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依荷起微澜 作者:夏慕言(起点vip2014-02-15正文完结)
事,还是颇感意外与不屑的。
原因自然是另一位的当事之人,那位家中可是三代四翰林的世家大族门第,所以在她魏氏眼中,这无异于自毁前程之事。想她一介妇孺之流,本也是名门官宦之家出身,惟有领回了自己的嫁妆,若非她娘家至亲甚为宽容,只怕连落脚之处也难觅的很!
但今日在太太这里,却是听到如此一说,不免又是吃惊,又为之一震!按常理论,这世上夫妻和离一桩,也算不得多大的罪过。更有甚者,再嫁之后反倒过得舒坦许多。只是这官家之女,敢跨出这一步的委实不存几人。
“若是皇家女儿那等的尊贵身份,倒是曾有听闻过几回!”正当那魏氏忍不住,在心中寻思再三之际,却听得上座的太太已是转了话锋,直截了当道:“自旧年起这京城之中,能安心散上半日的地界已是不多了,所以刚好趁着初春时节,咱们便京郊你舅父家的‘晓庄’上小住几日。顺便也去那广凉府外的净台寺祈福,才好!”
这句便已是道出两桩要紧之事。看来借住舅父家的庄子,只是因为刚好路过罢了,实则与之前所提的那位,已在年前就落了女户的表姑奶奶有些关联。
二来,太太口中的寺中祈福一事,必与来年的秋闱密不可分。毕竟已连着两回落榜的大爷,若能在此时得中,亦或者更有望顺利进入下一年的春闱,想来才是府内众人的愿望所在。
因此当听得太太这般提及之后。那旁的大奶奶显然颇为激动了起来,虽说先前那桩她还未曾全部放下,但今日这桩可是关系到她往后的诰命要事。哪能不激动万分的?
若是将其此刻的心思,讲与她并肩而坐的二奶奶知晓,定是吃惊不小。眼下都还不曾顺利得中举人,却已是想着要受封诰命了,漫说是她魏氏还需不少时日的等待。就连这旁上座的太太王氏都还不曾有过机会。
当年老爷仅有的那次机会,直接请封了当时还健在的老太太,所以至今太太王氏还不能被称之为‘王夫人’,原因便是如此。
说道此事就连她这个,初来此境不过数年的‘新人’,都已从鲁妈妈口中获悉一二。更何况早在八、九年前便嫁入卢府的她?只怕这位若也与太太身处同样境遇之中,必得埋怨许久方能渐渐释怀吧?
不免偏过头去,悄悄打量了这位一样。果然她满眼难掩地欣喜之色,恐是早已将太太当年境遇,忘得一干二净,才对!
直到妯娌俩告辞而出,这位脸上的喜色仍不见退下几分。反倒是一旁的鲁妈妈。见怪不怪的朝二奶奶含笑点了点头,显然刚才已有所察觉之人。并非自己独一个。
不免也是会意报以一笑,这才缓缓转过身来,往西厢而去。
原本热闹非常的京城正月,今年却不免显露出一丝清冷来。满城之中,虽还如同往年那般地处处张灯结彩,可那分明透着的那番风雨欲来之势,又怎会让众人丝毫不为所动!
即便是城中普通的民户之家,也多少能感受些许别样的气氛,更何况是本就有所牵连的官家之人。有那警惕不安的;自然就有那信心信满满地笃定之辈;更有心存侥幸,仍在一旁观望的左右不定者。
种种这一切,都注定了今年伊始起,便会如此地人心浮动,连带着五城兵马司内的众人,也随之愈发地紧张了起来。好在有惊无险过完了整个二月,这才让城中百姓们无不长长吁出口气来。
比起官家子弟而言,普通的百姓无权无势,更显谨慎的多,此时正值三月春光明媚之际,更让人也随着时节之变愈发舒畅起来。
这旁街边的小门脸儿中,已有结伴出行,特来挑选新鲜胭脂的姐妹俩;再看那头转角处的包子铺前,更是早有心急的孩子直拽着奶奶的衣袖,非得捎带上一个豆沙馅的回头当午饭吃;转回身来,切莫忘了还得留意一眼,对面市集旁的车行大门口,可是正有那把式驾着车马由内而出。
对于本就过惯了惬意日子的京城显贵名门而言,先前那段苦闷不安的时日,无疑是忧郁不堪的。如今那位终算是暂歇了雷霆之怒,不再听闻启封之时,另人官员被关、被贬。
至此,虽还不敢肯定再无大事发生,却也已是略感安慰,到底那位还是晓得先安民心一事。
“毕竟近半年的肃清之举,也已是颇见成效了,哪里还能再多拖延之理?人人自危,这官印到底能不能保住都两说,谁还有心思认真接办手头的各项差事哦!”这旁一身文人穿戴的中年男子,不仅忙是压低嗓子,与熟识有人临街而坐,用着桌上的热点心。
而那位友人,也无不认同的重重点头,放下手中的食具便已直言接到:“谁说不是。旁的不敢胡乱拿来做比,可今年这上元节都再不见接踵而至的情景,便叫人是倍感忐忑的紧!”
