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依荷起微澜 作者:夏慕言(起点vip2014-02-15正文完结)
能及正身处户部右侍郎之位的卢大人,最是明的了!
有了此之想后,在老爷面前也曾提及一二,显然这位久在官场的卢大人,也已是看到了危机之处。所以,未等自家老妻来劝,已是欣然应了次子的任满回乡之请。
二来,自是为了那及早离开这等是非之地的念头,故而此刻求了任满离京,才是时机恰当的很。无论与卢府而言,还是夫妻二人来论都是再好不过的。
往后,卢府必有数载时日,亦或是十年余的风光岁月,到时自己这一缕瑕疵,便是那再合宜不过的存在。“纵容府中有这等位高权职的父子们,却终究避不过另有身体羸弱的次子,还需在乡间静养许久时日。”此刻也不免有感而发。
却被那旁叶氏,苦笑接到一句:“还有庶出的三子,更是不成气候。”忙是摇了摇头,再度开言:“想来,老爷当初虽是带了他随行去了外放任上,却始终不再另聘好先生来,难不成也是早有预料?”
“这倒未必!只是他幼年起便叫姨娘一味惯着;又被后院一众丫鬟调唆坏了性子;老爷又是极少关心这庶出的幼子,不过只是略有过问罢了。如今再想重新引了他往正途去,却是何等不易之事!”被相公如此一比,到还真是难上加难。
不觉也已是颔首,接了一句:“再则,当初姨娘被罚常居家庙那桩,想他也是明白其中始末的。即便姨娘再多不是,终究还是为了他将来舒坦过活,才行出那等下作的手段,欲另图他法罢了。”
“这等吃里爬外的下作手段,在我们眼中或许是绝不可容的;然而在他三叔心底,必是恨透了查办此事的一杆人等。指不定就是对于府内老爷,也不免存着满腹的怨恨之心!”提到这桩,让他们夫妻俩分外担忧之事来,虽已身在京外,二奶奶叶氏她还不免是一阵心悸!
☆、第贰佰章 渌水堂(上)
“这般待他,若还心存便是不孝,当初没将丁姨娘押往府衙,不单是家丑不可外扬之说,更是为了家中这个庶出的幼子着想。真要是直接送交了法办,只怕他一个犯妇所出的,往后定是难再出头!”
停下脚步,又忙补了一句:“老爷本就痛惜这个小儿子多些。就算没了姨娘那桩;仕途也是不成;又无旁的谋生手段,分府之时也绝不会少了他一份。只怕也是自小被姨娘教养成了这等狭隘骄横的性子,只要一个不如意,便是满腹的怨恨!”
落在身后半步的二奶奶,已是低叹附和道:“就是这般,才最是叫人放心不下。若是外人心存怨恨,行出那等下作的报复手段来,倒是尚能交由法办,他怎么说也是府中的三爷……。”
妻子的意思,卢临渊自然明白,即便老爷再是铁面无私,对于自己亲生必定不能行出那等雷霆手段。再则,此刻又是身处要职,只怕更多顾及府中颜面,更是万万不能传出这等治家不严之事来。
想及此桩,卢二爷亦是颔首接道:“既然你我能有所料,就算老爷顾及父子之情,不曾防备一二,想必东厢房中的夫妻俩,也已瞧得分明。”提及这句来,二奶奶也是略作沉吟。
再度点了点头:“就我们上路之时,大奶奶的那番明里暗里的言语,便已能得知一二。眼下就算还不曾注意他三叔的心思如何,却也已是盯上了,后院的那位姨娘。”
“吴姨娘?二娘的婚事早已是尘埃落定,难不成此刻又起了旁的心思?”不觉微微皱眉。
只见叶氏缓缓摇头:“真要是二娘那桩,此刻再提又有何意?却是那人起了郊外暂居之心,临出门前大嫂便已担忧这桩,再是半日路程。终究还是独自居在府外,若是旁人听到此等传言,却如何是好?”
闻此言,怎能无动于衷。原是那等本分之人,突然提出要独自往京郊去暂住,何况又是后院的姨娘身份。且不说外人听到传言会作何反应,就是与老爷、太太的名声,也是弊端多多。
“哪个与她的胆子,竟然敢生出这等荒谬的念头……。”被妻子拉紧手来,才略微收敛三分。深深锁眉道:“大嫂可曾与你提及,此消息她又是从何而得?”
