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新使用方法 – 不是用来查看或更正,而是用来从非个人的角度反映一幅图像。试着象对待一组静物或陌生人的照片那样对待自己。 2. 选择一个基本单位。选择什么完全取决于你。我一般会选择眼睛水平线到下巴的距离,而且我通常会画一条中轴(一条垂直地把头部划分成两半,并穿过鼻子和嘴巴的正中央的直线)。接下来,画出眼睛水平线。这两个参考物,中轴和眼睛水平线,总是相交形成直角,无论在正面像里还是在四分之三侧面像里,无论头部相对于垂直线稍微有点倾斜,还是完全垂直。我建议你直接把中轴和眼睛水平线用毡尖记号笔画在镜子上。(你也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开始你的画作,也许仅仅依靠印在镜子上的十字准线。这个你完全可以自由发挥。)但是,你必须确保已经直接在镜子上标出基本单位的顶端和末端。 3. 下一步当然是把你的基本单位转移到已经上好色、并带有十字准线的绘图纸上去。只要标出基本单位的顶端和末端就可以了。你可能在镜子上标出了整个图像的顶端和两侧的位置。请把这些标记转移到你的画上去。 4. 接下来,让你的眼睛产生斜视,框出镜中图像的一些细节,并找出大片的光亮区域。注意这些光亮区域相对于基本单位、镜子上和画中的十字准线、以及你用到的中轴/眼睛水平线的位置。 5. 开始画时,先象图10…34中那样,用橡皮擦擦出最大的光亮区域。尝试避免任何小的形状或边线。现在你只需要观察大片的光和影。 6. 你可以擦掉头部周围的背景色,把背景的色调作为头部的中间色调。另外,你还可以把阴形的数值降低(也就是加深颜色,使它变暗)。这些都取决与个人的审美情趣。图10…34展示了以上两种方法。 7. 你可以在有阴影的那半边脸上加一些石墨。不过,我建议你使用你的#4B铅笔,而不是石墨棒,因为石墨棒太难控制,如果在纸上使太大力会使画面变得很脏。 8. 我相信你已经注意到,到现在为止,我还完全没提到眼睛、鼻子或嘴巴。如果你能抗拒先画五官的诱惑,照我在旁注中描述的那样,让它们自己“浮现”于光/影的图案之间,你就可以挖掘出这种画的全部潜力。 9. 例如,我建议你不要先画眼睛,而是用你的#4B铅笔在一小片废纸上摩擦,然后用你的食指在废纸上铅笔留下的铅粉上摩擦,接着,回到镜子上查看眼睛的位置,把沾满铅粉的手指在两只眼睛所在的位置上摩擦。你马上就能“看见”两只眼睛了,你只需要加固这种影子般的感知就可以了。 10. 一旦你画好大片的光和影的形状,就可以开始寻找一些较小的形状。例如,你会发现下嘴唇下面、下巴下面、或鼻子下面的阴影形状。你可能会看见鼻子一边或下眼睑下面的阴影形状。你可以用你的铅笔稍微加深一点阴影形状的色调,即可以使用交叉排线法,如果你愿意,也可以用手指在色调上摩擦,让色调显得更加平滑流畅。一定要保证阴影形状的色调和位置与你看到的完全一样。这些形状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主要是由于特定光线照在骨架结构上产生的。 11. 进行到这一步,你就可以决定自己究竟想要让画面保持这种有点粗糙或“未完成”的状态,还是想要进一步整理画面使其更加“完美”。你在这本书里到处都可以找到无数幅处于不同程度的“完成”状态的画作例子。 12. 我将简略地列出一些需要注意的主要比例关系。记住,你的大脑可能不会帮助你看到事物的真实状态,而这些提示将鼓励你认真观察任何事物! l 对于正面的自画像:眼睛水平线到下巴的距离 = 眼睛水平线到头骨顶端的距离。 l 如果你的头发很厚,眼睛水平线以上的部分应该比以下的部分长。 l 两只眼睛之间的距离基本上等同于一只眼睛的宽度。 l 想象一个颠倒的等腰三角形,两只眼睛的外侧角是确定三角形底边宽度的两个点,而鼻子的末端是三角形的顶点,从而确定鼻子的长度。这是个不确定的比例关系。每一位模特都具有其独特的倒三角形。 l 鼻孔的外围边线一般在眼睛内侧角的垂直下方。这个比例关系也是可变的。 l 嘴角一般在眼睛瞳孔的下方。这个比例关系是可变的。注意对嘴角位置和形状的观察要特别仔细,因为这个地方是微妙的面部表情之所在。 l 耳朵的顶端应该大约位于或稍微高于眼睛的水平线。 l 耳朵的底端应该大约位于(或稍微高于或低于)上嘴唇。注意,如果头部向上或向下倾斜,耳朵相对于眼睛的水平线的位置 – 就象在显像板上看到的那样 – 将会改变。 