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女三嫁+番外 作者:秋李子(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12-30正文完结)
胭脂把儿子的手拉过来:“你不舍才是平常事。”
赵捷有些惊讶地看着胭脂,胭脂缓缓地道:“可是做天子的,有时是要忍下别人的眼泪的。你说,若当日你的父亲不起兵,那会如何?”
“我们全家都会……”被流放被杀死,这些都是可想而知的。赵捷的眉并没松开,胭脂缓缓地又道:“其实,要单是我们全家死了,能死在一处,死了也就死了。但这样下来,朝中会剩下些什么人呢?趋炎附势之辈,不敢违逆之人。柴昭的旨意是没人敢违背了,这天下呢?况且,这天下远没太平,党项虽然不敢动乱,假以时日呢?还有辽国,隔了一条江,尚有大理国。朝政混乱之时,往往就有外患。捷儿,我不是为你父亲辩解,而是,事有轻重缓急。你为天子,当要以天下苍生为念,而非执意于谁的眼泪。”
胭脂这长长一串话让赵捷恭敬起身行礼:“娘的教诲,儿子记住了。”胭脂把儿子拉了坐下:“我不是要教诲你,只是想和你说说谈谈,捷儿,娘生你时,只愿你一生幸福平安。可到了现在,不止要如此了。天下苍生系于你肩上,娘和你爹都不曾担过如此重任,也只能靠你自己去想。”
“儿子不怕!”赵捷的话让胭脂淡淡一笑。这个孩子,终究是长大了。
柴昭的死讯传诏天下,群臣前往德寿宫守灵。庙号定为献宗,于柴旭陵边起陵入葬,为恭陵。至此,柴周天下嫡系一脉再无后人。
“你说,召回当日被流放的几个周宗室,给以封号俸禄?”柴昭的丧事办完之后,赵镇的腿伤也好的差不多,带着大军回到汴京,胭脂接了丈夫回宫,听到赵镇的话胭脂不由疑惑。
“这是赵先生的意思,赵先生说这样才能更名正言顺,读书人的心事,我的确有些猜不透。”胭脂听完赵镇的话也笑了:“有什么猜不透呢?读书人,样样都要做的好看,有道理。不过这坐天下,就不能只靠能打战了。”
赵镇点头:“是啊,我猜不透,就让儿子去猜,你说,我们早点让儿子娶媳妇,生孙子。好不好?”
胭脂推丈夫一把:“他才十四,曹家女儿更小,今年才十三,就算我们想,外祖父也不会答应的。”
“十三,十四?真是好年华。”赵镇感慨一声。胭脂看着丈夫:“说的就跟你已经很老似的。要老也是你老,我可不老。”
“别说,我还真不觉得我老,这回回宫,我发现有几个宫女都很仰慕地看着我。”明知道赵镇是故意,胭脂还是把脸板起:“是谁,赶紧告诉我,我把她们都剪了头发,送去做姑子去。”
赵镇拍手大笑起来:“哈哈哈,原来你也会吃醋,我还以为……”
“你还以为怎样?我早和你说过,你是我一个人的,这辈子,就只许跟我一人。”胭脂伸手捏住丈夫的耳朵,赵镇笑的更加欢快,把妻子搂进怀里。
殿内的笑声已经停歇,风吹过云把月亮盖住,今晚的月亮格外圆些。
赵镇已经回京,很多停滞了的事情又开始进行,在数日后,胡大郎胡梧之弟兄上表,称国家初建,受恩深重,恳求辞官归里。
赵镇并没挽留,而是准了。这一消息很快惊动整个汴京,很多人家开始在思考,赵镇这个做法是为了什么?
