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依荷起微澜 作者:夏慕言(起点vip2014-02-15正文完结)
至于那老哥俩的详实来历,还是此后在药堂柜面上,听伙计认真应道才知的。此刻庄中对于他们一家的来历,并无半分刻意,也是忠于庄主之言而定。
毕竟眼下庄主时久未归,再加之渌水所需的屋舍、道路,也已基本建设完全。即便有个别还需填补一二,想来还要等到二爷一家重回山庄之际,方能用得上这些迁移至此的工匠们。
索性将他们的名头宣扬出去,无论于庄子而言,还是他张家一门的生计,都是再好不过的。而今虽还用不着,直接去到那四合镇上寻活计,到底还是出了庄子做过几档子差事。离着倒是并不远,就在庄子那头良田一侧的小村子里,给村里帮着庄子饲养桑蚕的农户家中修筑新屋。
别看这活计本就拿手的很,普通农家小院又怎能难住他家,只是这银钱一事上,哪能似二爷那般颇为阔绰。想到此处,也就愈发盼着庄主的早日归来。
然而此刻他们还尚未知晓,听得柜面上小伙计自信满满的一通讲述,这旁的两家管事倒是不曾犹豫。出门低声交谈了几句,便以相视一笑道:“看来二管事与小弟想到一处去了。毕竟地处偏僻,真要寻了外间的工匠上山做工,怕是不易?”
“且不说,几乎整个庄子都出自他们之手,必是错不了!”不忘再抬头看了一眼身后的药堂,忙又转回身去,以脚尖点了点地:“单是这条山道,便可看出工匠们的手艺,定比那毅州城中的也是不差多少,才对!”原本这乡野地界,哪里去寻手艺上等的工匠,能寻一班差不多的也就是了,到底不是修了给主子们用。自是无需这般仔细。
只不过修一排可遮风避雨的木头棚子而已,即便再加上蜂农所居的山间小屋来,也用不着甄选再三。倘若真寻到这么一家好手艺人来帮村,倒是可以与主子们提一提,另修一处用来供全家避暑的山间居所,也是不错。
显然那旁姚家的管事。虽也起了同样的念头,却不如二管事这般笃定。说来。姚家如今在京郊的那处田庄,已是反复添置了不少的休闲所在,就算与内城那些贵家内宅花园相比,只怕也是毫不逊色。
其间又将田园野趣融入的恰到好处,更是城中那受限于地界之困的庭院,无法做到。即便再以所用材质而言,只恐初见之人必会暗暗咋舌。这姚家何时起,竟然使得起这般贵重之材了,而且还可说是一应俱全。
早先也是偏重颜面的人家。虽说手中不存多少现钱,却又爱到处显摆家中的富足非常。故而特意选用了名贵之材,修了美轮美奂的精致庭院,也是常人无法想象之事。
然终究不是那真正的富足之家,明面上花费了许多后,这亭台楼阁内的一应摆设。便再无多余可以继续挥霍了。于是乎,这满院的精致屋舍便真成了,只可远观而不可‘进’看的戏台布景!
反观他姚家田庄,却不是这般。不敢与那些世代名门作比,但较之普通的官宦人家而言,若说更胜一筹也丝毫不为过。单看隐于他家田庄之中的那处,景致异常秀丽的大花园来。必让那些曾经游过一遍的,离去后还会时常念叨一声,此间的处处精致。
院中景致算是其一;而那布景合宜的各色建筑,何尝不是为它增色不少;更有那不带重样的上等家具,愈发让人目不暇接,每每念叨起来,也是毫不吝啬地溢美一番。
本来东家有钱有势,作为家中管事也是洋洋自得,更何况如今这姚家再不似多年之前,除了那间太老爷留下的酒楼,便再无其他像样的产业,拿得出手。
眼下不说别的,单是外城那偌大一片名声远播的客栈,就让人不得不另眼看待几分。远的不说,如今每逢大比之年,那些个赶考入京的学子们,早已将外城的这家客栈做为了首选。但凡能入住他家,便不会再往别处挪,若不是家中本就有亲戚住在京城,只怕更了不得!
