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阙-海青拿天鹅
熊勇却摇头:“勇并无同胞弟妹。”
我愣了愣,自己明明记得曾听说楚子嫡出子女众多……
“我母亲生下我,未多时便薨了,”熊勇脸上泛起苦笑,道:“如今夫人乃继室,只不过太子仍旧是勇。”
我了然,略略颔首,目光却不禁在他脸上稍稍驻留。这人常常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似乎无忧无虑;楚子送他到辟雍入学,这次的机密之事也交托给他,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便是我也常常觉得,认识的众多贵族之中,熊勇也许是过得最潇洒的一个,却不曾想到他会同我说起这些。
其实,他这样的情况我并不陌生。比如在杞国,父亲在娶母亲之前也有嫡子,只不过太子是等到母亲生下觪之后才立的。本质上讲,觪和熊勇的出身竟正好相反。只是,母亲的母家到底是卫国,而杞国也无法与楚相比。
不过,至于熊勇,我也从不觉得他简单。其心思老成我是向来知道的,想来,现在的楚子夫人并非他生母,又另育有嫡子,于熊勇必然是不小的压力……
“勇将来若做了国君,可有欲为之事?”我莞尔,轻轻撇开话头问道。
熊勇愣了愣:“欲为之事?”他眼睛闪了闪,点头:“有。”
“何事?”我问。
熊勇一脸认真,道:“娶如姮一般美貌的女子,带她摘橘。”
我登时无语。
一阵大笑声却突然响彻堂上,熊勇指着我笑得前仰后合:“我料定姮是如此反应,果不其然!”
我又好气又好笑,却只能干瞪着他,对于这人不羁成性也早是无可奈何。
突如其来的搅和,气氛竟已然舒缓了不少。
“姮何必再问,”好一会,熊勇道。他唇边仍带着笑意,玩笑之色却渐渐敛起,指头随意地将一枚枣挟在掌中把玩,语声淡淡:“勇平生所愿者,唯楚再不屈为周之下……”
“哗!”一声,屋顶上的一垛茅草伴着木料,忽而落在了堂前的石阶上。
两人皆是一惊,熊勇收住话,没再往下说。
“君主!”寺人衿跑进来,举袖挥散周围漫开的尘气,催促道:“君主,馆人修缮屋舍,堂上不宜多留!”
我看向熊勇。
他也看着我,片刻,笑了笑,起身道:“待太子至此,勇再来拜望便是。”
“如此,”我莞尔,也不留他,欠身道:“勇慢行。”
辰时的光景仍带着蒙蒙的昏暗,旅馆中却早已点起松明,侍从们进进出出地将物品收拾齐整。
“太子吩咐,稍后即可启程。”寺人衿过来对我说。
我点头,却将目光望向旅馆前的周道。
在馆中住了两天之后,昨天夜里,觪果然风尘仆仆地赶了来,从人车马一个不落。
“为兄何尝食言。”他看着一脸惊喜的我,笑得风度翩翩。
不过,姬舆没有随他来,据说觪抽身返国,许多事都留给他料理,此时还在犬丘。
我知道姬舆此时是分不开身的,只向觪问问他几日来的状况,知道他身体无恙,心中也踏实不少。
“此番大胜,子熙居功至伟,天子定少不得一番嘉奖。只是战事方毕,又兼旬伯新薨,到底忙碌些。”觪解释道。
我心中有些黯然。旬伯的死于姬舆而言也是大事,想必他现在心里并不好受,自己却无能为力……
事事俱备,我们须日夜兼程赶回杞国,觪和我约定第二天一早就出发。
不料天没亮的时候,熊勇却来了。
觪见到他,面上似笑非笑,却镇定得很,邀他到堂上一坐。两人谈了一顿饭的时间,待出来,各自神色不改。
“勇多有叨扰,太子后会有期。”阶下,熊勇行礼道。
“吾子慢行。”觪还礼。
我从廊下朝他们走过去,未至跟前,熊勇忽而抬头,目光正正投来。我朝他略略一礼,熊勇看着我,嘴微微张了张,却没有出声,片刻,他向觪再一礼,转身向门口走去。
“阿兄与楚太子说了什么?”眼见熊勇离开,我走到觪身边,小声问。
觪唇角扬了扬:“自然是你上回遇袭之事,并那楚人尸首,楚太子愿以帛百匹赎之。”
我想了想:“那骨符之事又如何?”
