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依荷起微澜 作者:夏慕言(起点vip2014-02-15正文完结)
有此一想后,自是欣然颔首应下这桩差事。要说这位本虽不是那性急之人,只是碍于眼前之困,却也顾不得许多了,自是不能将这位求上门来的凉在一旁。又恐夜长梦多,更是不能让这旁梁掌柜的多等数日,再做回复。
于是,随即便低头思量起来,只见他不过缓缓吃了两碗茶后,便已有了定论。待其重新抬头开言之时,俨然已是成竹在胸了。
据他所言,本地栽种茶树之人也仅有两家,不过却都离着四合所在甚远,因此上压根就不会互相有所影响。再则,本县原就不是朝廷记录在案的茶乡,自然不会都被收缴为官茶,以供官衙易马之用。那两户茶农的产出便是安茶法,由官府收缴的那份后,余下便都许他们卖与茶商手中。
“所以有此可见,卢二爷家的茶园开辟后,想必也是如同那两家一般,许卖了与手中持有茶引的商户才对。唯一令他费解的是,既然卢二爷已决心在此开辟茶园,却又为何不索性将隔在您家山头之间的那余下两座,也一并都收在名下,岂不更好?”
听闻此言,这旁早有准备的卢二爷,却是微微动容,继而又是轻声叹息道:“何尝不想也都一并拿下了,只可惜开辟茶园一桩,本就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须得几年经营后,方能所有得益。而在此期间惟有不断投入才能使其逐步完善,将手头的现银一并放入其中,岂不冒险的很?”不紧不慢一句有理有据的无奈反问,却直言打断了对面那位的说服之举。
是啊!经由前几回的合作办货之事后,对于这位卢二爷的为人谨慎一桩上,无论是他梁掌柜自己,还是家中娘子皆是赞同的很!本来就是利益之上的商人,便没有不爱钱的,可这位卢二爷比起旁的商户们而言,却无疑是异常的清醒!
不过分贪图利益,对于旁的行商之人而言,近乎是愚钝之举,但在他夫妻二人眼中,却并非如此。常言道‘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若是只顾眼前之利,而忘乎所以,想必离危险之时也就不远咯。
此刻,这位卢二爷所提,便是着眼长久利益所在,比起自己这般的市井小商户而言,到底是拍马不及!
不觉也是缓缓颔首,低声问道一句:“那卢二爷的意思是,这位沈书办所提之事,就此作罢。还是依您先前之言,只拿下挨近田地的那座山头开辟茶园便好,中间两座待年后手头若是略有结余,再行置办也是不迟?”
“正是此意。只是梁掌柜说道起此桩来,必得婉转着些才好,毕竟往后茶园之事,还需这位多多照应一二,才是。”一句定论后,已是端茶送客。
此时对面的梁掌柜,也已是欣然告辞,本就得了卢二爷的婉转回绝后,愈发是心急如焚。到底此事一旦成了,今后自家的生意便不再局限在这小小的四合镇上。旁的不好说,但就此跻身茶商一桩,已是叫他兴奋不已,何况还有巨大的利益涉及其中,哪容得差错半分?
于是待见这旁卢二爷端茶之举,其已是配合着忙不迭,起身告辞而出,却不见其驱马往回,而是直接取道赶去与那位沈书办,再行商量一二,究竟该如何平稳两头之利。
而那头一见梁掌柜这般匆匆赶来,便知事情定是有变,忙是停下了手中之事,领着他直奔自家去。待两人对面坐定后,就听得这旁梁掌柜已是快人快语,直接点明主题。言语间虽有婉转之意,却已是明确的很,便是那位有意置地建设茶园之人,手头略有不足,以至于不能将那三座荒山一并拿下。
听得这一说辞后,那旁沈书办也是微微皱眉,感叹一声:“怕也并非全是为了现银不足一事,想必也是担心朝廷会否,再加重茶税一项上颇有忧心才是!”
“加重茶税……这又是从何说起?”猛得抬头,定睛看向对面的沈书办,不禁低声接了一句道。
只见对面那位,却是苦笑摆手应道:“眼下还只是传言罢了。但确实不好说,前朝之时就曾为了扶持茶农更多栽种,不增反减此项之税,引得朝中大臣分作了两派,整日是争论不休!”