想来满京城中,这般地私下言论起年初那段的紧张之势,也是常有发生。就在这巷口小食铺内对坐的两人,低声交谈之际,对面市集旁的车行里,已然有一辆八成新的大马车是缓缓驶出。
不多会儿,拐过街口的拐角处,便直奔往卢府的方向而去,正是太太王氏遣了府中的管事,早早订下已备不时之需的。果不其然,在众人出游之前,便得了舅太太的口信,让卢府帮着转运半车的箱笼送去自家的‘晓庄’。
不用再三猜度,二奶奶便已知道舅母所托之物,定是那位以在年前办妥了和离那位的嫁妆,才对。
此番随了太太山庄小住的一行中,除了前次的妯娌二人,更添了同行而去的表姑奶奶王若蕴。漫说这位本就是太太的嫡亲侄女,就算是同乡之人,顺路捎带上一回也是寻常。
更何况,舅太太早以在年节之时,便特意寻了太太王氏说道起这桩来。一来是为了顾及那位前亲家的颜面,只恐打着王府的名头这般声势浩大地运了嫁妆出城,与他家多有不便;二来,也是不想再添是非,毕竟自家还有两个外孙在那家中。
正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好歹那两位小公子,还是随着那人的姓氏,往后承袭家业之人也必是嫡出的长子无疑。此刻不够那家留些颜面,无意间恐也已是伤及了儿子的名声,却是不敢冒然而为的。
一路上,前后三辆马车缓缓而行。不似旁人出门便快马加鞭,却更像是专为了这春日的好风景而来。
这旁同车而坐的表姑嫂二人,之前虽曾略见过两回,但还未能搭上几句话。但此刻却是不同,最前面那两大车之中,自然是坐着太太王氏,原本她邀了这位侄女同坐,却被婉言推辞了。
原因无它,此番出城而去,其本就抱着郁郁之情,又恐会引得到姑母不免悲伤再起,所以才好言辞了去。再则,卢府的大房奶奶也是同行而去,却也不好占了那位之坐,毕竟往后承袭卢府之人,必是自己那位表弟。
由此便得出了,与二房奶奶叶氏同坐一车,才是最为妥当之举。
不想原本两个不过数面之缘的表姑媳俩,却是不见半分陌生之感。或许是因为二奶奶叶氏,本就不是此世之人,对于名门大族间的夫妻和离一事,并不像旁人那般略有犹豫之意。
再则言谈之间,也听得出这也是位自强不息的坚韧女子。若按常理论,她大可在京城之内置办下一处院落,添个看守门户之人,便可借助着娘家之势,安静度日。
可她却不愿如何荒废了时日,此番之所以与姑母一行同往京郊而来,便是为了在临近娘家庄子的地界上,寻上一方良田,再雇几家佃户便可自食其力了。
听完其娓娓道来,不免让这旁的叶渟涵动了恻隐之心。若此事发生在自己刚来之时,只怕也惟有静心聆听的分,可眼下却是不同。对于这农耕与开设商铺之间的差异,已是有了初步的了解。
不说是天差地别,也当得差距甚远一说。更何况她这般一介弱女子,即便已是立了女户,一旁还有娘家势力依傍,但想要在此郊外之地立稳脚跟,还需不少时日的。
☆、第一百三十六章 春光明媚(下)
在此期间,单是由娘家给与挑选好的良田二十亩,一年到头也换不来多少进项。另算上作坊那头的少许入股的分红,才勉强能在来年多添两亩地罢了。
只一想到这位眼下就是居住的小院,也是租借了别家的荒弃已久的所在,这旁的二奶奶就不觉心酸的很。想当初,自己好在是两人结伴而来,又刚才能暂住自家别院之中,屋舍虽算不得精致,却也因其本就卢府的产业,才让人安心不少。
叶氏所虑倒不是房租那桩,而是传闻中少说也已荒废了十年之久的院子,单是颓败之象已是让人望而却步,更别提她们主仆一行,不过才三个丫鬟并一对,权做门房、洒扫之用老夫妇俩。
连个壮实的护院婆子都无,着实让人替她主仆几个捏一把汗。此境到底不比城中,出门便能瞧见马车、行人往来街面之上;左右邻里也都是熟识之人;更有守城官兵不时巡逻。
