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依荷起微澜 作者:夏慕言(起点vip2014-02-15正文完结)
又并非是什么大病证,哪里就不能在起身做活的?”
一旁的小丫鬟也帮着,低声劝了起来:“就是,就是。姐姐你瞧主子,不是刚允了我家多半成粮食嘛?等你家一并搬来此处,也定能过得比往日强上三分!”
就在小院内,再度恢复平日的宁静后。且说,卢家二爷这头的差事,却是出乎意料的顺当。不用多问,便可得知定是那随行忙活左右的梁掌柜之功。
原本打算,少则三、五日光景,多则需得半月时日,方能选定山头之事,却在短短六日内,已将那梦寐以求的地契拿到了手中。
“与卢府所持的两座,中间仅隔了三个矮山包罢了。虽说比起遥遥相望而言,确实有些远了,但咱们家那座的山势,却是远远高过他们那相连的两座,压根无需立定山峰之巅,便可尽可将最近的一座瞧个分明咯。”
说着更不忘,补充一句耳语道:“等在山上修一处,隐秘的?望台后,便可将他们尽收眼底。”
“?望台倒是不着急,眼下那家佃户来了之后,在山脚下寻一避风的所在,修个大杂院才是要紧。要不然,咱们回转府城后,这两家人要如何过冬。”
确实,梁掌柜帮着寻来的工匠已是答应,七月初三便可按时前往半山腰的平缓地上,修建一所四合小院。别看占地不广,却是正房三大开间的规模。
不说别家,就是比起如今所住的小院来,除了没有两进的格局外,反倒显得更为宽敞。而且这重中之重,却是别人家从未得见的独立卫生设施,却是他们家小院才能用上的。
“正屋三间咱们居住;刚好能留出东厢来暂作仓储用;西厢给几个丫鬟们,刚好两人一间,也算能彻底改善住宿了。”忙活完用毛笔绘成的平面图,二奶奶自己都不由笑道:“亏得咱们原本就是这个专业的,如今就是不能用它换银子来使,可好歹还是有用武之地!”
“谁说没换银子来,前一回拿给程记的图稿,不就是你连着好几天精心绘制出来的。咱们家如今又怎能,有此天翻地覆的变化!”
正说到欢喜处,就听得外面蔺管事来报,原来是托梁掌柜去柳家订的材料,此刻已运抵那边山脚下了,只等着挑夫搬了上山就是。一听此事,卢二爷已是应道:“让蔺管事将那工匠的张头请了同去,指点一二方才妥当。”
却不想,外头的蔺管事忙是笑称,梁掌柜的早已留心此桩,这不那张工头,便是跟了那柳家的车马一并前来的。
自从那日二奶奶院中叮嘱众人后,大家也都长了个心眼。知道自家这两位主子,皆是以养病之名来到此处的,对陌生之人而言,更需防范一二。
莫提那为家中修葺房舍的工头了,就是那佃户出身的小丫鬟,回家说到迁移之事时,也是如此相告,说是因为主人家正在养病,所以最忌讳旁人问及姓名。好在这两个新买的,压根就不会随了往府城回转,因此只要防着人牙子说漏了嘴,便再无人知晓了。
却不知,夫妻二人的此番担心,也是多余。别看这四合虽是小镇子,前后不过数条街市,人家更是不过三百来户,但由于各地行商之人走动颇多,这人口流动更是别得过普通的省城。因而上,这两个采办的小丫鬟一事,早已被那人牙子,丢置脑后多时咯!
☆、第二十章置办山林(下)
抛开此桩,倒是另有一事,让夫妻两人颇为欣慰,那便是自己名下这独一份的土地,却并非荒凉一片。虽说已有近三十年,因本地人口逐步外迁,再没有栽种过树种,却不知这天地间,生养不息倒是繁茂的很。
“原来选定这座山头的时候,那与梁掌柜的经济便告诉说,别看如今镇子繁华依旧,可郊外却是显得破落。咱们家别院这一带,更是四邻尽数迁去了别处安居。但若将时光倒退数十年,却不知镇中那家柳姓的富商,之所以会在本地落脚,归根结底之因便此地这连绵不绝的群山无数。”
听到此言,再加之多日来,也时常在蔺兰的陪同下,就近走动一番的二奶奶,也已是颔首:“原就曾听说,这柳家本是做木材生意起家的,想必此处本就适宜树木繁衍生息,才使得青山常绿。”
忙是点头应道:“确实有此一说。当初咱们只求能若即若离与那两座山头一侧便好。却没想到,这经济倒是卖力的很,单是寻访附近的山头就不下五六回,终是不负你我期望,寻觅到这么一处再是合宜不过的所在!”
