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女三嫁+番外 作者:秋李子(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12-30正文完结)
等在外面的胡澄听到这话,高兴的差不多要跳起来,舜华心中有一丝酸味,接着很快就消失,有了这个弟弟,那代表着胭脂会更关心胡府。这对胡府是件好事,而水涨船高,对胡大郎也是有好处的。
胭脂知道消息已经是第二日早晨,匆匆和杜老太君说过,胭脂也就带上礼物回娘家。杜老太君等胭脂离去才对身边人道:“也不晓得他们什么时候才能让我抱上玄孙?”
“现在大郎和娘子琴瑟和鸣,恩爱着呢,老太君啊,一定很快就能瞧见玄孙。”丫鬟们自然在那说着好话。杜老太君笑了笑就又道:“撒谎。”
丫鬟们又笑了,那个老媪已经走进,杜老太君借故道:“你们啊都没你们婶婆说的话说的对,来,我先问问你。”
那老媪问过了缘由就笑着道:“这是自然地,大郎和娘子恩爱着呢。”丫鬟们又说了会儿话,见杜老太君有些乏,这才退出去,留得老媪和杜老太君说话。
“老太君,大郎和娘子既已合欢,您也能放心了。只是有件事,不晓得该不该告诉您。”老媪在那踌躇一会儿才道。
“什么事让你这样犯难?”杜老太君闭上眼缓缓地道:“我不是那样经不住事的人,记得那一年,总有六十年了,那次挑着他们两个,身边不时有人倒下,我都要咬着牙跑,心里还惦记着女儿们。那样的事都经过了,还担心什么别的?”
老媪应是后才道:“京中,有传闻,韩夫人府中,有个义女,名唤素娥。和太子他,情投意合。”
“哦。”杜老太君并没在意,只缓缓地道:“你是说,琼花她,很可能不会成为太子妃,不过这件事成不成也无所谓,我们赵家,已经太荣耀了,再添上这么一桩,不过是锦上添花。”
“传闻,李氏只能为良娣。”老媪的话这回没得到杜老太君的回应,而是陷入长久的沉默。就在老媪认为杜老太君已经睡着时候,听到杜老太君又缓缓地道:“琼花她,现在还是常常入宫。”
语气平静,老媪只有又应是。杜老太君又道:“想来她已经晓得了,看来她对李氏并不那么在意。”
“妻妾之别,即便是在皇家,也是全不一样。”老媪能想到的只有这句。杜老太君抬眼看了看老媪,老媪跟随杜老太君四十多年,见多识广,明白杜老太君并不赞成这件事。
刚想再问问,就听到杜老太君道:“曹赵两家的女儿,琼花她还真是引人注目。”
老媪不知该怎么回答,刚想问问杜老太君,杜老太君已经重新躺下:“静观其变吧。若柴家郎真的不知分寸,宠李氏宠的忘了赵家女,那赵家女儿,也不是非要做这个皇后不可。”
老媪应是后才又开口问,话里满是迟疑:“老太君的意思?柴家要的,只有四娘子?”
作者有话要说:杜老太君挑儿子跑这个典故,出自三言,不过这个可能不是真的,此地只是借用。
☆、第72章 要求
杜老太君没回答;老媪明白自己猜的是对的,曹赵两家的女儿;是不一样的。赵琼花;生来就要比赵家别的小娘子引人注目。这既是她的幸运;可能也是她的不幸。
“呀,这孩子真可爱!”胭脂怀里抱着弟弟;欢喜的除了赞美再说不出别的话来。王氏靠在床头瞧着自己的两个儿女,心里的喜悦都已漫出来:“不过一个小红猴子;亏的你这样喜欢。”
“娘这说的,可不是实话。”胭脂抱着孩子坐在王氏身边,笑嘻嘻地对王氏说。
王氏点一下女儿的额头:“以后啊,有了他;我就不疼你了,可不许哭。”胭脂伸出一根手指头点一下弟弟的小鼻子,他真小,怎么可以这样小?
听到王氏这话胭脂就顺口道:“成啊,娘不疼我了。”
王氏白女儿一眼,这调皮孩子,就对胭脂说:“你嫁到赵家也有两个来月了,我现在觉着,女婿也像个不错的孩子,你们是不是?”
