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怎样当农民
恕⒋型贰⒑懿泛吞鸩恕S谜狻八拇蠼鸶铡奔优H庾龊觳颂溃涛洞己瘢氏阄薇龋攘送ㄌ迨嫣! ?br />
第三部分炉子里有啥,往桌上端啥(2)
黑面包、伏特加和鱼子酱
从某种程度上说,饮食是民族特性的反映。俄罗斯民族粗犷豪放、朴实真诚,其传统饮食简单粗豪。俄罗斯人早先在饮食上要求不高——量大、油重、热乎就行,黑面包加白菜汤就符合这三项标准。干体力活的壮汉一顿要吃掉两三磅面包,而干硬粗粝的面包要就着大量油乎乎的白菜汤才能下咽。
俄罗斯的黑面包外皮粗硬、口味酸咸、色如高粱面窝头。不了解情况的人以为这是粗劣食品,一度曾把它看做苏联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的有力证据。
其实,黑面包既顶饱又有营养,还易于消化,对肠胃极有益,尤其适于配鱼肉等荤菜。这是因为,黑面包发酵用的酵母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数百年前的俄罗斯人是凭经验悟得这一道理的。从13世纪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公到现在,俄军士兵的主要食粮一直是黑面包。
最好吃的是农村里用老祖宗传下来的方法烤成的面包,足有小脸盆大的面包坯送进温度均匀的俄式炉炕里文火焖烤,出炉时敲敲面包底部,梆梆响的才是上品。旧时俄国农村里一次就做出够吃一星期的面包,这是因为做面包挺费事,光和面和发酵就要近两天。一大缸面,用手和不得劲,干脆把脚丫子洗干净了,跳进去踹。
伏特加酒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又一写照。伏特加的直接词义是“可爱的水”,俄罗斯人对它情有独钟。儿童妇女也统计在内,这里人均每天消费100克。伏特加一般是40度,与白兰地和威士忌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烈酒。不过,同威士忌在饭前加冰块苏打水浅尝辄止、白兰地在餐后细品慢啜相比,俄罗斯人喝伏特加要豪放得多,哪怕是满满一大杯也“一口闷”。伏特加在冰镇后口味更佳,就着咸鲱鱼或黑鱼子酱喝当然好,但贪杯者无需任何下酒菜,喝一杯酒闻一下黑面包足矣。
欧洲人视鱼子酱为上等美食,其中又以俄罗斯产的为上品。鱼子酱有灰(明太鱼)、红(鲑鱼)和黑(鲟鱼)三种。灰的口味重,红的太腥,黑的最妙。即使在20世纪50年代,黑鱼子酱产量比现在高10倍的时候,对俄罗斯来说,吃一片抹黑鱼子酱和黄油的面包也是难得的享受。
炉子里有啥,往桌上端啥
我在莫斯科工作期间,曾到多位俄罗斯朋友家赴宴。俄国人对朋友十分热情实在,不论家境贫富,烹饪技艺高低,都要像俄谚所说,“炉子里有啥,往桌上端啥”。俄罗斯人待客礼数周到,提前一周预备,熟客进门握手拥抱,换上舒适的毛毡拖鞋;餐桌上必铺桌布,并备餐巾,刀叉、瓷盘一定擦得无半点水渍。俄国知识分子讲究“主随客便”,喝不喝,喝多少,悉听尊便,决不劝酒;爱吃的菜,你吃个盘底朝天,主人反倒高兴。席间频频祝酒,因为俄国人不说祝酒辞是不端酒杯的。千万别忘了为女主人祝酒,俄国爷儿们一般是不下厨房的,为了请客,女主人也许忙了一两天。
俄菜的丰富多样特别体现在凉菜上,酸黄瓜之类的腌渍菜、色拉、香肠、奶酪、鱼冻……一次家宴往往要上近十个品种的凉菜。晚餐通常不上汤,凉菜后就是正菜,一般是烧烤的鸡鸭鱼肉。好友利多夫金的夫人在为我饯行时做了她的独创菜——锦囊鸡。她把整只鸡的皮撕下,鸡肉加蘑菇和葱头剁碎,拌上黄油和香料填回到鸡皮里,再整个烤熟,切开后香气四溢,外焦里嫩。
正菜吃过,主妇就撤去刀叉和菜盆,端出自制的大蛋糕或甜馅饼,以及果酱、巧克力、水果和冰激凌,沏上一壶浓茶,就是一通闲聊。什么美国导弹、日本武士道、中国改革开放……有时主人会弹起吉他,客人很自然地分成多声部,合唱俄罗斯歌……对俄国人来说,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借机会同朋友交往。
