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业 清朝开国史
恕!绷跫移渌艘仓な盗踔墒盏焦环庑牛侍庾詈蠊榈搅踉笄灞救松砩稀A踉笄宓幕卮鹗牵霸⒓沂槎猓环獾ビ肓踔煽础!鄙笱墩咦肺市爬镄吹氖鞘裁础!耙环饧堑谩保踉笄寮岢炙怠"圩詈螅笱豆傧蛄踉笄宄鍪玖怂蝗斫币幻辣目诠U馕晃辣目诠┧担吹浇谝惶焐钜股樟艘焕ξ募U庑┪募绻皇悄持址缸镏ぞ萦质鞘裁茨兀吭诜锤瓷笪氏拢踉笄逯沼诠┤希偕盏奈募ㄋH蚊魉恼蛑坏亩胶钰久?br /> 这样,刑部审讯官颇有把握地得出了几点结论:第一,刘泽清确曾违敕派一名家人去曹县;第二,他送去了两封信,其中一封是 保密的;第三,刘之干关于密信丢失以及忘记了信中内容的说法,审讯官认为难以相信。
又所烧书文,泽清供为明朝诰命,'然'我朝受命今已五载,早宜缴上,乃收匿至今,竟何意也?①
第四是起因问题。其侄刘之干确实没有被选为侍卫,而从这两人之间互相联系的情况看,此事似乎就是导致密谋的关键;第五是来自榆园军本身的证据,即刘之干曾扮作僧人与复明分子接触;最后,从某些方面看来,所有定论中最令人痛恨的,是刘泽清傲慢而讽刺地评论清人为“虾子烧肉”,清廷审讯官严厉地以刘泽清自身的污点来抨击他的忘恩负义:
出猎之日,鼓勇争胜,获兽则燔炙共食,泽清随猎,此言是实。此言实,而刘继先所供之言皆真矣。②
不过,不管多尔衮对刘泽清的谋反多么恼火,他还是充分意识到让刘泽清这样的汉族归顺者成为好像是满人无端猜忌的受害者而带来的政治风险。因此摄政王坚持由六部的满汉尚书、九卿侍郎以上官员来共议此案。刘泽清被正式宣判为曹县起义主谋。12月19日,他、他的侄子刘之干、李洪基和李化鲸,都被处决了。刘家剩余成员被逐出山东流放。③
① 此条及下列记述据吴达海的审讯报告,《明清史料》丙编第七册。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94—97页。
① 《明清史料》丙编第七册。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94—97页。
② 同上书,第95页。
③ 《明清史料》丙编第七册。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45页。
① 《明清史料》丙编第七册。引自谢国桢编:《明清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45页。
② 同上。
③ 同上。
1648年的回民起义
与山东这些事件同时,远在西部沿中亚边境一带,爆发了另一种叛乱:回民部族在甘肃和陕西西部反抗清朝统治。这场发生在 1648年5月的回民起义的原因还不清楚。如前所述,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中亚贸易的衰退引起了一场经济萧条,而这在明朝末期导致了回民反抗活动的不断高涨,许多回民参加了以李自成为首的大规模起义。经济利益与贸易特权是16世纪明廷与吐鲁番商人和统治者之间发生摩擦的一个主要原因。实际上,在明朝边地戍军与回民士卒之间为摆脱贸易法规的束缚而屡次发生冲突之后,16世纪20年代,吐鲁番军队曾袭击了甘肃走廊。在这些混乱过程中,尤其是在1513年吐鲁番征服哈密之后,上万的哈密回民逃入汉族居住区,在甘肃走廊的肃州、甘州和凉州这些地方居住。这些难民后来提供了一种与哈密的直接联系,这对1648—1649年的起义至关重要。在资源问题上,他们与旧居此地的汉人和回民之间争夺也加剧了。特别是当茶马贸易的衰退影响了回民生计的时候,到处都有盗匪活动。回民最普遍的姓氏“马”,这特别显示了他们在饲养马匹和商品运输方面的杰出作用。在李自成危在旦夕之时帮助过他的那个起义头领老回回,不过是边境诸多亡命之徒中最著名的一个。他们中的一些人,无疑由于明代后期驿站系统的缩减而不得已从事了盗匪活动(在1629年的经济措施中,1/3的驿卒被遣散,而这些人中许多就是回民)。反叛活动旷日持久,回民起义不断发生,直到明朝覆亡——平均每六、七年一次。①