想到要害之处,不免开口提醒一句道:“表姑奶奶此去虽有老苍头把守门户,可到底仅有此一人,终有顾及不周之处。若一时寻不来合适之人,索性养上两条大狗夜间放在院内守着,也使得。”
“这话有理。当初我娘家兄长,也曾有提议让我等一行,索性搬入‘晓庄’去住,但我如今的身份却是不免有些尴尬。”低头指向拿放置在最内的两个摞在一处的包袱,不觉满是苦涩的叹了一声:“再加之,我家大嫂此番又破费不少,单是与我新才置办下的衣物,便足够两、三年的穿戴了。”
顺势瞥了一眼,那旁的两个格外占地界的大包袱,叶渟涵也是连连点头。的确。能在自家小姑子转回娘家时,还这般厚待与她的那位王家表嫂,已实属难得咯!
虽说其只多少有舅太太的威严在,但如今舅父家的那位大表兄也已是身居要职,就算比起当初卢府老爷在户部任职之际,也不过差了一级罢了。
又是王家这辈中唯一的翰林,高升之路更是异常顺利许多。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还能想着为和离回家的小姑子置办新衣,可见的确是出自其真心所为。
暂且放下这桩,转而又说道起叶氏刚才所提:“寻两个从小养起来倒也便利。我们此去的晓庄之上,便有养着不少。原先只是为了看守一旁的桃林,如今倒是还在院子内留了两只体型硕大的。代为看守门户之用。”
先前不曾想到,也因学着娘家庄子那般,也寻几只大狗来养。此刻不免也是倍感温馨的点头,又接了一句:“说来也不怕你笑话,此番往京郊而来。手头上的现银已是花了七七八八。若还需再添人手必是略有不堪……。”
却被这旁的卢府二奶奶,摇头拦道:“不瞒表姑奶奶你,我夫妻二人若是仅靠每月的分例,也略有拮据之时。如今另有相公那笔俸禄进帐,才算缓和不少。”
略停下片刻,给身边的表姐添了半盏温水。才接着道:“表姑奶奶莫怪我年纪轻,经历的又少,未免言语间有些偏颇之处……。”
这回却换了王氏连连摆手:“何来的偏颇之处。说句实在话儿比起你家那位眼高于顶的大嫂来,已是中听得多了!”说着两人已是不约而同地笑出了声来。
暂且收住了笑声,又转而将自己心中构想,略露了两句与她。
“表姑奶奶可知,农耕一项远不及行商之人所获丰厚。想来大舅父家也有不少城中的铺面在手。但留于自家经营的,定是与我们府上一般。也必是十不存一罢了。”
“正是这般。按理说我若将现银全都投入其中,也可在外城内寻到一处自带门脸儿的二进院子。但仔细权衡之下,却未免略显其不妥之处。一来我本是官家出身;二来,对这经营一桩虽是外行之人,却也略有耳闻,也并非所想那般颇为容易的;再为要紧的,眼下这一众仆役,压根就寻不出能够打理此桩之人!”
被她如此一提,的确由她自己一手经营不免乱了阵脚。那两个老家人虽能在前面柜上,可到底从未当过此差,必是无所适从;身边的大小丫鬟定是不顶事,深宅大院里的丫鬟更是如此;至于另聘了懂行之人,以这位眼下的情形,也是太过勉强了。
转念细想之下,倒是让其入股自家那,本已打算全权交由四合镇上,梁掌柜家接受的转手贸易一事。其实早在旧年春耕过后,已让留京畿素面馆中余大掌柜,特意回了一次四合镇,为得便是与他家明言退出这桩。
却不想,当即便叫那位连连推辞,更有提及若是卢二爷放手此单买卖,那他梁掌柜也就此断了这门生意。着实令他夫妻二人,颇为哭笑不得,毕竟近期再回那方已是希望渺茫咯。
如此不是刚好寻来了接手之人,清了清嗓?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