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馐传 作者:寒烈(晋江vip13.11.2正文完结)





  曹氏又指点女儿,将镬子里的水烧到微微发热,再将葱姜与肉下到镬子里。
  “暂且不要盖上镬盖。”曹氏在亦珍拿起一旁的锅盖时,提醒。
  亦珍不明所以。
  “做汤是极有讲究的。再往南去,南粤之地,讲究先将食材在开水中焯出血水与腥膻气,而后将食材置于陶罐或瓷盅内,以隔水炖或不隔水炖法,用小火将之炖成汤色清透口感鲜甜的汤品。”
  亦珍“啊”一声,“如此讲究?如此复杂?”
  曹氏拧一拧女儿鼻尖,“这哪里称得上复杂讲究?不过是火功菜,在于对火候的把握罢了。”
  口气云淡风轻,十分不以为然。
  亦珍一捂鼻子,只觉得母亲浑身散发强大气势,教人无法直视。
  曹氏取过盛汤用的大勺,交到亦珍手中,指一指渐渐沸腾的汤水。“我们如今使的法子,没粤地那样讲究,食材不必事先过水,只是待汤开起来时,人需候在一旁,将沸上来的血沫子撇出。如此既最大程度保有食材的营养与味道,又去除了里头的腥膻气,汤头更浓厚些。”
  亦珍点点头,表示知道了,随后擎着大汤勺,站在灶台边上,仔细地撇去汤镬里的浮沫,倒在一旁汤妈妈事先准备好的粗瓷碗里。如此总有两盏茶的功夫,沸腾的汤镬里浮上来的已少有血沫子,曹氏在一旁见了,这才指点亦珍,将盖子盖上,又把下头灶膛的炉门微微掩了,只留小半个口子。
  “盖上盖子,就要转成文火慢慢在灶上炖一到两个时辰。这时辰的把握,就要看你对材料的认识了。”曹氏曼声道,也不告诉亦珍,这一镬子汤,到底要炖一个时辰,还是两个时辰。
  亦珍心知母亲这是要考校自己对食材与火候的把握,单说怕她不往心里去,是以要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这时忽听得檐角挂着的铜铃“叮铃铃”两声脆响,坐在厨房廊下的汤妈妈站起身来,“夫人,奴婢到二门上去看看。”
  说罢解了围裙,出了后院,往前头去了。过不多久,胖墩墩的汤妈妈以罕见的速度又“噔噔噔”跑进后院厨房,嘴里不住地道:“夫人!夫人!您绝猜不着,是谁登门拜访!”
  曹氏摇头。她一个寡居之人,平素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极少与人打交道,这平白无故的,谁会登门造访?
  “是丁娘子!”汤妈妈早忍不住揭晓答案。
  “丁娘子?”曹氏低喃,随即微微扬眉道,“莫非是丁娘子?”
  “正是!正是!”汤妈妈连连点头称是。
  亦珍听见“丁娘子”三个字,心道:难道是上次遇见的那位老夫人?又见汤妈妈一脸激动,连母亲都露出惊讶之色来,遂在一旁问:“娘亲,这位丁娘子是何许人也?”
  “娘稍后再同你讲,现在客人登门,身为主家,不可失礼,叫客人久等。你先随娘到前厅待客。”
  曹氏温柔地替女儿摘去身上的围裙,引着她拿去腥的菊花沉香澡豆,洗干净手。又放下女儿挽起来的袖子,左右看了看,见女儿身上穿一件半新的丁香色短襦,一条浅褐色撒花六幅裙,并无不妥之处,这才带了女儿加快脚步,往前头正厅去。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送上~三更要到下午啦~
  感谢:
  芭蕉下的鸽子萌物
  凡想萌物
  enya萌物
  豆蔻萌物
  盘丝洞的九爻萌物
  E桑E小姐萌物
  豆精萌物
  送的霸王票~~


  ☆、34

  第三十三章一片天空(2)

