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天下 作者:浪荡青衫(纵横vip2012.7.2完结 )
不大的门面此刻却有不少人进去了,又出来,比起其他店铺来说,这家尤为热闹了。
几个人对望一眼,兴起自己上来了,一行人便往那边走去。
“老哥,前面干嘛呢?”虞玄拉着一个老人问道。
“说出了见好东西,能自己倒酒呢!要说,老祖宗就是聪明!”老人说完就摇头晃脑的走了。
听到这么一说,几人的兴趣当真是来了。
古代能自己倒酒的东西,貌似不多,但是也算少,只是方式和用法不一样而已。
等到几个人走进了,却还没位置进去,看来只能等着里面有人出来了。
“哇,谁的钱啊!”蓝夏突然大叫起来。
刚准备进去得,和已经进去的,都回头看去,地上果然有一张五十大元躺着。
“我的!”有人连忙就出来说道。
这是典型的不要脸的。
有人则是假装摸了摸口袋,然后喊道:“嗨,看看号码。可能是我的。”
这是更典型不要脸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不过,至少这五十元就相当于是门票了。几个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往里冲了进去。
进去之后,这才发现,原来这还真是一件好东西,先不管真假的话。
这东西,有个好名字,叫公道杯。
公道杯是古代的一种特制酒杯。始见于辽缸瓦窑产品,元青花中亦有所见。杯子的中间立着一人型或龙型的装饰物,当杯中的水超过某一个位置,水就会从小孔中流出,直到杯中水流尽为止。所以在酒宴中,斟酒者只能给饮酒者倒入相等量的酒,故称“公道杯”、“戒盈杯”、“平心杯”或者“龙杯”。
在明代洪武间,官府在景德镇开设“御器厂”,亦名“御窑厂”,专门为皇宫制造御瓷。当时的景德镇隶属于江西浮梁县,临近的都昌、抚州、丰城、乐平、鄱阳等县的瓷工听到景德镇开办“御窑厂”的消息后,纷纷聚集到景德镇,其中以都昌、抚州的瓷工人数为最多。御瓷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凡是选到“御窑厂”的瓷工都是一些制瓷手艺高超的能工巧匠,经他们之手造出的御瓷皆是精巧之至的佳品,“公道杯”便是其中一种。
据传说,当时的浮梁县令为了讨好皇帝,博得皇上的赏识,指令“御窑厂”的瓷工半年内制出一种“龙杯”用来进贡皇上,好则赏,不好则罚。指令发出后,县老爷亲自监制。由于“龙杯”的制造难度大,时间又短,瓷工们个个急得寝食不安。他们日夜研制,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经过三个多月,几十次的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看到精制的“龙杯”,县太爷喜笑颜开,亲自快马加鞭将“龙杯”送至京城,进贡皇上。洪武皇帝朱元璋看著浮梁县令进贞的艺术珍品枣“龙杯”,爱不释手,连声夸赞景德镇瓷工制瓷技艺高超,夸赞景德镇不愧为瓷都之称。浮梁县令由于进贡有功,得到了皇上的赏识,不久便加官晋级,由县令升迁为府台。
朱元璋得到“龙杯”后,便经常使用这种珍品盛酒宴请文武大臣。在一次宴会上,洪武皇帝有意奖赏几位心腹大臣多喝一点酒,便特意为他们把御酒添得满满的,而对其他一些平时喜欢直言不讳进谏忠言的大臣则将酒筛得浅浅的。结果事与愿违,那几位被皇上有意照顾的大臣点酒未喝,御酒全部从“龙杯”的底部漏光了,而其他大臣都高高兴兴地喝上了皇帝恩赐的御酒。皇帝对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龙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龙杯”命名为“公道杯”。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公道杯”的典故告诉了人们办事必须讲求公道,为人不可贪得无厌。
其实,现在我们看来,这公道杯就是运用虹吸原理制造而成的。就现在的景德镇为了进一步发掘陶瓷传统工艺技术,景德镇曙光瓷厂陶瓷艺人对“公道杯”实行了大胆的改进,原来的杯子龙头角度朝下,装饰单一,且盛水不足杯子容量的70%时所盛之水便全部漏光。经他们反复试验改进的“公道杯”龙角朝上,用青花、粉彩装饰得五彩缤纷,美观之至,且盛水容量也由原来的70%上升为90%。现在的“公道杯”驰名中外,可称得上是一种陶瓷高级艺术珍品。1982年,工人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公道杯”轰动日本”的报道,指出此杯深受外商青睐。现在,凡是来瓷都观光的游客,见到这种珍品都是赞不绝口,皆为“公道杯”所倾倒。
当然了,现代的虽好,但是在行家眼里,还是不急古代的千分之一的。
虽然那个时候生产的公道杯有缺陷,但是那是怎么样得时代?那可不是我们现在这个各个学科都分工明细,有统一的教育的时代。这公道杯在那个时候是花了多少人的心血才能完成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老东西他都有一种时代的印记,这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
见到这个样子,董凡就知道了,这怕是这店主为了吸引顾客而采用的一种手段把!只见店主把水往杯里,说是杯,我们现在叫碗差不多了。
店主把水往杯里到,然后里面中间装着的小人就慢慢悠悠的起来了!
