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





充裕的金钱。人民一年之所得,于一天大拜拜之中,全部用完,那有金钱;而为了维持生活,又那有闲暇。然就另一方面观之,日本这种政策是失败的。因为中元节乃纪念祖宗,即纪念大陆的祖宗。台湾与大陆隔有一海,而不会中断者,实赖这种习惯。本省同胞屈服于日本铁蹄之下,垂五十年之久,而仍不会丧失民族意识者,亦赖此习惯。    
    中秋节之后,尚有重阳节,即九月九日。九月九日,依故乡习惯,要登山放风筝。在上海、南京一带,春天放风筝,我们故乡则于七月开始放风筝,一直放至重阳节止。这是因为风向不同之故。春天风太大,风筝送上天,即翻滚斗。秋天风平静,风筝容易上天。风筝所用的索子是特别定制的,质坚,可与别家的风筝交战。交战时,是把索子放下去,两索相遇,一个风筝即翻跟斗,缠在一起,此时索子不坚固者,即中断。不中断时,谁收回最快,谁就可掳掠对方的风筝,以为己有。败者不会引起纠纷,只有更制一个风筝,报仇雪耻。我们小孩子放的是小风筝,大人放的是大风筝,大风筝才有交战之事,小风筝不值得交战,所以在天上可以逍遥自在,很是安全。    
    重阳节之后,尚有冬节,所谓冬节即“冬至”之日之节,此节与别节不同,没有定期,或在十一月,或在十二月,因为节气是依太阳,月份又依太阴,在阳历,冬节均在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所以吾人称冬节,为蕃仔过年前九天或八天。而在阴历,则冬节每年日期不同。过冬节前十数天,家家均舂糯米粉。舂时,须有特别技术,米粉才不会跳到地上,大率均雇兴化府人来舂。舂后,放在数个大藤篮内,由太阳晒干。米粉是白色的,所以每篮之内必放一个红红的橘子。到了冬节前一夜,一位新过门的媳妇,由两个女仆扶至厨房,用微温的汤冲在米粉之内,稍稍搅了数下,而后再由厨子用力搅成米糊。再由两位女仆协助新过门的媳妇,捧至祖宗神主(吾人称之为公婆龛)之前。此时全家的人,不分男女老少,纵是刚刚满月之婴儿,也由乳母抱至“公婆龛”之前,先由年龄最长的人,撮了小块,搓成圆形,而后全家来搓。这种圆形的糯米,小的叫做“丸”,大的叫做“糍”,吾家搓糍,不搓丸。因为“丸”与“亡”音同,“萨”与“杀”音同,为了禁忌之故,自始就不搓丸。亲戚送节,也不用丸。第二天早晨(即冬节日)用前夜所搓之糍,煮熟后,和以豆粉及砂糖,供奉祖宗及灶神,而后我们才吃。我很喜欢吃糍,在搓时,总以为明天可以大吃特吃,哪知第二天吃时,吃了数个,就不再吃。    
    冬节过后,渐渐到了阴历过年。在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之夜,尚有祭灶一节。这一节,我们小孩子是最欢迎的,因为普通过节,都是酒席,我们对于酒席,不感兴趣,只爱吃最后一道甜汤及甜饼,而祭灶不用酒席,只用糖果。灶神于十二月二十四夜十二时上天,翌年正月四日又来人间,他辛苦了一年,所以临别之时,不能不予供奉。但何以只有糖果,而无酒席,我至今尚不知道。祭灶之后,过年快到了,此时书斋老师已经放假回家。放假大率由十二月二十日开始,至翌年正月二十日止,前后有三十天之多。放假,这是多么愉快的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不过是孔子说说而已,由小孩子观之,“学而时习之”,乃是“不亦苦乎”。    
