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1-实证纪实小说学生恋爱报告





丛蕉啵呛鸵恍┕匦母九缁岬匚坏哪凶游九拿舜笊埠簦曰狡鹕缁岬闹厥雍妥⒁狻?963年,以弗丽丹的《女性的秘密》为代表的一批书籍出版,其激情与真理的呼声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同时,妇女团体也纷纷建立,并汇合成一股洪流,势不可挡;维护妇女利益、尊重妇女意愿,其中包括性权利和性意愿,变成了当时的一种进步思想和时髦口号,为世人瞩目。


第一部分入情入理引导,循循善诱矫正(14)

  五是使性与生育相脱离。有史以来,性总是和生育连在一起的,但是在性革命的条件下,人类不是单纯地防止怀孕,而是研究不依靠直接的性交以进行生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试管婴儿;1985年造出体外怀孕机器,1996年英国又试验成功了克隆羊,基因复制、无性繁殖的方法很可能运用于人类。以上发展的巨大历史意义在于:几千年来“生殖是性行为的惟一目的”的统治观念已经崩溃,那种两个人的性行为必然产生第三个、因此必须对社会负责的说法已经不再是必然的了,性开始具有自己独立的目的和手段。当然,如果对一些新    

    

的技术手段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    

  六是不受任何约束地追求性的快乐。在性革命过程中出现了一个观点并广泛流行,这就是:性是人的一种本能需求,人应该充分地享受它;这种快乐,不仅是精神的,更是肉体的,因为肉体是属于自己的,自己要和谁发生性关系,任何人都无权干涉,甚至法律也不应干涉,因为这是人的权利。这种认识必然导致自私自利和自我中心主义,这是因为,感官享受的性质是这样的:谁也不能体验到别人的感官快乐,只有自己才能知道口腹之欲和床笫之欢是什么味道;当然有可能听别人描述这种味道,但是直接感官经验仅属于自己。因此,个人在感官上不可能享受别人的感官快乐,同样,个人也不可能感受别人的感官痛苦,所以,也没有必要考虑什么社会责任、什么后果以及他人的快乐与痛苦,纵欲、玩弄异性和性犯罪等等的思想根源概出于此。这种观念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他们认为,以往的种种对性方面的限制是不合情理的,只要男女相爱,性生活就必不可少。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婚前性行为越来越多,首次性行为的年龄构成越来越低了。婚外性行为的发展趋势也是同样,于是性放纵与性泛滥猖獗一时。     

  下面再介绍一下西方性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以及性回归。    

  这场震撼西方社会的“性革命”越走越远了,它前后喧闹了十多年之久,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家庭的解体,婚姻关系的松散,结婚人数的减少,性关系的混乱,特别是艾滋病的流行给社会和人们带来了许多痛苦和不幸。“性革命”本来是一场人性的解放运动,后来却变成了惨重的历史教训。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事实的教育下,人们在性问题上的价值观又向传统作某种程度的回归,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小家庭的温馨,建立正常的婚姻关系又成为时尚,青年们开始以较为严肃的态度对待两性关系,把性爱和责任结合起来,人们称之为“性回归”。    

  目前,西方有不少人开始认识到,感官享受的乐趣是有限的,人们为了得到快乐与满足,不仅需要物质粮食,而且需要精神粮食,这精神粮食就是对社会、对整体的热爱和做贡献的实际行动,有了这种热爱与行动,人们才会觉得自己立足之地是最牢固的,一生是最有意义的,是最快乐而满足、同时也是最自由的,这是因为他利用自己的感官为他服务,帮助他达到那个高尚的目的;而如果逞一时之快、不顾他人地纵欲于一时,也许留下的只有虚度年华的空虚和悔恨。性革命从反面告诉人们这一点,使人们学会更好地做人。    

