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依荷起微澜 作者:夏慕言(起点vip2014-02-15正文完结)
眼见着那利嘴好似又回来了,虽比起往日来还稍有收敛,但与昨日那般仓惶掉头一比,却是旁若两人。定是认准了自己,无钱还上她家的银子,才特意寻了由头,来自家探听消息的。
要不然,便是为得昨日未曾到手的物件,才又转了回头,再上门来讨要一番。因为此刻,苏叶将二伯娘一旁的布包,瞧得分明。包袱换了,但这里头的物件不用问,也定然是昨儿自己带来的那些。
暗中咬牙,面上不免也略显晦暗,却在最后一刻忍了下来。眼见那旁的娘亲,正悄悄给自己打眼色,才不得不强压住心头愤恨,冷声道:“既然二伯娘刚好来家,也省得侄女再跑上一趟了,索性将前几日家中欠下的那一两银子,还了与你才是要紧!”
刚开始听着这旁侄女提及欠银一事,郭二家的便是心中一喜。瞧瞧,你不过就是卖了与贵人家做小丫鬟的,虽是才刚由妯娌口中套出话来,说是每月除了吃穿,竟然还有银子领,已叫她吃了一惊。
想到昨日拿她与地主家的管事比较,倒还有些道理。早就听那常来村里的卖婆说起过,这贵人家的奴仆,比起村长家吃的饭食来,也是不差多少。如今再仔细抬头来瞧,还真是红润得多了,好似一月来这身子都长开了不少哟!
那旁正用心打量对面侄女,却是越往后听越觉出味来,敢情昨天回去她主人家后,又转回家来就是还我银子的?不能吧?自己虽是从没见过那城里的贵人是什么样的,可哪听过婢女家欠钱,主家给出钱垫上的道理,更何况还是个才使了不过月余的小丫鬟!
直到下一刻,这郭二家的已身在小叔家的篱笆外,怔怔揣着那刚才接过那足有一两的碎银块,嘴里却是一阵发涩。自己不是在做白日梦吧,怎么可能就这般轻而易举的还上了,那整整一吊钱欠债!
仍是不信的抬手紧了紧,臂膀上挎着的小包袱,更是禁不住倒吸了口凉气。还真的是实打实都挂在自己身上,就连那丫头回来前,自己抢先一步扒拉到手的半包袱好物件,也是不曾离手!
当她半带恍惚,一脚高一脚低的往自家方向去时,这边东屋里苏叶却正微笑着,拿出大竹篮中主家所赐的点心,给弟妹们分哪。
“二丫拿个干净的碗,先给隔壁菜婶家送一半去……。”正当床边满含欣喜看着孩子,小口小口尝着大闺女带来的点心,这旁郭五家的忙是开言,提醒一句道。
就听得那旁的大闺女,又是补了一句道:“二妹你索性取了篮子来,再将篮子里的鸡蛋也给分一半带上。”
“啥!还有鸡蛋!”这庄户人家,哪有不自己养上几只,专用来下蛋的老母鸡哦。只不过,谁家又舍得拿来做吃食的,都是攒够了一篮半篮的,就是等赶集时拿去换成铜钱,再给家里添些旁的日常。
若不是眼下正值六、七月间,这鸡蛋却是放不得,倒不如给孩子们也尝回好吃的才是。瞧着此刻,孩子们正小心翼翼咬着凉糕的模样便知,这哪是自家的孩子吃相好,而是舍不得这难得的美味,即便是最小的儿子,也正学着哥哥、姐姐们的样子,每回咬一小口就得嚼上好半日的。
看着弟妹们吃得欢,苏叶也忙着又挑了六、七个鸡蛋,拿小篮子另盛了出来。低声与娘亲说道了一句后,便径直去了大伯家中,待到她复而出门之后,那屋中的夫妻二人才缓缓醒过神来。
真是来还米的?当初咱们家借出去的不过是二斗碎米,可小五家的大丫如今还来的,却是足有二钱的半块碎银。若是换作铜钱定能多过两百文的样子,都够在镇上的米铺里称上最好的梗米,二斗半咯!
