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依荷起微澜 作者:夏慕言(起点vip2014-02-15正文完结)
闻言忙是低头整顿衣襟,片刻后才又满是羞涩之色的比了比窗外,压低了声音提醒道:“这般时辰,若山庄无事蔺管事,又怎么如此再三催促!”
是啊!刚才已是连着两阵重咳之声,分明就是有要事回禀。忙不迭抓过散落一旁的衣物,便要推门而出,却被身后紧跟而出之人,伸手拦道:“相公还是穿戴齐整了,才好!”
待到整顿了衣衫,推门往正厅步出时,卢二爷也不由一愣,娘子方才的提醒,确实不错。虽说蔺管事并为贸然在厅内等候,可这踌躇满怀,来回踱步的急切模样,不问也知定是有要事回禀。
省却唤入之言,径直推门而出,已是开言问道:“蔺管事可是有事来禀?”
“正是前次特来我别院做法事的惠膳师傅,已在外间书房中等候片刻了。”亏得今日一早,二爷曾吩咐让撤了内院伺候之人,不及多想便知定是有要事与二奶奶相商。若非如此,又怎会将洒扫之人也都齐齐撤了去。
此时见二爷步入院中,忙是疾步迎了上前,低声补了一句提醒与主子:“怕是为了那素斋之事,才又特意前来的。只不过那位尚不得而知,这渌水庄主却是二爷您!”
“原也未曾隐瞒与他,只是咱们庄上单茶园那桩,数年后必是引人注目的紧,还需谨慎行事的好!此事,既然由你出面接应,倒不如遣人唤了向丰年来,你们俩一并应对便好。若等来日,蔺管事不在此处之际,庄上也好歹有个知晓此件始末之人!”
颔首领命推出了内院而去,这旁才刚步出屋外的卢二爷,不禁满含深意的望了一眼外院,复又转身回到了正屋之内。
“究竟是何要事,这般急切?”边抬手压了压发间的头面,边启口问道一句。
“也不算是紧要之事。无非是小净台寺的大和尚,数月后仍旧恋恋不舍,我家特有的素斋食单,故而再度上门来求罢了!”径自走过这边桌旁,分别给两人倒了杯温茶后,才轻笑着落座一旁。
而另一头,正与这惠膳师傅对面而坐的蔺管事,听得这位细细道来后,却不免有些愕然!怎么……离当日卢府祭祀一桩,才过去了多少时日,怎能有如此奇效,叫人如何敢信一切皆为属实。
就连晚些时辰,才刚到来的向管事,也禁不住一声惊呼道:“不能够啊!祭祀期间的饮食如何,他无从知晓,单眼下庄上两位主子的日常饮食,便可知那和尚口中的连声赞叹,并非虚言。
望向那旁蔺管事,却又不禁疑惑不已,若真如那大和尚所言,两位主子却又为何放着此等精致食单不用,偏只将京畿那处铺面拿来开设面馆,这等小买卖?
这旁蔺管事是一脸的无奈,再瞧那旁这位才刚得见的向管事,更是满脸的不确定,不免心中一紧!看来此番特来向求之事,许得费些心思方可。转念一思量,心下边有主意:“既然庄主此刻并为回转山间,而内宅女眷又是多有不便,那贫僧惟有改日再来才是。”
起身,不忘合十一礼,临行之际更恳切再提一句道:“还望两位管事行个方便,将此不情之请转诉于此间庄主知晓。半月后,贫僧必是再度登门拜访。”
☆、第八十九章净台荷宴(上)
送走了寺中来人,这头才与向管事交代两句,忙又转向院中同主子回禀此事。心中却不免又是欢喜、又是忧,想那小净台寺虽只在这方圆百里之内,算得香火鼎盛一说,可到底不比京畿那般地界上的名刹古寺,若是真要与人那份食单,倒不如直接……。
抬脚跨入院内,不禁顿了一顿。暗自摇头好笑:到底是自家糊涂咯,就连我这老家人都明白之理,难道正屋那两位主子反倒会不晓?
不由低叹一声,稍稍收敛了心神,这才疾步向正厅而去。
听得一旁蔺管事将那和尚来意,详细说明后,更是不忘提醒一句道:“年前祭祀那桩,亏得是由大爷一行接过手去,若是不然,今日定是被那大和尚认出老头我来哟!”
原本屋内夫妻俩,也正在议论此桩,再听他这般一提,更是忍不住感叹一句:“当日只道原本被大房半道截下之事,而今看来,却并非全无可取之处!”