倘若西北的回回商人期待在清朝统治下贸易条件会有所改善的话,那么他们一定会大失所望。当时,与纳贡诸国的交往——以及此后与吐鲁番和其他中亚王国的贸易关系——由翰林院四译馆负责。②清初四译馆主事为孙承泽(1631年北京进 士)①,此人是明朝的都御史,他在多尔衮进京之后同意重任该职,兼太常寺少卿。孙承泽本人是否提出过贸易法规并不清楚,但礼部颁布的贸易法规肯定经过他的同意。这些法规仍然反映了早先明朝所贯彻过的类似的全面限制性贸易政策。清政府告知渴望贸易的喀尔喀蒙古人,商队不许通过北京以北长城一线的张家口和古北口。②对吐鲁番使节,也再度实施早先在西部引起过战争的明朝旧规,并警告说违令者将受严惩。③清政府还告知说,虽然允许吐鲁番商队在兰州从事贸易,但要置于最严密的戒备之下。④而且,旧有的茶马贸易只许在汉族居住区界线外的原先明朝置立的马市里进行。⑤
这些严格的贸易法规一方面体现了像孙承泽这样的前明官员的决心,他们决心重建曾作为明朝外交基石的限制性特权和控制通道的制度。另一方面,它们不仅反映了清人自己特别清楚的贸易特权对于野心勃勃的部落首领的战略意义,同时,它们还表现 了多尔衮要担当在他父亲努尔哈赤兴起之前明朝在亚洲世界秩序里所曾具有的相同角色的决心。1646年7月,通过延请贡使,清政府既重建了明朝贸易体制以维持外盟秩序,又宣布了新天子对异邦附庸的至高权力。①然而,不幸的是,这一决心的直接后果,却是不容置疑地引起了吐鲁番及其属地对清朝统治的反抗,也许还恶化了过去曾导致社会混乱和反叛的经济环境。
然而,明代后期回民叛乱愈演愈烈,并最终导致了1648—1649年起义,经济因素并不是它唯一的起因。部分地由于19世纪中叶在甘肃回民中发生的所谓“新教”叛乱,一些历史学家就认为回民与非回民之间的地方性冲突在明代已经加剧,到清代更加恶化了。②还有更让人感兴趣的一种意见,认为宗教冲动导致了反叛,并可能是由好战的苏非派激起的。③
甘肃西部起义回民中最著名的领袖是一个名叫米喇印的人。①《甘州府志》说他“素桀黠”。他拉起队伍帮助地方官追杀李自成起义军残部。②1648年5月,米喇印和另一位回民首领丁国栋发动了反清起义。这两个回民首领说服了前明延长王朱识■,宣布他们的起义为忠义之举。俩人迅速占领了甘州和凉州,然后沿长城分路回师南下,在兰州渡过黄河,攻击军事重镇巩昌。③
他们陈师于巩昌城下,展开围攻,引起了许多人的惊骇。虽然他们号称部众百万,官方资料的估计则为10万:哈密和甘肃的回民、起而响应的凉州回民、大顺残部,以及对他们以明朝亲王名义为号召的起义加以响应的土寇。清廷得到起义的消息后,准备派遣大军,最后任命固山贝子屯齐帅八旗兵出征,固山额真、宗室韩岱率外藩蒙古兵副之。清政府在这一年稍后一些时候还宣布,陕西中部和南部地区,例如西安、延安、临洮和汉中,在前一年遭受雹灾,应予以蠲免赋税。④总督孟乔芳(他当时驻守固原)对这些措施均无异议,但他认为,他本人应赶在叛贼得以加强联盟、攻夺巩昌城之前立刻出击。因此他马上派遣赵光瑞、马宁率援军出发。这支满汉部队在5月25日赶到巩昌,残杀回民3000多人,将叛乱者驱出城外。⑤
米喇印和丁国栋退到临洮,当地的回民在他们到来之后纷纷起义。孟乔芳兵分三路追击:一路由参将马宁指挥,一路由赵光瑞指挥,还有一路由游击张勇率领。1648年6月10日,张勇部率先攻打临洮,马宁部也参与作战。他们袭击了起义回民驻地,杀回民首领马韩山部众700人,夺回临洮城。①临洮到手之后,清军将领下面的任务就是攻克回民在兰州的防御,以便扫除清军渡河进入甘肃西部的最后一道障碍。孟乔芳决定亲自督战。在张勇继续追捕这一地带的其他回民,并捕杀了明亲王朱识■的同时,孟乔芳率部到了巩昌,又从巩昌到了兰州城下,与他的三名将领马宁、赵光瑞、张勇会合。攻打兰州的战役进行得很顺利。回民很快就弃城渡河逃回河西地区,并随后烧毁了黄河浮桥。只有一支主要的回民义军留在河东,由丁嘉升统帅,占据着兰州。没过几天,这支义军就被歼灭了。黄河东边所有重要的据点,现在重新又掌握在清军手中,就如孟乔芳在1648年6月24日得意洋洋地奏呈北京的那样。②