郭大夫妻俩是你看看我,我瞅瞅你,震得半天都没说出话来,敢情还真是攀上好人家了。这才去了个把月,怎么就能这般阔气,不但拿来了银子还自家那两斗碎米,还另有拿来了好几个鸡蛋,欢喜得自家小闺女是一个劲地嚷着,让快些煮了尝尝。
而此刻早已回到家中的苏叶,却是没料到,刚才还了碗来的蔡婶正坐在一旁,与娘亲俩比对着主家交待的花样,已然是忙活开来。
一见她进屋,那旁的蔡婶更是连声好一通谢:“单是给我们家寻到了这么一户,能比别家多出半成粮食的东家,就已是叫人欢喜好半天的咯!哪里想到,还顺带着给揽了这等好活计,蔡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们一家了。”
“当初我不在家,多亏了婶子的帮村,如今这又算得什么?倒是我家主子早就交待过了,虽只比旁人家多给半成的粮食,但若是自家手巧,她还另在农闲时,给咱们几家寻些活计来添补着些。想来一年到头,也绝不能比那自家有田地的庄户们,差得太多!”听得苏叶口中之言,屋内更是引得欢声一片。
且说苏叶没能真多住上一日再回卢家别院,而是隔天清晨,便已是挥别了家中爹娘,离了村子而去。反倒是另一边,晚她两天才回到自家的小丫鬟苏木,却是又为两位主子带了一个好消息。
本就是庄户人家的姑丈一家,因如今又添了两口人,而家中的田地却更是难叫一家子都吃饱。所以,当晚听闻此等消息后,夫妻俩不过稍稍商议了两句后,便立马劝说住了自家兄嫂二人。
只等着打完了秋粮后,便寻经济将自家那两亩半薄田卖了,索性随了舅兄一家,同往新地界去。
按她姑丈的大实话便是‘只晓得守着那两亩瘦田,就富贵了?好歹也得叫全家不跟着受冻、挨饿不是。田地没了等往后凑够了银子,还能再买回来,可家人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就再难回头了!’
☆、第二十六章事事顺心(中)
“虽说这百亩良田,有四家佃户倒也算是足够,但其中这王家本是樵夫,却是稍显不足。不过好在能有另外几家,多少帮村一二,也算勉强过的去。”看着手中自家那方田产的划分,不觉扶了扶额。
见妻子略为担忧,这旁卢临渊不免停下笔来,开解一二:“别看那王家是樵夫,耕作一事虽不擅长,可好歹咱们那山头上伐薪、栽种树木等事,便大可放心交与他家去忙了。”
被他这顺势一提后,原本还不免忧虑人手不足之事的二奶奶,也轻笑着点了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毕竟还有那座山头须得费些心思。如今看着不怎么起眼,若是一旦好好照料着,却是不难将这看似无用之地,变作一处有所产出的好林场。”
“对了,咱们家不是另得了一片桑园,倒是无需再等上数年。如今有了这专懂这些的王家人,就此安顿下来,哪里还用再愁无人看护之理。”稍作一顿,已是爽朗一笑:“指不定,来年便能托他们家照料得当之力,那空出的牲口棚子,就能先暂做养蚕之所在咯!”
是啊!听后也由不得一阵欣喜。要说如今自家虽是百亩上等良田在手,再又那粮库并牲口棚子也是一应俱全,几乎庄子上所需的一切建筑也都齐备了。只等那山头上修建小院的工匠们一完工,便直接腾出手来,接着给几家佃户们建上一排可安然过冬的屋舍,便已是万事无忧了。
不禁联想到来年的春耕之事,不觉已是开口道:“农具诸事都托了杂货铺的梁掌柜帮忙,但耕牛这笔花销应该也不小。要不索性将咱们用来办货的银子,再减了些去吧,总不好与那家借渡再三的?”
“说的是啊,别看那张工头要价合理,这数十两银子也已是将咱们手头的现银去了四成,确实得缓一缓办货之事才好。”
只见那旁的二奶奶,不禁摇头哂笑:“看来此事还得怪我,确实太过心急了,想要一蹴而就。按理说半山腰修建宅院一事,的确是当务之急,而那座粮仓的翻修之事,大可缓上两年再改建不迟。至于佃户的屋舍,倒是最为紧要,他们可是秋收一过,便要启程上路的。”
却见这旁卢二爷摆手劝道:“此事倒是尚有缓和之地,前次咱们走的急,我却忘了与你说道起另一桩来。娘子你可还记得,当日就在桑园外看守的白发老农?”