为探究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奥秘,20世纪80年代末,我采访过当时世界上最年长的“现役厨师”——莫斯科第一小吃店厨师长谢苗。这位来自图拉的厨艺高手,年轻时在当时最负盛名的布拉格饭店掌勺,得到了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赞美。
这位百岁老人笑着说,俄菜本来很简单,俗话说,圆白菜,燕麦粥,俄国人的家常菜。但是,俄国人“从善如流”,不论是中国饺子、德国香肠、英国牛排,还是鞑靼羊肉串、乌克兰红菜汤、法国奥利维耶色拉……不断引进的外国菜点,最后都成了俄菜一族。俄罗斯的餐具原先也很简单,每人右手握一把大木勺,左手拿一片面包兼作餐盘。从西欧传来的杯盘刀叉是19世纪才进入普通家庭的。早先农家吃饭,家长坐在长餐桌的一端,主妇端上一大盆白菜汤和加黄油的燕麦粥放在中间,坐在长桌的另一端,老人和子女坐在长桌两旁。每个人舀汤后用面包接着送到口中。只有一家之主舀汤后,家庭其余成员才可轮流动手,要是有个孩子“越位”或是连舀两勺汤,老爸就用木勺在他的脑门上敲一下,以儆效尤。
20世纪80年代,麦当劳等洋快餐随着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进入俄罗斯,莫斯科第一家麦当劳门前慕名而来的顾客排起数百米长龙……如今,北京烤鸭、日本料理、韩国烧烤、土耳其大饼卷肉都在莫斯科安家落户。当然,价格最合理、口味最纯正的还是俄菜。
第三部分俄罗斯几大怪
佚名
甜的点心咸的菜
同多数欧洲人一样,俄罗斯人喜欢甜食,就连喝茶也要放上一包糖。到自由市场看看,点心的花色品种不见得多,但尝一尝都是甜的。也许是生活在北方的缘故吧,俄罗斯人做的饭菜都偏咸。有人开玩笑说,好像俄罗斯的咸盐不要钱似的。
拉达比奔驰跑得快
俄罗斯人常常埋怨国内的道路坏。既然路不好,把车开得慢一点总可以吧。可是就像一位俄罗斯作家说的那样:“哪个俄罗斯男人不喜欢开快车!”俄罗斯人一坐到方向盘后面,一脚油门下去,时速就是90公里以上。
目前,新型拉达车在俄罗斯只卖5000美元,可普通俄罗斯人一般买不起,只能“坚持”用旧型号车,而俄罗斯富人只买奔驰、奥迪等进口车。所以,莫斯科街头常常可以看到“贫富分化”严重的汽车追逐赛。你别小看这些二三十年前产的拉达车,由于它们的主人大多车破人胆大,撞了大不了不要破车了,所以抢起路来,常把豪华的奔驰车甩在后面。
姑娘总比小伙长得帅
俄罗斯人自豪地说,姑娘是他们国家的财富。确实,年轻的俄罗斯姑娘金发碧眼,身材苗条,丰乳肥臀,长得就是漂亮。也许有人会说,别看年轻时漂亮,一生孩子体形就成木桶了。其实,这已是老眼光了。如今新一代俄罗斯姑娘非常重视健身和饮食,即使生育后,发胖的也不多。
干活的全是老太太
在俄罗斯各地铁站、火车站、汽车站的清洁工都是老太太,在商店、公园、饭店扫地的也是老太太,在博物馆、图书馆看门、值班的仍然是老太太,就连乡村路边出售自家土特产的还是老太太。也许,俄罗斯服务行业全靠老太太支撑局面呢。俄罗斯老太太忙着发挥余热,主要是为了养家糊口。她们的养老金太少,丈夫和儿子还可能正忙着酗酒,所以俄罗斯的“打工族”老太太就特别多。
房子全用木头盖
俄罗斯的森林多,农村的房子基本上是靠圆木垒起来的。俄罗斯富人在郊外盖别墅仍沿用了老传统,除房顶外,墙壁里外基本上都是木头的。俄罗斯人说,木头房子冬暖夏凉,住起来好处很多。别看木头多,在木材加工方面俄罗斯人却不怎么内行,许多建筑木料从国外进口。
大檐帽子像锅盖
俄罗斯的正规军、内卫部队、警察以及其他部门的军官都戴大檐帽。特工部门的军官平时不穿军装,但每个人家里都有一套军装,以备不时之需。在世界各国中,俄军的大檐帽是最大的,特别是俄罗斯海军的大檐帽,大得有些夸张,小个子军官戴在头上,就像扣了个锅盖似的,根本不成比例。
人高马大床很窄
别看俄罗斯人普遍长得比较高大,但他们睡觉的床却特别窄。据说,彼得大帝身高2米多,睡的也是一张小床。原来,俄罗斯人喜欢趴着睡,这样一来,人高马大的问题就解决了,只要上床后不乱折腾就不会出问题。但是外国人却很不习惯,许多人都有过夜里掉下床的经历。