    过年,这是一个大节日,依我故乡习惯,祭祖之时,先烧木柴,次烧银箔。据传说,烧木柴,乃元代末年,南人受了蒙古人的虐待,决定于是夜举火为号,驱逐鞑子,后遂成为惯例。这个传说是否属实,当考。大约此时我们萨家虽进入雁门关而尚未南至福州,否则亦将遭受此次举火为号之祸。因为吾家虽然不是蒙古人,而是色目人,答失蛮氏。始祖答失蛮,元时为中书参知政事,宣徽使,追封定国公,谥忠亮。元中叶始赐姓为萨。色目与鞑靼本有区别,而由百姓观之,必视为同一种。何况色目在元代又列为第二等人。蒙古是第一等人,色目第二等人,汉人(北方的人)第三等,南人第四等。其权利与义务,各种阶级是不同的。南人叛变,何能不殃及色目人。    
    祭了祖宗之后,即开筵宴会,桌子必是圆形,表示团圆、圆满之意。吾家人口甚多,大约当开四桌,每桌均配以若干小孩,乳媪或保姆均站在小孩之后,代他夹菜。而夹菜又当看该桌年龄最长的人的眼色,不许先夹,也不许多夹,其实多夹少夹,我们小孩子不视为重要的事,我们所注意的乃是最后一道甜食。    
    宴会散了,开始拜年,长辈均有压岁钱给予晚辈,当时币重物轻,每人所予大约是四毛钱,表示“四喜”之意。是晚大家都睡得很晚,我们小孩子掷状元筹,大人则打纸牌(当时马雀尚未流行)。到了翌日,就是新年元旦,诸叔父在花厅内大打锣鼓,我们小孩子也穿新衣,拜了祖宗、天地、灶神、妈祖婆婆(吾家世代盐商,故特供奉妈祖婆婆)之后,再向大人拜年。拜了家人之后,又赴各亲戚家拜年。当然各亲戚也来还拜。这种拜年习俗,我自幼就认为苦差事,哪里知道至今尚未革除。    
    由元旦而至元宵,我们游玩是自由的,各人都有压岁钱作赌本,或掷状元筹,或也打四色牌,牌九可以倾家荡产,所以吾家自高祖以来,就加禁止。元宵节过了之后,大家就禁止小孩赌博。此时快要上斋读书了,我们心情又觉紧张。    
    阅者不要以为过去的过节过年太浪费,太迷信,其实乃寓有教育之意,敬祖先、敬神祇、敬长上,又实行卫生运动。即每年端午节、中秋节、冬节以及过年,必实行大扫除一次,房中、堂上,上自天花板,下至地板,无不用水洗涤。这种洗涤,我们小孩子均觉得讨厌,因为房中湿,堂上湿,房中地板盖以席子,堂上地板则四周围以椅子,不许人们进内。旁边留一走廊,敷以木板,我们只能走在木板之上。行走不自由,我们深感痛苦。所以过节过年固然欢喜,而在过节过年以前,又觉烦恼。


第一部分 唱童谣及听故事第3节 小学

    此时社会风气渐次开通了,我们兄弟便由家塾进入小学读书。当时小学不多,有公立第一、第二、第三小学。第一公立小学校长是林万里先生,他是我的父亲及诸叔父的同学,即高啸桐及其弟梦旦太老师的学生。依万里先生的劝告,进入第二公立小学。第二公立小学的校长姓黄,他曾在我家做过老师,刚由日本回国,就任命为校长。我们全家兄弟,即祥姊、俊哥、我及本煟⒈揪⒌诙⊙АS杉役咏胄⊙В杂啥嗔耍男那橐不钇枚嗔恕4耸敝挥辛桨啵「缟系谝话啵溆嗑诘诙啵魏苌伲琛⑻宀僦猓挥兴闶酢⒐募跋白帧=淌诠牡氖浅吕鲜Γ伪居蒙涛癯霭娴某跣」慕炭剖椤4耸槲颐窃诩役泳讯凉衷诓还聪岸选N颐怯谙卵冢ㄇ锛荆┎迦敫靼啵远恋诙帷5谝豢挝把檬罴伲辉乱崖袢赵缙穑┬乱拢胙茫壬谖倚率椋嫖以唬骸甓链耸椋北劝俨幔形兑病薄O衷谖疑心鼙乘行矶嗫巍F渲幸豢挝把肌保小坝鹈螅鹚罚砸晕忠病笔洌靠味亮酥螅形蚀鹛饽浚究卧蛭省把己我宰砸晕帧保嗑稹爸鹚贰保晃ū揪蝗耍鹨浴坝鹈蟆保吕鲜θ衔揪鸩淮恚鹑怂鹁欢浴V谏┤唬岢隹挂椋吕鲜θ绾谓馐停乙丫橇恕5诙嶙詈笠豢挝胺偶俑琛保把美郑秩绾危刖曳偶俑琛N岵芡酱耍凰旰鼋嗲装壬诮炭疲潦橐讯幔蹲忠磺Ф啵美郑秩绾危刖曳偶俑琛!薄   ?br />     此时已近年尾了,不久即放年假,过年之后,升上一班,读第三册教科书,第一课为“元旦兄偕弟,赴叔父家贺年,闻乐声,弟悦甚……云云”,黄校长因为学生功课不多,另加一门“孝经”,我们虽能背诵,而均是“孝”,何以又有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大夫之孝、士庶人之孝,则不甚了解。    
