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依荷起微澜 作者:夏慕言(起点vip2014-02-15正文完结)
当看见妻子抬手所指的方向之时,这旁的卢临渊已是明白其中之意。“如今想来,当初无视他兄弟二人暗中角力之事,便契机所在;更有肃清官场一事后,有意的防缓了撤藩的进度;再加之,此番五城兵马司的异常动向,处处都无不透着‘巧合’二字!”
☆、第一百六十一章 急风暴雨
起身拿过一旁案上,压在书稿之下的自绘地理图形来,重又步回桌边落座。铺展开来后,以指代笔道:“昔日田家的所在,已被暗中看守了多少个年头尚且不论。单是此番贤郡王悄然入境京畿,那位便能手到擒来,俨然不是意外一词可解释的。”
顺手将自己的折扇置于图稿之上,又是轻笑一声道:“想来本就是暗中部署已久,只不过当初为防范哪股势力,已是不得而知咯!”
那旁二奶奶叶氏,不由定睛看向过来,能在京畿那处开阔地界直接拿下主将,的确颇为不易。若非朝廷是早有防备之意,又是暗中伏击所致,只怕想要将其一网打尽,万万不能!
“当初我们选了山谷建庄,便是考虑到退可守,比起这等四面皆平原的开阔地界而言,的确容易坚守的多!但如今反思一二,平原也有其优势所在?若是四散奔逃,却是防不胜防。”抬头不免吐露一句感悟之言,忙又接着比照余下的几处:“由这图上所得,恐怕早有排布的远还不止这一处,才是!”
闻言,这旁的卢临渊已是连连颔首:“想你我这般未曾读过兵书之人,好歹已能看出一丝不同来,本是军士出身的眼中,必定有了确实的估量?”
顿住片刻,不觉挑了挑眉道:“其中真假难辨,想必才是当今那位的真正用意所在吧!”
方才妻子一脸慎重的警觉之言,无意间反倒使卢临渊得了另一重猜想。或是这看似密不透风的防护大网,却远不及众人预料中那般密实的很!也极有可能,不过是那位刻意地虚张声势所为。
被身边之人一句‘真假难辨’提醒之下,那旁的叶氏也不禁转念思量起来:“兵不厌诈。仔细想来,那位之所以拖延撤藩一事,既有谋略需要。但其中的不得已之处恐怕也原因之一;何况此刻正值多事之秋,又怎能全军出动,只为防备藩王作乱?”
“那皇城之内的兄弟之争,想必也需备得后手,才使得!”说着已是不由自主的转身,望向那方。
只见,这旁卢临渊也是不住摇头:“手足相争虽是无奈,毕竟那个位置不想登上的,恐怕也是世上鲜见!”转而,不禁冷笑两声。接着点了点图稿一处:“这不早已被逼离京的这位郡王,都抵不住那宝座的光芒四射,这般年岁还欲试上一试?”
“可见是飞蛾扑火。终不得善了!”那旁转回身来,不由也是摇了摇头,更不忘再补上一句道:“占了皇家血脉优势的倒还罢了,可那一众出师无名的藩王,更是不自量力!若能拧作一股。或许还有一线希望,可这般单打独斗,定然难成事。更为子孙后代惹来这杀身之祸,又是何苦?”
“只为了保得手中所有,好似他们一方占着道理,但这王朝始终是他华姓一家的基业。当初念及开国功勋。已是分封了多处与他们十七位异性王侯。如今日益壮大的太过耀眼了,又怎不叫当今龙案上的那位心生猜疑,试图将这片国土收回手中。借此扼制一二!”
“失了封地固然被消弱了大半,但与子孙后代而言,却可保得性命无碍,然而早已习惯了独霸一方的众藩王势力,又怎能轻易罢手交还朝廷。怕是再不能够!”那旁的叶氏,已是缓缓摇头应了一句。
本是一方霸主。此刻却要将手中封地重归朝廷,必会引得众藩王是怨声迭起。企图联手颠覆朝廷之事,并非只是一时兴起,而是由来已久,不过推测到陛下撤藩在即,藩王们才想孤注一掷,想要力挽狂澜,借此生事以求朝廷罢手。
殊不知,早在先帝时的怀柔之策,便已注定了此事的发生。若非那位因心疾之困,不及将撤藩一事了结,就撒手人寰了,事情又何至于此?