于是到7月间,清军就准备渡过黄河,向凉州追击米喇印和丁国栋。他们于8月夺回凉州,没遇到什么抵抗。起义军退到起源地甘州一带,这很好理解,这儿是他们的家乡,较为熟悉。他们在甘州失败的情况不很清楚。据19世纪的历史学家魏源在《圣武记》中所记载的一个奇异的故事,孟乔芳本人在1648年10月到达甘州,很快将义军骗出城堡,陷入他精心设下的埋伏。然而,虽说他和张勇当时被认为杀了多得难以置信的义军,对甘州的围 攻却还是不知何故持续了六个多月之久。①最后,清政府任命张勇为甘肃总兵副将,他的部队以正红旗满洲兵丁为先导,架起云梯攻打甘州西城。1649年3月5日,张勇率众700从西南角突入甘州城,在城中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相持达五日之久。张勇人马伤亡达七成。虽然他自称大获全胜,并报告说杀死了半数以上的起义回民;虽然孟乔芳报告说甘州的回民已被平定,局势却更可能是双方在军事上相持不下,而结果实际上是实行了招安。②4月2日,米喇印和丁国栋出城,以甘州降清。作为安排的一部分,米喇印本人被任命为副将,受命驻守兰州,虽然实际上他仍留在甘州。③
米喇印之依附清政府所持续的时间,就是大约甘州的清军能够与他的力量相抗衡的时间。这时间不很长久。1649年4月27日——孟乔芳上奏报捷后不到4周——米喇印认定自己在军力对比中又占了上风。因为一当甘肃西部的回民起义在表面上平定下来,总督孟乔芳向朝廷称报大捷,清政府就开始要求部队从陕西战场转移到四川,去对抗那儿日益强大起来的南明军队。这些军队的移防,使得他们在陕西的驻防力量极为薄弱。但是,面对1648和1649年南明的复兴,清廷几乎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事实上,在1649年的最初几个月里,南明打败清朝看来并非完全不可能。因而,米喇印决心恢复反清起义,这可能既是因为其部众对他的压力,或者出于对异教徒进行圣战的一种公认的信仰,同时又是由于他对 南方的战事了如指掌。
米喇印的起义计划,显然为甘州驻军主将刘良臣所知。不过,这个回民首领赶在刘良臣采取措施之前,捎信给甘肃巡抚张文衡,说自己风闻可能会发生兵变,建议与张文衡合议,并请张文衡到甘州城北赴宴相见。在内部,米喇印又不得不面对其副将的反对,此人可能是孟乔芳安插进来的一个清朝军官。于是,在张文衡未赴宴之前,米喇印叫人毒死了这位副将,然后,一伺巡抚亲临,他就率伏兵杀死张文衡,于1649年4月27日控制了甘州城。还有几名清朝官员也被杀,不过甘州同知和一名参将转而投顺了起义军。①
丁国栋立即起兵响应,因而,实际上又是义兵四起,回民们马上在肃州和凉州举起义旗。米喇印南进攻打兰州、临洮,杀了两地知州。这一次孟乔芳立刻渡过黄河,尽快地把米喇印赶回了甘州。甘州坚守不屈,孟乔芳开始准备在甘州城四周深沟坚垒,长期围攻。但是,清军尚未合围,米喇印就突围而走了。他并没能逃出多远。当天晚上,孟乔芳部下在附近的一块小绿洲追上了这个“逆回”,经过一场速决战,米喇印终于被杀。②
与此同时,另一回民首领丁国栋在长城西端的肃州安顿下来,这里地处哈密东南,距哈密约660公里,属巴海可汗的统治区。也许因为他得到了哈密难民的大力支持,而且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是因为他想从哈密回民处得到军需物资和援助,丁国栋邀请哈密王的儿子来肃州即王位,号土伦泰。③不久兰州陷落,孟乔芳出兵肃 州,来围攻土伦泰王新都。肃州城沟深墙高,围攻势必旷日持久。然而孟乔芳还没来得及对肃州发起全面进攻,就突然发现他的后方基地出现了险情。据《清史稿·孟乔芳传》载:
国栋复与缠头回土伦泰等据肃州,号伦泰王。而国栋自署总兵官,城守,出掠武威、张掖、酒泉。会平阳盗渠虞允、韩昭宣等,应大同叛将姜瓖为乱,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