这样并不新鲜表演却让不少人拍手叫好。
这个公道杯,中间立着是一个小人,形象生动。
“这个多少钱?”不断的有人发问,打断了董凡的欣赏。
“十五万。”店老板笑着答道。
“哗!”人群马上喧哗起来。
其实,这个价格,只要这东西是晚清的,这个价格还是能卖到得。当然了,这老板也估计是怕喊少咯当真就人马上不还价就买了,这才喊了十五万。
不玩这一行的,纯属看热闹的人当下就说道:“你想钱疯了吧!就这破玩意还要十五万呢!”
老板也不生气,呵呵一笑答道:“您看个热闹,我也图个热闹不是!?”
这一说,当下大家都呵呵一笑了,当真想买的,还真没有。
第三十二章白釉公道杯
这老板也是妙人,就差直接说我拿这玩意出来,不就图你们来捧捧场,攒点人气么?
“这老板有点意思。”虞玄笑着说道。
虞玄这一开口,明显就不是当地的口音了。话刚落下,老板就朝董凡几人瞄了过来,手中的水壶再倾了一倾,公道杯中的水看着就要满上了。
公道杯中的小人裸着胸口,胸口上一个黑痣很是明显,那水刚刚一漫过公道杯中小人胸口的黑痣,老板倒水的动作就停住了。
只见公道杯中的水不断往下减少,杯底也慢慢流出水来,公道杯中小人胸口的黑痣,正是这个公道杯装酒的界限了。
“哈哈,真的还挺好玩的。”蓝夏围着公道杯,很是好奇的打量着。
“可惜不是龙杯,值不了那么多,我出五万。”董凡笑着说道,这公道杯不错,买回去摆在店里,也能增色不少,毕竟像这种稀奇的古董很难得。
近距离观察了下公道杯,特别是它边缘那些润滑的痕迹充满了历史的底蕴,这是收藏家经常把玩造成的痕迹。董凡已经能确定这玩意是晚清作品,虽然也值十五万,但杀杀价还是必须的。
“虽然不是龙杯,但也是白釉的了,五万太少了!”老板摇了摇头。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一般瓷土和釉料,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氧化铁,器物烧出后必然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来。如果釉料中的铁元素含量小于%,烧出来的就会是白釉。古代白瓷的制作,并不是在釉料中加进白色呈色剂,而是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加工精制,使含铁量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这样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制白度很高的白瓷。
白釉出现于北朝。北齐范粹墓出土的白釉瓷器,是我国至今所见的最早的白釉瓷器。
“白釉的也值不了那么多,我再给您加点,万。”董凡说道。
“不卖,不卖,祖传的宝贝,不能卖!”老板大声吆喝着“公道杯没有,上好的黄龙玉有,几位京城来的吧,要不要看看?上好的黄龙玉。”边说老板边像变戏法一般,手上马上出现一把黄龙玉雕琢成的吊坠。
老板这话一出口,董凡马上就知道了,这家伙拿公道杯出来根本没想卖掉,不过拿着公道杯当诱饵,真正要出手的,其实是黄龙玉饰件。
“怎么卖?”董凡不动神色的问道。
“一千一件。”
“顶多两百!”
这些吊坠采用的原材料不错,这些黄龙玉算得上中等品质,但做工却太差了。
“现在黄龙玉升值的快,说不定明天又翻了一番,最低百!”老板也是生意人,砍价还价上还把持的住。
“再快也得等它升上去!加你一百,三百!”
