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依荷起微澜 作者:夏慕言(起点vip2014-02-15正文完结)
他不敢轻言夸口,然而心中得意之情,还是略有显露少些。只一想到,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并非他人,正是自家次子,任谁都难掩心中的得意万分。
即便在卢府之内,知之者不足一手之数,但对于老夫妻俩而言却是万分欣慰之事。
“不曾想,我儿能有如此大能耐,不但当年就提议了在外城那片的兴建客栈一事,不出几年光景又在那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栽活了数以千计的树木,可是了不得哟!”
听着老妻含泪感慨,这旁的卢老爷何尝不是满怀欣喜:“比起在京中规划的那片屋舍来,此番成就才是真真的大能耐。外城那片死地即便不是我们三家出手来建,只怕等朝中之局稳固时久后,必会引得无数独具慧眼的商贾前来牟利。我们不过算是占尽了先机而已,真要多迟疑两年,便不再是那容易之事咯!”
本来当客站初具规模之时,就曾有几位朝中大臣借故前来先睹为快,实则却是暗示卢、王两家分些利益出来,才是。殊不知,这三家是早有防备之心,早将此事报于当今知晓,才斩断了众人的企图心。
这旁才想起当年之事,不由得一阵唏嘘,却见自家老妻拭了拭滑落眼角的泪珠,欣然念叨:“只怕如今他们是想要找葫芦画瓢,也不敢贸然行事了。毕竟地处西北苦寒之地,又是满目的黄沙漫漫,哪里是一般人等捱得下来,何况我儿手中的能耐也必是不好偷学。若不然为何此刻都未听闻哪户有意试上一试的?”
原本还陷入过往的忧虑之中,听得老妻一番直言,不觉已将心头那片乌云吹散了开来,显然是不无道理。
☆、第二百七十二章 家书到?
儿子虽能在沙地里栽活这过半的树苗,可到底也是挨得住西北狂风卷带着黄沙的苦楚,这可不是常人可以相信的,更别提居家为此迁移到那片地界上。漫说寻不寻得上合宜的人手帮村,只怕就连原本在繁华之境舒坦惯了的管事们都直摇头,更何况主子们?
怕是看着羡慕不已,却未必有几家愿意尝试一番的。有那更容易的法子,干吗自找罪受不是,顶多被人惦记一段时日,也就慢慢淡了下来,毕竟不是什么好差事。
应声附和着点了点头:“同沙漠争地的买卖,可是不好做,有那千百种攒钱的法子,何必又去受那份罪。”接而轻叹了一句:“我家仲坚若不是当日为避祸在外,又岂能去了那人烟稀少的苦寒之境!”
两夫妻不觉又是一阵沉默,此刻虽已是时过境迁,然在父母眼里自家骨肉所受之罪,又怎能轻易抹去。只是碍于严家势大,才不得不收敛心境,小心应对。
不想,今日才惦记着该不该换个心服人选,定下日子再往西北探上一探,却在第三日午时才过,门房上便让人送来了家书一封。只是这送信之人,既不是卢临渊名下的仆役,也非原本已与京城卢府门房相熟的梁掌柜,而是自称由叶州往京中贩皮货的商队。
“这……看着笔迹的确是我儿所写,只是为何不寻了老家人一路随行,而是直接托付了外人相送?”瞧着老爷满面的疑惑,一旁的太太王氏,也不由得低喃一句。
低头略作思量后,还是先瞧了信中所述,再问究竟。
只是这信中所述……却让人是一阵愕然:“你且说说,那送信之人是如何提醒与你的?”
虽不明老爷为何。复又问过一遍,忙不迭点头重复了起来:“那送信来的老头说了,信是甘霖镇外的卢东家让送入京中户部侍郎卢大人府邸,只交与老爷、太太过目才好。另外,那老头临转身时还交待了一句,说是不必回信去了。若是还有消息,另会托付了刚巧行商入京的带了来。”
“哦,不必回信,另有消息还会这般托付与人送来。”摆手屏退了左右人等,这才将手中信件递与一旁的老妻:“看来我儿不但谨慎非常。就连这家书上也是用了一番心思。”
果然,信中是半字全无,满纸皆是如同幼儿胡乱涂鸦一般。画得俱是惨不忍睹的风景之作。一颗歪脖子老枯树上,就这般稀稀拉拉挂着七、八片残破老叶,看着就让人哭笑不得。
更要命的是,第二张图稿上所绘愈发让人忍不住失笑摇头。这哪里是牛羊牲畜,唯一能让人辨出所以然来的。也只有瘦羊脑袋上那一对大小悬殊厉害的羊角而已。再看同在此画稿另一侧的那具牛身,更是犹如山石一般难以分清,若不是牛头上赫然可见的鼻环,任谁都看不清此为何物。
“老爷这羊身旁的好像是柏树,而这牛头一侧的却是垂柳。”反倒是太太王氏一句低声,唤醒这旁仍是一头雾水的卢老爷。
忙顺势又接过了第二张图稿。细细辨了起来:“还真是柏树与垂柳,只是这画作所用的手法也太,莫不是……。”
好似灵光突现。忙不迭起身拿过一旁书案上的笔墨来,顺势在那幅图稿上提笔落下两字。继而想了一想,又将再度圈点了一二:“柳便是六,而这柏树定是寓意着我儿庄上已有羊只百头之数了!”
