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马俊仁





迷硕痹谂艿郎吓艿每欤捎行┤艘恍淖聊プ旁趺赐吓琅赖每臁K拢纸幼潘担涸趺凑鲆桓龇椒ɡ矗媚切┮恍南肷俚娜伺啦簧先ィ媚切┱嬲苫畹娜松先ァ!   ?br />     我说:这是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马俊仁说:田径场上比赛,能公开地出冠军、亚军。这官场上怎么就没有一个公开比赛呢?    
    我说:名义上有。    
    马俊仁愤慨地一挥手:实际上比的是什么?一多半是腐败。    
    他换了支烟,喷出浓雾来,说了一句在随后和我的对话中不止一次重复的话:我马俊仁宁愿给好汉牵马,不愿给赖汉当祖宗。    
    林娜进来向他请示有关训练的事情。    
    马俊仁三言两语听完,点点头挥挥手,让林娜去了。他抽了好一会儿烟,三言两语又回了一个插进来的电话,对我说,他真是不想干了。    
    我看着马俊仁:可是,你另一方面又想干。    
    马俊仁说,他早就做了两手准备,一个,是再为2008年奥运会拼一回,一定为中国多拿几块金牌。他说:就是我原来和你说过的话,大不了赔上我的命,累死就算完了。只要那天看见升国旗奏国歌,我就躺倒在看台上也心甘情愿了。还有一个就是算了,退下来养养狗干点别的,不愁吃不愁穿不缺钱,图个自在。    
    马俊仁说:你们不知道,干教练有多累。    
    二十多年来,他几乎没有睡过囫囵觉,经常是早晨四五点起来就安排训练,晚上要忙到半夜。现在之所以一天抽四盒烟,精气神全要凭烟劲儿顶着。    
    他最后一挥手:我知道你们都是想给我鼓劲儿的。劲儿不用再鼓了,书你老柯也别写了。


第一部分:大难不死官场上怎么就没有比赛呢?(2)…(图)