“正是如此,老奴才庆幸不已。刚才若被那大和尚当场认出,想必就会与卢府之人联系一处了。”
默然颔首唤退了那旁老管事后,夫妻俩才对面而坐,商议起眼前这事的进退之法来。
“有道是堵不如疏!”沉吟片刻后,这旁卢二爷才不紧不慢道出一句确实之言来。侧目望去,对面之人也已会意,轻轻颔首出声附和道:“那和尚倒也不笨,既然当日能由你卢二爷口中得了约诺,将那两张食单求了去,此番再来山庄求取旁个,又有何难?”
“原来真正懂得生意之道的,也绝非仅限于俗世商人,依我看这小净台寺中便有一位。堪比肩一二的!”不免摇了摇头,哂笑接道。
听他这般调侃一句,不由也是浅笑应道:“既然寺中能为俗世人家承接法事,却又为何不能做这素斋之事。两者相较之下,反倒是后者更为长久。”
端起茶盅来,轻啜了一口,才接着直言相告道:“我们虽是不曾去过那处,却时常听得那镇上之人言及过一二。每每诚心上得山间一回,便是半日光景!只这一句,便是可想而知。今日那大和尚为何如此急切登门了。”
“难怪当初,这位便是这般诚心相求。原先还只道,这位是真看重了咱们手中的食单。眼下才知并非如此简单。想必也是为了寺中的长远之计,才又亲自上山来求的。”
事实也的确如夫妻俩猜想的那般,那小净台寺虽算得是名声不弱,但却已不复当年的盛况了。旁的暂且不提,单是近些年来陆续外迁的人口。已使得寺中香客随之锐减的厉害。若非如此,想当年名噪一时的小净台,又怎会接下这众多法事。
如今得了这意外之喜,又怎肯轻易罢手!此刻正沿着山道,缓缓往山下去的副寺惠膳,却也不由感叹一声:原就是那不情之请。难免这家的老管事,是万不敢一力应下。即使今日这庄主就在院中,只怕也是难以当即应允的。
不觉已是停下脚步。朝着寺院方向双手合十,微阖眼睑已然喃喃念叨着什么。片刻后,才慢慢恢复方才之态,接续沿路而下。
直到这身披僧袍之人,消失在了山道的拐弯处。那边道旁两个才由茶田中收了工,欲往山下自家木棚而去的佃户。不免对视了一眼好奇道:“怎么东家这山上还建有寺庙不成?”
“不曾听说过……可这大和尚又是打哪儿来的?”摇了摇头,不觉已是自问自答到。
正在两人漫不经心,一路往山下住地之际,还不时念叨着今日遇上的这件奇事。说来,这批茶园佃户中,虽不乏原先便在同一地逃荒至此的,却也并不太熟。直至一并选送了来到渌水山庄后,才逐渐熟悉了起来。
眼下所居之地,虽比不上先他们一步到来的佃户们,却好歹得了这安身立命之处。也正如东家言及的那般,唯有众人齐心,方能将这赖以过活的茶园建设起来。
所以,早在到来之初,其中便有人提出,该如何才能更多的省下日常用度。本就都是流离失所之人,听闻这桩有利之事,哪有不连声附和之人,于是众人同锅饮食,便顺理成章一直延续了下来。
此时,围坐一起晚饭之际,自然便提及方才这桩奇事来。
漫说当时亲眼得见那两人好奇非常,就是在座一众人等,也是无比关切起那座东家所居的山头来。
“可是要寻了向管事说道这桩,还是该去问问桑园的胡管事?”
“对,对,按说最知晓本地之事的,还是桑园的胡老爹。旁的不敢说,这方圆三十里地界上,就没他老人家不晓得的。我看还是等吃过了饭后,我亲自跑上一躺的好。”
那旁正添饭食的中年佃户,也忙不迭放下手中木勺,重重点头应了一句道:“这事他石老三说的在理。漫说东家如今还在那山上院子里住着,就是改日东家回城了,咱们也得多留心防备着些。”
索性重新坐回桌旁,搁下空碗接着道:“单是离着县衙就好几十里山道,要真是那等不长眼的毛贼闹上山去,可不是好玩的。如今咱们可都是靠着东家,才赏了口安稳饭吃。大家伙也都别愣着了,快快吃了饭,便分了几对人往几座山下,好好巡上一回才安心!”