正如方才二奶奶叶氏所言‘兵不厌诈!’,先帝也是早有谋略,只是未曾料想到辅佐自己十余载的兄长,竟然也已暗暗生出了这等不臣之心!至此,才只得暂且搁浅了此桩,反以怀柔之策,拖延往下。
对于其中的隐秘而言,想必当年常伴先帝的身旁的贤郡王,也未必获悉一二。毕竟君臣有别,即便再是亲近,此等帝王之心,还是让先帝对于这位深信不疑的兄长,略有保留之处。
如今想来,若不是当年先帝的些许保留,只恐那位也不会如此轻慢朝廷的暗棋。此刻被俘下狱,不觉仰天长叹,自己还是低估了帝王之心,怪只怪当年不该被夫人说动了心思,也想试试那位置的滋味如何?却不料,到底不及那位早亡的兄弟,沉稳坚韧,即便自己百般准备,还是只落得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亲王皇族,转而成了这人人唾骂的反贼,不过只在他的一念之间。想必当年先帝放其出京,便是害怕看见如此这般悲惨的结局吧!”由衷感叹,却又是暗自不屑。
当五日后,消息再度传入京中,无不震惊的百姓们,哪里还余一丝的怜悯之情。原先只道是因为年前肃清官场一事,时局不稳才闹得气氛紧张,人人自危。
当得知这始作俑者却是多年前,因先帝顾念兄弟之情,放他回归封地的贤郡王,哪有不咬牙痛恨的!单是搅得自家不能安心过活,就是罪有应得。更无法容忍这头皇家公主,才为了疆土安宁,自求和亲北地外族,他一个被贬封地皇族罪人,就趁机起了反意!
期间种种不知何时,陆续传扬开来后,整个京畿境内便已是沸沸扬扬,一发而不可收拾!直到今日各大衙门口公示了朝廷榜文后,便时常能听到此等的感叹之言。
要是旧年里朝廷肃清官场那桩,已算得雷厉风行,那此时不过五日,便已得出了结案之词,才是真正的风驰电掣!只不过问斩还需排定在秋后罢了,若非形势紧迫,想必也无需如此着急。
然而三年一度的秋闱,即将在下月之初开试,此刻若不能安抚百姓之心,此番杀一儆百之事,便可说是收效甚微了!
对于实力略逊一筹的贤郡王而言,或许依仗着自己本是皇族的身边,才敢如此胆大妄为。反观另一旁众藩王,更是师出无名,只等朝廷先开杀戒,才好顺势而为。不曾想,一个昔日被贬之人的无意间闯入乱局,却让当今那位是迎刃而解,顿时有了大举推进之力。
反倒把盘踞各处,暗中逼近京畿腹地的各方兵力,全都打散了开来。若想再度集结,恐怕贻误了此前早已拟好的战机,又何敢妄言取代一说?
还是早早隐去了自家的种种不忠之实,安心退避一二,方为上上之策。正所谓大势已去,自然各作鸟兽散,再不复之前的气势汹汹之态,昔日满腹的自信也早已所剩无几了。
只一想到,那准备了三十载的贤郡王,才刚踏入京畿境内,便已被生擒当场,可想而知朝廷是早有兵马伏在暗处!只是不待对方发难往京,绝不遗漏半分,亏得自家亦有那渔翁之心,才未能做了这冒险出头之事。
若非如此,只怕此刻将要被开刀问斩的,便自家一满门无疑!
“想当年,那位可是辅佐先帝长达十六年之久,无论朝廷明处暗中的兵马布置也好,还是府库实力如何,都可说是了如指掌!就此番选定的所在而言,极可能便是京畿全境内,最为薄弱的一处,才对!”
“杨兄所言有理!有关当年之事,先帝既已将其赶出京外,但定时有警惕之心!只不过那人也真是耐性极佳,居然足足等了三十余载后,才如此反扑南下。却未料朝廷面上看似虚弱无力,实则暗棋分布比之其在京之时,更胜一筹!”
如同这两位此刻的私下言论是比比皆是。不但众藩王麾下的作幕之人这般;就连各地任职的朝廷官员,也大半如此作想;更有那蓄势待发的田家,亦是如出一辙。
惟有这东宫太子,才是欣慰之中略有心悸之感。怎会想到看似府库不足的朝廷,居然还有这么一股暗中可控势力,早已在父皇的授意之下,伏在京畿各处,只待有人举事发难向京城,便一并扼杀在萌芽之中,绝无回旋余地可言!
这其中之力,已可想而知了!况且,还是在此各方势力纷乱在即时,相交此前的一派安宁之色,更为惊心动魄。
“五城兵马司的忙乱一片,该不会也是圣上有意……!”