l 观察脖子、衣领和肩膀相对于头部的位置。通过检查其相对于脸的宽度,来确保脖子足够宽。在画衣领的时候使用阴形(画出衣领周围和下面的空间)。请注意肩膀有多宽。学生经常会错误地把肩膀画得太窄。观察它的宽度与基本单位的宽度进行对比。 l 在画头发的时候,首先找出最大片的光和影区域,然后再依次画出更小一些的细节。注意头发生长的主要方向,以及那些头发下面显得更阴暗一些的区域。注意画出头发生长方向的细节,以及离脸比较近的头发的质感。向你的观赏者提供足够的信息,让他们了解头发到底长得什么模样。这本书中所有的人像画都向大家展示了不同形状的头发的不同画法。很明显,不会只有一种画头发的方法,就象不会只有一种画眼睛、鼻子、或嘴巴的方法一样。一般来说,对于任何绘画问题的答案都是把你看到的画下来。如果你决定画一幅四分之三侧面像,请回顾我在这一章前面提到的关于这种侧面像的比例关系。另外,请参照图10…35。你需要注意一点:初学绘画的学生有时会把较窄的那边脸画得比较宽,这样会使整张脸显得太宽,然后他们有把较宽的那半边脸弄窄。结果,最后这幅画变成了一幅正面像,尽管这个人摆出的是四分之三侧面像的姿势。这经常会让学生们感到灰心丧气,因为他们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关键在于接受自己的感知。只要画出你看到的就行了!不要对你的观察心存疑虑。现在你已经阅读完所有的说明,准备好开始画了。我希望你发现自己很快就进入了R模式。在你完成以后:在这幅画完成以后,你会发现当你不采取行动时,看待这幅画的方式与你在绘画的工作状态中看待这幅画的方式不一样。然后,你会用更加钻研的眼光、更加带有分析性地看待这幅画,甚至注意到一些细微的误差,以及你的画与模特之间细微的差异。这是艺术家的方式。从R模式的工作状态中解脱出来,回到L模式,艺术家将会进行下一项评估,用左脑的评判标准来检验这幅画,计划所需的更改,注意需要重做的区域。然后,通过拿起画笔和铅笔重新开始,艺术家又转回到R模式的工作状态。这种来来回回的步骤一直到工作完成时才会结束 – 也就是说,一直到艺术家确定这幅画无须进一步的加工为止。 学前和学后:一个个人的对比现在是找回你的学前作品,并让你刚刚完成的作品与之进行对比的绝好时机。请展开两幅作品回顾一下。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你正在观看自己绘画技巧的变化。我的学生一般会很吃惊,有的人甚至会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画过他们眼前的这幅学前作品。错误的感知显得那么明显,那么幼稚,甚至看起来象另外的人画的画。我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许是真的。在绘画时,L模式用自己的方式看待真实世界的事物 – 往往从概念上和象征意义上与儿童时代看事物和绘画的方式相联系。这种绘画方式是普遍的。相反,你最近在R模式状态下画的画显得更加复杂,并与对真实世界的实际感知信息相联系,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画,而不是按照以前记忆中的符号来画。这些作品当然就会显得更加真实。你的一个朋友在看了你的所有作品后,可能会评价你挖掘了自己的潜在才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这个评价是对的,尽管我认定这项才能并不是被少数人持有,而是象阅读的能力一样非常普遍。你最近的画作并不一定比你的“学前”画作更具有表现力。概念性的L模式画作也可以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你的“学后”作品很有表现力,但是表现的方式不同:它们更加详细精确、更加复杂,而且更加生活化。它们是用不同的方式看事物,以及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绘画后的产物。通过你独特的线条,以及你对模特(这一次是你自己)的特征独特的“捕捉”方式,使你的作品对事物有更加真实和更加微妙的表现。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你可能会希望把简化过的、概念性的形状重新整合到你的画作中去。