“娘,您想的太多了。”胭脂不客气地对王氏说,王氏白女儿一眼,胭脂拍着怀里的孩子才对王氏道:“娘,我不是和您说过了,我的事,我自己会做主。”
王氏瞧着女儿那娇美的脸,晓得自己劝不下来她,不由轻叹一声:“要是当初你能有个孩子,那现在这个孩子都能抱他舅舅了。”
“要就为这个,我才不要呢,到时小孩子还会觉得奇怪,怎么比我小那么多,还要叫我舅舅?”胭脂的话让王氏又笑了:“得,我不和你说了,胭脂,你的日子,要自己好好过。”
胭脂对王氏绽开笑容,接着凑到王氏耳边:“娘,您放心,这些事啊,别担心。”
王氏捏下女儿的鼻子,舜华已经从外面走进来,手里还拿着几张礼单:“这是平日相熟的人家,晓得母亲生下弟弟之后,送来的贺礼。”
王氏也没往礼单上瞧一眼就摇头:“你斟酌着把这些礼给还了吧,这样的礼尚往来,绊的我头都疼了。当日你姐姐在日,我也不理这些。”
王氏提起刘姬虽是无意,但舜华还是答道:“前几日我去探了姐姐,姐姐她说她现在过的很好,很平静。还叮嘱我说,要我好好过日子,千万不要像她一样。”
胭脂和王氏都能读出舜华话中,有一丝隐约的伤心。接着舜华又笑了:“我和姐姐说,蒹葭现在和原来不一样了,她也很欢喜。”
“如果,”过了好一会儿王氏才道:“等蒹葭过了门,过上一两年,就把你姐姐接出来,和蒹葭他们一起过日子。”
“母亲的好意我明白,不过姐姐她,想来是不愿意的。姐姐说,那十来年,如图一梦,现在好容易梦醒了,又何必再回红尘之中。有母亲和父亲,我们姊弟也会过的很好,无需再去想别的。”
舜华的话让王氏长久沉默,胭脂忍不住叹了一声,刘姬毕竟有刘姬的骄傲,她的骄傲,当然也是不容人随意左右的。
舜华觉得这个话题实在太过沉重,已经对胭脂道:“方才我瞧见姐姐带回来的东西里面,竟还有一块灵芝。赵家长辈,实在太用心了。”
胭脂啊了一声才道:“这些礼物都是二婶子备的,我只匆匆瞧了一眼,没想到竟还有灵芝。”
“这是他们家看重你,我的女儿,值得这样好的对待。”王氏的话让胭脂故意一皱眉一吐舌:“娘这话要让外人听见,又该说定北候府的那位夫人,常常大言不惭。”
王氏摊手:“随他们说去,难道我还不过日子了不成?”
胭脂又笑了,舜华瞧着胭脂和王氏,有些事,真是怎么羡慕都羡慕不来。
胭脂在胡府用完晚饭,就要收拾回赵府,看着自己的娘,胭脂心里满怀不舍。王氏倒拍拍女儿的脸:“有什么舍不得的,人啊,总是会分开,也会再来。我啊,只要你过的好好的,就成。”
“姊夫待姊姊很好,母亲您不用担心。”舜华在一边劝着王氏,王氏把女儿的手松开,笑着道:“去吧,去吧,总有你妹妹陪我呢。”
胭脂嗯了一声就笑着道:“等舜华出阁了,娘您就把蒹葭接过来,她今年已经十五,到了明年出嫁也还合适。”
这是女儿担心自己寂寞了,王氏笑了:“有元宵呢,我寂寞什么?胭脂,我从不担心的。”这孩子既然是元宵后生的,王氏就给起了个元宵的小名,就像当年生下胭脂,看见的是梳妆台上那盒胭脂,就这样顺口叫出,直到现在。
胭脂又笑了:“亏得这是小名,不然的话,要做了大名,以后这先生都不好意思叫。”王氏正要笑出来,就听到门外响起胡澄的大嗓门:“胭脂啊,你收拾好了没有?女婿来接你来了。”
赵镇来接自己?胭脂觉得是不是胡澄说错了?尽管元宵夜后,两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缓和,但在胭脂瞧来,这不过是出于朋友道义,赵镇哪至于要在众人面前,做出一副恩爱和睦的样子?