“六头耕牛,百只羊?这一年得多少草料方能养活!”想到居然有这许多牲口需喂养。一旁的太太王氏不禁图口而出,怔怔望向身旁的老爷。仍是有些难以置信。
只因年前听得二管事回报,说起来年蓄养牲畜一事,却不曾提及究竟数量几何;更不敢相信一个寒冬下来,还真活了好大一片牧草可用作牛羊的饲料。
显然看懂了这第二张图稿上的含义,老夫妻俩忙不迭又拿过头一幅画来瞧:“这一树下好像有沙子,是不是在告诉咱们这就是那传入京中的沙柳?咦……老爷你瞧这树上的枯枝杈偏巧是个整数。”
细细点着画稿数了一遍,还真是分出了十根枝杈,而那稀疏地老旧枯叶刚好各自分在每根枝杈上,唯有其中一条半片残叶都无。定睛细观之下,那最底下的枝杈上赫然留了半片树叶,就很是特别:“莫不是地里的沙柳足有八成半安然存活了?”
此刻,轮到这旁的卢家老爷险些惊呼出声:“怎么能够,年前回报说半数必是不难,如今这八成余可是比报入京中之数,足足高出了四成去,怕是……。”突然想到了今日尹侍郎提醒一句。
不觉已是摇头苦笑了起来:“这实情八成半,被他们层层递减之下去成了如今的四成余,可见底下那位的确是怕及了留任之事,断断不敢将甘霖所见的惊人景象,据实回报。”
“怎么其中还有隐情?”被老爷这般一提,自然引得王氏警惕之心顿起,急忙追问一句。
听完了老爷的转述后,不禁更是点头附和道:“那尹侍郎说的确实极有可能。当初要不是为躲着严家的耳目,我儿又怎么能选了那般荒凉之境安身,到底让算准了官家子弟吃不得苦,才侥幸避了一劫!”
逐一将图稿收好,而最后一幅反倒是更好解释,天上挂着一轮圆月,下面一辆马车奔驰着,就是说定仲秋之时便可安然返京。至于那看似不怎么滚圆的满月与底下歪歪斜斜的大车,已不是重点了。
虽说老夫妻俩是由第二张开始读懂,这封密信中的暗指何事,却也说明远在西北那处的次子尚未敢确定,此时送入京中家书是否稳妥,所以才有此一举。
担忧的自然是那权势非同一般的严家,只是这般谨慎却是老夫妻俩不曾预见的罢了。收妥了信笺,复又坐回桌旁,卢家老爷才含笑感慨一声:“如今再不是昔日那个身子羸弱的弱冠举子咯!想我卢家竟然出了如此人才,也已算是了得二字了。”
“只是苦了他们娘俩也一同在那处受了不少罪,索性秋后咱们让人赶了大车去接了回京,可是使得?”问完此句,不禁抬头看向这旁的老爷,心中也有些许忐忑。
一来,此间丰产之事便会传扬开来,而懂得妙法之人正是户部侍郎家二爷的实情,也将随之公布于众。二来,即便此刻朝廷无意开垦沙漠腹地,然而往后又该如何打算,却是无人能晓。再来,更是让人隐隐有些不安,沙地既然都能如此开垦了,另有别的怪异地界可是也可如法炮制?
这岂不是没个头了,要知道眼下朝廷府库空虚一事,本就是再明显不过了,何况身为户部侍郎的卢老爷,更是一清二楚。漫说是沙地开垦成林地一事,朝廷必是不会轻易罢手,更别提那些本就地处内陆腹地的所在了。无论这交通往来而言,还是开垦成功的重要性论起,都是无容置疑的!