  向来以“自由”而著称的美国,可以说是性革命的发源地和大本营,本来许多人认为“身体是自己的,由自己自由支配,婚姻关系是限制不了的”。但是,据美国《新闻周刊》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表的一项民意调查指出,认为发生婚外性行为是羞耻的占62%;而根据芝加哥大学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性调查,对婚外性行为,美国人多视为例外,而不是常态,有75%的丈夫和85%的妻子都说他们从未有过婚外性行为。绝大多数美国人仍是和固定的一个性伴侣发生性行为。在1992年这一年中,83%的人只有一个固定的性伴侣,或没有性伴侣。在1969年,只有17%的男子和29%的女子认为“没有爱的性是不快乐或无法接受的”;而到了1983年时,认同这一观点的男子和女子已分别增加到29%和44%。在问及“你想从伴侣关系中得到什么”时,回答是“爱”的占了53%,而回答是“性”的只占1%。    

  当年,美国的《花花公子》杂志的出现,曾经是性革命的一个明显标志,也曾在性放纵中起过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现在,它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在它的全盛时期的1972年,销售量达700万份,而到了1986年已下跌至340万份。它的创办人海夫勒一直是鼓吹性革命的先锋,一生沉湎于性放纵之中,他曾告诉别人他曾和上千名女子发生过性关系,但是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却宣称要严格奉行一夫一妻制了。    

  纽约有一条出名的“色情街”,它介于42街和七八条大道之间,人们称之为“美国最肮脏的街道”。在这条街上,20世纪70年代的全盛时期共有20家色情影院,20世纪90年代初期只剩下4家。纽约市正在实施一个“42街发展规划”,要使这条街成为大商场和高级办公大楼林立的一条新街道,色情业将被“挤出地盘”,这个位于曼哈顿城中的“色情王国”的衰落已无可挽回。    

  中国人也是长期处于性禁锢之中,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步开放,这当然是个历史的进步。但是,开放有健康的,也有放纵的、腐朽的。真理只要多向前迈出一点,就会变成谬误,任何事情都要讲究适度,在对待性的问题上尤其是如此,在这方面,西方的性革命及其回归确实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第一部分入情入理引导,循循善诱矫正(15)

  代雨老师讲到这里停顿了一阵,她环视了一下正专心听讲的学生们又说:    

  同学们,大家现在应该都清楚了,西方的所谓性开放、性自由是怎么一回事了。发生在欧、美的这场性革命带来了人性的一些进步,但也使人类的性道德规范受到了极大冲击,带来了深重灾难。    

    

    

  事实上,外面的世界并不精彩,美国具有较高权威性的芝加哥大学国家民意研究中心为主的研究小组对“美国的性行为与社会结构”进行了调查,耗资数百万美元,历时一年,这是继金赛、马斯特斯、海特三大性学报告后又一划时代的杰作。他们从全美国随机取样,年龄覆盖18~60岁性生活活跃的人群共3432名美国居民。每人要填写一份问卷并接受90分钟的面对面的访谈。对如何结识性伴侣、性生活频率、性与婚姻以及感情的关系、婚外恋、如何做爱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调查和分析,尽量排除误差和避免以往性学调查的偏颇,因此这次调查具有全面性、客观性、代表性。    

  从报告中看到,美国人的性观念、性行为与人们所认为的大相径庭,以往人们认为美国人的性行为都十分随便和自由,萍水相逢即可上床做爱,然而此次研究显示,75%的已婚男性和85%的已婚女性婚姻关系稳定,伴侣间真诚相待互相信任,大多数人表示只有保持稳定的婚恋关系,才能有两情相悦,白头到老。看来性自由、性解放不是当代美国人性观念的主流。对于调查结果与以往人们不一致的原因,有关专家是这样分析的:以往人们对美国人性生活的了解大多来自外国电影、小说等文学艺术作品。文学艺术作品追求夸张,往往将一些事例夸大、渲染,将一些爱情场面表现得过分直白、刺激,将一些西方人礼仪交往的一些动作、细节表现得过久、过俗,从而导致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反差和距离。尤其是从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道第一批艾滋病病例后,艾滋病在美国泛滥成灾,对美国的社会造成巨大压力,许多美国人才恍然大悟,都下决心自觉控制自己的性行为。    