    我们兄弟在公立第二小学读书是愉快的。可惜好景不常,福州竟然发生了鼠疫,本钧得病而死,全家兄弟均辍学,逃到亲戚家里。我在亲戚家塾读书,这是我第二次进入家塾,仍读初小国文第三册。同时开始作文,老师姓陈,举人出身,问我做过文章没有,我说没有做过,姑且试试看,题目为“匡衡”(教科书中有一课,叙述匡衡好读书,以后做了宰相)。我因为看过俊哥文章,第一句是起句,以后一正一反,再加引证,最后则作结论。我依这个方法,就写“人不可不读书,何也,读书方有知识,而能治国平天下。不读书则无知识,不能治国平天下。不观乎匡衡乎,他乃牧羊儿童,因能勤学,终登宰相之位,故人不可不读书也”。这篇文章是我第一次写的,陈老师大加称赞,以为意思虽然幼稚,而文法没有不通顺之处。第二天又出一个题目,“说孝”,我还是先作起句,次一正一反,三引证,四结论,但引证乃引黄儿之事,先生问我黄儿是谁。我说国文第二册有“黄儿孝子也”一课,先生告我,凡引证必须实有其人,匡衡是汉代的人,故可引证,黄儿乃虚构之人,不可引证。大约先生把黄儿改为王祥。我的文章成为一种格式,引证必用“不观乎”三字,一天先生发脾气了,大声说道,天天都是“不观乎”。但是不用“不观乎”,要用什么字,我当时不甚明白,先生把“不观乎”改作“昔者”,于是我增加了一种写法,或用“昔者”,或用“不观乎”,换来换去,老师不会看得讨厌。不久,老师叫我不要念国文教科书,改念古文,第一篇是《陋室铭》,又读《左传句解》。读古文有古文的音调,读《左传》又有《左传》的音调。均须高声朗读。我记得读《左传》至桓公与姜氏如齐,“齐侯通焉”之处,何谓“通”,先生不加说明,只把“注”给我看,注为“禽兽之行,淫乎其妹”,而我还不了解,而念至“齐侯通焉”之句,声音又特别放大,结果竟受先生斥骂,告以此句不要高声朗读。此时每天下午均写文章一篇,题目多出在《左传》上,我的国文又渐渐进步了。    
    在亲戚家里读书,约有一年,我又回到老家。此时老家乃有一番变动,俊哥由叔祖镇冰带烟台读书,祥姊入女子师范。虽然去了一兄一姊,而年龄较轻的人皆上学了。如本铁、本刚、本栋、本澄都在明伦小学上课,我当然也入明伦学堂。学生之中,吾家人数最多,次为龚家,故有七龚八萨之言。    
    明伦小学办得极好,我与本煟啵咎氡靖胀啵径按我话啵境斡执我话唷=萄б云舴⑽鳎盼模ㄌ扑伟舜蠹椅恼拢院叭瘴恼挛疃啵┮乘兄猓渌谓圆磺科妊鞑槐匾陌导牵际砸裁挥邢裣衷诓旅昭奶教饽俊N颐茄⒁獾氖枪盼摹⑺闶酢⒗啡啤5H喂盼牡氖鞘狡肜鲜Γ啃瞧谝亮狡盼模盼挠裳S陀。⒏涣砣》选C啃瞧谝惨戳狡恼拢恼掠惺仿奂熬辶街帧J仿劭勺杂煞⒒右饧宓淖龇ǎ蛴幸欢ü嬖颍逯街希饽康投瘢恼乱驳投瘢荒芡仿垡谎ネ沸聪氯ァT蚝卧冢抑两裆胁幻靼住V劣谟渭窃蚝苌僮觯扑伟舜蠹抑校晃谠嵝从渭牵芍渭鞘遣蝗菀仔吹模魑奶饽恳允仿畚啵恼伦龊玫模梢怨以诓AС髦冢└Q睦馈N宜次恼拢负趺科毓遥幸淮翁饽课敖俚烙谟菀苑ル铰邸保揖谷淮蚱萍吐迹昧艘话倭阄宸帧4笠馕健耙越浚萑舨恍砑俚溃品ル街σ苑ビ荨S莨”酰平入蕉觥N葜疲缡战龛担砥浼俚溃跤腚皆迹萑腚街保昂蠹泄ィ缡墙Ω舶埽蓦蕉擅馔龉摇薄U馐俏恼麓笠猓笤加卸僮种唷F涫担庵窒敕ǎ俏以诩依铮垂独铙椅涛募罚阉道吹摹!   ?br />     我对于算术也有兴趣。四则问题,不过龟兔、时针、父子年龄以及工程数种而已。每做习题,陈叔良老师一定先叫学生想想,全班学生答不出来,他就问我:“算术师,你以为如何解答”,我毫不思索地立即答道,“以一代之”。盖四则问题有很多种类都是以一代之,因为我算术全班中最好,所以陈老师以开玩笑的口吻,称我为算术师。    
    担任历史功课的为黄季芳老师,历史课本是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