“就是这理,说的没错……。”
“待会儿咱们俩家一队,走那旁道上……。”余下之人,被他领头这般一提,更是纷纷附和起来。没一会儿功夫,原本还是坐无虚席的库房内,也如往常一般只留下几个收拾、刷洗碗筷的妇人,还在一旁忙碌不停。
而这旁正吃着自家晚饭的胡老爹,听得来人所述,先是一怔,赶紧扒了两口饭食,也等不得那旁自家老婆子给盛碗汤来顺气了。已是自顾自的端过,另一旁的温茶来灌了一口,便随了那前来报信之人直奔山上小院去。
当应门之人,听完胡老爹那句没头没尾的急切之言后,不由摇了摇头道:“今日不曾有哪来历不明之人,上得山来……随着那旁的茶园佃户,低声一句‘方脸和尚’脱口而出,这旁蔺管事方才恍然大悟道:“胡管事问及的原来是这位呀!”
随即二话没说,便唤了那佃户外院等候,自己亲引了胡管事往外书房去。不适后,东家卢二爷已是推门而入,不待那旁胡老爹上前请安,已是开口问及有关隔壁村中,那座位处半山之上的小净台寺来。
听着胡老爹的细细讲述,不免也是唏嘘万千!原本香火鼎盛的一方名寺,却因连年外迁人数过众,才无可挽回的逐渐衰败下去。直至落到今日这般,仅靠零星法事方可维持一二的境地,怎不叫那寺中的主持急切至此。
“想我朝明文,僧尼道士均有受田,难道那小净台寺中,却是不足维持一二的?”
“东家却是不晓得,那小净台寺原先可不是叫这个名的。正是因为寺庙自山门外,便载有十余亩的荷花池,才有此得名小净台的。百多年前,有一游方高僧在路过那寺庙时,正是六月时节,满池的荷花开得是异常的繁茂,便在一旁岩壁上提笔写下了‘小净台’三个字。”
说到这里,不由停下比了比屋梁,转而低声接着道:“原先那寺里的老主持,还没当回事,只笑了笑便命人领了那游方僧人,在寺中歇脚。却不知,那僧人颇有来头……说来,如今那匾额还是当年本地的知府大人,亲笔所题!”
待等,胡管事与那特来报信的佃户,再度提了灯笼下山之际,这旁转回内院正屋之中的卢二爷,才悠悠道出一句:“为何这般灵秀之地,反倒留不住人心?”
“相公这是感叹何事?”一旁正由对面书房步入厅中的二奶奶不免接口问道一声。
哂笑着摇了摇头道:“方才听了那胡管事的讲述后,才知那寺中之人,为何如此急切想要我家的食单了。”落座一旁静心聆听着夫君的转述,不禁也暗暗吃了一惊。单是近些年间,便先后移往他乡的足有三成余的样子,便可想而知,那地处半山之上的寺庙,如今又是何等情形了!
“山门前一眼望不到边的,满池荷花……后山之内更有温泉终年不断,岂不是人间仙境一般!也难怪那寺中僧众,无人愿意弃了此等灵秀所在,另觅他处再修寺院。”喃喃低语附和,眼前仿若已显夫君话中之景。
盈盈湖光,泛舟在此其间又是何等的惬意之感!微波荡漾,入眼之处皆是花影摇曳,便已是赏心悦目至极;更别提,此时鼻尖悠悠传来清香袭人,愈发让人流连忘返,不觉时光流逝!
“就是它!昔日定名小净台,便是得名于此。今日何不再将这一典故,挪来一用!”已然起身,复而回到书房中,伏案落下四字转而交到这旁夫君手中。
“净台荷宴!净台荷宴!”反复念叨了两遍后,继而已是眼前一亮,含笑点了点头。
☆、第九十章净台荷宴(中)
“既然有那等先天优势,为何将其弃置一旁,非得舍近求远另觅他法?想来他们也是身在其间,才这般当局者迷!”
稍作停顿,便将方才落于纸上那四字所及,细述了起来:“一来荷花无论是在寻常之人看来,还是在氏族文人眼中皆是品格高洁之物。更别提其在佛门僧徒心中,又是何等的存在,佛经中把佛国称为‘莲界’;而寺庙称之为‘莲舍’;僧人的袈裟也有‘莲服’之说,便是可想而知了。”
“在一些经书中,释迦牟尼也曾有莲花王子一说。且不说那小净台寺山门之前,占地十余亩的莲池更是显见于世,旁的寺庙若是用这荷花宴,或许还有选材之忧,但于他小净台而言,却是便利非常,?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