“骨符?”觪微讶地看看我,道:“他并未提起。”
我懵然,怔忡间,却听不远处传来熊勇的声音:“姮!”
我转头望去,只见他坐在车上,向我露出笑容,大声说:“你将来若育下女子,不可许他人,我孺子须带她摘橘!”
我愣住。
四周顿时鸦雀无声。
熊勇却看着我又是大笑,转回头去,对御人道:“走!”车马辚辚碾过道路,风中只余远去的楚语吆喝之声……
周道上依旧空空如也。
时辰尚早,缥缈的晨雾中,笔直的大路两头都不见人影。
“君主,该上车了。”寺人衿将车内的物件再检查一遍,对我说。
我略一颔首,目光投往刚才熊勇离去的方向。
心中不由地生出些感慨,这一别之后,我和熊勇各走各的路,或许再难见面了……这么想着,我忽而自嘲一笑。何止我和熊勇,姬舆、觪还有燮他们,无一不在走着自己的路……
“君主。”寺人衿撩开帘子,催促道。
我最后望了一眼西来的方向,深吸口气,扶着她的手踏上乘石。
御人坐到车前,准备驾车。马车微微动了动,銮铃在风中“叮叮”轻响,似夹着远远的蹄声传来。
蹄声?我愣了愣,心头似划过一丝光亮,随即撩起帘子,大声道:“且住!”
寺人衿和御人皆疑惑地望向我。
我忙探出车外,朝后面望去。
道旁巨木的树干深深浅浅,映着斑驳的光影。
时间似微微凝固,我睁大眼睛,唇边渐渐漾满笑意。
周道上微风轻拂,只见远处,骊驹疾驰而来。金色的雾气似被四蹄搅动一般,在浅浅的阳光中变幻,却衬得那马上人的身姿愈发昂藏,慢慢变得清晰的面容上,双眸明亮……
斯人
“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子熙。”天子的声音自明堂上缓缓传来。
少顷,只见小主人迈步踱出,日光照在檐下,他的衣冠齐整,身姿昂藏,庭中一片低低的欷殻А?br /> “皎皎兮君子,会弁如星。”有人赞叹道。
我翘首站在人群之后望着明堂上的小主人,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头顶日头灿灿,我只觉得这庙中的人,谁也不及我开怀。
我名申,无姓无氏,父母以上,世代为丰姜家臣。
从小,父亲便说过,从祖上到他的许多人中,最能干的人是曾祖父,曾做过家宰。
或许是这个缘故,我总觉得公家待我与旁人是不同的。譬如我做事比别家孩子早,七岁之后,便要随父亲日日打扫明堂;譬如我做事比别家孩子多,十岁之后,但凡世子习礼乐射御,我都须跟随在侧;又譬如我做事比别家孩子重,成年之后,公家似乎愈发觉得我有用,但凡套车时少了御者、修葺缺了工匠或是哪位主人出门要力役侍从,我便常常被叫去……自然,最重要的一次是君主出嫁,我为媵者,随她一同离开了丰姜。
我常想,若无君主,此生或许就大不一样了。
夫人育下多子,君主是唯一的女子,自幼便极得爱护。
对于她,我并不陌生。君主幼时喜欢与众世子玩在一处,跟随众世子的时候,我也少不了要服侍她。她也早识得我,身旁明明有侍婢,她却总要转向我
“申,去取盏水。”
“申,去摘那果。”
“申,负我上马。”
“申……”
据说,选随媵之时,夫人头一个便想到了我。出嫁当日,君主在车后看到我,愣了愣,似讶然,却缓缓绽开笑靥。
“你随我一道离开。”她说。
“正是。”我低头行礼。
君主语中带笑:“甚好,我正愁过去无人相熟。”说完,她转身走开了。我没有抬头,只瞥见裳裾在眼前微微扬起,拂来一阵似有似无的轻风。
君主要嫁的是王孙岌。
文王之孙,伯邑考之子。同在一城之中,他的声名,即便是我这小小的家臣也久有耳闻。
仲秋时节,正是天高云淡。王孙岌自城的另一头御马而来,当英挺的身影出现在庙前,似乎所有人的气息都瞬间悄然消去。
君主拜别了父母家人,登上夫婿的车驾。她行止专注,哪怕是小小的迈步或稍稍举袖,都付与了十足的周全。她转头时,我在车后望见那娇嫩的面容上神情矜持,却漫着一层红霞般的颜色,双眼弯弯。