顿了一顿后,才又叹了一声接着道:“而自本朝开国以来,却是连加了两回茶税。虽说期间时隔三十余载,但较前朝那时已足足多了七成之数了。若是再行加重,就恐茶庄便会应声继续荒废下去。”
听得此番言辞之后,这旁的梁掌柜对于先前在卢二爷处所闻,更是佩服不已。不用多言,想必这等传言,那位也定是有所耳闻,才倍加小心,不敢全部投入。
顺势便将自己的这番推论,低声告诉与对面这位知晓。两句言毕后,两人更是相视颔首,皆是由此认定了那卢二爷定是已明实情。若非如此,又怎会如此的犹豫不决,与先前置办那百亩良田时爽利,是浑然判若两人。
沉吟片刻后,那旁的沈书办已是停住了其手上,轻扶茶碗侧壁的习惯动作。面露浅笑道:“依我看事情还有转机。毕竟眼下这位知县大人颇为性急,若是听闻有人要在其管辖之内置办荒山,还是为开辟茶园之用,定是欣喜非常。”
“只是碍于钱财不足,却可能耽误上几年,方能全部划归了其名下。听后最为上火的,想必就属咱们这位知县大人咯!任内荒山得以有效治理,另有茶园逐步建设中,便可是其功绩一项。两者相较之下毋容置疑,定是极力促成才对!”又朝这旁的梁掌柜,比三根指头朗声笑道:“此等三方得益之事,又岂有就此搁浅之理!”
“三方得益?”暗暗掰了掰指头,好似最终因此桩得益之人,远不止这位口中的三方而已。单是自家与卢二爷算来已有两家,另有对面他自己也是一方,外加那位一心年终的考绩的新任知县……。
正待这旁梁掌柜的暗自盘算之际,就听得对面的沈书办,又是朗笑连连道:“你我只是陪衬罢了。真正得益之人因该是他们三方才对!”
☆、第六十二章地契到手(上)
看了一眼对面这位满是疑问的杂货铺掌柜,暗暗摇头,含笑解惑道:“第一怎会旁落,自然是朝廷因此得益。荒废无用的山地换来可入库的银两,经由茶农几年的经营之后,还另可收获茶叶以供朝廷易取战马若干,岂不是朝廷得益最多!”
这旁的梁掌柜也已从刚才的疑惑中,恍然醒悟过来,频频颔首认同不已:“沈官人所言极是,自当万事皆以朝廷为重!”
此句接下后,再观那旁的沈书办已是欣然颔首,继续言道:“至于县衙这位大人与渌水山庄的主人,亦不过是各尽本分,远论不上因此桩便可获益匪浅一说的。”
那旁是一本正劲,丝毫不带半点迟疑的张口便来,而这边随声附和,频频点头的亦是一脸的诚恳。宛若两个默契十足的旧友,当面闲谈着普通家常一般,想来此刻就算身在酒肆、茶坊之中,也断然不会被外人瞧出分毫的破绽来。
就在这两人商定之时,另一头卢家的蔺管事也不曾歇下,正欲赶去隔壁镇上的牙行,打听可有合适的茶园人手。想着一旦沈书办将此桩说妥后,县衙的那位定是催促着,自家快些拿了银子换地契才是。
此刻不先着手茶农这桩,恐会耽误来年春季的栽种事宜。栽种之前的山地清理一事,也是刻不容缓,再加之那位性急的知县,定会力劝自己将这三座山头一并拿下。就此而言,寻来合适的茶农也需同时进行才是。
特意遣了蔺管事往他处去寻,也是怕四合镇上的牙行之人,生出好奇之心来,便不敢再将此桩交到他们手中了。短短半载时日里,便接二连三的寻人手来家,哪能不引得旁人侧目的?总之,万事小心方为上策,如今再往几家佃户的家乡添人手,也有着同样的顾虑,因此还是另辟蹊径的好。
这两桩自有合宜之人,正在分头办理,至于茶园规划此等要紧之事,自然是由二爷领着半个懂行之人的向丰年,向管事在书房之中忙活着此事。
虽说如今本地栽种茶树的农人,实在不多。但就自家山头上那片荒废的茶园来看,想必当年的情景也算是颇为壮观。若非如此,园子的主人又怎会这般兴师动众,在满山上种遍了,这可用以保存水土的特有树种。
这俗名水冬瓜的树种,惟有南方梯田之乡最是常见,但本地却是鲜有培植,便可见当初的那家也是费了不少心思,用以自家茶园大建设之上。倒是使得此番开辟茶园,便利了许多,只需按需排布一新得以物尽其用!
