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征宫词-薄慕颜
础?br /> “佩缜,你来了。”端王收回心思,温然含笑。
端王妃面盈浅笑,拈了一块芙蓉糕递过去,“下个月就是母妃的生辰,我想外面的东西虽好,却比不得自己亲手做的,因此打算亲自绣一件插屏。旻旸你说,绣什么花样好些?”
“松鹤长春?双雁衔花?”端王含笑想了想,凝目看向对面容色秀雅的女子,天生一股温柔气息,不由心生怜惜,“只要是你亲手绣的,什么都好。”
端王妃素面微红,细声回道:“那好,就松鹤长春罢。”
如此温柔似水的女子,难道还不好么?端王左右思量一番,想来想去,全是端王妃素日好处,几乎无错可寻。可是,为何却觉得少些什么?不似对那慕家小姐,总有一种若有若无的牵挂,心内终究放不下。
仁启三十年,景帝偶感风寒。朝中渐有传言,说是文太后执政多年,帝无实权,常年耽于声色犬马之乐,故而身体虚亏。端王乃是长子,按理要侍奉汤药于侧,然而太后却以静养为名,将皇子大臣皆拒之殿外。
凌妃闻之不无凄凉,幽幽长叹,“太后忌惮我们母子,怕你在病床前得益,故而不让前往,终究不过是份私心。只是,若你父皇先行而去,我们孤儿寡母无可倚靠,今后岂会有好下场?”
端王只得温言宽慰生母,待到踏出宫门,心中亦是郁郁难言,遂回到府中独自饮酒浇愁一番。酒饮了大半壶,头却疼得愈加厉害。正要举壶砸碎,却见王府近侍一溜小跑过来,“启禀王爷,慕家小姐正在普光寺进香,去不去瞧瞧?”
自从知道那女子乃豫国公女,端王便死了心,即使偶尔想起,也是极力让自己赶快忘掉。此时也不知哪来的冲动,将酒壶墩在桌子上,出门翻身上马,一鞭子重重甩在马臀上,“为什么不去?走,快点!”
“王爷,王爷小点声……”
那近侍领着端王绕到后山,普光寺乃依山而建,后墙紧贴山脚,二人顺着上坡爬上去,翻墙藏于后墙边古树之上。若在平时,端王自然不会有此举措,今日心中却似有一团火焰在烧,只想任性恣意一回。
“小姐,奴婢给你点香。”一名杏衣侍女先行入院,身后数十名侍女仆妇,簇拥着一名湖绿绡纱裥裙女子,轻衫罗裙之下,莲瓣无声。
树下浓光淡影、斑斑点点,只见绿纱女子接过尺长素香,轻轻插在香炉中,又小心细致拨正位置,方才跪于蒲团上拜了三拜。杏衣侍女扶着她站起来,转身吩咐道:“小姐要单独清静一会,你们都到外面去。”
“是。”众仆妇恭谨有序,悉数退出。
“小姐,你在叹气?”
“哪有?”绿纱女子声音细软,如一碧清凉水波般澄澈无尘,兼之臂上流苏随风轻盈,更衬出春风拂柳之姿来。
“呵,小姐定是害臊了。”杏衣侍女掩面俏笑,又走得更近些,“昨儿夫人唤我去拿东西,听得千真万确,开始预备那件大喜事……”
“谁?”绿纱女子禾眉微蹙,抬首往树上看来。
“王爷,被发现了!”王府近侍焦急低语,端王却还在怔忡之中,只是迷惑于杏衣侍女的话,到底是什么大喜事?
光影迷离之中,那女子模样并不真切。只见她云髻轻绾、珠坠摇曳,分明是极简单的装束,却透着出尘的流光异彩。端王有些舍不得移开目光,却见院外有人进来,领事仆妇问道:“小姐,出什么事了?”
“没事,咱们出去罢。”绿纱女子很是自然,淡淡应道。
“那方才”领事仆妇面色怀疑,四下打量着,又往树上瞅了瞅,转身朝旁边的人招手道:“你们两个,到那边仔细看看去。”
“站住!”杏衣侍女一声断喝,拦住仆妇去路,“都说没什么,偏生你们多事。你们且想想,小姐为何来进香?胡说八道,岂不有损小姐名声?现在香已上完,小姐要回去歇息,赶紧预备车马去。”
“是是,都怨我老糊涂了。”领事仆妇赶紧赔笑,带着人退出去。
“小姐,咱们也走罢。”
“嗯,等香燃完再走。”绿纱女子口中如是说,却携着杏衣侍女步出院子,仿似又低声嘱咐了几句,接着便翩然走远。
“王爷,咱们怎么出去?”
“都是你害的!”端王甚是没好气,心里琢磨着那女子的话,似乎明白一些,遂拦住要跳树的近侍,“不妨,再等一等。”
“等,等谁?”