  但是,我们的某些青年学生似乎刚从西方性开放中找到了理论根据,他们把优秀的中国传统的性道德文化抛之脑后,把西方在性革命中带来的负面影响当成了时代主流,把污秽和糟粕当成了世纪经典,盲目仿效,重蹈覆辙,严重玷污了原本纯正的东方性道德文明,极大地毒害了我们的民族。最近我从一个资料中看到,联合国常驻中国协调员马利克说:“艾滋病、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男女性别差距是阻挠中国促进发展及消除贫困努力的三个主要障碍。中国现已有1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如果不紧急控制病毒从高危人群向普通民众的传播,中国可能发生艾滋病的大面积流行。我们的看法是,如果中国不严肃地、积极地预防艾滋病,到2010年,将有多达1000万中国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同学们,好好想一想,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的沉痛教训我们还不该深刻汲取吗?美国人都已经醒悟了,回归了,你为何还迷信西方,再入陷阱呢?艾滋病的传播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性传染,不严肃的性生活是其中主要原因。通过以上的讲解,我想,同学们应该明确了西方性开放的实质是什么?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它的沉痛教训又是什么?我们的民族是聪明的民族,我们的大学生应该是明智聪慧、知书达理的大学生,别人走过的弯路,你还要去走吗?别人吃过的亏,你还要再去吃吗?别人丢弃的垃圾你还要再去捡吗?这不是我们民族的性格!更不应该是我们民族的精英、新一代大学生的性格!    

  代雨老师铿锵有力、慷慨激昂的声音从扬声器里传出。在报告厅四壁回响震荡。全场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掌声过后,全场一片静谧。    

  代雨老师又开始了她下一个问题的讲授。    

  要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    

  代雨老师边讲边轻点键盘:“下面我要讲第三个大问题——”    

  大屏幕上出现了:    

  关于失恋心态的调整    

  代雨老师说:    

  有恋爱,就有失恋。在大学校园里,有恋爱行为,就有失恋现象,这是无法回避的。失恋,意味着奔驰的爱情列车紧急刹车,热恋的情人突然离去,这种事对谁都是难免要痛苦的。问题是失恋不应当失志,要用理智的思维来医治心灵的创伤,不要觉得羞愧难言,也不要怒不可遏,更不必怨天尤人。有恋爱动机和行为的大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接受失恋的考验,振作精神向失恋的痛苦告别。    

  失恋是很多人都会经历的悲剧。从追求幸福开始到失恋告终,这便是爱情失败的轨迹。正因为失恋的伤口如此之深,我们才会在心里对爱情产生如此深的疑问和恐慌,我们才表现出不可解脱的惶惑和困顿。    

  有人这样告诉我们:当你准备去赢得一个尚未动情的爱,去征服你意中人的心时,这便是一场战斗的开始:最初时,你自然要用猛烈的火力去融化感情的寒冰,用猛烈的炮火去炸毁固守的堡垒,好在那上面插上你的旗帜,留下你的印迹。这需要何等巨大的热情和果敢的精神啊!    

  当然,这也不能保证你就一定能够成功。你完全可能失败,一败涂地。但纵然你是失败了,也不可怕,你还可以再来。    

  也许你的害怕是有道理的,爱情毕竟不像过家家,她经历一次就少一份自信,少一份决断,也少一份胆气。越战斗越勇的人大概总是有的,但越战斗越退缩的人我们身边却见得更多些。


第一部分入情入理引导,循循善诱矫正(16)

  即便是单恋这种不能确定的、叫做是“失恋的失恋”,也是极其痛苦和悲惨的。    

  你满怀一腔热望,痴心妄想,成天到晚,走火入魔一般暗自喜欢着一个人。你只要一闭起眼睛来,就能浮现出对方的一颦一笑,一个十分细微的举动,平常你从对方的每一个似不经意的表情中似乎都能嗅出一缕缕的清香来。    

    

    

  晚上,你通宵失眠,辗转反侧,想了一遍又一遍,心里想好了一大堆话,要对你暗暗爱恋着的那个人统统讲出来。可等到见到对方的时候,你却又惶恐得像一个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