“本就走得急,再加之初闻这桩。我也是心中一惊,哪里得空好好思量一番。妄下断言,才是万万要不得!”此句倒是夫妻俩的处事之道,即便如今已算熟识此世诸事,却还是万分小心。何况此桩关系老爷院内的姨娘,更是不敢胡乱应话。
不禁更是摇头低叹道:“想当日大嫂必也是想拉上我们二房共同进退,才这般着急与我提及。”脚下也已顿住一下,抬头望向身边之人猜测一句:“先前那段,府内也都在准备我们离京之事,只怕没有半月。也已足有一旬时日了。为何不往西厢寻我细说,非得趁着我们离府之日,再如此着急来提?”
的确。此等虽算不上府中大事,却与卢府的名声息息相关,即便消息不至于就此径自而走,但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叫外人获悉一二,也不过是时日短长而已。
即便借口为远嫁的二娘祈福。也是万万要不得。本就已是过继太太名下,此刻再不是她姨娘所出。又何来为女儿祈福一事?难不成太太待二娘不善,她这真正的生养之人,才另寻别处避着府内行事?
想到此间种种,两人更是相视一眼,皆是紧了紧眉头。夫妻俩已然想到了同样的念头,那便是吴姨娘此番所为,必是与他们离府之日相差无几,更又可能就是借着二房离京之际,才突然提出的。
这其中有多少是为了发泄,自己亲生所处的二娘,究竟成了朝廷的一道祭品罢了。即便能得眼前荣华,但往后谁又敢保得其一生平安都还是未知之数,更休提富贵百年一说。
更恨自己当初被蒙在鼓里,一味听得老爷说是好事,便上赶着求到太太跟前去,此刻回想起来怎不自嘲?只可惜,她一个本就不得自由身的姨娘而已,哪里有半分气力与府里的主子们抗衡一二,也惟有先想法设法出得府去,或许还有一线转机!
不曾想,此桩却被一惯只看重钱权之事的大奶奶,无意间瞧出破绽之处来,才这般赶在二房离去之前,先行在叶氏面前暗示一番。想来也是力求,再添一员共同进退。
只是此刻二房夫妻俩,还有所不知其实整桩事件,并非是大房这位率先发现的,反倒是那位心思沉稳的大爷卢临岩,得知那人的心思后,连夜思量再三得出的结论。
在于老爷商议之下,自是越加不敢轻易放了那人,独自往郊外而去。让魏氏悄悄告知二房,也是未免将来京中传出消息时,不至于措不及手。毕竟那旁卢府的二小姐,才刚由公主做主成了亲,这头府内生养她的姨娘,便出得府去!
只怕本无大事发生,也被外人传出些不好听的来。更担心便是当今那位又会做何感想;朝中大臣的猜度之言,更是一大伤人利器;外加之城中众人的私下议论,必得引来更多注目,这众多的不堪设想才拾得父子俩,绝心已定。
然此刻还不知详情的二房夫妻俩,却已是忙着赶回居所,一位细心研磨;另一位略作沉吟后,便已是奋笔疾书起来。自是专为提醒大哥,切莫小视这桩,才是要紧!
惟有不敢将其中利害,分析的太过详尽,虽犹如蜻蜓点水般略有提及,但其中发人深思之处,却是不少。这便是,卢临渊三年官场生涯所得的难耐。
待等收了笔墨,两人才长舒了口气,互望了一眼:“想必你我离去刚巧触动了那人,才会有此之举,却似那失了方向一般,只是盲目想要脱身而去,却不知二娘那桩,又怎能是老爷之错!”
“就连贵为皇家公主的那位,也可以被迫和亲,只怕从此再不得返,何况这不过一个三品官员家的女儿罢了?”而且当初被选公主随行时,卢家老爷还未能返回京中,自还算不得三品。
唤了管事来,安排妥了快马直奔京城府中,两人才收拾了心境暂且抛开这些个烦心之事,且议自家山庄要事,权作散心之用了。
下午转了一圈草药田,此刻用过了晚膳,再听苏叶、苏木姐妹俩细说起,自家山脚下那处简易的小药铺来,不禁点头言道:“如今我与二爷已打算久居于此,那处自是要好好整顿一番。”
由二奶奶起了头后,端坐中央的卢临渊更是正色道:“索性就依之前的名头,唤作渌水堂便好。只是这药铺需得另聘一位,实力不错的坐堂大夫,才是当务之急。”
未曾想,此言刚一落下,就听得那旁一向沉着的苏叶,已是开口禀道:“老爷不知,如今咱们铺子里足有三成的药材,便是那来到隔壁村内不足三年的焦郎中,买了去!”