果然不出所料,不多时便有一个小沙弥进来。端王看着那小沙弥走到后面,掏出钥匙把门打开,一直都没言语,又低着头出院关上大门。端王赶紧跳下树来,领着近侍出了后门,匆匆策马赶回王府。
大喜事?端王躺在长榻上思量,手中折扇合拢,漫不经心的敲着小几边沿,发出一阵阵“吭吭”之声。莫非,端王豁然心惊,情不自禁坐直起来,莫非是慕家小姐要出嫁?!到底,是谁要娶她?
端王的疑惑,并没有积存太久。
仁启三十年八月十七,刚过完中秋节,景帝便因急病无治,突然殁于天禧宫中。景帝死的仓促,并未立下皇储遗诏。当时皇长子和皇五子都已成年,一个为长,一个为嫡,关于拥长和拥嫡,朝中大臣争论甚是激烈。最后文太后亲自出面,皇五子得文、慕等重臣世家支持,遂顺利登上大宝,尊号光帝。
次年,光帝改元天淳。
当时光帝年幼,朝事自然掌控在太皇太后手中,文家权臣愈多,大燕朝几乎快成文家的天下。因凌妃自愿生殉景帝,太皇太后念其情谊,故追封为孝献贵妃,皇长子也因此加封为英亲王。此时的英亲王,日子更是过得如履薄冰,好在英亲王妃善解人意、温言多劝,总算有一处容身之所。
转眼到了六月,夏日热烈温度灼人。因不能参与朝事,英亲王或结交名士,或游山玩水,干脆乐得做个逍遥王爷。花架浓荫之下,英亲王正在执壶对花自饮,四周花香肆溢、鸟鸣莺啼,也是别有一番悠闲趣致。
“旻旸,有事跟你商量。”英亲王妃浅笑盈盈,缓缓走近过来,“本月二十四,皇上要举行大婚,娶的正是姨母家小表妹,所以让我过去帮忙几天。”
英亲王笑道:“你有好几个姨母,是哪家?”
“别家女儿怎能做皇后?自然是慕家表妹了。”英亲王妃含笑说着,却见英亲王脸色有些不好,忙问道:“旻旸,你哪儿不舒服?还是日头太热?不如,我陪着你到里面歇息一会。”
英亲王极力镇静自己,微笑道:“是,我们进去罢。”
六月二十四,光帝大婚。
湛蓝无云的天空中,日华澹澹、粼粼耀目,金八宝顶珠琉璃凤舆奢华繁复,一路自朝圣门、中保门缓缓行进。从正门眺望过去,当中一条宽阔的汉白玉大道。在道路的尽头,迎面矗立着气势恢宏的嘉正殿,殿身上金砖宝瓦、飞檐卷翘,皆在烈日下闪烁出令人目眩的光辉。
嘉正殿大门前,立着数百名皇家仪仗队伍,皆身着赤色吉服,只是与殿外偌大广场相比,却显得有些渺小不堪。凤舆行至嘉正殿门口停下,礼仪女官上前打帘,又扶着盛装朝服的新皇后下舆,一袭绯罗蹙金百鸟朝凤长袍,逶迤一地。
英亲王立在朝臣之中,看着新皇后缓缓走近,又从自己身边走过,一步步走到错金虬龙的御座之前。九翟凤冠之上,赤金八扇缀玉翅撑起烟薄朱纱,新皇后微垂螓首,待光帝亲手挑开喜盖,再接过金册缓缓转过身来。
“啊……”英亲王听见朝臣中有人轻呼,更感觉到自己在颤抖。
盛装下的年轻皇后,宝光流转、殊色照人,仿似满殿无数繁花盛放一般,豁然映亮整个嘉正大殿。光帝与新皇后端然含笑,正在接受群臣朝拜。二人笑容明亮,仿似一把冰冷的锋芒利刃,生生刺痛英亲王双眼。可是,此时既不能有半句愤言,亦不能转身离开大殿。彼是君、己是臣,君臣大礼不可错,只有跟着朝臣们礼拜下去。
英亲王闭上眼睛,耳畔却传来群臣高呼声,“恭贺皇上皇后大喜,乾坤定位、百世延禧!”那声音如山鼓震天,撞得他胸口阵阵作痛,全身都似要碎裂开来,几乎站不稳步子。
或许吧,从来没有如此恨过。
宝妃篇
作者:薄·慕颜
宝妃篇
二月天,正是乍暖还寒。
冬日积雪早已消融,只有新枝嫩叶间微沾霜白之色,却也稀稀薄薄,好似一口暖气就能将其吹得化开。庭院内种得两棵玉蟠桃树,正攒足了精神吐着嫩芽,枝桠梢头新绿错点、花苞初绽,透出无限春色盎然之意。
