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依荷起微澜 作者:夏慕言(起点vip2014-02-15正文完结)
不时传入耳内的交谈之声中,多少有几句关于今日午后那场大书的,夹杂着一两声愤愤不平,自是源于大书之后的那个附加的小段子。
原来,今日书场之中并非只讲了那本事关贤王作乱,最后被俘午门正法的故事。还有一另作添头,加在半场休息之时,由那说书老艺人的两个徒儿献艺的小段。
然而,正是那个小段子,才使得二层乙字间中落座的几位听得格外认真,还不时对望两眼,更是惊愕非常!其中原因无他,只是故事中被迫流离失所的主人公,与数年前毅州被害的母子俩,连夜逃出城去的情形足有八分相似。
更令人吃惊的是,故事所述的那官宦之家却是姓鲁。当即便已有九成把握,那对逃离毅州母子并为去了别处,就在此附近。就算此刻不在城中居住,也必是离得不远。
想当初,他卢府就因丁姨娘兄妹俩所设之局,诓骗了旁人家的产业,而随之背上了谋财害命一桩。如今虽已时过境迁,那丁姓之人也已尽数得了惩处,可终归尚未还他母子一个公道。
此刻偶然遇上,既可看作巧合之事,亦可算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当年正是因为此桩悬而未决,始终压着卢府众人心头,即便那看护卢家大院的下人们,也没有心存戚戚的。
如今既然遇上了,自然要顺利解决这一后顾之忧,才是当务之急!
还他母子一个公道本是必然,为卢府正名也是理所当然。因此蔺管事才在回到了居所,不及多时候便已是换了另一身行头。直奔那书场方向而去。
听得邻桌上有人不平则鸣,不免也好似借着酒劲,喃喃自语了起来:“唉!真真是惨绝人寰,惨绝人寰啊!”
那桌上本是有感而发,几位同窗对饮闲聊,却被一旁独自吃酒的老丈,一声颇有几分悲凉之气的喃喃自语,吸引了过去。
“怎么老丈刚才也在对面书场听着了那小段不成?”
只见这旁的素衣老丈,已是沉沉颔首道:“先生不知,方才听了那段不免想起了当年,亲身经历之事,不禁是感慨颇深。只叹息这故事之中的母子二人命运多舛,哪里比得我亲见那桩旧案中……。”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路往北(下)
众人听到‘旧案’已是吃了一惊!半场那小段中所述,虽未将母子俩遭了大难后的境遇一一说明,可落在听者耳中,已是惨不忍睹!
老头求了官家管事说情,却反遭殴打,当场折了一腿。更在连夜逃离之时又遇劫道的强梁,一家子七八口人,唯有寡母幼子惨存。而那寡母护子心切,更是去了一条臂膀,怎么不叫人唏嘘不宁!
此刻被邻桌的老丈提到当年也曾亲历,不免是好奇心起,就连原本坐在柜内的老掌柜,也已是稍稍坐直了身子,朝这边探头张望起来。
余下几桌的食客们,更是出奇的安静了下来,只等着这位素衣老丈细细讲述,当年那桩颇为相似的旧案来。
见众人此般变化,不惊反喜。略作沉吟后,才缓缓将事发十年后的那收了商户银两,却不曾帮村调停与知府家舅爷间那桩冲突的贪心管事,被原主家绑了下狱一事,详尽说道了起来。
“还真是曲折的很,按理说那主家老爷倒不是个知情的,委实也被这黑了良心的管事骗去了铺子一间。”
这头才刚有人脱口而出,那旁已有附和之声响起:“坏就坏在那官家的姨娘,也是个贪心不足的。要不她一心想着暗中借了府里的名声,圈了那些急于成事之人的银子,又怎会养出那般的畜牲来!”
随着那义愤填膺的骂声传遍了店内四角,就见更多的食客是连连颔首认同起来:“果然还是那后院的妇人坏了事!”
“真真是无知妇孺,居然敢借了府里之名谋私产,反倒叫别有用心的,又骗了个精光!这兄妹俩果然是一家子,同样的贪婪无比。”
“哎!只可惜了那商户一家子去了好几条人命,却是直到如今还不曾夺回自家产业。”突然一个书生的哀叹之声。引得四周遭齐齐看向过来。
不过是有感而发,一句感叹世事无常罢了,却遭了这般目不转睛的定睛来瞧,不免让这青年书生有些慌神。亏得此刻,早已出了柜台的老掌柜,抬手比了比对面那书场,替他解围道:“我在这城里住了一辈子,说来也听过不少家破人亡的惨事,却唯有这件记得最久。”
原本还直直看向那书生的一道道目光,随着这旁老掌柜抬手所只的方向。也都转而瞥看起对面的书场来。
只见这旁的老掌柜,轻咳了一声,已是借着告诉起来:“别看这小段子不过才添入没两年功夫。却已是尽人皆知。你们可是知道如今那对苦命的母子身在何处?”