向人要烟不见外
在俄罗斯的大街上,人们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口袋里没带烟,就会很自然地向路上的行人要烟抽。这时,俄罗斯的烟友也会乐呵呵地掏出烟来,微笑着送给对方。
第三部分荷兰乡村一瞥
张琪
荷兰是个欧洲西部小国,人口约1400万,5%的人口搞农业,但它却是仅次于美国、法国的农产品出口国。
我们参观一个养牛场,发现里面全部是电脑控制,电脑分析牛的营养成分以及牛的食料,几根粗皮管子通向食槽,按时输出牛的食物养料。不大一会工夫,输送食料和水的管子停止了,那些肥硕的牛还眷恋地舐着唇边残留的液体。看来,对它们也是科学的定量供应。怪不得荷兰的畜牧业在世界上有地位,原来这里全是工厂式的操作管理。
给我们做导游的边女士,她是有名的中国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她告诉我们,1982年她第一次到中国,印象很深的是吃了一只鸡,味道好极了,因为她吃的是自然生长的土鸡。我们告诉她,现在在城里很难吃到了,因为市场上出售的都是生长周期短的鸡。据说,以前欧共体为了鼓励农业发展,制定了农产品价格,对其有一定的保护。现在农产品多了,也在逐步放开。农民的子女都是农业大学毕业的,他们是多面手,各种现代农业机械都会弄,电脑在荷兰农村家庭也是很普通的工具。
现代的农村与工厂差不多,而且农民住的房子比城里宽敞,生活也没有多少差别。所以说,今天的荷兰人都不愿意离开农村。还有许多城里的荷兰人纷纷到乡村购买一点土地,盖上一间农家房,每逢周末,便在房前屋后精心打扮自己的小农田,陶醉般重温泥土的芬芳。
边女士对我们浙江的农村较为熟悉。她说,中国农村变化很大,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有许多地方的房子从外观上看并不比荷兰农民差,但客观地说,房子里面还是有差别的,设施并不是那么齐全。我告诉她,中国农民多少年来,有穷怕了的心理在作怪,所以有钱后,先就盖上一个大房子,里面的东西再逐步添置。
的确,我们到一家普通农舍里参观,发现里面的现代装潢设计,又实用又漂亮,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荷兰农村的小别墅,有现代的、古典的,还有标新立异的。有一栋房屋的造型,像一个立方体,尖角长在地上,上面也是尖的,中间面积大,顺着楼梯走进去,里面布置得富丽堂皇,卧室里的席梦思床和壁柜设计新颖巧妙。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到这里是荷兰普通的农民之家呢!
清风徐徐送来淡淡的花香,我们站在房间里凭窗望去,户外那布置得十分得体的花园小径,一畦畦红的、黄的、蓝的小花映入我们的眼帘。我脱口问道:这是不是你们称为国花的郁金香?边女士含笑点头。
边女士告诉我们,荷兰人一直把郁金香作为美丽、华贵、庄严的象征,在鲜花出口中,郁金香占很大比例。这次在昆明的世博园里,展出的是最近培植的黑色郁金香。提起郁金香,她还告诉我们一件事,说是二战期间,一度由于粮食匮乏,许多人还用它的根茎度日呢。谈到这里,她笑着说,应该说郁金香算是和平使者,它的真正故乡是中国。
第三部分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痕
颜美凤
冰岛是地球上的一道伤痕。据地质学家研究,2000多万年前,欧洲大陆板块和美洲大陆板块分离,在北大西洋深处扯出一道裂缝,地心的岩浆从裂缝中喷发,凝固之后,就成了冰岛。
街上碰不到警察
未出发时,以为冰岛是个遥不可及的国度,不料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乘机,只需3个多小时便抵达冰岛的首都雷克雅未克。
冰岛受墨西哥湾的海洋暖流影响,气温暖和,冰川只占冰岛1/10面积。我们抵达时正值初夏,四处绿草如茵,气温徘徊于8~14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