我随君主到了新家,王孙岌也从此成为了我的新主人,我须同上下一道称其为“邑君”。
再与君主同行,已是庙见成礼之后。
邑君母亲羸弱,不惯城中多扰,要往采邑将养。君主为新妇,却自愿陪伴同往。
闻知此事,君主随嫁众人皆议论纷纷。
“新妇殷勤本是应当,只是人丁单薄,恐君主将来多有劳累。”侍母叹道。
出行之时,备好车驾之后,我仍立在车旁。
敞开的宅门里,邑君行将在前,君主搀扶姑氏慢慢走来。
她样貌依旧,虽为新婚,衣裳却无艳色,鬓间也仅饰以发簪,素净如常。我望着她,只见那面上满是和煦的笑意,一面行路一面轻声细语地对姑氏说话,似专注不已。
将姑氏安置好之后,邑君陪同君主走过来。
“路途有所颠簸,可须坐好。”君主登车坐好,邑君道。他的声音不缓不急,温和如暖阳;头微微低下,似只将目光注视着君主一人。
“好。”君主侧对着我,表情并不分明,只见唇边扬起弯弧,染着嫣红。
风将车上的銮铃吹得“叮叮”作响,我抬头望向天边,一抹流云被风牵扯着,却似徘徊不肯离去。
“启程。”邑君登车,吩咐道。
只听鞭响,马车辚辚向前,我的脚步略一迟滞,赶紧奔跑跟上。
羲和的日车已经从中天渐渐驰往西边,晖光将四野尽皆收纳,不远处的小溪旁,浣衣女子声音清亮。
我衔着一根荑茎躺在山坡的草地里,手臂枕在脑后,双眼望着苍穹。
这采邑离丰有一日路程,倒同镐京更近些,并不太大,只有人民二十余家。半月来,姑氏和君主住的宅院就在邑中,邑君入朝为臣,每日来看看,侍奉之事都是君主打理。
平日里,君主多是在西庭,若无事,外宅中甚少见她。
我却自在得多,做完了活,可往乡野中去,采些卷耳或拾些禾草。便如现在,我出来收些喂马的谷穗,闲下来就晒晒日头。
忽然,远处传来了一个模糊的呼喊声,拖得长长的,似耳熟得很,在叫“申……”
我心中一动,忙坐起身来:“在此!”
往那边望去,却见是一名乡里的妇人立在田边,正唤着劳作的丈夫。
一阵笑声在身后响起,我转头,溪边的几个女子正看着我笑。
面上一阵臊热,我窘然起身,拍拍衣服上的草叶,提着竹筐便往来路返回。
回到宅中时,风中已飘起了炊烟的味道。
我提着筐从偏门走向马厩,才行两步,忽然听后面有人叫了我一声。回头,原来是一同从丰来的庖弗。
“何往?”他怀里抱着一捆柴,笑嘻嘻地走过来。
我指指筐里的草料,道:“秣马。”
他点点头:“过两日将往镐,也当喂壮些才是。”
“镐?”我一讶,问:“君主说将往镐?”
“你不知?”庖弗也讶道:“今日家宰来了,要请君主过去。”
“为何?”我问。
“这都不明白?”庖弗鄙夷地看我,道:“姑氏病重,邑君繁忙,君主既嫁了来,终要做主母。”
“如此。”我颔首。
夕阳将墙的影子铺满了地面,我提着筐,慢吞吞地沿着一小段庑廊走向马厩。
早听人说起过,邑君在镐京也有宅院,因他常年在朝,大半时日倒是要留在镐京的,是以邑君家庙旧宅虽然在丰,日常庶务却多在镐京处置。
如庖弗所言,若君主去,自当是要接管家务的。
那现在就该去备好马匹车驾才是……想着想着,我心中却忽而浮起那日临行前的情境,怔了怔。夫妇团聚,君主该是欢喜的吧?
胡想些什么?!我自嘲着,用力摇摇头。
正在这时,前面的的道口突然走出来了人,我忙收住脚步,险些撞上。
抬眼,我愣住,君主正站在我的面前。
“寺人申!怎不看路?”她身旁,侍婢责备地看着我。
“君主。”我大窘,忙躬身行礼。
“君主?”却听君主的带笑的声音传来:“你怎么还称我君主?。”
心中“咯噔“一下,我更加局促:“夫……夫人。”
君主没有答,却仍是笑。
“你要秣马?”她问。
“是。”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