且不提与胡老爹同村的那父子三人,也算是家传的炒茶手艺,虽不必常年专司此事的老把式,却比起一般的人家而言,高出一筹不止!
这种种迹象,便足以可证,当年本地确实出现过,规模不小的茶庄所在。只是为何离此不过三十里地的四合镇上,无人知晓却是不得而知;又是在何时被原先的主人,就此荒废了下来,更是无从问起。
就连这户有炒茶手艺的农家,也只在隐隐约约间提到一丝,与此有关的模糊记忆。只怕也惟有他家数年前入土的老爹,才能将事情的始末讲述清楚吧?
暂且劈开这一不解之迷,将心思用在重新规划一事之上,却是越往后仔细思量,越发觉当日那原先的主人家很是费了一番细思量!
不但有这等合宜的保水之法,另还让前来帮忙清理旧茶园的佃户们,在山势的另一头寻到了一处曾经的引水渠。当众人合力将覆在其上的一块,被人刻意摆放在此的石板移开后,其原貌便已清晰可辨了。
“瞧这般的架势,一定是原先那家临行前特意盖上的。”
“可是究竟为了什么?这山头本就是荒废了多年,就连常在此砍伐的樵夫都不怎么往这头来,又会被哪个瞧见这些哟?”一旁撂下手中撬棍的胡老爹,亦是万分不解的凑近看了一眼。
被他这么一提,那旁的两个佃户也都不自觉地上前两步,仔细打量起来:“可不就是。就算自家不用这渠了,也没道理抬了这么大块石板掩上,这究竟是为了啥?”
“难不成,这水渠里还藏了他家宝贝?”
一听这话,漫说是这旁领头的胡老爹了,就是另一旁帮着打下手的妇人们,也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就见那头最是会说话的向丰年家的,忙不迭挑了根干树枝,直接交到那人手中,认真提醒道:“还不快好好寻摸两遍,指不定你家往后就指着它过上好日子咯!”
叫向丰年家的这般一调侃,余下众人皆是纷纷拿这人打趣了起来,一时间倒是欢声笑语,响成一片。
待第二日,再度赶到镇上的向丰年,将此间趣事告诉东家后,又是引得院里的丫鬟们,连声发笑。
殊不知,这一偶然趣事,却让东家夫妻俩不免有些好奇心起。
“相公,可是觉得此事透着蹊跷?”一句问过后,便又起身取了一旁的史书,翻出其中一段推至卢临渊面前:“总觉得与这上面提起的一桩旧案,似乎颇有关联?”
听后先是一愣,已是低头细读了起来。两行之后,便已颇为认同道:“确实有近似之处。只是书上并未说明,为何朝廷不顾众臣的质疑之声,最终还是一意孤行,势必要将这几处境内的私有茶庄,全都收缴了国有。”
“若都收缴了朝廷所有,倒还罢了。可这分明就是仍有其成了荒芜之地,才更令人好生奇怪!”
“是啊!当初若是归了朝廷,又何来我们置办山林一事?”
身旁的二奶奶不觉,又是一句问道:“还有一桩更是奇怪。怎么说此事也不过距今五十余载,按理说这建镇已有百年历史的四合,却是从未听闻过,本地曾有如此规模的茶庄存在,更是令人费解不已!”
禁不住‘咝!’的一声,皱起来眉来,颔首应道一句:“经由娘子这般一提,还真是如此!”沉吟片刻后,已是定下心思,肯定道:“无论那桩旧事,真与这史书上的记载有无关联,如今已归入我家名下便以与原先那户,再无干系可言!”
微微一震,抬头看了一眼对方,却又是含笑点头附和道:“果然还是我着相了。本就是荒无山头一座,如今就连略知当年一些琐事的老人们,也都不在了。你我这般的外来之人,又从何得知一二,自然是毫无干系可言!”
决心瞥开此桩,看不清头绪的朝廷旧事,只做不知便罢。
其实,两人心中也是透亮的很,此间种种怪异之处,总逃不过与朝廷历来的党政之事有关罢了。与其苦苦探究为何,倒不如只当从未知晓,安心打理了这方山水,才是当务之急。
毕竟这桩旧事,过去已近一个甲子。就算那当事之人中还有存活于世的,少说也得八十开外了。原本这世间能活过这般年岁的,已是屈指可数,又何来旧案重提一事,更是毫无可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