但是这时你将通过精心设计来做到这一点,而不是错误地这样做,或者由于无法进行写实性的绘画而这样做。现在,我希望你为自己的画作感到骄傲,并把它们看成是你努力学习基本感知技巧和控制大脑处理程序,并取得胜利的标志。现在你已经冲破重重关卡,看到并画出你自己和其他人类的脸孔,那么你肯定能够理解为什么艺术家们会说,每个人的脸都很美丽。 人像画的展示在你欣赏下一页的人像画的时候,请试着动脑筋想一想每一幅画是怎样从开始发展到结束的。自己在脑海里过一遍所有的测量结果。这将帮你巩固现有的技巧并训练你的眼睛。三幅作品都是我们为期五天的课程的教学范例。 对下一个绘画练习的一些建议 我对下一个绘画练习的建议是把你自己画成艺术史中的某个角色,这种练习已被证明是非常有趣的。几个这种练习的例子包括“把自己当成蒙娜丽莎的自画像”、“把自己当成文艺复兴时期的年轻人的自画像”、“把自己当成维纳斯从海中升起的自画像”。


用美好的色彩绘画第一节

      用美好的色彩绘画    
      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色彩已经不象过去那样是一件奢侈品。我们淹没在各种各样工业加工出来的色彩之中 – 被色彩的海洋包围,并陶醉和遨游在色彩的海洋里。正是由于这种庞大的数量,色彩正濒临于丧失它的魔力。我相信在绘图和绘画中对色彩的运用能够帮助人们再一次体验色彩之美,以及他们曾经有过的、对色彩的陶醉。    
      人类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制造出有色的物体,但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多过。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只有有限的几个有财有势的人才能拥有有色的物体。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接触不到色彩,除非是在自然界中找到的色彩,或是在礼拜堂或大教堂看见的色彩。村舍和家具陈设基本上是由自然的材料做成的 – 如泥巴、木头和石头。手织布料一般会保持原始纤维的自然色彩,如果用蔬菜染料加以染色,那么这种色泽很快就会变淡并褪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丁点儿鲜艳的丝带、一条用珠子装饰的帽边缎带、或是一条带着鲜艳的色彩刺绣的腰带都应该当成宝贝来加以保护和珍爱。    
      让我们把以上这种情况与今天我们居住的七彩的世界进行对比。在任何地方,每次我们一回头,就能看见人造的色彩:彩色的电影和电视、从里到外都刷满鲜明颜色的楼宇、霓虹灯和彩光、高速路上的广告牌、印满丰富色彩的杂志和书籍,甚至连报纸都带有全彩页的展示。现在几乎每个人,无论贫富,都能拥有在过去只能被显贵们拥有,并被爱如珍宝的鲜艳彩色织品。因此,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丧失了过去那种对色彩好奇的特殊感觉。不过作为人类,我们似乎总是希望拥有更多色彩。任何数量都不为多 – 至少现在还不足够。是的,很少有人反对给过时的黑白片“上色”。对这件事情的争论,由于其商业价值而被平息了;大多数人都喜欢上过色的版本。    
      但是,所有这些色彩到底是干什么的呢?在自然界中,对于动物、鸟类和植物,色彩总是带有目的性的 – 为了吸引、抵制、隐蔽、交流、警告、或确保安全性。对于今时今日的人类,色彩是不是已经开始丧失它的目的性和意义了呢?现在我们拥有这样一大堆工业加工出来的色彩,它们的作用是不是变得可有可无?作为人类生理遗传的残留,色彩是否还具有潜在的目的性和意义?我用来写字的铅笔笔杆是不是出于某种目的被刷成黄色?今天我是不是出于某种原因穿一身蓝衣服?    
      色彩到底是什么?它是不是仅仅象科学家们告诉我们的那样,是一种主观感受,只要以下三个条件都具备就能产生的一种精神感觉?这三个条件是:需要有一个观测者、一个物体、和具有一窄段被称之为“可见光谱”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