“游方郎中?”听得久违的称呼,不免追问一句来。毕竟前世那会儿,不但二奶奶叶氏本是南方本地之人,就连二爷他祖辈上也是同出一地。更在孩童时起,便随了祖父学习医理,其间多半听到的语言皆是浓浓的乡音。
自此一听这般称呼大夫,必是南方人士,怎不略显吃惊。只见苏叶姐妹俩也已是齐齐点头:“正是由南方而来,医术算是不错,只是这位的口音还曾全都改换了过来,我们听着都觉着拗口,更别提乡间那些连官话都不能全听明白的村民了。”
果然苏木才快人快语接了一句,身边的苏叶便不忘补充道:“倒是他家小女儿机灵的很,不出两年已是学着我们庄上的学徒们,说得一口尚算标准的官话。”
听得此言,反倒引得这旁坐上的两位主子一阵轻笑。只是她们不知,这两位并非质疑庄上学徒们的官话,到底有多标准。而是想起了那会儿,初到此境之时的种种窘迫,好在虽是没了记忆,可这身子的适应之力,还是不曾改变多少。
两人暗中不过悄悄对练了小半月,已能不出破绽了。也是好在先前的死里逃生之事,旁人自是以为他们不过是惊恐所致,倒是省去不少解释的口舌。
次日一早,卢临渊便已是亲自与领着管事在自家铺子内,坐等这位上门寻药了。
说来这位虽不是本地之人,又是满口的外乡晦涩难懂之语,但这药到病除的手段,却是可见一斑。至此各村前来寻他瞧病的人,也已是越发多了起来。
更有甚者,不知其所居之地,便听了外人的指点,特意来渌水庄下的药铺守着,也是绝非一二。只因那郎中的草药多半取自于此,更是十回之中必有六、七次,必是亲自前来。
“所以,你们只管守着便好。”刚才一句出口,忙又提醒了一声那旁的老农:“我说老葛叔,咱们是等那焦郎中,可也不能挡着人家做买卖不是?”
☆、第二百零一章 渌水堂(中)
那老苍头被提醒了一句,也忙是利落的挑起了担子,重新在一旁外墙角上放了下来,憨笑着应了一声:“先前没见他们家卸门板,倒是把这茬给忘干净了。”
别看这山脚下的药铺早已开张,但不够做些乡民们的小买卖,所以并不似镇上那些个买卖人一般,很是不耐烦这些个乡音浓重的泥腿子。再则,渌水山庄上的主人家心善,也已是方圆百里之内,尽人皆知之事,所以来到此处的临近村民们,也都异常的放松。
来到这药铺前的空地上,就好比他们自己村口的打谷场一般,丝毫也见外。到底四下几个也是同样为那焦郎中而来农户,不免也是三三两两站起身来,陆续往一旁挪了挪地界。
“本来这冬日里还算好,靠在这头晒日头,倒是暖烘烘的。”一抬手比向道旁新栽的一排小树,更是乐呵呵地告诉了起来:“瞧见那一溜没,听说是这里的东家命人补种下的。说是来年夏日里就能多一个纳凉的地界。”
“可是好心人,咱们又不跟家买多少银子的草药,人家反倒想着多于我们方便,定是吃斋念佛的菩萨心肠!”一旁满脸褶子的老农妇忙不迭双手合十,低声念起佛来。
这头正耐心等候着焦郎中的到来,也不知哪个高嗓门的已向这边嚷嚷了一句:“大家伙瞧瞧那小道上过来的牛车,可是……。”
谁知这人还没嚷完,已有人重重点头附和道:“怎么不是,旁的不好认,他们村里丁把式的大黄牛一眼就能瞧出不同来。勃颈上绕着半道白纹,身上添了那好几朵大花,老远就能认得。”
一听说得这般详细,余下之人也都纷纷站起身来。要知道。那焦郎中虽是暂住来此,却不是独身一人,而是拖家带口而至。别看平日里手持铃铛,是走一路,摇一路,走街串巷与人瞧病。
“可这居家停留多时的游方郎中,毕竟是少见。”此刻铺面内也已是得了消息,只听得这旁二爷不觉低喃了一句。
身边束手立定的蔺大管事,却是见过那人一回的:“想必其中也是难言之隐,只是旁人自己不提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