和外面人的纷纷议论不一样,胡府内还是一样地平静。王氏坐在炕上,逗着最小的孙儿,这个孩子今年不过三岁,长的虎头虎脑的。王氏一逗他,他就格格笑。王氏亲了亲他,面上笑开一朵花。
邹蒹葭从外面进来,手里还拿着东西:“娘,这是要带回去的一些东西,您瞧瞧。”
王氏把有些发困的孙子抱在怀里用手轻轻拍着:“这么点小事还要来问我,你说了算。”邹蒹葭抿唇一笑:“娘这回回家乡,还不晓得……”
“你说你二婶子她们?她们的嘴脸我都能想象得出来,不过呢就算你姊姊不说,我也要回趟家乡。现在胭脂做了皇后,你二婶子她们还不晓得多么嘚瑟呢,地方官可再弹压不住了。等我回去,好好地弹压弹压,杀杀她们的气。免得她们给你姊姊闯祸。”
邹蒹葭又是一笑,丫鬟已经走进:“夫人,吴夫人前来拜访。”邹蒹葭站起身:“只怕是来告诉信的。说来娘您也曾见过那小娘子,生的美貌之外,也是知书达理的。”
“嗯,和你二姊姊一个品格!”王氏点头,邹蒹葭又是一笑走出门往前面厅里去。
赵胡两家走的很近,吴氏又是个热心肠,这一回是邹蒹葭为小叔子挑媳妇,挑中赵五娘子婆家的一个堂妹,这位小娘子今年十五,生的花容月貌,教养极好。
邹蒹葭看过之后又和王氏说过,就请吴氏从中说和,上个月王氏出去应酬时,也看过这位小娘子,两边虽没下定礼,但已说了有七八分了。
邹蒹葭走进厅内,给吴氏行礼寒暄后邹蒹葭就看向吴氏:“还没请问过二婶娘,这件事,可是……”
吴氏面色一红,轻咳一声就道:“真是为了这事来的。原本我以为这是两边都愿意的,谁知今儿再去问,她家说,前儿请了位仙姑在家里,说起这事。这仙姑就说,这门婚事有些不妥当,嫁过去,会有口舌是非,她家左右为难了许久,见我上门来讨信,这才和我说了缘由,还说……”
邹蒹葭等着吴氏后面的话,见吴氏久久不语,邹蒹葭笑着道:“只怕我猜着了。她家定是说,像二叔这样的相貌人品家世,再寻一个名门淑女也是很简单的事。”
吴氏笑笑:“话是这么说的,不过我瞧他家只怕是……”
“二婶娘,我们也不是什么外人,有话您就直说,您想说的,是不是说他家只怕是因我们家辞官,怕受牵连,这才把这门亲事作罢?要我说,这样想的人也多了,不止他们一家。”
吴氏的面不由微微一红,接着就劝邹蒹葭:“这话本该是我说的,怎么倒是你开口呢。只是聪明的人自然能猜出内情,若那不聪明的,猜不出来也是白搭。”
“二婶娘的意思,我明白了。倒劳烦二婶娘又多跑一趟。”邹蒹葭说话时候,吴氏已经站起身,听到这话就伸手拍拍邹蒹葭的手:“什么叫劳烦呢?我现在也在家里没什么事。说来现在是有个爵位了,可能来往的人家反而少了。”
邹蒹葭起身送吴氏出去,两人又说了几句家常,吴氏也就上车离去。
邹蒹葭站在门口想了想,接着就转身进府,还要把这事告诉王氏。
吴氏回到府里,管家娘子已经迎上:“五娘子方才回来了,听说您去了胡府,急的不得了,正打算让人去请您回来呢。”
吴氏哦了一声,快步走进厅内,赵五娘子一脸烦躁不安地坐在厅里,看见自己的母亲急忙走上前,话语里未免带上抱怨:“娘您也太快了,刚从我们家出来,就往胡家去了。”
吴氏拉着女儿的手坐下:“不快怎么成?难道你那婶子,又反悔了不成?”
赵五娘子点头:“虽没反悔,只是口气有些不同。娘我和你说,你方才才离开,她就让人把我请了去,说仙姑说了,这事还是能破解的,若能让皇后出面,给什么东西压一压福寿,就好了。我怎听不出这意思,口里漫应着,就先回来寻您,和您商量商量,若能……”
吴氏一指头点在女儿额头上:“商量什么?你哥哥嫂嫂的脾气你又不是不晓得,定下了就是定下了,哪还有反悔的?更何况要借了这婚事要官要爵的,你嫂嫂头一个就把人给打出来。”
赵五娘子嗯了一声,用手撑着下巴:“娘,这道理我自然懂,不过你也晓得,我是小儿媳妇,现在你女婿还没说什么呢。家里大嫂有时反而嘀咕,说白白和皇家结了亲,沾不到半分好处。”
“她嘀咕就由她嘀咕去,不理她就完了。你一个皇帝的堂妹,还怕别人不成?”
吴氏的话让赵五娘子噗嗤一声笑出来,接着就叹气。
吴氏把女儿搂过来:“我当然晓得,你嫁过去时候和现在不一样,可你现在身份不同了,难道还要像原先一样?对嫂嫂恭敬有礼就可,可她若正经说一些不能听的话,难道还要忍着,再说了,我们赵家女儿,哪个是忍得的?”