“胭脂,胭脂,你听到没有,赶紧出来。”胡澄的嗓门都比平常大了几分,王氏生下儿子,胡澄比王氏都要欢喜三分。关于由谁承继的事,从此就再无需担心了。
胭脂哎了一声就掀起帘子,瞧着外面的胡澄笑盈盈地道:“爹爹您怎么不进来?”胡澄搓下手:“稳婆不是说了吗?让我别进去,免得冲撞了你娘。”
胭脂又噗嗤一声笑出来,胡澄的脸又红了:“不许取笑我,你赶紧出去和女婿回家去。你大阿弟在外面陪着呢。”
胭脂努力让脸上的笑收起来,但还是有那么一丝笑露出来,胡澄又瞪女儿一眼。胭脂笑嘻嘻地往外走,舜华瞧着这一幕,唇边笑容动人,放开怀抱,自然就能明白当初被自己忽略的很多东西。这个世上,并不是只有一种快乐。
胭脂走到前面时,瞧见胡大郎赵镇正在那对答,瞧见胭脂走进来,赵镇已经站起身:“天晚了,我们回去吧。”
胭脂还没说话,赵镇就又对胡大郎道:“原本还当去里面拜见岳母,此刻也不便,还请小舅待镇转达,对岳母的问候。”
赵镇十分严肃,胡大郎也要摆出正经来回答了。
胡大郎直把胭脂夫妇送到门口,这才转身进去。胭脂还要去寻马车,赵镇已经拉住她:“不用马车了,我们共乘回府如何?”
共乘?胭脂觉得自己简直听错了?看向赵镇满眼不可思议,赵镇也觉得自己这个要求实在有些过分,很快就想到理由:“我常听人说,庶长兄对嫡出幼弟,多有不满,因此我……”
胭脂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赵镇见胭脂一脸平静,轻咳一声又道:“原先我总听说,定北候府是妾室当家。虽说现在刘姬已经出家入道,但谁知道她当初曾对她的儿女说过些什么,万一有别的想头,岂不是让岳父岳母伤心?”
赵镇好容易说完心里的话,就见胭脂依旧笑眯眯地看着自己。赵镇不知怎么又有些局促,于是再次重申:“当然,我晓得可能是我想多了。不过我表现的和你恩爱一些,他们也会有些忌惮。”
“我知道啊,谢谢你。”胭脂的话还是这样轻描淡写,夕阳之下,她面上的笑容却比阳光还要灿烂几分。赵镇觉得这一刻心跳的很快,明明知道胭脂母女不需要这样的保护,可如果不借着这样的保护,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自己要来接胭脂的举动。
“走吧,上马啊,你怎么不上马?难道傻了?”胭脂已经从小厮手中接过缰绳,脚踏上马镫,已经上了马。
“你担心,我的马有点烈。”赵镇曾出入战场,所用的马当然也不是汴京城里常见的温顺的马匹。见胭脂已经上马,下意识地就要去拉缰绳,免得马暴躁起来,伤了胭脂。
胭脂却已弯腰用手在马的耳朵边说了句什么,那马喷了喷鼻子,竟没暴躁。这简直是太稀奇了,难道马也能感知主人心里在想什么?赵镇有些呆了。
胭脂已经用脚一踢马肚子,对赵镇道:“你上不上来啊?不上来我就先走了。”不等赵镇想怎样回答,马已经小跑起来,看着马上的胭脂,赵镇面上笑容更大了,索性也不去寻别的马,而是跑步追上胭脂的马。
这毕竟是在汴京城的大街上,胭脂并没让马快跑,而是让马小步跑着,听到背后的脚步声胭脂刚想回头,就感到缰绳被人抓住,接着赵镇就飞身跳上马背,坐在胭脂身后。
“贤伉俪果真恩爱!”胭脂还没来得及问赵镇为什么,耳边就已响起一个喝彩声。这又是谁?胭脂循声望去,胡赵两家离的不远,不觉间已到赵府,喝彩的人正从荣安郡王府出来,想是前去拜会荣安郡王的。
作者有话要说:五代末年的风气相对开放,不过这种夫妻共乘还是会让人惊讶的。
☆、第73章 忧虑
纵然胭脂是个极大方的人;此刻遇到这样的事脸也不由微微一红。赵镇的脸更是红的不能看,这样不顾一切;从来都没有过;或许是因为和胭脂在一切;才会如此。
赵镇的心突地一震;不知什么时候起,自己已经不大像原来的自己;很多东西,以前一直都那样朦胧,可此刻却越来越清晰。想到此,赵镇不由看向胭脂。当看到胭脂面上那浅浅红色时,赵镇心中又开始荡漾。
两人在那不说话,耳边又响起一个声音:“年轻人这样本是常事;况且又是新婚。要怪,就怪你我年纪已老,再不得携美纵马,让全京城人都看见。”
方才说话那个已经笑了:“说的是,果真年轻人和我们不一样。”
他们在那说笑,胭脂觉得自己的脸越发红了,想了想才跳下马,对赵镇轻声道:“你惹出的祸,你自个收拾。”
什么时候这祸成了自己惹出的?赵镇很想问问胭脂,可见胭脂面上那不自然地神色,赵镇登时也不想问了,瞧着胭脂走进自家府邸。赵镇这才下马对那群人拱手道:“此事,是我鲁莽了,没想到……”
话没说完,就有个年纪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