正是如此,这姚家管事们的眼界也都跟着水涨船高了起来,漫说这小镇郊外的深山险谷之中的人家,即便是京郊那好些达官贵人家的田庄、别院,远远不及自家的也是不足为奇。
只是在这等偏僻之地,还能这般大手笔的主家,必定不是寻常之辈可比。此地可不是那京郊,无论你家建得再过奢华,只要有偏好此项的贵人瞧见了,也大可轻易出手,将本钱收回腰包。
可……这么个破落深谷,即便你能修通往外的道途,只怕问津者也是寥寥,更不敢奢望还会有人豪气冲天,直接将你家这好大一片山头全都买下的。
就在那旁姚家管事,慌神之际,却只见一旁的经年书办,认真点头了点头,信誓旦旦道:“叫二管事这么一提,在下倒还真想起来了那老哥俩带出的工匠,可是个顶个的好把式。做活计的又都是他们自家亲戚,压根不用担心躲懒怠工的事儿。说来原先我们衙门里沈书办家的两个铺面,还都是他们家给整修一新的,要不咱们一会儿上那两个门脸儿,仔细瞧瞧他们的手艺,如何?”
原先说的都不外乎,山上地貌、植被之类的话题,但除了这些个较为模糊的言语外,老书办也实在知道的不多。而今刚才借着那张姓工匠家的手艺说事,倒也不算偏离太过,但凡要在山间住下的,这修筑屋舍院落总是避无可避。
索性拉着他们一同去瞧上两眼,也算是取长补短了,好歹能给自家添上一份好处银子,也是求之不得。再别提,老爷那儿自己也可算得小功一件,到底又卖出一个荒山头去,也是聊胜于无!
说来也怪,这些年间也就除了十余年前,卢家置办的两头空山头外,就再无人问津一二了。要不是前几年,叫沈老弟撞了大运又连哄带骗,又售出几个外便是一片死寂。
别说再有人上门来问,就连原先那早于他家置办名下的卢家,也是从未有这般认真过。今日这又是自家遣了人来瞧,另外又稍带上一个跟着相看的,倒叫一路随行而来的老书办,不免暗暗嘀咕起来:“难不成这山谷里头,还真能种出银子来?”
怕是不能够吧?转而又看了一眼,同坐车中的二管事,只见他一脸的轻松模样,怎么都不像……自己可是傻了不成,真要有哪等好事他卢家还能拱手让人?必是费心掩人耳目,指不定想尽法子赶了最东头的那家出谷,才是要紧。哪能又好心指点了别家,抢夺好处的?
想到要害之处,他也是不着痕迹的甩了甩有些发胀的头颅,暗自庆幸不曾说错话。真要是说丢了这档子好事,可是太不值当咯!别看这荒山头一座并不值多少银子,但这可都是额外的进项,要不是沈书办家开了铺面,这好处可还轮不上自己。
若能说服那家多置办上几个,才叫真正的好运连连。如今一门心思只盼着,最好能将那深谷中的一片荒芜,全都卖了与他人,所以这随后的陪同差事,更是分外的殷切。
终于在临分别之时,定下了山头两座后,倒是叫那旁的老书办暗喜了好一阵子。不说其中单收了姚家管事的二十两谢银,便让他心中感慨,这才卖出去两座无人问津的荒山头,就够自家置办下好几亩上等良田的!更何况太爷面前还能记上一功,才是自己继续留任的关键所在,到了自己这年岁还能多干上几年,本就是好事一桩。
一路上,满脑子都在盘算,看来往后还得多翻翻县里的卷宗,仔细瞧瞧还有哪几处,可以售卖出去的,才是最为要紧。不过也不能一次全卖干净了,毕竟这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谁知道如今这位还能不能多留一任的?
这头是边走边盘算正经事的老书办,而那边厢在四合镇上,寻了个干净的客栈住下的一行人,倒也不曾闲着,只是打听那处深谷山庄的事,的确不好办。
原因无他,这镇上知道详情的人实在是少的可怜!本来无事出外的佃户就是不多,关键是庄里几乎已能自给自足,即便是自家不产的也都托了镇上的梁掌柜帮村着,统一采买回来。
如此一来,既省了银子,又可避免太过招人眼。近些年来这庄上的日子是越发的好了,正如白日里卢、姚两家之人看到的那般,佃户们再无一家穿着补丁叠补丁的破旧衣衫。更有不少妇人们头上戴的银发簪,都不再似先前那般,以黄铜铸心外头鎏了一层银罢了,而是实打实的沉手货。
不单庄上的佃户们如此,就是残存下来的几个邻近小村落中的农户,也因渌水山庄的日益繁盛而沾了光。仅他们山脚下那间半赊半卖的药堂,就使得村民们再无需外出求医,更别提镇上梁记杂货铺中的大马车,每月都准时来往山谷两回。载来的都是些日常所需,哪里还需自家辛苦去镇上挑了回家转的?