      我对马俊仁变卦稍有些意外。    
    我发现他是一个比较情绪化的人物。    
    但是,我对这种变卦并不惧怕。写这样的人物,大概主要不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在于走进这个人物的心灵,真正把他那些心底的东西都开掘出来。    
    我并不奢望对马俊仁的采访一帆风顺。    
    如果其中有这样那样的曲折,不过是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    
    我当时就讲了一大篇话。我自以为是善于进入人物心灵世界的。我说,这个社会不是理想化的社会,谁都得在这样的现实中闯荡。你马俊仁既然二三十年来取得了这样辉煌的成就,证明你能够在现实中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你并不是在一个比别人更优良的环境中做出成绩的。这番话无非是想打消他对种种处境的不满情绪。    
    马俊仁却凝固着一张脸,一口接一口抽烟。用北京话说,他显得有点轴。过了好一会儿,他居然冒出这样一句话:怎么咱们就整不出一个政治上的全运会来?往下,他的话既可以说天才,又可以说天真。意思是,政治应该像体育比赛一样,想升官的人就是运动员,都站到跑道上,一听枪响往前跑,谁跑第一就是冠军,谁跑第二就是亚军。要有一套比赛程序和裁判规则。老百姓就是坐在看台上的观众。裁判呢,就应该是老百姓推选出来的权威人物,由他们来裁判谁可以提上来当领导。    
    我很宽和地看着他。我说,这道理不错,很多社会都可以把自己的政治选拔制度比喻成体育竞赛,但实际操作却会千差万别。赛场上观看比赛是简单明了的,可是全社会要对政治人物的作为进行观看,就隔着数不清的屏蔽了。至于裁判规则,也远非体育比赛所能比拟。仅拿两个县市之间的政绩比较而言,就显得复杂得多。因为各自的起点不一样,条件不一样,比赛衡量的项目错综复杂,裁判更很难像赛场上那样透明。体育赛场上还免不了吹黑哨。而政治上的所谓比赛,裁判起来就不知重叠了多少帷幕。    
    我最后对马俊仁说:就别想那么多了,这不是你的事。    
    马俊仁拍了一下大腿:我知道这不是我的事,可是这不是我的事,也常常闹得我心里不痛快。因为说来说去,他们的事管着你的事。    
    马俊仁又目光发直地说了一句:我就奇怪,上上下下这么多能人,怎么就整不出一个让能干的人冠军亚军一个个上,让那些跑官爬官的人一个个被淘汰呢?    
    这句看来离题万里的话,既显得天真,又露出了他的特殊秉性。这种秉性远非时下精英文化所说的忧患意识。那种相当时尚的意识马俊仁或许也有一些,但绝非马俊仁的特色。    
    马俊仁那天接连接了几个电话,都很有些让他恼火。    
    一个电话是说有些地方的媒体还在炒作马俊仁对中国足球队的数落。这一新闻前不久就出现过,说马俊仁批评中国足球队种种不是。这两天,又有媒体接着炒作这个消息。马俊仁抖着双手对我说:我马俊仁连自己的事都管不过来,还去管人家中国足球?这不是让我马俊仁处处落不是,遭人恨嘛。    
    我理解地看着马俊仁,知道常人如若对中国这个球那个球说三道四,不过是家常便饭。马俊仁如若在私下场合说几句,就会有人把它抖出去造成大新闻。若是马俊仁私下都没说过,别人借他的嘴刮一阵风,那就更有些冤他了。    
    马俊仁接的又一个电话,我在一旁听出来了,是养犬界有人威胁要雇黑社会打他,起因是马俊仁曾经指责养犬界那些以次充好、以假做真的商业欺骗与其他不良行为。马俊仁在电话里对传达信息的朋友大声说,他不怕。他说:他们要雇黑社会打我杀我,都行,你让他们告诉我,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主动送货上门,给他们方便。你告诉他们,我马俊仁从小也不过分是个好饼(好饼是哪两个字,是何意,作者至今未搞清楚),还就是从来不怕这种事。    
    我注意到马俊仁虽然声音比较高,但说话节奏还是那样慢半拍,不着急,没有通常人遇到此类事的声嘶力竭和愤慨。也许因为他如此著名而有恃无恐?也许他从来就有胆量不怕事?我很注意观察他。    
    电话断线时,我插空问了一句:我看他们也就是嚷嚷一下,未必真敢。这句话是想试探一下马俊仁面对的实际情况与他的心理承受能力。    
    马俊仁哼了一声:假的不怕,真的也无所谓。这样说完,他又接通对方继续打过来的电话。    
    我就知道马俊仁还真是不软蛋。面对各种具体危险做出何种反应,常常在细微处就暴露了一个人真实的胆量。    
    电话还没打完,一个高颧骨的瘦男人提着两篮子水果来看马俊仁,说了些千恩万谢的话。马俊仁一边接着电话一边算是和对方握了手,还拍了拍对方胳膊,意思是好好地用不着谢,该干什么干什么。    
    原来来者是河北的,辛辛苦苦攒了一两万块钱,买了一条小獒崽,准备养大了好挣钱。没想到买了假货。家穷攒钱不容易,赔这一两万块钱有些叫天不应哭地不灵的意思。马俊仁气不过那些害人鬼,又看不下这受欺负的穷人家,就白白送了一条小獒崽给他。这个养殖场里的小獒崽都是马俊仁一手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每一条价值总在三五万之上。要不,来者怎么就千恩万谢呢?    
    马俊仁这个人物从传统文化看来十分侠义。    
    马俊仁又对着电话高声说了一句“你让他们安排好黑社会之后通知我,我主动送货上门”,便关了手机。他又换了一支烟,郑重其事地对我说:你还是别写我了。我说过什么话,抖出来难免惹事生非。    
    我说:写不写,咱们还可以再商量。先说几句闲话,你怎么就养起藏獒了呢?


第一部分:大难不死官场上怎么就没有比赛呢?(3)