提及这关键所在,自然引得那旁一直按兵不动的蔺大管事,为之一震!却如二爷所料,这被迫逃离毅州的母子,的确就在不远之处。
压住满心的激动。不免已是端起桌上的酒盅来,抿了一小口。不为旁的,只恐那句急于问明母子俩现居何处应声而出,唯有小心提醒自己且按捺片刻,才好。
就听得老掌柜已是接着言道:“那断了一条臂膀的寡母,眼下正在对面书场之内。帮村着理账;而他家幺儿也已是二十出头的壮士汉子咯。只是家产被恶人吞并,如今也只得在南面码头上,领一份看管库房的差事。倒还亏得他家老娘自小手把手教导出来的理账能耐!”
“这男子做柜上理账倒是寻常,可妇人理账未免也太过惊世骇俗了!何况还是只留一臂的……只怕那书场东家也是善心,才勉为其难许了那妇人一份差事而已,想来也是只为多积阴德罢了。”
那旁一人话音刚落,却见老掌柜已是连连摇头:“先生却只说对了一点。起初那书场的东家也是心善之举,谁知随后的变化。却使得咱们邻近几间铺面的帐房,都不禁是吃惊的很。”
“别看那妇人只留了一条臂膀,却是个打算盘的快手,唯有誊写账目时,稍慢了些许,其余几项是半点不差。而且那盘货的本事,比起杂货铺里的老掌柜也是不差多少!”
说到此处,更是面露调侃之色地偏过身子来,朝斜对面的油铺努了努嘴:“瞧见没,那家邱记的新帐房,就是跟了书场里柳家老娘学了三年徒,才出师来这油铺领了这份差事。”
“哟!倒是瞧不出这铺面足有三个门脸儿,在这城里也算是最大一家了吧?”此刻说话的却是刚才一直压着心头激动,不敢随意发问的蔺大管事。
听得这位老兄一提,不禁已是重重点了点头:“不瞒各位,那对面邱记的老东家,正是我们老板的岳家大舅子。”敢情都是一家子亲戚对门而立,做着生意。
就在众人哑然失笑之际,唯有这头的蔺管事暗道一声‘好事!’。
本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却不知今日这一场书听下来,却在无意之间得了这久违的消息,怕也是天意所在。原本府内上下便一直记挂着当年这桩旧案,只是碍于知之甚少,才不得不暂且搁置一旁。
但这等如鲠在喉的感觉,却委实的不好受。旁的不说,单是每一次返回毅州祭祖的人们,便已无人敢多作停留。不但是卢府中人倍加谨慎,就连那些知晓当年实情的族亲们,亦是如此!
足可见,当初那桩的震撼之深,怕是唯有寻访到柳家外逃的母子俩,方能就此了结。倘若远在京城的老爷此刻得知消息,必将遣了府内的大管事快马加鞭,赶往此处。
忙是定了定神,才又接着言语起来:“这真是老天开眼,还叫他母子遇上了那般的好东家,如今就剩下寻到当年那同样被骗的鲁姓人家,将事情始末细细说了,收回自家的铺面便好!”
谁知这头才刚言罢,店铺之中已有人摇头苦笑着应了一句:“哪有这般容易哦?老丈可是说笑了。”
正欲反驳一二,就听得此刻已是走回两步的老掌柜,也是附和点了点头道:“看老哥年岁长王某几分,称你一声老哥也算合宜。”见对面这位欣然颔首,才又继续言道:“刚才那段子老哥想必也是听全乎了?那鲁姓的人家本就是书香门第、官宦人家,真有这等腌臜事,又怎么愿意叫外人知晓?”
“就是这般一说。有道是家丑不可外扬,更何况还是他家后院的姨娘,伙同娘家哥哥骗了府内的主子,又讹了外头的苦命商户!”