☆、第三百一十六章 回京复命
这般一来,无论是渌水庄内的佃户,还是邻近各村落的农人,皆不需再赶着牛车,颠簸一路。本来四合镇子就有三十余里地,又因刻意卢临渊夫妻俩,又哪里敢将其修缮一新。
避人耳目都避不过来,还敢自家先修通了便道,让人来去可得通畅不成?不在途中多载几片荆棘,有心防备着些,就算不错咯!所以至今也仅有山间各处的大小山道,被张家人修缮得格外平坦,那可是自家每日都要用到的所在,自是另当别论。
而这唯一的‘出路’越是破败不堪,便越不能引人过多注意。正经说来,这些年间敢放心大胆,时常来往自如的外间之人,只怕也仅有四合杂货铺里的梁家父子们了。
漫说旁的商户了,就连当年那陪同卢临渊一行,看田、选山的沈姓书办,也是乌有正经差事,断断不愿多走一回,那能将人颠散了架的土路便道。
实则这一切,不过都是卢临渊刻意为之的,当年为何咬咬牙将东面那一片,全都收了自家名下,还不是为了掩人耳目地开辟了一条隐秘的山道。沿着邻县边界蜿蜒而行,虽说用时必是不及走四合方向划算,却无人知晓其存在,而愈发显得稳妥三分。
不说国中无战事,又因连年未与邻邦大动干戈,倒是不必如此谨慎过头。然而这渌水山庄的处境却有些微妙,一来对面遥遥相望的那两座相连的山头,正是卢家早先置办下的。即便庄上为防万一,索性再度将隔与其间的两座小山头。也一并拿下了,可到底还因有所顾忌不曾大兴土木。只选了一片合宜的所在设了座小茶园。
就连茶农们,也都不留一家居于山间,为得就是杜绝万一之事发生。兄弟俩终究还没分府单立门户,多留一个心眼也是无可厚非。这般一来,与远在京城的兄长而言,也是半点则损都无。原本他卢临渊换取山头与田亩的银子。皆是夫妻两口子花心思挣来的,又不是拿了公中银子出来置办的。
不过这事先瞒着府里的双亲,到底有些说不过,也正基于这条二房夫妻俩才选择了,近乎闲置山头的法子,只求对自家那片大茶园略有补充罢了。
置于多添一份进项,倒是不以为然。而分管这桩的两个女管事也都深知,其中的缘故。所以这两座山上的产出。也多半留在庄内自家取用着。就算有外售于人的,也多半会直接唤梁掌柜来收了去。
只是远在京城的卢府两父子,又哪里想到,每逢新茶上市之际由次子命人送来的好茶,就是出自这两座山头之上。而今自家用来养蜂的山头,正与那产茶的所在,相邻而座。
更不会猜想到,那茶园的主人正是卢府嫡出。只不过。眼下知道此事的,也仅有寥寥数人罢了。而这些人中,能长久居于毅州的,只怕仅有梁掌柜与那沈书办了。再经历了这数年的改变后。而今就是那当初经手之人,也未必能看出当年的风貌来了。更何况卢家的二管事也已有多少个年头,不曾亲自深入这荒谷之中了。
想来当初老爷置办下这片之时,他身为专管田庄之人,也曾跟着来过几回,但是到今日也足有十余个年头了。即便记性再好,只怕也已不再这般清晰了。
再加之,连片山下原本叫伐薪人开出的那条小道,虽说卢临渊有意不做改动,到底还是略有加宽过不少。自然是为了便于梁掌柜家的大车,每次来往便利些,却也是不敢直接修成了碎石便道。
正因如此,每逢雨天梁掌柜家的大车,便会倍加小心。当然也有改期前来之时,只是毅州到底不比南方各地,雨水丰沛非常,这改期之事终是有限。
而今位居山谷入口处的卢家,既然已有了启用山林之念,想必往后这出谷的通道,也会随之修缮一二。虽不至于全面翻修一新,也少不得稍加改善的。
“两位管事可容在下提醒一句,看那家主人的架势,连自家的药堂都建了,再外加一月两回都有人送进谷售卖的日常物件,你们两家也可稍带着,得些便利?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