“若说前次与程记合作,那梁掌柜家的铺子也可间接受益,因而才能如此卖力。但今次却与他家是半点益处都无,还能这般尽力相助已能看出,那位的为人还是不错。”
含笑在自家的账目上,顺手添了一笔后,忙又附和道:“原本以为少说也得百八十两影子,方能拿下的山头,如今不过花费了七十两而已。更别提那衙门的书办,怕也是一早特意赶到镇上的,虽说我悄无声息的那个分量十足的荷包,能堪大用。但事前就将说动其麻利办差的梁掌柜,也定是出了不少力的。”
“嗯,咱们记下他家这份情,待日后另寻到好差事之际,便顺手助他们家铺子一把,也就是了。往后单是帮忙我们贩运货物,就定是少不得分他们家一杯羹的,倒是不必急于一时。”
却被身边的卢临渊忙是笑着拦道:“还不止于此,你且仔细瞧瞧这契书上。”见她认真辨认了起来,才又接着言道:“那一带附近的山头已是多年无人过问,对官府而言,自然是及早被人瞧得上眼,他们只需往契书上盖了大印,不但有一笔小钱进帐,还可换来这每岁纳税缴粮才是最好。”
纳税缴粮这四字一出,这旁的二奶奶不待细读完,那契书上的字句已是听出了不同。紧接着又是一句直透着欢喜劲的言语,更是将方才发生之事,娓娓道来。
就在置办下那座山头的同时,另有沿着河滩旁,足有百多丈的一片狭长的土地,就此也随之划归了叶渟涵名下,契书上更是特意标明了出来。别看这地形不怎么耐看,蜿蜒环抱山势而行,更是犹如巨蟒过境后,留下的那道痕迹罢了。
但当时一旁的书办,可是悄悄给卢二爷透了底。明面上录入的却是荒地三亩半,可实际却是定能耕作出粮食的下田。
原来此地自三、四十年前,陆续迁移出人家后,才无奈荒弃了多年下来。若非官府衙门的书办,能翻阅早年间的旧案,又怎么了解的这般详尽。
如此多了可耕作的田地一块,虽是少了些,但毕竟就在自家山脚之下,便利不说,单为了那位办差之人的这番心思,也得好好谢上一谢。于是,便在梁掌柜一行临行之际,卢二爷又另摸出一块足有二两余的银子来,让其帮着在镇上的好酒楼中,留那位书办用过便饭,再转道回省城去。
起身收妥了地契,亦是显露欣喜之情:“如今总算有了自己一方天地了。此番回转卢府,自是不必再担心日后突然就被告知,要我们分府单过之事了。咱们这次出来养病,倒算是有惊无险,还顺便添上一份厚实的家底,才是其中最叫人安心之处。”
“与程记合作换来的首期银两,已足够咱们办货与置办这处山头的,余下就剩另外再觅一处田地,已备耕作不足之用了。”复又重新坐定一旁,不由忙是补了一句道。
卢临渊本就存着同样心思,眼下才不过三亩半地,还是被官府认定的下田,想必其中的产出是实在不丰。然而,秋后就要举家迁移来此的两家人中,单是那郭姓的佃户家,本就治理田地的一把好手,想来就如今这份薄田,压根就不够瞧的。何况还有另一家老少,得自耕自足,这置办田地之事,已然是迫在眉睫。
要说今日才刚离去的那书办,倒是个有心人,不待梁掌柜的再度使人去问,便已在第三天亲自转道来了四合。不用说,定是为了前次卢二爷有意购买的良田而来。
“有你梁掌柜的面子,又得了那位卢二爷的情,哪里敢耽误时日的,要不是这几日忙着翻阅鱼鳞册,又怎能晚了两日才来告知。”饮下两口茶水后,也不待再多歇片刻,忙是催促着对面的梁掌柜的,快些领了那位卢二爷往选好的地界去瞧看一番。
也是尽快将此桩定下,本来此刻已近中秋,若是晚了日子便不好说道了。最要紧的是,如今还在知县位子上座着那位,只怕秋后便要挪地方了。到时候,新老爷一上任,怕是先得紧上一紧,此间之事想来就不能这般顺当了。
最后一点,才是此番他急于前来的重中之重。却是不敢叫旁人听了去。直道坐在车厢中,才附耳告诉起来:“我们那位知县大人,也正寻思着趁他临走之前,再添上一笔……。”余下半句,不用多言也已是明了的很。
原来是为得在离任之际,还能添上一笔压箱银,才使得底下之人也开始跟着活分了起来。前次置办山头之时,地契上写明了荒山一座银五十五两,实则收了卢家二爷七十之数,大家也是心照不宣,只视作寻常的惯例罢了。
而后那个又悄悄塞了给这书办的荷包,此刻想来才是实打实落入了他自家的腰包。若是不然,单位了知县老爷的压箱银再沉几分,他怎会如此用心的又是翻阅旧案,又是着急赶往卢家请人相看的?