见她点头后,才接着告诉道:“原本那主家就曾雇有不少佃户在耕作这片所在,那老农就是其中一家。但近几年间,东家移往别处而去,这村中的庄户们也是大多搬出了大山深处,以至于当年的佃户也是十不足一二了。”
“只留下老农看守那一大片良田,却是瞧出荒废多时,就此看来那老农一家很是用心。而另一旁桑园所在,就算我这不懂树木培植的外行人,也瞧得出并为被滥砍滥伐的痕迹。想来倒是个实诚人…不如索性许他家一佃户的名头,还留在原处的好。”
听得妻子一言道出,这旁早已有心一提的卢二爷,当即便颔首附和起来:“正因老农是本地之人,且有是诚心办差的老实把式,留他家在此,反倒比再由外面寻别家来,更为适宜。我原本与你提这桩也却有此意。再有便是其曾经提过一提,如今他们村中,已有不少人家举家搬离,倒是空出不少屋舍,只是当时我们整合计着新修佃户住所之事,却不曾多问一句。”
不由讪笑着,摇了摇头:“当初只一想到,若是佃户们都住入他们所在的村子,怕是每日往来途中便已是费了不少时辰,倒是将建设屋舍的花费一事,抛到了九霄云外咯!”
说起这一桩来,两人皆是相视摇头苦笑。次日晌午,倒是由前去询问那老农的蔺管事口中,获悉了好消息。只见门旁束手立定的蔺管事将方才之事,娓娓道来。
“原还有些担心,那老农会因东家的田地已换了主人,便也随之离了此地。倒是想偏了,那胡老爹原就是本土本乡的农户,旁的不提单是为了守着自家祖坟,也绝不敢离了故土。再则主子们,又是多给半成米粮,他家哪能不应了此事的。”
得了这旁两位主家连连颔首,蔺管事忙又抬头微笑着,接着回禀起来:“就是佃户们得暂借住一冬的大事,也已由他领着老奴往那老村长家中说妥了,只等着那几家到来后,便可搬入暂住一时了。至于银两这桩,也无需太过,只……。”
那头蔺管事才提及借住银两之事,却被这旁的二奶奶抬手打断了下来:“那老农好似对看顾桑园之事颇为擅长,想必也因他们家中定有哪懂得饲养桑蚕之人吧?”
“确实有听这胡老爹提起过,原本那家特意选了他留守桑园,想来也是为了这个缘故才对。”听得二奶奶突然一句发问,不仅让门旁的蔺管事忙是低头,回想起两人攀谈起的往事来。
正待此刻,就听得这旁座上的卢二爷,已是郎声笑道:“这般一来却是再好不过的了。当初那书办就曾再三暗示于我,这桑园的添头才是此单买卖中,最划算的一桩,如今看来却是不假!”
“一来,有这擅长培植的老农看顾在旁,再加上他家中又有,懂得饲养桑蚕的好手,却是如虎添翼,再妥帖不过。就算咱们眼下尚无那丝制作坊在建,只需卖了与旁的织坊便又添一份进项不是。”
轻叩了两下桌面后,又接着言道:“二来嘛,丝织一事虽不算本地特产,但若能保证品质,倒不实为咱们自家所产的上等货物,往后贸易时也能省下不少办货的银两,不是?”
说到此处,就听得一旁的二奶奶,更是笑着补充了一句:“而且那书办的意思是,此处桑园却是因为与一旁的田地同时弃耕,所以算作废弃林地。虽不似垦荒那般,以十年起科,却也刚好应了桑园以四年起科一说。”
“不错,就是这桩。这少则每年两季,若是风调雨顺便是多达三季的蚕丝,往后定有不少产出。再添上眼下咱们的那四家佃户,就足有五户人家帮着饲养,只等来日问过了那老农后,便有定数了。”这旁卢二爷话音才落,就见对面的蔺管事已然躬身告退,不等主家拦道已是直奔桑园方向去。
禁不住把急追了两步出来的卢临渊,苦笑一声:“还真是个万事不留待明日的急性子!”
且说那仍旧一丝不苟,坚守在新东家桑园旁的胡老爹,昨儿才应下卢二爷留人的喜讯,今日将近黄昏之际,又闻这等天大的好事。不禁也是老泪纵横道:“老头我真不知该……说来,如今我与家中老婆子的身子骨都不成了,那天间地头上的重活,也都不比当年了。也惟有这采桑养蚕这活计,倒还能多做上几年,只是东家有这二十亩,单我一家哪里又忙得过来哟!”
“不碍,如今我家主子不是又另寻了那四家佃户,这人手一事上倒也不用愁了。只是那几家,怕是多为新手,不知需得多少时日,才能学会这养蚕的活计?”
“不难,不难……。”于是,胡老爹便已忘了,赶在日落之前得往回家转,拉着一旁的蔺管事索性细细说道起,这养蚕的门道来。直到另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