    马俊仁果然受了我的诱导。    
    一说到藏獒,马俊仁的眼睛在烟雾腾腾中开始发亮。    
    他告诉我,藏獒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有五千多年历史,是一种古老的犬种。几千年来,藏獒就活跃在中亚细亚、喜马拉雅山麓、青藏高原等地区。这种犬是牧民的保护神,帐篷、财产都要靠它保护。牧民转移草场时,留下藏獒看家。放牧时,靠藏獒帮助管理羊群牛群。牛羊乱跑,它们就四面堵截。更重要的是,牧民在草原受到狼豺虎豹攻击时,靠人打不过狼,全靠藏獒冲锋陷阵。    
    藏獒可以说是犬中之王。一条獒常常可以制服五六条狼,甚至一群狼。它一口咬住头狼脖子不松口,无论头狼怎么挣扎,其他狼怎么四面围上来,它要把头狼咬断气。和金钱豹、狗熊对打也毫不含糊。    
    八国联军时,藏獒被掠夺到西方。之后和许多犬种杂交,对世界很多犬种的改良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更往远了说,大概在成吉思汗时期,他的军队就驯养和使用了大量藏獒。他们征服世界时,也把这种犬种带到了世界各地。    
    关于藏獒如何流传到世界的历史,我知道还可以再考察。我后来察看有关资料,知道藏獒确实在世界犬界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据说,圣伯纳犬、英国牧羊犬、匈牙利牧羊犬、纽芬兰牧羊犬等都有藏獒的血统。    
    1973年初,藏獒首次在美国育犬协会公开亮相,同年就出现了“美国藏獒协会”。    
    马俊仁说,藏獒有黑,有黄,有白,据说还有灰。这种犬外形威武雄壮,很像狮子老虎。这我点头,因为已经见到。马俊仁又说,藏獒走起路来抬头挺胸步伐稳健,跑起来奔腾起伏,漫步起来十分悠闲自在,自有一种犬中之王的风范。他说:它们跑动起来步伐很有弹性,姿态漂亮,值得我们中长跑运动员学习。    
    我听他的赞誉微微含笑。他把藏獒和运动员联系起来,很有意思。    
    马俊仁接着兴致勃勃地说,藏獒的特点是异常凶猛,有很旺盛的护卫本能,还有很强的预警性。它特别突出的性格还有就是生气勃勃、气魄十足、主动进取、拼死搏斗、毫不畏惧。还有可塑性极强、记忆力极佳。还有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特别耐高寒。当然,因为是高原生长的犬种,比较怕热。还有就是它对主人特别忠诚,但对陌生人往往有强烈的敌意,不容易被诱惑。    
    我对马俊仁如此这般介绍藏獒也颇感兴趣。    
    藏獒的这些性格体现在运动员身上,可能大多也十分优点。    
    马俊仁说,有人称藏獒为“原始神獒”,也有人称它为“苍倪犬”,意思是介于犬狮之间的动物。纯粹的藏獒在世界上已经不多。在中国由于自然灾害,各种捕杀和限制,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藏獒所剩无几,全世界纯种的也就百来条。    
    他从那时起开始收集藏獒。    
    最初的起因是,马俊仁1986到法国,看到牧羊犬和藏獒交配出的犬相当大相当好。但法国人却取笑说,中国已经没藏獒了,中国人都把狗杀了,吃肉了,喝汤了。他当时就下决心回国找藏獒。回国后,知道藏獒还是二级保护动物,他尤其上心了。    
    马俊仁说他喜欢活的东西,过去就养过马养过骡养过猪养过狗,养过各种动物。每次带队伍到高原训练,别人顺便收集点民间古董,风俗玩意儿,铜盆银壶一类。他一到高原就到处收集藏獒。他想,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百条纯种藏獒,他收集五条,就有二十分之一,收集十条,就有十分之一,收集到二十条,就有五分之一。


第一部分:大难不死官场上怎么就没有比赛呢?(4)

    马俊仁说,早先养藏獒,一是为了保护犬种,二是为了看家。    
    他在大连住着一套别墅。常年搞训练,家里就剩老伴一人,太孤单了。小偷来偷东西,把窗户撬了,连车轮都偷跑了。养别的狗看家,还是牧羊犬,家没看住,把狗也偷跑了。后来,有人告诉他用藏獒看家,就养了第一条藏獒,在院子里用大铁链拴着。    
    对面别墅养着一条狗叫“苏联红”,一天,老伴和对面邻居唠嗑,把门打开了。“苏联红”一下冲过来把老伴扑倒,咬住往对面拽。家里拴着的藏獒看见这情景“嗷”地猛吼一声,那嗓门就和虎吼一样。“苏联红”正咬着老伴往那边拽,被这声吼吓得嘴一松趴在那里不会动弹了。藏獒扑过去叼住老伴的屁股把她抢回来了。因为铁链子拴着走不远,藏獒急得叼着老伴转圈,老伴一百六七十斤,它仰脖叼着转了三圈,不知道把她放哪儿算安全。最后撂地下了。你看藏獒多有劲儿。老伴起来以后拿棍子捧它,说你怎么咬我呢?别人说,快上医院吧。到医院一看,屁股上一个牙印没有,只起了一片青疙瘩。藏獒为了救主人,叼了含在嘴里。大夏天的,连裤子也没坏,老伴皮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