想到随之而来的种种之事,这旁的卢老爷亦是缓缓摇头,长叹一声:“也难怪那一路送折子上来的官员会如此行事了。层层瞒报也实属无奈之举,谁愿意被困那荒凉之境,一留任便又多费了三年时日。”
放下适才比出的三根指头,却顺势扣在桌面之上,接着喃喃一句道:“再加之我儿本就曾在户部为官,岂不是……。”
就在老夫妻俩为此事颇多担忧之时,朝中却传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那便是朝廷另在来年大比中,选拔了几名候补前去西北沙地,跟着卢临渊习得沙漠改良之法。
初闻此一消息,众人皆是松了一口气。如此一来,倒是无需担忧儿子因此被困在那苦寒之地许多时日,只是教授沙地栽培之法,必得多留一二载时日,方才使得。
“但比起长久不得回京而言,总是好事一桩。再则等秋收捷报一到必得引得众人咋舌,怎不又是奇功一件?只怕那严家再不敢有所动作咯!”将消息报与母亲知晓,忙不迭又添上一句安稳之言。
这才引得斜靠在长榻之上的太太王氏,连连点头:“一二载时日倒是无妨,且不说你兄弟此番西北之行,有幸遇上了那位高人得了好方子,将身子骨调理的不错。更要紧的是叶氏此刻有孕在身,正要赶在仲秋之时一路颠簸,反倒不妥!”
原来那满月映照下的大车之中,赫然一位妇人怀抱着婴儿,却是随后被重读家书的卢临岩发现。想二弟膝下的长女言馨,待到仲秋回京之时也已该年满四岁了,哪里还襁褓之中的小婴儿,再算算时日只怕叶氏怀上的这个刚巧是在年节之前。
虽辩不清男女,然而对太太王氏而言,却是最为令她欢喜的。本来次子的自由体弱,让其颇为忧心的便是膝下空虚一事,然而几经调理之后,诞下一女。当时已让太太王氏微微松了口气,却不想那高人的手段果然了得,儿子所去之境更是不堪,反倒又得一个
“若是再得了儿子,便是再好不过了!”
☆、第二百七十三章 廖家商队(上)
一旁鲁妈妈本就最明白自家主子的心思,太太不好直言道与旁人知晓的,却由她低声点到明处。本来人心就是这般,无望活过弱冠之年的次子,不但越发地精神起来,还顺利给自己添了个粉嘟嘟地小孙女,已是难得二字。
然而此刻获悉儿媳有孕在身,却是打心底里欢喜的紧。对于太太王氏而言就不孝有三,无后五大的,却是千古不变之理,哪能不替远在西北之地的卢临渊想着其子嗣大事?
漫说是太太屋里这几个妈妈、丫鬟们,就连外院的仆役们若是得知这等消息,大多也盼望着主家太太再添一金孙。到时候老爷、太太少不得还得因此赏下好些银子来。
远的不提,单是近两年外城那一片地界上的收益,便不可谓高的惊人!原先除了姚家本就是做的许多年买卖,好歹也可大概估算出那一摊的进项几何来,却未料朝廷连着多加了两回恩科,就生生将客栈的收益提高了不少。
随之名声渐起,更引得入京的行商之人蜂拥而至。一来这片的屋舍确实强过普通的客栈;二来自然是独立有了院落,这般到底方便了自家暂存货物之用。
别看规划那片沿河道旁,的确另设了可供租借的库房几座,可到底不是每家铺子都用得上,反而是每个院落中,都特意留出的库房一、二间倒颇为实用。
本就打算不是大比之年里,专租借与行商人家,所以提前为他们想得周全,才引来了许多回头客。再加之,随后的酒肆茶楼也逐渐添补了上来,如今外城这一片地界上可谓是亮眼非常!
“到底早规划好了这一条,专供两边互不影响的商业街市。要不然这般熙熙攘攘,又要往哪里躲清静去哦?”
闻者也是含笑应道:“晨余兄所言甚是,我等提前一年便来到京中待明年之试,也是因此处的雅致之中不失繁华,比起家中特意遣了许多奴仆随了我往山庄去,不知好上多少倍!”
回头瞥了一眼,正四处打量街市热闹景象的两个僮子,又是一声轻笑道:“晨余兄家中远亲在京郊就有庄子,却也宁弃了那般去处与我合租院舍,只怕也是听了我家表兄的推荐?”
“正是这般。前月二姐夫来家中小坐,便是满口赞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