此般办差迅速之事,与卢家两位而言,反倒是满意至极!本就是担心,待到府里来人请回转之时,若是还未曾置办下耕作所在,来年又该如何留住那郭、王两家佃户。
而今,倒是心想事成了,不用焦急等待多时,这衙门中人反倒比起自己来,更为尽心尽力。如同上回一样,上得马车便直奔地方,虽说路上确实离着远了些,而且路途也因多年荒废,难行也是必然。
但停车落地后,只一眼卢临渊便是说不出的满意。河道就在一侧潺潺流过,一旁更又早先挖就的水渠分布其间不说,连同河道旁的水车、磨坊也都是现成的。
虽说前几日,妻子还曾与自己说道起,要在自家山涧溪水旁,修一个能自动磨粮食的水磨坊。却是只见过图稿上,她那晚绘制出大概模样,此番亲见了这实物,不免也被勾起了好奇心,推门四处打量了起来。
别瞧着外头好似破旧,可里面那一众家伙什儿,不但是齐全的很,另一旁跟着进来的老农,更是亲自演示了起来:“老爷们,别瞧着这地界旧了些,可都还好使着哪!”
挥手喊退了那闻讯而来的老农,就听这旁的书办低声道:“原先这片地是一大户人家的私田,只因三年前举家迁往了省城后,如今这地界更是少有人来,而原先的村民们也是老的老、死的死,能往镇郊搬去的,也再没人愿意留在此处咯!所以自前年起,那家主人就托了人帮着寻买主,可毕竟隔着老远,并无有人家前来一探究竟。”
如今倒是便宜了我们家,心中正暗自欢喜。就听得这位接着告诉起来:“卢爷别瞧着田地有些荒废,实在都是上好的良田不假!”说着摸出怀中早已备妥的文书,递了上前。
果然是上等的良田,足有百五十亩之多。心中已是一凛,哟!这可如何是好,家中的银两哪里能买下全部的。想到此处,不禁抬头看向面前这位书办,无奈摇头道:“如今我家才只有两家佃户,统共劳力也不满五、六个,又哪能置下如此广阔的所在,怕是无力耕作,反倒是就此荒废了这上好的良田!”
听他一句缓缓吐露而出,这旁的书办忙不迭笑着解释道:“想必是卢爷你误会沈某之意了。此旧案文书,不过是让卢爷亲眼过目其真伪罢了,按你之前所言,三十亩地界归于那位名下,方是正事。”
“不过……。”一抬手,指向田地一侧的山脚林地,接着暗示起来:“按咱们正启朝的田赋,凡民田过十亩以上,须得栽植桑、麻或棉各以亩计。”听闻这一提醒,那旁的卢二爷已然微微颔首,确实如此。早在此前,两人为了这等要紧之事,可是没少翻律法典籍。
另一旁随行而来的梁掌柜,已是多少听出了其暗示一句的意义何在,莫不是这位有心想再与卢家二爷些好处不成?想到前次,悄悄递过去的那个实沉的荷包,怕是八九不离十咯!
☆、第二十一章添头之利
瞥了一眼,果不其然只见这书办,已是胸有成竹道:“卢爷看那片林子,可还顺眼?”
问林子顺眼与否是假,怕是那好处必定就在林子内才对吧!又一句落入梁掌柜的耳中,不免暗道一声到底是这官衙里的老人,功名不成,科举路断,也惟有在这熟门熟路的差事上,多挣些银子下来,方能留待回家养老之用。
而此言一出,那旁的卢二爷却是听出了一丝端倪,林子吗?刚才这位提示自己的正是有关,那三种必需栽种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