳目之举而已!”
“忙而未乱!”低头思量其兄长此一断定之言,不免也是豁然开朗:“亏得大哥提点,临渊方才如梦初醒,眼前一亮。”
“说来,也不是愚兄独到之见,而是静心再翻看史书后,方才有所顿悟。若以局外之人的眼光来看,便可辩明一二。”
待到欣然步出东厢书房,卢临渊还不时点头,低喃:“果然是非比寻常之人!即便不是军士出身,也能看出其中的蹊跷何在,的确是难得人才,只可惜前番无奈落榜。若此番能遇上赏识的主考官员,必将一展抱负!”
回屋落座,更是同叶氏细细言道方才之事来。夫妻俩皆是安心不少,毕竟已他们此前所见而言,定是忧心不已!两世为人,却是从未经历过时局异常紧张之困,又是身在这多事之秋的京城之中,更是平添几分窒息之感!
怎么不叫人倍感焦虑?这等避无可避之处的煎熬,才是最为揪心不已的。如今得了东厢房中这位的点拨,无疑是解开了心结,此刻并肩而坐,都不由的深深吐出一口浊气来。
“大伯这般年纪,已能看得如此通透,比起你我都是两世为人而言,的确更胜一筹!”颔首赞道一句,忙又接着言道:“若以局外之人所见,如今的几方势力都还是按兵不动,若非三日前那京畿境内的突发之事,只怕此刻还不曾有任何变动之意?”
顿住片刻,却又朝头顶的屋梁比了比:“与其说,我们皆在这困局之中,不如说这一切乱象背后,最能辨得分明的那位,才是真正唯一那个旁观之人!”
当看见妻子抬手所指的方向之时,这旁的卢临渊已是明白其中之意。“如今想来,当初无视他兄弟二人暗中角力之事,便契机所在;更有肃清官场一事后,有意的防缓了撤藩的进度;再加之,此番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