  亦珍随母亲曹氏跨进正厅,果见厅里坐了着个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夫人;正是六月十五那日她去西林禅寺还愿时在寺中遇见的丁婆婆。
  这时宾主相见,丁娘子起身;与曹氏互相见礼。
  曹氏微微避过身;不敢受丁娘子的礼。丁娘子微笑,并不介意。
  待宾主落座,亦珍陪坐下首,丁娘子朝亦珍爽朗一笑,“余家小娘子,老身与你又见面了。”
  亦珍忙起身还礼,“见过丁婆婆。”
  曹氏疑惑;不知女儿何时结识了丁娘子?
  丁娘子见曹氏仿佛并不知晓其中内情的样子;遂开口为曹氏解惑:“余夫人有个好女儿啊。”
  随后将自己晕倒在路旁,随侍的丫鬟婆子高声呼救,路过的人远远冷眼旁观的不少,真正上前施以援手的,却只得亦珍一人的事说了一遍。
  “老身回家以后,家中晚辈知晓此事,非得请大夫来替老身诊治才放心。大夫来后,问明当时情形,又替老身把过脉,说老身乃是中暑虚脱,若是再在凉冷的地面是多呆一刻,只怕于身体大是有害。多亏令嫒处理及时得当,老身才不致落下病根。”
  至于等她自觉彻底好了,仍能健步如飞,便差了家里下人,得车马行打听了余家地址的事,丁娘子自动隐去不说,只示意身后立着的丫鬟送上谢礼,“今日冒昧登门拜访,先要多谢令嫒救了老身一命。”
  曹氏闻言,微微摆手推拒,“不过是举手之劳,何足挂齿,丁娘子太客气了。”
  丁娘子却坚持教曹氏收下,“否则老身如何也不好意思说这第二桩事。”
  曹氏再三推拒不过,这才命汤妈妈收下丁娘子的谢礼。
  丁娘子这才微笑,继续说她今日冒昧前来的第二个目的。
  “老身观令嫒为人淳厚灵醒,是个可造之材,不知余夫人可放心将令嫒交予老身教导。老身托大,也算有门手艺……”
  “这……如何使得?”曹氏大感意外,想不到丁娘子除了登门道谢,竟还有意收女儿亦珍为徒。
  “不知夫人意下如何?”丁娘子笑眯眯地问曹氏。
  曹氏有些犹豫。以丁娘子的名声,亦珍若能习得她的一半手艺,今后也必定能生活无忧。只是……
  丁娘子如何看不出她的犹豫,也不催促,“这拜师学艺,乃是两厢情愿之事,余夫人若是有所顾忌,老身也不强求。只不过,令嫒实是个心思缜密又纯善的姑娘,老身很是喜欢,不想埋没了她,所以才贸然提出收她为徒。”
  曹氏见丁娘子为人如此爽快,遂也直言道:“多谢丁娘子您看得起我的珍儿,只是此事关系重大,能否容我们母女商量一二?”
  “自然没有不可的。”丁娘子朗声一笑,“无论此事成与不成,余家小娘子始终都是老身的救命恩人。余夫人心中不必有所负担。”
  丁娘子又与曹氏寒暄片刻,伊身后的婆子见辰光不早,便微微倾身,低声道:“老夫人。”
  丁娘子摆摆手,“这会儿天色不早,老身不便继续打扰,过两日再登门听取夫人答复。”
  曹氏起身相送,丁娘子道:“夫人不必客气。”
  亦珍便自告奋勇,替母亲送丁娘子出来。
  “丁婆婆如今躺着坐着起身,万不可起的太猛了,免得一下气血运行不畅,又头晕了。”
  “余家小娘子……”丁娘子细细看了亦珍两眼,忽然有些明了地微笑,“不知道老身是做什么手艺的罢?”
  亦珍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丁娘子身后的婆子诧异地瞪大了眼睛,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
  反是丁娘子,见亦珍老实承认,不由得“哈哈”朗笑。
  “真是个实诚孩子!”
  亦珍微微涨红了脸颊。貌似她孤陋寡闻了啊……
  丁娘子拉起亦珍等候,用满是老人斑的手轻轻拍了拍她年轻的手,“无妨,老身除了一点手艺,原也没什么本事,你不知道也很是寻常。你既叫老身一声婆婆,我很开心。婆婆等你的答复。”
  说罢也不自揭身世,只朝亦珍和蔼一笑。
  “婆婆路上走好。”亦珍将丁娘子送得二门上,目送汤婆婆引丁娘子主仆出了垂花门,到得门外,上了丁家的马车,慢慢驾离,这才返身回到正厅。
  曹氏正在喝茶,见女儿返回来,轻轻将茶盏放在茶几上,瞪了她一眼,“还不将那日发生的事,向我再细细说一遍?”
  亦珍自是不敢隐瞒,又将十五那日的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曹氏见她说得与丁娘子所说并无二致,这才伸手一捅女儿额角,“你这孩子,恁地胆大,也不怕救人不成,反害了丁娘子。到时可如何是好?”
  亦珍皮着脸靠在曹氏肩上,“女儿也是见丁婆婆的样子,像几年有一次汤妈妈中暑时的情形,又想起娘也是给汤妈妈喝的红糖水,正好出门时娘亲给女儿在包袱里准备了一小罐红糖,这才斗胆照葫芦画瓢,相助丁婆婆的。”
  “你啊……”曹氏生不起气来,“娘竟不知道自己生了个闷大胆。”
  “娘别生女儿的气,女儿以后见人有难,视而不见就是了。”亦珍嘿嘿笑。
  曹氏被惹得忍不住又瞪了女儿一眼,“如今竟愈发的皮了。”
  两母女返回曹氏屋中,曹氏收起说笑面孔,认真问亦珍:“珍儿可想同丁娘子学手艺?”
  “娘亲……”亦珍汗颜,“女儿惭愧,竟不知丁婆婆是做什么的。”
  曹氏拄额。
  她确实是将女儿拘得太紧了,弄得女儿如今对外头许多事都懵懂无知。
  不过总算珍儿是个聪明灵醒的,现在教起来也犹未晚也。
  曹氏拉女儿坐在自己身边,“珍儿可晓得元时的黄道婆其人?”
  亦珍点点头,这她是知道的。据说黄道婆乃是松江府乌泥泾认识,自小被爹娘送给人家做童养媳。夫家不善,对她百般虐待。她实在受不了婆家的折磨,终于寻机逃出家门,辗转流落到海南岛崖州(今海口)。伊在崖州生活三十余年,向当地黎人学习纺织技艺,待她归乡时,更是将崖州黎人用的纺织工具千里迢迢带回乌泥泾,在日后逐步加以改进。后来她又将自己所学的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织法,广为传授给松江当地的妇人织娘们,使得松江府很快成为元时江南乃至全国的棉织之乡。
  “那你可知如今有‘衣被天下’之美誉的松江,谁又是棉织一行的行首?”曹氏轻声问女儿。
  亦珍的眼睛慢慢睁圆。母亲不会无故问她元时的黄道婆,莫非——
  “不错。”曹氏证实女儿的猜测。“须知粗阔棉布可抵米三十石,而梭布极细者犹值银二两,正三品吏部侍郎的月俸,也不过是二两银子罢了。”
  “好强……”。亦珍在心中说。
  “这还只是寻常松江织女们所织的棉布,而丁娘子所织的布光洁细腻,亮滑如银,布质轻柔精软,向有‘细布光如银,掺如飞瀑悬’的美称,几乎尽数进贡至宫中……”曹氏说到此处,顿了顿,声音低下来,“她的这一手绝技,向来是传子传女不传媳的,至今也只得她至亲的几个人会罢了。因此布岁贡宫中,乃至民间丁娘子布一布难求,叫价至白金百两。如今她肯收你做徒弟,教你飞花布的绝技……”
  便是娘有一日去了,也可以放心了……曹氏在心中默默说。
  “娘亲能否容女儿仔细思量?”亦珍不想教母亲失望,只是她一时间也理不出头绪,做下决定来。
  “好。娘不逼你,总要你喜欢才行。”又一拍亦珍的手,“走,娘与你一道到厨房去,看看汤炖得如何了。”
  作者有话要说:三更送上~
  下去做竹笋烧肉去~