“八百,再不能少了。”
就在董凡准备再次开口时,眼光却落到店铺的一个角落了,几块黄龙玉原矿静静的躺在那里。
“老板,这些原矿买么?”
“只要价格合适,怎么不卖?”
“这点太少了,还有货么?”
“有,你们要多少?”
“有多少就要多少!”董凡肯定的说道,这里有黄龙玉原矿石出售,那么就是说,这家店铺的老板就有货源了,按道理说,按照董凡和虞玄跟政府之间的合同,黄龙玉应该是被他们垄断了才是,这些原矿石又是从那里得来的呢?这个问题董凡必须要搞清楚。
“我们货很多,你们资金上有问题么?”老板疑惑了一下。
“放心,我们背后有大老板。”董凡这样说有原因的,这样说有两个好处,一是说,钱不成问题。二是说,我也是帮人打工,要对老板负责,有些事情不能自己做主。到时候砍你价别见外。
“那就好,货都在其他的地方,要看货跟我走吧。”老板爽快说道。
“那这个?”董凡笑了笑,用手指着公道杯。
“好说,如果你们能将黄龙玉原矿石全吃下,这白釉公道杯我送给你了。”老板咬了咬牙。
得了,董凡心中一笑。刚才还是祖传的,绝不能卖,现在倒送给自己了!
“那多谢,大哥怎么称呼?”董凡话中没有一点客气拒绝的意思。
“我叫杨建国,叫我老杨就行了。”老板笑呵呵的说道。那个年代人,什么什么建国的名字出现的频率相当的高。
“虞大哥你先回酒店,下午约了人不是?我和蓝夏她们先去看看。”董凡转头对虞玄说道。
虞玄马上知道董凡的意思了,虞玄在这边呆的时间长,龙陵那边基本都是虞玄在打理,大家又都是玩黄龙玉这块的,万一过去见到熟人就不好了。
“对对,你先去看看,我下午还得和张总谈谈。”虞玄点了点头。
虞玄先回了酒店,杨建国马上就关了店门,开着一辆皮卡带着董凡几人朝着保山南边去了。
三十几分钟后,一处村庄出现在董凡眼前,村子不大,也就二十来户人家的样子,车子直接开到一间带着前院的房子前,这才停了下来。
“到了,我们进去看吧。”杨建国把车熄了火,打开车门走了出来。
两米多高插着玻璃片的院墙,完全看不到里面是什么,杨建国走到门前,用力的拍了几下,这几下声音在这个宁静的小村子里非常的响亮,不远处的几条狗也跟着狂吠了几声。
“老三,是我!开门。”杨建国叫了起来。
严实的铁门打开了,一个穿着七分短裤,光着上身的汉子,还带着睡意的二十几岁男子探出头了。
看见蓝夏,这个男人目光呆了一呆。
“看什么看!这是北京来的客人,赶紧把我给我衣服穿好。”感觉到蓝夏眼中的一丝温怒,杨建国吼了老三一句。
“知道了,二舅!”老三脸上微微一红,马上跑回屋里,在这种小地方,见到蓝夏这种级别的美女,这小子还是挺在意自己的形象。
“蓝姑娘不好意思了,小娃儿教养不好。”杨建国连忙解释说道。
“杨大哥,你这料真不少啊!”蓝夏还没出声,董凡已经叫了起来。
就和董凡说的一样,这院子里面的黄龙玉原矿石还真不少!
不是不少,简直就是叫多!
前院大概有十几个方的面积,除了正对大门的一条通道之外,整个院子基本被黄龙玉的堆满!大大小小的黄龙玉原矿石,没有上千也有几百块了!
“这不算多,我老家放的更多。”杨建国看来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了。
“杨大哥老家哪里的?”董凡赶紧问了一句。
“我老家就在龙陵。”
“龙陵的黄龙玉开采不是已经被政府收回了么?”董凡奇怪的问道。
“总想得到办法的。”杨建国神秘一笑,并不回答。“董先生你看你需要什么品质的?要多少?”
“只要是黄龙玉原矿石,有多少我要多少,包括你老家的。”董凡很是干脆的说道“不过您得给个实惠的价格。”董凡最后加了一句。
“那不用董先生提醒,山料八十元一千克,山流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