杜玫若一时恍然,忆起旧年桃花繁盛时。皇帝用力攀折一枝桃花,震得花瓣似雨般散落,将花枝含笑递到自己面前,比着赞道:“桃之夭夭,烁烁其华……”彼时欢喜的低下了头,少女笑靥映着灿灿桃花,周遭一切都成粉柔之色。
“娘娘,该梳妆了。”
“嗯,我自己来。”杜玫若惯性的走到妆台前,拿起一把镂雕桃木金丝梳来,漫不经心梳了半日,忽然抬头问道:“玉荷,有消息了没?”因见玉荷沉默摇头,手上动作不由更缓些,“莫非,皇上再也不来了。”
“不会的,娘娘!”玉荷吓得赶忙打断,正要再说,却见外间小太监进来,神色慌张慌张,急急叩道:“启禀宝妃娘娘,多总管求见。”
“多禄?”杜玫若甚是高兴,也没来得及理会小太监的慌张,急忙让玉荷伺候着梳妆完毕,挽着一带海棠色轻罗流苏出去。
“宝妃娘娘,皇上让奴才送东西来了。”多禄跟随皇帝良久,位子越高,待人接物越是谦卑恭和,今日不知何故,却搭着拂尘并不见礼。
杜玫若不见皇帝已是担心,瞅着多禄更是疑惑。虽然如此,还是朝着天禧宫方向欠了欠身,“谢皇上赏赐。”侧身吩咐玉荷端茶,又回笑道:“有劳多总管,特意辛苦这一趟……”
“娘娘,不必多礼。”多禄出声打断,招呼小太监递上托盘来,一层薄薄的黄绫覆在上头,绫下亦没有凹突形状,自然无法猜出内中何物。
杜玫若上前拈起黄绫,仿似冬日晴空下的积雪,一团夺目的莹白寒色映入眼帘,亮得让人睁不开眼。只听玉荷“啊”的一声,紧接着便是茶盅“哐当”碎地,似惊得话也说不囫囵,连声嗫嚅道:“这,这是……”
杜玫若瞬间失神,明白过来便欲冲出殿去,却被几名身强力壮的太监拉住,只得高声喊道:“放开我!本宫要见皇上,一定是弄错了。”
“嗳,娘娘好糊涂。”多禄摇头一笑,说不出是嘲笑多一些,还是怜悯多一些,“皇上是不会见娘娘的,又怕娘娘生事,所以特命奴才过来。这种事绝不会有错,娘娘且放心好了。”
“不,本宫要面见皇上!”
多禄却不理会,只是朝身后招了招手,立时有数十名内廷禁卫围过来,“娘娘,何必让奴才们为难?娘娘素日何等聪明,还是快些领旨罢。”说着叹了口气,又补充了一句,“这是皇贵妃娘娘亲自挑的,娘娘还不放心么?”
“是她……”杜玫若喃喃自语,终于死心。
时光更迭,世事如织。
那年,也是早春之时。因为刚过完六岁生辰,杜玫若穿着茜红色小绫袄,从宴席上散回房间,路过花园春色正好。顺手掐了一朵玉兰花,花瓣单薄、秀致可爱,于是欢欢喜喜别在襟间,回头问道:“奶娘,好不好看?”
杜玫若生母乃是侧室,兼之与杜夫人素有隔阂,因此她也不为杜夫人所喜。杜玫若生母去后,便一直是奶娘在身边照顾,平日总是特别疼爱她,闻言忙笑道:“好看,小姐本来就好看。”
“好看什么?”杜夫人正巧路过,脸上气色很是不好,抬手指着杜玫若,对身侧侍女说道:“你瞧她那眉眼,和那狐媚子一个样!谁许她在园子里掐花摘草的?你去,把花拿下来扔了。”
侍女很是为难,小声道:“夫人……”
“稀罕,我不要了!”杜玫若将玉兰摔在地上,用力碾了一脚,仰起小小下巴挑衅杜夫人,“免得,让你的丫头为难。”说罢,绕过杜夫人上了连廊。
杜夫人气得发抖,发狠道:“有娘生,没娘养!”
“你”杜玫若毕竟年纪小,加上生母早去也是事实,一时无可辩驳,涨红了脸无限委屈,只有满脸泪痕去找父亲。
杜守谦于朝廷上举重若轻,深得皇帝信任,朝臣们也对其颇有赞誉,唯一不足的便是家无贤妻,每每总引以为憾事。听闻女儿哭诉,念起其母多年情谊,心中惘然,不免责问杜夫人原委。杜夫人因他偏袒女儿,自己下不来台,便翻出旧时积存之事。不知怎的,二人争执半日,杜守谦最后竟要休妻!
杜夫人郁郁绝望,一巴掌扇在杜守谦脸?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