  ☆、35第三十四章一片天空3

  晚间;家中每人都喝到了亦珍熬的第一锅番茄冬瓜猪肋骨汤;汤鲜而浓;带着一点点的酸;白玉似的冬瓜漂浮其上,配上红色的番茄;颜色煞是好看。
  连曹氏都忍不住夸奖;“甚佳。”
  招娣头一次吃番茄;初时还觉得怪异,怎的汤上头还漂着红色的油珠子?可是喝了几口;便觉鲜美无比;顿时埋头将汤喝得啧啧有声;引得汤妈妈直笑。
  招娣也不恼,“我还是第一次喝到这么好喝的汤呢。”
  “那是你这丫头见识短。”汤妈妈给招娣添了碗汤,“以后你跟在小姐身边,少不得能吃着更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好东西。”
  招娣遥想了一下汤妈妈描述的生活,随后笑了起来。听着湣鸷苊篮玫难印?br />   汤妈妈摇摇头。
  用过晚饭,亦珍扶着母亲在院子里散步。一天的暑热尚未全数散去,软底绣鞋踩在青石地面上,仍能感受到滚烫的余温。
  曹氏透过院墙,望着天边的晚霞,温柔一叹,“此情此景,娘竟多少年不曾注意过了。”
  她一个寡母,带着个幼女,千里迢迢自京城南下投亲,最后投亲不成,在此地定居下来,一住便是十年。十年间她要操持家务,教一家人吃饱穿暖,又要教养女儿长大,这中间的艰辛,说也说不完,也无从说起。哪里有闲情留意春花秋月夏雨冬雪?
  如今她又如何舍得让女儿早早地步她的后尘,年华虚掷?
  “珍儿……”曹氏在廊下站定,斟酌了片刻,才轻声问:“娘打算……请官媒上门来……”
  亦珍闻言一愣。
  怎的忽然就叫官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