“像三姊姊一样,把人家房子烧了一遍又拆了一遍?詹家现在全家都被流放了,还提他家做什么?”宫变一事,查下来永宁长公主的驸马和符大郎赵三郎都是首恶,永宁长公主的驸马被斩首,永宁长公主被褫夺封号,令出家为尼。公主府内其余人等,尽皆流放。
符家因符三郎,只有男丁流放,女眷尚在京中。但这次流放,符家只怕有很长时间不能回来了。
至于那些依附的人,被斩首被流放的不少。詹家因娶的是长史的女儿,也被算在附逆之列,全家流放。
诏书未下之前,詹院君还曾来吴氏府上,求见赵三娘子,自然是没见到人。听说詹院君回去之后就要让詹姑爷休妻。
不等休书写好,诏书就到詹家,全家不分男女老少,全流放边疆。詹院君当场就哭昏过去,詹姑爷还想求情,自然没人肯听他的。
此刻吴氏听到女儿提起詹家,笑道:“我不是提他家,我的意思是,该规矩有礼的时候自然要规矩有礼,若别人不能规矩有礼,为何要对他们规矩有礼?”
赵五娘子又是一笑,吴氏拍拍女儿:“去吧,去寻你三姊姊玩去,还有你外甥女,真是生的越来越可爱了。”
“娘,您这样说,我又不是孩子了。”赵五娘子娇嗔一句,也就往后面去。
“不是孩子了,在娘眼里,你可永远是孩子呢。”吴氏嘀咕了这么一句,决定不把这件事告诉胡家,这样的岳母,只怕女儿也不像外表那么好,等成了亲,真要去求胭脂什么,那才是自己这个做媒的错。
“哦!”王氏听完邹蒹葭的话,只那么淡淡说了个字,邹蒹葭看着婆婆:“娘,您就不多问一点?”
“问什么呢?都心知肚明的事。什么仙姑不仙姑的,不就是托词?罢了,这汴京城内这么多的人家呢,再寻一家就是,又不是非她家不可。”
邹蒹葭应是后才道:“娘这样的脾气,我可是怎么都学不来的。”
王氏瞧向邹蒹葭:“少说甜话哄我,你啊,比我年轻时候强多了!”王氏的话让邹蒹葭又是一笑,继续收拾东西。
☆、第273章
元宵已经掀起帘子走进来;邹蒹葭见小叔走进,也就往外面去。元宵给邹蒹葭行礼后准备给王氏行礼。王氏看着自己儿子;笑着道:“有什么委屈就和娘说!”
元宵的脸立即红起来;他已经十六岁,早已是翩翩少年郎,嗫嚅着道:“娘;儿子并不委屈!”
王氏摇头:“当你娘我老眼昏花了?”元宵抿唇一笑;抿出个小酒窝来。王氏握住儿子的手:“你今儿原本说的是去和同窗们辞行;去的时候高高兴兴,这会儿回来虽然也是笑着;可那眼角处;分明有些不高兴。难道说是因为我们走的匆忙;你在汴京定不了媳妇;要回去给你定一个;你嫌家乡的小娘子们;不如汴京城里的?”
元宵立即摇头:“娘,儿子并没这样想,只是觉得人情总是有冷暖。”
王氏又笑了:“你晓得人情有冷暖;也是好事;难道要你什么都不晓得,以为这天下,处处都是对你笑脸相迎的?儿啊,你姊姊吃过苦,就连你大哥二姊姊,当初因为是庶出,也揣了好几年的担心呢!”
元宵面上更红,低头道:“儿子晓得。”
“不是嘴上说晓得,而是心里也要晓得。你是我的老来子,从小都没受过什么委屈,就算那年我们回家乡,也不过就是暂居。这一回回去,日子就要久了。而且你……”王氏想着儿子从小苦读诗书,为的也是不靠父亲的功劳吃饭,原本他是想做出一番事业的。
“娘,方才您还说我已经不小了呢,怎么这会儿又心疼起我来了?就算没有爵位,没有官职,可也不是说就不能为朝廷做事出力了。您想,这治水什么的,哪样不是能做的事?儿子回到家里,难道就成日坐在这里吃,什么都不做了?儿子也想看看农耕稼穑!”
“你说的,不是骗我的?”王氏迟疑地问儿子,元宵笑了:“娘,儿子的心没有那么窄,朝堂之上,田野之中,不都大有作为。难道只有靠做高官得厚禄才成?只是娘别嫌弃儿子没有什么志气。”
王氏把元宵搂在怀里:“我不嫌,我怎么会嫌你没有志气呢?我的儿,你能这样想,我这做娘的,高兴还来不及呢。”
说着王氏眼角就有泪落下,元宵笑着直起身,替王氏把眼泪擦掉:“娘说高兴,怎么又哭了?”
“我人已经老了,人老泪就易落。”王氏说完看着儿子,眼中全是欣慰,元宵对自己的娘又是一笑。
“阿弟,你果真有这样念头?”数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