这旁已有人摆手拦道:“无需多问,必是如此!”不觉更是瞪圆了眼睛,压低了声量接着言道:“难怪……这就难怪当初之时,太子他又怎会有如此闲情雅趣,读书下棋、花园小坐……如今想来,却原来如此!”
说罢,更是略有深意的扫了周遭众人一眼,不待有人欲追问其一二,已是舒展眉头,长身而起朝众人拱了拱手,便脚步轻快的离席而去了。
☆、第一百六十二章 偃旗息鼓(上)
余下众位,也是不出片刻时分,便陆续出得屋外。还需多问这储君之位,太子是坐的稳固依旧,哪里是他田家堪奢望之事!元后娘家父兄此刻并未过多插手其间,想必早已心中有数,却不想那不知深浅的田家自以为是罢了!
如今想来,不觉是暗自好笑。分明就是陛下与国丈早有默契,旁人都不过是白费功夫而已。更别提,那些欲起兵入京的藩王了,愈发是自不量力,单是万岁暗中布置在京畿境内的军士都无从知晓,又何来举事一说?
“真真是痴人说梦!”有感而发,不觉已是摇头连连,端过面前的茶盅饮了一口,这才接着同太太讲述起之前京畿那处,贤郡王被俘那桩来。
此刻才全盘得知,曾有一时自家老爷却是身在险境,不免也是后怕不已!饶是事后获悉,朝廷是早有暗中埋伏,也难免紧捂胸口深深吸了一大口气,缓缓稳下心神来,方才吐出一句来:“鲁妈妈,这桩你也是半点不知情?”
忙不迭摆手惊呼:“老奴若是知情,定是一早便往正屋来报于主子您了,哪里还会……。”
“想必他们兄弟俩,也是这般作想,才瞒着府内众人。”说着抬眼看向那旁东厢,又是苦笑一声:“方才瞧那魏氏一脸惊愕,只怕也是头回听说,倒是这叶氏惯是沉稳过常人,或许才早于我们知晓,才对。如今也只盼着,此事能快些了解,老爷方得平安返京!”
一旁的鲁妈妈哪有不点头附和的,单是事后听着都这般惊心动魄的,若是当初大爷前来告知,指不定惊着太太病倒在床,也是十有八九的。好在秋后那反贼便要伏诛。已是让人安心许多,不自觉也学着太太一般抚了抚心口,才转身重沏了新茶来。
而另一旁东厢之中,亦是同样惊魂未定的大房奶奶,还只觉得胸闷不已,就连丫鬟送到面前的温水,都禁不住颤抖着双手艰难接过。
“大奶奶您这是……啊!”才慌忙伸手来端,这旁先前已是一脸略显苍白的大奶奶,此刻顿感眼前一黑,便没了反应。直接歪向了后面的靠背之上。
瞬时,东厢这头是一阵忙乱非常,刚才准备脱了外裳。稍作歇息的太太王氏,不觉已被吵醒了过来。不待鲁妈妈出去问起,究竟何事发生如此喧哗,那门外一脸紧张的小丫鬟,已是结结巴巴地回禀了起来:“说是东厢……大奶奶才刚回屋。就晕厥在内室……。”
“那还不快些寻了人往药堂请大夫,这般忙乱喧哗,又是做什么?”那打门来报的小丫鬟,显然被鲁妈妈这一句提醒,顿时清醒了过来,忙是重重点头应了一声。拔腿便直冲二门而去,看来本也是个机灵的,倒是晓得该做什么。
摇了摇头。轻叹一声,才返身回转内室,低声将方才之事禀了太太知晓。忙又是拦到,这旁着急要起身去瞧的主子:“太太您可莫要着急,方才收了心神。此刻需得悠着点才是。”
顺手与主子取来了外裳,又劝慰一句:“不妨让老奴先替您去瞧瞧。晚些再让三叶陪着您往东厢去,也是一样。”
自家之事,也唯有自家最清楚。刚才正厅里听闻那桩已是受了不小的惊吓,如今才算稍稍缓过一二,此刻再急匆匆赶着去瞧,必定又得再经历一场。
看了一眼床榻旁的鲁妈妈,微微颔首道:“按你说的办便是,晚间悄悄寻了二爷来,我自有话问他。”
这是让二爷与她诊脉才对,虽不甚知晓府中这位爷的医术,如今已到了何等功力,既然主子这般吩咐必有其道理所在。不及再想,忙是点头应下这桩,便转而往东厢那头赶去。
晚间才刚回府的卢临渊,被鲁妈妈寻来西厢提及这句,已是有所感悟,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