“更要紧的是,如今早已时过境迁,只怕寻上门去哪鲁家也断断不会认的。铺子事小,终究还是官宦之家的面子为大,不是?”一旁已是响起了连声附和。
瞧着眼前这人多势众的场面,倒叫他不敢再往下细问究竟,不免另寻了话头探问一句:“也有道理。毕竟已是十多年前的旧案,只是苦了这原本和美的商户一家。若能讨回家产,回归故里才是最好,落叶归根总是不错!”
到底是经历颇丰的老管事,旁人不懂迂回之术,却怎能难倒这位的应变之道。稍一转向,已将此事引导了早年被迫离乡背井的柳家老娘身上。是啊!店内众位食客里,只怕过了半数皆已忍不住在心头发出同一声感叹来。
嘴上虽不曾提及,可那位熟知详情的老掌柜也已慢慢颔首:“老哥这话倒是说在实处,想来他母子俩还是日夜思念着家中的一切,只是不敢轻易往回罢了!”
正有感而发,却听得刚才那青年书生,已是小声提醒道:“先前这位老丈不是已经言明了,当年那桩设案的鲁家管事,早被押入了官府大牢,就连那家的姨娘也已被圈禁在了家庙之内,再不得跨出半步了。有这般消息,自是应该告诉他母子俩知晓才好,即便讨不会产业也罢,好歹也可以安然回乡了,终是好事一桩?”
“也对!我怎么就忘了这茬!”才要转身往对门去,忙又止住了脚下,回头再问向这旁的蔺管事:“老哥,你可还记得那恶人兄妹俩被押、被圈,是多少年前发生的?莫要混了才好!”
到底是个小心谨慎的,微微点了点头:“约摸三、四年前的旧事吧,居然月份到底记不住了,不过那地界却是记得清楚。”
却见老掌柜忙是摆手拦下:“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可这等离奇之事,却不会足有九成相似?”不忘招呼了店内的伙计们好生照料生意,此番不再停留,已是甩开了步子往对面油铺里去。
看着身影没入对门店堂之内的老掌柜,众人才纷纷将目光转回桌面之上,只是还不时讨论起今日这,犹如戏文之中的场景来,也是感受颇多!
已是有人提议,今日酒楼偶得的消息,自该纳入那半场休息时的小段之中,也算是终得完美了。更有人忍不住让人取来了笔墨,便已是摆开了阵势,笔走龙蛇落在纸面之上咯!
再看那头的始作俑者,早已结好了酒钱,也随着刚才老掌柜的脚步,直奔对面油铺去。入得店内,只见一旁柜上老掌柜正与他家账房低声言语,不免轻咳了一声,提醒道:“老头也算当年的知情人,劳烦小哥与我引了路,索性有始有终,将这一好消息亲口告诉了他们母子,才算是功德圆满!”
☆、第二百二十七章 急信入京(上)
原本还觉唐突的两人,听得这位所言诚恳,不禁互望了一眼便已点头认同了下来。虽不知那母子俩会否愿意一见,可那份思乡之情怕是关键所在,既然那案中恶人已被判罚,自当回归故里才是道理。
略低声言语了两句后,就见这油铺的账房已是领在前头,引了两人向隔了两个门脸儿的书场而去。
当蔺管事头一回见着那断臂妇人后,亦是小吃一惊。果然是在屋内整理账目,只是满头的银丝已然是年过七旬老妇所有,却赫然出现在这未及半百的妇人头上,不免使人惊愕非常。
再看一旁的小账房,已是抬手同几人分别介绍起来。那旁酒楼的掌柜自是不必说了,即便少有言语却也是打过照面的。也惟有这旁的蔺管事很是陌生。
但当闻言是打今日听书后,在酒楼用饭时,偶然提及曾在别处得了极为相似的旧案,方才起了心思特来道明详情的,不觉让对面这白发妇人震在当场!
“原是早死了这份心思,漫说那黑了心肠的恶人已被责罚,即便这些年来寻了往来的客商,悄悄打听过些城内的情景,也都是半点不曾听说过有关当年那桩。”听着那白发妇人的哀叹连连。
这旁的蔺管事也随之低低一叹道:“本就是设及那衙内,自是不敢四处张扬,再则也已过了几载时日,当年知晓全部实情的也是有限的很,何况如今再欲寻人来问,就更是知之者甚少咯!”
“听得老哥这般一说,也颇为有理。仗势欺人的本就是知府家的内弟,而另一头疏于监管自家下人的,也在朝中为官,无论哪家怕是不愿意将此桩闹大。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